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沐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沐英
沐英像,出自上官周《明太祖功臣圖》
沐英像,出自上官周《明太祖功臣圖》
大明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
爵位西平侯
追封黔寧王
籍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宿州
族裔漢族(也有回族、苗族的說法)
字號文英
諡號昭靖
出生至正五年(1345年)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安豐路濠州定遠縣
逝世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十七日(1392年6月7日)
雲南承宣布政使司雲南府
墓葬沐英墓
配偶初娶馮氏,馮氏死後復娶耿氏,有側室鮑生夫人方氏。有五子,依次為沐春、沐晟、沐昂、沐昶和沐昕
親屬父:沐超
母:顧氏[1]
養父:朱元璋
子:沐春沐晟沐昂沐昕

沐英(1345年—1392年6月7日),字文英,又名朱英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漢族明朝開國名將,朱元璋養子,封西平侯,去世後追封黔寧王

沐英十八歲時授帳前都尉,守鎮江,後隨大軍入福建,以功遷大都督府僉事洪武十年(1377年),充征西副將軍,討西蕃。封西平侯。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右副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率兵30萬攻討雲南。雲南平定後,沐英留滇鎮守,大興屯田,勸課農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雲南逝世。

生平

[編輯]

早期經歷

[編輯]

沐英幼年時,父親早死,隨母避兵亂,母又死,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從朱姓,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2]。當時朱元璋已投郭子興部下為兵,沐英小時是在戰亂、兵營、征途中度過的。至正二十一年(1362年),沐英十八歲時,授為帳前都尉,駐守鎮江。後升為指揮使,駐守廣信。不久,跟隨征討福建,攻克分水關,奪取崇安,另外又攻克閔溪十八寨,生擒馮谷保。朱元璋這時命他恢復沐姓。沐英移軍鎮守建寧,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不久,升為大都督府僉事,晉升為同知。大都督府中機務繁雜堆積,沐英雖年輕,卻聰明敏悟,剖決事務,毫無遺漏。孝慈高皇后多次稱讚他的才幹,朱元璋也十分器重他[3]

洪武九年(1376年),沐英受命前往關中地區,抵達熙河,詢問民間疾苦,發現有不利民眾之事,便加以更置,然後上奏。第二年,沐英擔任征西副將軍,跟隨衛國公鄧愈征討西蕃,西攻川、藏,到達崑崙山[4]。因功勞頗多,被封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年祿二千五百石,並被授世券。第二年,沐英被授為征西將軍,征討西番,在土門峽將其擊敗。然後取道洮州,俘獲其首領阿昌失納,又在東籠山築城,擊擒酋長三副使癭嗉子等,平定朵甘納兒七站,拓地數千里,俘獲男女二萬、各種牲畜二十餘萬,才班師回朝[5]。元朝國公脫火赤等駐紮和林,屢次騷擾明朝邊境。洪武十三年(1380年),沐英受命總領陝西軍隊出塞,攻取亦集乃路,橫渡黃河,攀越賀蘭山,涉過流沙,七天之後到達和林。兵分四路夜間進擊,沐英親自率領驍勇騎兵直衝敵軍中堅。擒拿脫火赤及知院愛足等,俘獲全部敵軍而返。第二年,沐英又隨徐達北征,分道出塞,攻取公主山長寨,攻克全寧四部,然後渡過臚朐河,生擒知院李宣,並盡俘其部眾[6]

平定雲南

[編輯]

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沐英擔任征南右副將軍,與永昌侯藍玉一起跟隨傅友德攻取雲南[7]。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派遣平章達里麻率軍十餘萬在曲靖抵禦。沐英乘大霧率軍直趨白石江。霧散之後,兩軍相望,達里麻大驚。傅友德想馬上渡江,沐英則說:「我軍應停止前進,因為我擔心會被敵軍所扼。」於是率領諸軍嚴陣江邊,製造即將渡江的聲勢。另外卻派遣奇兵從下游渡江,出現在元軍之後,在山谷中張開迷惑元軍的旗幟,並且每人吹一銅角。元軍大受驚擾。沐英迅速指揮軍隊渡江,命令善於潛水者先行,用長刀直砍元軍。元軍退卻,明軍全部渡江。鏖戰良久,明軍又派出鐵騎,於是大敗元軍,生擒達里麻,屍骸遍布十餘里。明軍長驅直入雲南,梁王逃亡途中自殺,右丞觀音保雲南城投降,屬郡全被攻下[8]

