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凡內早餐 (電影)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凡內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基本資料
導演布萊克·愛德華
監製Martin Jurow
理查德·謝潑德
編劇喬治·阿克塞爾羅德英語George Axelrod
原著第凡內早餐
楚門·柯波帝作品
主演奧黛麗·赫本
喬治·佩帕德
帕翠夏·尼爾
巴迪·埃布森英語Buddy Ebsen
配樂亨利·曼西尼
攝影法蘭茲·F·蒲朗克英語Franz Planer
菲利普·H·萊思羅普英語Philip H. Lathrop 未在致謝名單之中
剪輯霍華·史密斯
製片商Jurow-Shepherd
片長114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葡萄牙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美國:1961年10月5日
英屬香港:1962年6月7日
發行商派拉蒙影業
預算$250萬美元
票房$1400萬美元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蒂凡尼的早餐
香港珠光寶氣
臺灣第凡內早餐
新加坡蒂芙尼的早餐
珠光寶氣

第凡內早餐》(英語:Breakfast at Tiffany's)是一部於1961年上映的美國愛情喜劇。奧黛麗·赫本喬治·佩帕德在劇中擔任主角,而配角則由帕翠夏·尼爾巴迪·埃布森英語Buddy Ebsen米基·魯尼擔任。電影由布萊克·愛德華導演,派拉蒙電影公司發行。影片劇本根據楚門·柯波帝的中篇同名小說編寫,不過兩者有不少差異。

赫本在電影中飾演一個天真、古怪的、時尚社交名媛少女,荷莉·葛萊特利。有觀點認為,這是赫本演藝生涯中,最為難忘和最為鮮明的角色。赫本本人認為飾演葛萊特利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因為她本身是一個內向的人,而葛萊特利是一個外向的人。[1]赫本在劇中演唱《月河》的片段令作曲亨利·曼西尼和填詞強尼·莫瑟奪得奧斯卡最佳歌曲獎

2012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因為電影在「文化上、歷史上或美學上的重要性」,將電影選入國家影片登記部典藏。[2]

劇情

[編輯]

一輛黃色的計程車在清晨時分停在位於第五大道蒂芙尼公司門口。衣着優雅的荷莉·葛萊特利(Holly Golightly,奧黛麗·赫本飾演)隨即下車,一邊透過櫥窗看蒂芙尼的商品,一邊吃酥皮點心,飲咖啡。然後,她就走回家睡覺。當她回家時,在她家樓下坐在車裡等了一夜的席德·阿爾巴克(Sid Arbuck,克勞德·斯特勞德飾演)纏住了她。阿爾巴克最終被人趕出了葛萊特利所住的公寓。同一日遲些時候,公寓的新房客保羅·瓦傑克(Paul Varjak,喬治·佩帕德飾演)為了進門,按葛萊特利的門鈴,吵醒了葛萊特利。兩人交談了一陣之後,葛萊特利便更衣到新新監獄,探訪黑道人物沙利·杜馬土(Sally Tomato,阿倫·里德英語Alan Reed飾演)。杜馬土的律師奧肖內西(O' Shaughnessy)僱傭葛萊特利扮成杜馬土的侄女,每星期探訪杜馬土一次,傳遞「天氣預報」,每次100美元。

奧黛麗·赫本 飾演 荷莉·葛萊特利

荷莉離開監獄後,保羅就向她介紹了「室內設計師」,富裕的中年女人Emily Eustace Failenson(帕翠夏·尼爾飾演),保羅幫其取了"2E"這小名。當晚,荷莉到逃生梯避開過於心急的男伴(梅爾·勃朗英語Mel Blanc飾演)時,見到Emily在留下錢後,吻別保羅。2E離開後,荷莉透過窗戶由逃生梯爬入保羅家中,保羅告訴她他是一個作家,已經有五年沒有推出任何著作,之前出版過一本叫做「Nine Lives」的書。荷莉也告訴保羅,她在儲錢,免得自己的兄弟弗雷德(Fred)服完兵役後無以為生。兩人隨後雙雙入睡。荷莉後來發了一個和自己的兄弟有關的噩夢,離開了保羅的家。荷莉隨後買了打字機墨帶給保羅作為賠禮,並且邀請保羅到她家參加聚會。保羅在聚會中結識了荷莉的好萊塢經紀人O·J·貝爾曼(O. J. Berman,馬丁·鮑爾薩姆飾演)。貝爾曼講述了荷莉由一個鄉村少女轉變為曼哈頓名媛的過程。後來,保羅又結識了巴西富翁約瑟·達·席爾瓦·佩雷拉(約瑟·路易斯·達·比拉利翁加英語JoséLuis de Vilallonga飾演)和美國富翁Rusty Trawler(斯坦利·亞當斯英語Stanley Adams (actor)飾演)。

