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文廟
外觀
「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碑 | |
---|---|
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城廂鎮西河路湘湖師範學校內 |
分類 | 碑刻 |
時代 | 元代 |
編號 | 4-73 |
認定時間 | 2009年4月 |
蕭山文廟為原蕭山縣學文廟,今址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廂街道,始建年代不詳,原在縣治東南,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遷至城西南隅現址[1],即今蕭山城區西河路南端西側的湘湖師範實驗小學內。
蕭山文廟原南臨學池璧月池及文明門(小南門),其布局前廟後學,清末中軸線上依次為宮牆、櫺星門、泮池、泮橋、戟門三間(兩側有名宦祠、鄉賢祠各三間)、大成殿五間(前有東西廡各十二間)、明倫堂三間,堂東有崇聖祠三間(原為射圃),另在東南側有雲龍閣(其功能類似於魁星閣或文昌閣,後改為八角亭)和雲龍橋(圖)[2]。
蕭山文廟的建築已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被毀,僅存元大德三年(1299)「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碑和一些零星的石刻。「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碑為太湖石質,高2.6米,寬1.3米,厚0.25米,其正面為張伯淳所撰《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賈仁篆額,趙孟頫書丹,全文共800餘字,背面為胡長孺所撰《蕭山縣新文廟碑陰記》,鮮于樞書丹,全文近千字,現已移至校園西南首建亭(趙碑亭)保護[3]。
-
民國二十四年(1935)《蕭山縣誌稿》蕭山孔廟平面圖
-
蕭山文廟舊址,今湘師實驗小學
-
趙碑亭
-
《蕭山縣新文廟碑陰記》
參考資料
[編輯]- ^ 民國·彭延慶等修、楊鍾羲等纂,《民國蕭山縣誌稿·卷十·學校》:「蕭山儒學宋初在治東南里許,曰雷壤,今芹沂橋存焉。紹興二十六年知縣陳南徙學於城南,即今所。……元大德初縣尉王振、教諭陳處久、陳適修,張伯淳有記。大德三年邑人張孫聖繼成之,胡長孺有記。」
- ^ 《民國蕭山縣誌稿·卷十·學校》:「聖廟之制,大成殿五間,在明倫堂之南,嘉靖十年撤像易以主。東西兩廡各十二間,崇祀先賢先儒。戟門三間,內外列碑記。圜橋三座,在戟門外跨泮池。櫺星門三座,在圜橋南。宮牆一道,在璧月池南。齋宿所三間,在戟門之左,乾隆六年邑人陸巡建,即舊祗候廳地。崇聖祠三間,在明倫堂訓導廨之東,即舊射圃地,嘉靖十二年建。明倫堂三間,在學宮後堂之右有元趙孟頫書重修大成殿碑,其碑陰胡長儒記,鮮于樞書。堂之右立大清臥碑,乾隆十四年知縣黃鈺敬摹勒石。堂之右立訓飭士子碑文,堂之左右懸鄉會文武中式題名匾及選貢匾。教諭廨在明倫堂後,有書室有寢有廚。訓導廨在明倫堂東,制如教諭廨,舊在堂之西各齋之後,嘉靖十八年洪水圮徙今所。射圃舊在號舍地,今廢。……雲龍閣在儒學大門東,萬曆四年令王一乾建。……嘉慶間悉燬於火,光緒十七年令朱榮璪議復,未准舊制之高廣,與邑人汪坤厚、陳光穎等議蓋亭一層。雲龍橋在璧月池之東北隅,與雲龍閣相連,嘉靖五十九年令歐陽一敬建。……璧月池即學池,舊志廣十九畝許,池之前貼小南門。……璧月池之南為文明門,即小南門,開於前明。」
- ^ 《“江南第一碑”在萧山 》. 蕭山日報.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