段氏憑藉點蒼山洱海,扼住龍首龍尾兩關。兩關為南詔所築,由土酋段世駐守。沐英自己率軍直抵下關,派遣王弼洱水東趨上關,胡海由石門抄小路渡河,攀上點蒼山,樹立旗幟。沐英率軍橫渡河流、闖關而進,山上軍隊也奔馳而下,夾擊元軍,擒獲段世。然後分兵收取還未歸附的諸少數民族,設官立衛駐守。這才率軍返回,與傅友德在滇池會合,分道平定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少數民族,設立烏撒、畢節二衛。土酋楊苴等又煽動諸少數民族二十餘萬人包圍雲南城。沐英奔赴援救,少數民族軍潰竄山谷之中,沐英分兵將其捕滅,斬首六萬。第二年,朱元璋下詔命傅友德及藍玉班師回朝,而留下沐英鎮守雲南[9]

鎮守雲南

[編輯]

洪武十七年(1384年),曲靖亦佐酋叛亂,沐英將其征討降服。並趁機平定普定廣南諸少數民族,打通田州糧道。洪武二十年,平定浪穹少數民族,並奉詔自永寧至大理,每六十里設一堡壘,留下軍隊屯田。第二年,百夷思倫發反叛,誘使少數民族入侵摩沙勒寨,沐英派遣都督寧正率軍將其擊敗[10]。洪武二十二年,思倫發再次攻打定邊縣(位於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軍隊號稱三十萬。沐英挑選騎兵三萬奔往援救,設置三行火炮勁弩。少數民族軍驅趕百象,身披甲衣,肩扛欄盾,左右挾着大竹筒,筒中裝設標槍,銳氣十足。沐英將軍隊分成三路,都督馮誠率領前軍,寧正率領左軍,都指揮同知湯昭率領右軍。即將開戰,沐英下令道:「今日之戰,有進無退。」於是乘風大呼,炮弩齊發,象都掉頭而跑。昔剌亦是少數民族梟將,他殊死而戰,左軍稍有退卻。沐英登高望見此情形,抽出佩刀,命令左右將左帥首級砍來。左帥見一人握刀奔下,心中恐懼,奮力大呼而突入陣中。大軍乘機衝殺,斬首四萬餘人,生獲三十七頭象,其餘的象全被射死。少數民族將帥各遭百餘箭,伏在象背死去。思倫發逃走,諸少數民族深受震懾,麓川從此不再被阻塞[11]

不久,沐英會合潁國公傅友德討平東川少數民族,又平息越州酋長阿資及廣西阿赤部。這年冬天,沐英入朝覲見,朱元璋在奉天殿賜宴招待,賞賜黃金二百兩、白金五千兩、鈔五百錠、彩帛百匹,然後派其返回[12]。辭行之時,朱元璋親切地撫摸着沐英說道:「使我對南方能高枕無憂的人,是你沐英啊。」沐英返回滇中後,在景東再敗百夷。思倫發乞降,進貢土特產。阿資又反叛,沐英率軍將其擊敗。南中全部平定。又派遣使者以兵威諭降諸番,番部有通過翻譯輾轉前來進貢者[13]

沐英在治理雲南期間,他大力發展屯田,把屯田增減情況作為考察官吏政績的主要依據,使屯田總數超過一百萬畝。沐英還興修水利,注重商業發展,召集商人進入雲南;開發鹽井,修理道路,保護糧運,使人民安居樂業[14]。此外,他還在各地重修及興建了一批儒學學宮,增設府州縣學十幾所,選擇民間優秀人才及土官子弟讀書。並親頒學制、學規,禮聘人才任教[15]。此外,沐英在征討思倫發時,思倫發使用大象進行攻擊。沐英在使用火器時改進了射擊方式,提出三段擊戰術[16]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沐英獲悉皇太子朱標去世,為之痛哭。此前孝慈高皇后去世時,沐英哭得吐血。到這時身染疾病,五月十七日死於滇中,終年四十七歲[17]。軍民在里巷間相聚號哭,遠處少數民族也都為之流涕。沐英歸葬京城,追封為黔寧王,諡號昭靖,配享太廟[18]

家庭

[編輯]

配偶:

黔寧昭靖王原配夫人馮氏,早卒。無子。

黔寧昭靖王繼夫人耿氏(1344-1431)宣德六年十一月壬朔卒,壽八十七。

側室鮑生夫人方氏(1357-1439)浙江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方復初的女兒。正統四年正月二十五日以壽終,年八十二。生一子沐昂

側室誥命夫人顏氏(? -1448)正統五年(1440年)十一月己未,明英宗賜封駙馬都尉沐昕母顏氏為誥命夫人。正統十三年九月卒。


後代:

沐英有五子,其中沐春沐晟沐昶(早殤)、沐昂,皆隨父鎮守雲南,沐昕則為駙馬,娶常寧公主[19]