保羅和荷莉的關係此後變得更加親密。有一天,2E到保羅的家對保羅說,有人可能在跟蹤她。保羅決定要查出這個人的底細。最後,他與這個人當面對質。這個人對保羅,介紹了自己,原來他是荷莉的丈夫葛萊特利醫生(Doc Golightly,巴迪·埃布森英語Buddy Ebsen飾演)。醫生對保羅說,荷莉的真名是盧拉·梅·巴恩斯(Lula Mae Barnes),在14歲時就已經嫁給了他。醫生還說,他準備將荷莉帶回德克薩斯,因為她兄弟弗雷德的兵役就快結束了。保羅將醫生帶到自己和荷莉所住的公寓,令兩人重逢。荷莉對保羅說這一段婚姻已經解除了,但醫生卻不這麼認為。保羅在荷莉的請求之下,和荷莉、醫生一起去到了巴士站。荷莉在巴士站對醫生說她決定留下。醫生說如果她不回去,他就不會援助她退役歸來的兄弟。荷莉不為所動,並且說她準備讓她的兄弟到紐約與她一起住。醫生就此傷心地離去。

保羅和荷莉去了俱樂部飲酒之後,回到公寓。荷莉在酒醉中透露了她嫁給富豪Rusty Trawler的計劃。幾天後,保羅得悉出版社採納了他的短篇故事。他準備將喜訊告訴荷莉,卻在荷莉家門口見到了一份報紙,上面寫着Trawler已經和其他人結婚了。儘管如此,保羅和荷莉還是決定一同慶祝,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保羅在蒂芙尼公司拿出了好傢伙玉米花(Cracker Jack)贈送的戒指,要蒂芙尼在上面刻字。公司職員最後接受了他的請求。兩人共度一晚後,荷莉回到了自己的家中。遲些時候,2E來到了保羅的家。保羅就在此時與她斷絕了關係。

荷莉又計劃嫁給巴西富豪約瑟,觸怒了保羅。後來,荷莉在約瑟的陪伴下一同歸家時,收到了兄弟弗雷德的死訊。她即時崩潰,擲爛撕爛了家中的物品,嚇到了約瑟。幾個月後,保羅搬出了公寓。他受荷莉邀請,到她家共進晚餐。荷莉對保羅說她在明天早晨就要與約瑟一起離開美國到巴西。但是,兩人很快就因為與黑道人物沙利的關係而被捕,帶到第19警區警察局。荷莉在獄中渡過了一晚。

次日早上,荷莉在經紀人O·J的幫助下出獄,見到保羅和一架計程車一起,在警察局外面等候她。保羅帶來了她的貓和約瑟寫給她的信。約瑟在信中寫道,為了保住家聲,他不得不與她斷絕關係。荷莉仍然堅持去巴西,並且在雨中將她所養的貓趕下車。保羅在車中與她對質,然後下了車,將準備送給她的戒指丟到她膝上,並且要她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荷莉後來也下了的車,追上保羅。兩人一起找回了貓之後,在雨中四目相視,互相擁抱。

角色表

[編輯]

製片過程

[編輯]

發展階段

[編輯]

電影劇本由喬治·阿克塞爾羅德英語George Axelrod(George Axelrod)大致上根據楚門·柯波帝的作品編寫。阿克塞爾羅德作出了一些改動,以符合戲院和導演的要求。

前期製作

[編輯]

原著作者柯波帝希望派拉蒙電影公司請瑪麗蓮·夢露扮演荷莉·葛萊特利,他覺得夢露非常合適這一角色。巴巴里·帕里斯(Barry Paris)引用柯波帝的話說:「扮演荷莉·葛萊特利的角色,我一直首選夢露。」編劇阿克塞爾羅德也要為「夢露量身定做劇本」。夢露當時卻接受了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的建議,拒絕在片中扮演交際花,以維護自己的形象。最後電影公司請了赫本代替夢露。柯波帝因此說:「派拉蒙出賣了我,選了奧黛麗。」[3]

監製Martin Jurow和理查德·謝潑德(Richard Shepherd)原本選了約翰·法蘭克海默(John Frankenheimer)作導演,不過因為赫本說了「我從來都未聽過他」,更換了人選。

