跳至內容

董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董宣(前26年—48年),少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杞縣南)人,漢光武帝年間,董宣先後擔任北海國國相懷縣縣令江夏郡太守等職,其為官剛直方正,以不避勳貴,嚴格執法聞名。董宣後被特別徵召為洛陽縣縣令,當時漢光武帝之姐湖陽公主的奴僕在大庭廣眾下殺人後,躲藏在公主府裡,董宣等待公主出行時,乘機叩馬攔車,就地捕殺那名奴僕,事情被公主告到漢光武帝那裡,漢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叩頭賠罪,董宣不從,更以頭撞柱流血覆面,小黃門強逼董宣跪地向公主道歉,他雙手據地,頸項剛直,不肯低頭服軟,因而被稱為「強項令」。董宣任洛陽縣縣令共五年,於七十四歲高齡時去世[1][2][3]

生平

[編輯]

捕殺豪強

[編輯]

董宣最初為司徒侯霸聘用,在官吏考績中名列優等,經過幾次升遷,成為北海國國相,董宣到任後,聘任當地大姓公孫丹五官掾,公孫丹新建了一所住宅,占卜者認為居住在此房是要死人的,公孫丹於是命他的兒子殺死一名過路之人,將其屍體放於屋內,以抵擋災禍。董宣得知此事後,立即把公孫丹父子逮捕,處以死刑,公孫丹的親族和鄉黨三十餘人,手持武器來到官府,喊冤叫屈,董宣認為公孫丹先前曾依附王莽,擔心這些人會與海賊勾結,因此將他們全數抓捕關進劇縣監獄,派手下的書佐水丘岑把這些人全數處死[1]

青州刺史認為董宣殺人過多,於是上奏彈劾董宣,並拷問水丘岑,董宣因此前往廷尉處受審,在獄中,董宣早晚誦念詩文,毫無憂愁之色,到了要行刑那天董宣原來的舊部屬備好酒飯跟他訣別,董宣聲色俱厲地說道:「董宣平生未曾吃過別人的東西,更何況現在就要死了呢!」語畢便登車前往刑場,和董宣一同接受死刑的有九人,當下一個就要輪到董宣時,漢光武帝騶騎飛馳至刑場,特地赦免董宣,命他仍回到監獄,而後漢光武帝派遣使者詢問董宣為何濫殺無辜,董宣於是說明事情的原委,並說:「水丘岑是接受我的指派,因此罪責不應由他承擔,希望能殺了我,保全水丘岑。」使者將此情況奏明漢光武帝,漢光武帝為此頒下詔書,把董宣降職為懷縣縣令,又命令青州刺史不要再治水丘岑的罪,水丘岑日後官至司隸校尉[1]

後來江夏郡有勢力強大的盜賊夏喜等擾亂郡境,朝廷遂任命董宣為江夏郡的太守,董宣到達江夏郡的邊界後,頒發公告說:「朝廷因為本太守擅長擒奸抓盜,故派來此地擔任太守,現今我已率領軍隊抵達郡界,公文到達之時,希望你們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出路。」夏喜等人聽聞後,感到萬分恐懼,隨即投降的投降,散夥的散夥。當時外戚陰氏家族中有人正好擔任江夏郡都尉,董宣對他態度輕慢,因此被免去了太守之位[1]

寧死不屈

[編輯]

而後董宣被特別徵召出任洛陽縣縣令,這時漢光武帝之姊湖陽公主的僕人於光天化日下殺人,事後又藏匿在湖陽公主家中,官吏們對此束手無策,無法抓拿僕人,後來當湖陽公主某日出門時,竟讓這名僕人陪乘,董宣於是在夏門亭等候,待湖陽公主經過時,董宣立即攔住車,勒住馬,用刀劃地,大聲斥責湖陽公主的過失,喝斥陪乘的僕人下車,當場將這名僕人擊殺[1][2]

湖陽公主旋即回宮,把事情經過告訴給弟弟漢光武帝,漢光武帝大怒,把董宣召來,想直接命人用棍棒將他打死,董宣叩頭說:「乞求陛下讓臣說一句話再死。」漢光武帝問到:「你想說什麼?」董宣說:「陛下聖明仁德,使漢家中興,但卻縱容奴僕殺害良民,這樣如何能治理好天下?臣不須箠打,請讓臣自盡吧!」說完,董宣就一頭撞在柱子上,血流滿面,漢光武帝命令小黃門抓住董宣,迫使他向湖陽公主叩頭謝罪,董宣不肯,小黃門於是壓著董宣強迫他叩頭,董宣則雙手按地,始終不肯低頭致歉[1][2]

湖陽公主對漢光武帝說道:「文叔你還是一介平民時,藏留逃亡之徒,官吏都不敢上門要人,如今當了皇帝,你的權威還不能使區區一個縣令屈服嗎?」漢光武帝笑著回說:「這正是身為皇帝與平民不同的地方啊!」於是命令董宣這個硬脖子的縣令(強項令)出去,又賜給其三十萬錢,董宣將錢全數分給他手下的官吏,從這以後,董宣奮力打擊豪強,豪強們各個膽戰心驚,京師的人們都稱呼董宣為「臥虎」,並歌頌他說:「枹鼓不鳴董少平[註 1]。」讚揚董宣治理洛陽有方,境內安泰[1][2]

廉潔無私

[編輯]

董宣擔任洛陽縣縣令五年後,在他七十四歲那年,於官任上去世,漢光武帝詔命使者前去弔唁祭奠,只見董宣的遺體上覆蓋著布被,妻子兒女相對啼哭,家中財物僅有幾斛大麥以及一輛破車,漢光武帝得知此情後,為之哀傷,說道:「董宣為官如此清廉,他死後朕才知道!」由於董宣曾擔任過俸祿二千等級的官員,漢光武帝因而賜予他艾綬,以大夫之禮安葬董宣,任命董宣的兒子董並郎中,董並後來官拜齊國國相[1][3]

註釋

[編輯]
  1. ^ 意謂董宣搏擊豪強得力,報警用的枹鼓不被百姓敲響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漢書》·卷七十七
  2. ^ 2.0 2.1 2.2 2.3 資治通鑑》·漢紀
  3. ^ 3.0 3.1 東觀漢記》·傳十三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後漢書/卷77》,出自范曄後漢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東觀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