沐英長子沐春襲封「西平侯」,鎮守雲南。沐春死後,沐晟襲爵,因征安南有功,進「黔國公」[20]。後代鎮守雲南直到南明滅亡[21]

文學作品

[編輯]

金庸的小說《鹿鼎記》中的女主角之一的沐劍屏被形容是沐英的後裔。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朝獻徵錄》(卷5):「沐英,字文英,定遠人。父諱超,母顧氏。」
  2. ^ 明史》(卷126):「沐英,字文英,定遠人。少孤,從母避兵,母又死。太祖與孝慈皇后憐之,撫為子,從朱姓。」
  3. ^ 明史》(卷126):「年十八,授帳前都尉,守鎮江。稍遷指揮使,守廣信。已,從大軍征福建,破分水關,略崇安,別破閔溪十八寨,縛馮谷保。始命複姓。移鎮建寧,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尋遷大都督府僉事,進同知。府中機務繁積,英年少明敏,剖決無滯。後數稱其才,帝亦器重之。」
  4. ^ 國朝獻徵錄》(卷5):「十年副衛國公鄧愈征西戎,直抵崑崙山。」
  5. ^ 國朝獻徵錄》(卷5):「十一年,拜征西將軍,將京師及河南陝西山西兵復征西蕃,降其眾二萬,俘馬牛羊二十餘萬。得納降七站之地,擒其酋長曰三副使、曰癭嗉子者,獻於京,威震西土。」
  6. ^ 明史》(卷126):「洪武九年命乘傳詣關、陝,抵熙河,問民疾苦,事有不便,更置以聞。明年充征西副將軍,從衛國公鄧愈討吐番,西略川、藏,耀兵崑崙。功多,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拜征西將軍,討西番,敗之土門峽。徑洮州,獲其長阿昌失納,築城東籠山,擊擒酋長三副使癭嗉子等,平朵甘納兒七站,拓地數千里,俘男女二萬、雜畜二十餘萬,乃班師。元國公脫火赤等屯和林,數擾邊。十三年命英總陝西兵出塞,略亦集乃路,渡黃河,登賀蘭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分四翼夜擊之,而自以驍騎沖其中堅。擒脫火赤及知院愛足等,獲其全部以歸。明年,又從大將軍北征,異道出塞,略公主山長寨,克全寧四部,度臚朐河,執知院李宣,盡俘其眾。」
  7. ^ 明史紀事本末》(卷12):「十四年秋九月壬午,命潁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為副將軍,帥師征雲南。列侯曹震、王弼、金朝興、都督郭英、張銓等皆從。」
  8. ^ 明史》(卷126):「尋拜征南右副將軍,同永昌侯藍玉從將軍傅友德取雲南。元梁王遣平章達里麻以兵十餘萬拒於曲靖。英乘霧趨白石江。霧霽,兩軍相望,達里麻大驚。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罷,懼為所扼。」乃帥諸軍嚴陳,若將渡者。而奇兵從下流濟,出其陳後,張疑幟山谷間,人吹一銅角。元兵驚擾。英急麾軍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長刀斫其軍。軍卻,師畢濟。鏖戰良久,復縱鐵騎,遂大敗之,生擒達里麻,殭屍十餘里。長驅入雲南,梁王走死,右丞觀音保以城降,屬郡皆下。」
  9. ^ 明史》(卷126):「獨大理倚點蒼山、洱海,扼龍首、龍尾二關。關故南詔築,土酋段世守之。英自將抵下關,遣王弼由洱水東趨上關,胡海由石門間道渡河,扳點蒼山而上,立旗幟。英亂流斬關進,山上軍亦馳下,夾擊,擒段世,遂拔大理。分兵收未附諸蠻,設官立衛守之。回軍,與友德會滇池,分道平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蠻,立烏撒、畢節二衛。土酋楊苴等復煽諸蠻二十餘萬圍雲南城。英馳救,蠻潰竄山谷中,分兵捕滅之,斬級六萬。明年詔友德及玉班師,而留英鎮滇中。」
  10. ^ 明史》(卷126):「十七年,曲靖亦佐酋作亂,討降之。因定普定、廣南諸蠻,通田州糧道。二十年平浪穹蠻,奉詔自永寧至大理,六十里設一堡,留軍屯田。明年,百夷思倫發叛,誘群蠻入寇摩沙勒寨,遣都督甯正擊破之。」