拍攝過程

[編輯]

影片大部分外景片段都在紐約市拍攝,只有荷莉放走、尋回貓的片段除外。而電影的內景,則主要在派拉蒙電影公司影城拍攝。

有傳言稱電影開場的片段很難拍攝。拍攝場地的人流、車流很難控制,此外,攝製人員也險些在場地觸電。

愛德華在電影的45周年紀念版裡面表示,攝製人員能拍攝到這個片段全靠運氣,因為拍攝的時候,車流意外地少。

配樂

[編輯]

亨利·曼西尼稱:「我用了很多時間,清楚荷莉·葛萊特利這個角色。我有飲酒,但沒有大口喝酒,而是一點一點地啜酒。忽然,我就有了靈感。我在一個半小時內,寫下了月河。」

赫本在月河中演唱的著名歌曲由亨利·曼西尼作曲,強尼·莫瑟(Johnny Mercer)填詞。這首歌曲改編自赫本此前在甜姐兒(Funny Face)當中演唱過的另一首歌曲。[4]理查德·謝潑德在接受訪問時聲稱,派拉蒙的製作總監在三藩市看了試映之後,希望他們用戈登·詹金斯(Gordon Jenkins)的作品代替月河。總監最後在他和另一個製片的堅持下讓步。[5]曼西尼和愛德華稱工作室的一個總裁也很不滿這首歌曲,要求將之刪去。總裁最後在赫本的堅持下保留了歌曲。[6]

反應

[編輯]

時代雜誌指出「在頭一個半鐘頭左右,荷里活的荷莉和柯波帝的沒有太大分別。她失去了習慣,失去了非法子女,但她仍然是快樂的荷莉。」「在一個超出柯波帝的開頭之後,導演帶來了一個超出角色的結尾。」[7]

半個世紀後,時代雜誌發表了有關荷莉的文化影響的評論:[8]「第凡內早餐將赫本帶到她在60年代的荷里活道路上面。由南方少女變成曼哈頓騙徒的荷莉·葛萊特利,是由賣花女變成窈窕淑女的伊萊莎·杜利特爾的美國親戚。荷莉是赫本在謎中謎羅馬假期偷龍轉鳳中的角色的原型:犯罪故事當中的怪人。她令觀眾對赫本在雙姝怨儷人行盲女驚魂記中的角色有所準備。」

紐約時報稱電影「完全令人難以置信,將各種不同的元素,包括幽默、愛情、辛酸、俗語極好地集合在一起,而攝製人員也將最時尚的東曼哈頓用最美麗的色彩捕抓下來。」對於劇中演員的表演,紐約時報稱荷莉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角色。不過,這個由赫本小姐飾演的角色極其迷人,是一個精靈般的流浪者,令人一見傾心。喬治·佩帕德比較馬虎,在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呆滯的市民,觀察劇情發展多過參與。馬丁·鮑爾薩姆飾演了一個急躁活潑的好萊塢經理人。米基·魯尼所扮演的齙牙近視日本人極具異域風情。只以佩帕德的贊助者身份出現過幾次的帕翠夏·尼爾很酷。扮演赫本小姐的巴西伴侶的佩雷拉足夠的溫文爾雅,也具有適當的歐陸風情。而以赫本小姐的丈夫身份,出現過一小段時間的巴迪·埃布森的演出令人感到辛酸。」[9]

爛番茄對電影有88%新鮮度的評價,認為電影儘管有一些醜陋的時代錯誤,但電影仍然是標誌性的經典,而奧黛麗·赫本點亮了銀幕。[10]

影響

[編輯]

挑着大煙嘴的荷莉,是20世紀電影史上最具標誌性的形象之一。[11]另一件標誌性的物品是荷莉的眼鏡。這款經常被人誤認為是雷朋產品的眼鏡,實際上是奧里弗·哥爾斯密(Oliver Goldsmith)的製品。這款眼鏡在電影50周年再度推出。[12]2006年12月5日,佳士得拍賣行以467,200英鎊售出了紀梵希(Givenchy)為赫本設計的裙,比底價高七倍。[13][14]赫本在電影中所着的小黑裙,被人稱為20世紀最具標誌性的衣着之一,也可能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黑裙。[15][16][17][18]

巴迪·埃布森在電影中的表現,令他重振事業。他的出色表演令他得以在The Beverly Hillbillies中扮演Jed Clampett,變得家傳戶曉。[19]

