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梅雨,也作霉雨[1][2],又稱黃梅雨[3][4],是每年初夏時節(6—7月)出現於中國大陸江淮流域—韓國—日本一帶的由冷暖氣流交匯形成的准靜止鋒造成的雨季[5][6][註 1]。
在中國大陸,江淮梅雨的起迄時間平均為6月9日至7月16日[8]。韓國梅雨年均自6月19日開始,至7月中旬結束[9]。日本除南部沖繩、奄美群島外,常年最早入梅的九州南部地區平均在5月30日入梅、7月15日出梅,常年最晚入梅的東北北部地區平均在6月15日入梅、7月28日出梅[7]。
名稱
[編輯]「梅雨」一詞因適值中國江南梅子黃熟季節而得名[10];因氣溫較高、濕度較大,器物易發霉,故又稱「霉雨」[11][2]。特指中國大陸(不包括韓國、日本)梅雨時,又可稱「江淮梅雨」[12]。「梅雨」在日語中稱「梅雨(つゆ)」或「黴雨(ばいう/Baiu)」,在韓語中稱「장마(Changma)」[13]。梅雨的英語為音譯「Meiyu」(首字母需大寫)[5][1];而有時被譯作「梅雨」的「plum rains」則通常涵蓋了自華南前汛期/台灣梅雨至中國大陸東北雨季的所有東亞雨季,含義集遠大於本條目介紹的梅雨[12]。
「梅雨」一詞在二戰後的台灣被用來指代華南地區(即現中國大陸廣東廣西海南福建、中華民國台灣)5—6月間的雨季[14],這一雨季在中國大陸江淮流域—韓國—日本一帶的梅雨季節之前,在中國大陸屬於華南前汛期而非梅雨[15][16],且造成台灣梅雨/華南前汛期的主要天氣系統華南准靜止鋒或冷鋒也和梅雨鋒的結構有很大不同[12]。
標準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
[編輯]在中國大陸,梅雨是唯一一個擁有國家監測標準的雨季(另5個雨季,即華南前汛期、西南雨季、東北雨季、華北雨季、華西雨季均只有氣象行業標準)[17]。根據《梅雨監測指標(GB/T 33671-2017)》,中國大陸梅雨共分為江南區(Ⅰ)、長江中下游區(Ⅱ)與江淮區(Ⅲ)3個區域。江南區平均梅雨期為6月9日~7月10日(31天);長江中下游區為6月14日~7月16日(32天);江淮區為6月23日~7月14日(21天)。每年3個區域中最早的入梅日作為當年整個江淮流域「梅雨季節」的開始,最晚的出梅日作為梅雨季節的結束(綜合來說,平均的「梅雨季節」起訖時間即為6月9日至7月16日)[5][8]。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方宗義.梅雨 // 孫鴻烈.地学大辞典 [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7: 130. 科學文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 2.1 張勁松,王紹武.梅雨 [DB/OL] (2023-05-19) [2024] // 陳奎元.中国大百科全书. 3版網絡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 【黄梅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现代汉语词典 [DB]. 7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574.
- ^ 黄梅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B/OL] [2024] // 陳至立.辞海. 7版網絡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 ^ 5.0 5.1 5.2 中國氣象局.梅雨監測指標: GB/T 33671-2017 [S/OL].全國氣候與氣候變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歸口.國家氣候中心,上海市區域氣候中心,武漢區域氣候中心, 等起草, 2017. 政府信息公開:公開內容:法律法規標準:氣象標準.
- ^ 梅雨 [DB/OL] [2024] // 陳至立.辞海. 7版網絡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 ^ 7.0 7.1 気象庁|令和6年の梅雨入りと梅雨明け(速報値). www.data.jma.go.jp. [2024-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6).
- ^ 8.0 8.1 國家氣候中心. 2023年中国雨季大盘点. news.weather.com.cn. 2023-10-19 –透過中國天氣網.
- ^ 朴尚賢.韩国明日自济州起入梅…历代级降水量,不可预测的暴雨来袭 [EB/OL].朝鮮日報, 2024-06-18 (2024-06-18) [2024-06-24].
- ^ 朱翔,劉新民.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M/OL].梁勤歐,王永紅,汪文達, 副主編.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9 (2022): 82. 978-7-5539-7022-6.
- ^ 李時珍《本草綱目》:「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及物,皆生黑霉也。」
- ^ 12.0 12.1 12.2 朱乾根; 林錦瑞; 壽紹文; 唐東昇 (編). 第七章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7.2 大范围降水的环流特征.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4版.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7 (2019): 351–359. ISBN 978-7-5029-0989-5.
- ^ 梁萍; 丁一匯. 东亚梅雨季节内振荡的气候特征. 氣象學報. 2012-12-21, (3). ISSN 0577-6619. doi:10.11676/qxxb2012.036 (中文).
- ^ 「梅雨」為什麼叫梅雨?典故一次解惑 竟不是源自台灣. Yahoo News. 2023-05-23 [2024-06-23] (中文(臺灣)).
- ^ 國家氣候中心. 2023年中国雨季大盘点. news.weather.com.cn. 2023-10-19 –透過中國天氣網.
- ^ 陳泰然.臺灣與東亞地區的梅雨(上) [J/OL].清流月刊, 2011 (4)
- ^ TC540 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 [2024-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