  11. ^ 明史》(卷126):「二十二年,思倫發復寇定邊,眾號三十萬。英選騎三萬馳救,置火炮勁弩為三行。蠻驅百象,被甲荷欄盾,左右挾大竹為筒,筒置標槍,銳甚。英分軍為三,都督馮誠將前軍,甯正將左,都指揮同知湯昭將右。將戰,令曰:「今日之事,有進無退。」因乘風大呼,駁弩並發,象皆反走。昔剌亦者,寇梟將也,殊死斗,左軍小卻。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斬帥首來。左帥見一人握刀馳下,恐,奮呼突陣。大軍乘之,斬馘四萬餘人,生獲三十七象,餘象盡殪。賊渠帥各被百餘矢,伏象背以死。思倫發遁去,諸蠻震懼,麓川始不復梗。」
  12. ^ 國朝獻徵錄》(卷5):「冬十月入覲,上宴勞,賜黃金二百兩、銀五千兩、鈔二萬五千貫、文采百純,別賜鈔五萬貫使建第於鄉,居十日而還英。」
  13. ^ 明史》(卷126):「已,會穎國公傅友德討平東川蠻,又平越州酋阿資及廣西阿赤部。是年冬,入朝,賜宴奉天殿,賚黃金二百兩、白金五千兩、鈔五百錠、彩幣百疋,遣還。陛辭,帝親拊之曰:「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還鎮,再敗百夷於景東。思倫發乞降,貢方物。阿資又叛,擊降之。南中悉定。使使以兵威諭降諸番,番部有重譯入貢者。」
  14. ^ 明史》(卷126):「在滇,百務具舉,簡守令,課農桑,歲較屯田增損以為賞罰,墾田至百萬餘畝。滇池隘,浚而廣之,無復水患。通鹽井之利以來商旅,辨方物以定貢稅,視民數以均力役。疏節闊目,民以便安。」
  15. ^ 李清升. 沐英身体力行发展文化教育的功绩及其意义. 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 (3) [2016-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6. ^ 國朝獻徵錄》(卷5):「英乃召諸將校謂之,曰:「定邊受圍巳久,若不即破賊,設定邊失守,則賊勢益張。彼徒恃其象,以恐懾我軍。今方少以騎士挑之,已獲一象,又何足畏乎?吾知所以破之之術矣,可多置火銃神箭於前,作三行參差。而陣伺彼象近,則前行之銃箭齊發,象若未退,則第二行者繼之,第三行又繼之,使銃聲不絕,象必驚而卻走。然後以大軍乘之,破之必矣。」」
  17. ^ 國朝獻徵錄》(卷5):「二十五年五月十七日,得未疾,卒,年四十七。」
  18. ^ 明史》(卷126):「二十五年六月,聞皇太子薨,哭極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嘔血。至是感疾,卒於鎮,年四十八。軍民巷哭,遠夷皆為流涕。歸葬京師,追封黔甯王,諡昭靖,侑享太廟。黔寧昭靖王夫人馮氏,黔寧昭靖王沐英原配,早卒。無子。 黔寧昭靖王繼夫人耿氏(1344-1431)宣德六年十一月壬朔黔寧昭靖王夫人卒,壽八十七。 鮑生夫人方氏(1357-1439)浙江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方復初的女兒。黔寧昭靖王沐英側室。正統四年正月二十五日以壽終,年八十二。生一子沐昂。 誥命夫人顏氏( -1448)黔寧昭靖王沐英側室。正統五年(1440年)十一月己未,明英宗賜封駙馬都尉沐昕母顏氏為誥命夫人。正統十三年(1448年)九月,沐昕母顏氏卒。 」
  19. ^ 明史》(卷126):「子春、晟、昂皆鎮雲南。昕駙馬都尉,尚成祖女常甯公主。」
  20. ^ 明史》(卷126):「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風。……英卒,命嗣爵,鎮雲南。……無子,弟晟嗣。……明年大發兵討交址,拜晟征夷左副將軍,與大將軍張輔異道自雲南入。遂由蒙自徑野蒲斬木通道,奪猛烈、掤華諸關隘。舁舟夜出洮水,渡富良江,與輔會師。共破多邦城,搗其東西二都,蕩諸巢,擒偽王黎季犛,語在《輔傳》。論功封黔國公,歲祿三千石,予世券。」
  21. ^ 明史》(卷126):「……子天波嗣。十餘年而土司沙定洲作亂,天波奔永昌。亂定,復歸於滇。永明王由榔入滇,天波任職如故。已,從奔緬甸。緬人慾劫之,不屈死。初,沙定洲之亂,天波母陳氏、妻焦氏自焚死。後天波奔緬,妾夏氏不及從,自縊死。逾數十日收葬,支體不壞,人以為節義所感焉。」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出自《明史
貴族爵位和頭銜(明朝)
新頭銜 西平侯
1377年-1392年
繼任者:
長子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