美國搖滾樂團深藍色事物英語Deep Blue Something(Deep Blue Something)在1995年時發行了一首與電影同名的暢銷單曲英語Breakfast at Tiffany's (song),並收錄在他們的第二張專輯《家園英語Breakfast at Tiffany's (song)》(Home)中。該曲敘述了一對原本因價值觀落差而將要離異的情侶,以同樣都喜愛《第凡內早餐》這部電影做為起點,而重新嘗試復合的故事。

對國吉先生的描繪

[編輯]

1990年代以來,I·Y·國吉這個角色,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米基·魯尼在扮演這個角色的時候,帶了牙套,也化了妝。

在電影《李小龍傳》裡有一段劇情說李小龍和他的未婚妻蓮達進入戲院看《珠光寶氣》時,當看到國吉演出的一幕時,白人觀眾們看得開懷大笑,只有李小龍一人看得很不高興,蓮達亦醒覺到男朋友的亞洲人身份,於是兩人決定離場。此幕就是描繪出當年荷里活電影界歧視亞洲人的風氣。

理查德·謝潑德說他在製片時考慮過更換扮演這個角色的米基·魯尼,「不是因為他演得不好」,而是因為他是一個白人,謝潑德想請日本人扮演日本人。是導演布萊克·愛德華決定令米基·魯尼留下。[20]謝潑德在電影的45周年版光碟中不斷道歉稱「如果我們能夠換走米基·魯尼,我會對電影感到興奮。」[21]導演布萊克·愛德華表示如果回到過去,他會盡一切所能更換人選,但木已成舟,錯誤已經無法挽回。[21]米基·魯尼在2008年接受訪問時稱他聽到批評時,感到十分傷心:「布萊克·愛德華想我這樣做,是因為他是一個喜劇導演。他們請我做這件過火的工作,我們樂在其中...電影推出後,在40年內,都沒有人有怨言。人人見到我都說,「天呀,你太好笑了」亞洲人和中國人也說,「米基你的演出太精彩了」。」[22]他還說如果他知道這個角色會冒犯亞洲人的話,他就不會扮演這個角色。[22]

獎項與榮譽

[編輯]

奧斯卡獎項

[編輯]
獎項[23] 得獎者
劇情或幽默電影最佳配樂獎 亨利·曼西尼
最佳原創歌曲獎月河 亨利·曼西尼
強尼·莫瑟
提名:
最佳女主角獎 奧黛麗·赫本
藝術指導獎 哈爾·佩雷拉英語Hal Pereira
羅蘭·安德森英語Roland Anderson
山姆·科默英語Samuel M. Comer
雷·莫耶英語Ray Moyer
最佳改編劇本獎 喬治·阿克塞爾羅德英語George Axelrod

其他獎項

[編輯]

配樂

[編輯]

電影配樂由亨利·曼西尼作曲,並且指揮演奏。歌曲則是他作曲,莫瑟填詞。曼西尼和莫瑟在1961年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曼西尼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兩人為電影創作的配樂歌曲有一部分沒有在正式電影中出現。「Carousel Cue」是沒有面世的片段的配樂。「Outtake 1」是荷莉和保羅到第凡內時所出現的配樂,為主題曲的修改版本。

歌曲列表

[編輯]
  • Moon River
  • Something for Cat
  • Sally's Tomato
  • Mr. Yunioshi
  • The Big Blow Out
  • Hub Caps and Tail Lights
  • Breakfast at Tiffany's
  • Latin Golightly
  • Holly
  • Loose Caboose
  • The Big Heist
  • Moon River(Cha Cha版)

家庭錄像

[編輯]

影片是首批在家庭錄像英語Home movies市場出現的赫本電影之一。電影的DVD複製品在市面上十分常見。2006年2月7日,派拉蒙電影公司推出了影片的45周年版DVD,加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元素:

  • 電影評論音軌 – 監製理查德·謝潑德
  • Breakfast at Tiffany's: The Making of a Classic – 訪問愛德華、尼爾、在聚會中又哭又笑的女演員和赫本的長子肖恩·費雷爾
  • It's So Audrey! A Style Icon – 向赫本致敬的短片
  • Brilliance in a Blue Box – 有關第凡內公司歷史的短片
  • Audrey's Letter to Tiffany – 有關赫本在1987年第凡內公司150周年時,寫給公司的信的短片
  • 劇院原版預告片
  • 相片集

2009年1月13日,派拉蒙電影公司推出了電影的重新灌制典藏版。這個版本不但包括45周年版的特色,還加入了以下片段:

  • A Golightly Gathering – 訪問在聚會片段演出的演員
  • Henry Mancini: More Than Music – 有關亨利·莫西尼、月河的片段,還包括他的夫人和子女接受訪問的錄像
  • Mr. Yunioshi: An Asian Perspective – 一部探討輿論對國吉先生這個角色的反應的紀錄片,當中還包括亞洲人對這個角色的觀點
  • Behind the Gates – 有關派拉蒙影城的片段

2011年,派拉蒙推出了電影的另一個重新灌制高清版,包含之前DVD版的元素和特色。

舞台改編版本

[編輯]

1966年,紐約百老匯劇院將電影改編為戲劇上演。2004年,聖路易斯Muny劇院又將電影改編為戲劇上演。[30]2009年,倫敦Haymarket Theatre將電影改編為戲劇上演。[31]2013年,紐約Cort Theater再次將電影改編為戲劇上演。[32]

參考

[編輯]

注釋

  1. ^ Spoto, Donald. Enchantment: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New York: Harmony Books. 2006: 204. ISBN 0-307-23758-3. 
  2. ^ King, Susan. "National Film Registry selects 25 films for preserv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os Angeles Times (December 19, 2012)
  3. ^ Barry Paris. Audrey Hepburn. Berkley Books. 1996. 
  4. ^ Spoto, Donald. Enchantment: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New York: Harmony Books, 2006. Page 204 – 205. ISBN 978-0-307-23758-3
  5. ^ Shepherd, Richard. Breakfast at Tiffany's – Anniversary Edition/Centennial Edition audio commentary (DVD). Paramount. 事件發生在 25:20. 
  6. ^ Erwin, Ellen; Diamond, Jessica Z. The Audrey Hepburn Treasures. New York: Atria Books. October 2006: 107. ISBN 978-0-7432-8986-3. 
  7. ^ Cinema: Once Over Golightly. Time. October 20, 1961 [2010-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5). 
  8. ^ Corliss, Richard. Audrey Hepburn: Still the Fairest Lady. Time. January 20, 2007 [2010-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7). 
  9. ^ Weiler, A.H. The Screen: Breakfast at Tiffany's: Audrey Hepburn Stars in Music Hall Comedy.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6, 1961 [2010-10-03]. 
  10. ^ 爛番茄上《Breakfast at Tiffany's》的資料(英文)
  11. ^ Spoto, Donald. Enchantment: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New York: Harmony Books, 2006. Page 203. ISBN 978-0-307-23758-3
  12. ^ Re-released Manhattan sunglasses mark 50th anniversary of Breakfast at Tiffany's. [201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13. ^ Audrey Hepburn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201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4). 
  14. ^ Auction frenzy over Hepburn dress. BBC NEWS. 2006-12-05 [201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8). 
  15. ^ The Most Famous Dresses Ever. Glamour.com. April 2007 [16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6. ^ Audrey Hepburn dress. Hello Magazine. 6 December 2006 [201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7. ^ Audrey Hepburn's little black dress tops fashion list. The Independent. 17 May 2010 [16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18. ^ Steele, Valerie. The Berg Companion to Fashion. Berg Publishers. 9 November 2010: 483 [16 May 2011]. ISBN 978-1-84788-5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7). 
  19. ^ Buddy Ebsen. Amazon.com. [201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20. ^ Shepherd, Richard. Breakfast at Tiffany's – Anniversary Edition/Centennial Edition audio commentary (DVD). Paramount. 事件發生在 3:43. 
  21. ^ 21.0 21.1 Breakfast at Tiffany's: The Making of a Classic
  22. ^ 22.0 22.1 Magagnini, Stephen. Mickey Rooney upset about claims his 'Tiffany's' role is racist. Sacramento Bee. Scripps Howard News Service. September 28, 2008 [2010-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2月5日). 
  23. ^ NY Times: Breakfast at Tiffany's. NY Times. [2008-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0). 
  24. ^ Empire: Features. Empireonline.com. [200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9). 
  25.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7-10). 
  26. ^ AFI's 100 Years...100 Laugh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2-20). 
  27.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 Quote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6-24). 
  28. ^ AFI's 100 Years of Film Score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1-06). 
  29.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s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Ballot (PDF).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8-28). 
  30. ^ Show Archives. The Muny. [200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8). 
  31. ^ Entertainment | West End Breakfast for Anna Friel. BBC News. 2009-05-15 [200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8). 
  32. ^ Beakfast At Tiffany's—The Official Broadway Site. [12 April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8). 

書籍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