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大獎賽
卡亞拉米賽道 | |
比賽資訊 | |
---|---|
舉辦次數 | 33 |
首次舉辦 | 1934 |
最後舉辦 | 1993 |
最多勝(車手) | 吉姆·克拉克(4) |
最多勝(製造商) | 蓮花(6) |
上次紀錄(1993年) | |
桿位 | |
頒獎台 | |
最快圈速 | |
南非大獎賽(英語:South African Grand Prix)是一級方程式賽車曾經在南非舉行的比賽。1934年,第一屆南非大獎賽在開普省東倫敦的喬治王子賽道舉行,吸引了來自歐洲的頂級車手,包括1939年的冠軍路易吉·維洛雷西。
本場大獎賽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迫中止,但在1960年作為一級方程式賽季的一部分恢復比賽,兩年後正式進入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賽歷。這項賽事很受歡迎,但由於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大獎賽在1985年的爭議性比賽後被迫暫停。1991年,種族隔離政策取消後,大獎賽於1992年和1993年回歸一級方程式賽歷上。迄今為止,1993年南非大獎賽是最後一場南非大獎賽。
歷史
[編輯]喬治王子賽道(1934–1966年)
[編輯]第一屆南非大獎賽在一條24.4公里的公路上舉行,這條公路穿梭於沿海城市東倫敦的不同居民區,被稱為喬治王子賽道。1936年,這條賽道縮短到17.7公里。當比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恢復時,1959年,東倫敦修建了一條永久賽道,但保留了喬治王子賽道的名稱。
1962年12月29日,第一屆F1南非大獎賽在這裡舉行。在這一場比賽中,格雷厄姆·希爾在競爭對手,蓮花車隊車手吉姆·克拉克出現機械故障的情況下,贏得了分站冠軍。1963年、1965年和1966年,F1南非大獎賽多次在喬治王子賽道舉行。[1]
卡亞拉米賽道(1967–1985年)
[編輯]卡亞拉米賽道建於20世紀60年代初,在1967年舉辦了第一屆南非大獎賽。私人車隊車手約翰·洛夫前期優勢明顯,但在比賽後段遇到燃料問題退賽,墨西哥車手佩德羅·羅德里格斯獲勝。
1968年的南非大獎賽上,吉姆·克拉克奪冠,並在這裡打破了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創造的最多分站冠軍紀錄,這也是他在F1的最後一次奪冠。
1969年南非大獎賽,傑基·斯圖爾特獲勝。
1970年,44歲的老將傑克·布拉漢姆在生涯最後一場比賽中奪冠。
1971年,美國車手馬里奧·安德烈蒂代表法拉利車隊首次奪得南非大獎賽冠軍。
1974年,美國車手彼得·瑞夫森在測試賽時在Barbeque彎遭遇撞車,後來因傷去世。阿根廷車手卡洛斯·瑞特曼在當年的比賽中首次奪冠。1975年,南非車手朱迪·大衛·謝科特獲勝。
1977年的南非大獎賽是歷史上最可怕的撞車事故之一,湯姆·普賴斯在全速撞擊賽道工作人員詹森·范·武倫時身亡。尼基·勞達贏得了冠軍,但這場事故給整個運動帶來了衝擊。
1979年的比賽是在多變的天氣條件下舉行的,加拿大車手吉爾斯·維倫紐夫奪冠。
進入20世紀80年代,渦輪增壓技術出現在F1中。由於卡亞拉米賽道位於高海拔地區,渦輪發動機可以調節進入發動機的空氣量,而自然吸氣發動機則不能。
1982年,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馬力優勢達到150馬力,遠遠超過自然吸氣發動機。使用渦輪增壓的雷諾車隊統治了1980年和1982年的南非大獎賽,1982年,法國車手阿蘭·普羅斯特在賽中輪胎飛出後依然超過卡洛斯·魯特曼奪冠。[2][3]
1983年,南非大獎賽作為賽季收官戰舉行,普羅斯特、巴西車手尼爾遜·皮奎特和法國車手勒內·阿諾克斯三人共同爭奪車手總冠軍。普羅斯特和阿諾克斯都因引擎問題退賽,皮奎特獲得第三名,奪得車手總冠軍。賽後,普羅斯特對雷諾研發這款車的保守態度發表了激烈的批評,隨後被車隊解僱。皮奎特的隊友,意大利車手里卡多·帕特雷斯贏得了比賽。
1984年,這項賽事在賽季初舉行,轉會至邁凱倫車隊的普羅斯特在賽車啟動失敗後,按規則駕駛備用車從維修通道起步。普羅斯特最終以第二名的成績落後於隊友尼基·勞達。英國車手德里克·沃里克為雷諾車隊取得了領獎台,巴西車手,未來的三屆世界冠軍艾爾頓·塞納為托勒曼車隊取得了第一個積分,獲得第六名。
1985年南非大獎賽陷入了一場國際爭議,因為南非政府因該國與種族隔離有關的暴力激增而於同年7月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各國開始抵制南非體育賽事。大多數F1車手都強烈反對前往南非參加比賽。部分國家政府也試圖禁止其車手前往參賽,[4]利吉爾車隊和雷諾車隊抵制了這場比賽,這與法國政府對南非體育賽事的禁令是一致的。[5]然而,法國車手阿蘭·普羅斯特和菲利普·斯特里夫參加了比賽。[6]英國車手奈傑爾·曼塞爾連續第二次贏得了南非大獎賽,他的隊友凱凱·羅斯伯格獲得亞軍。[6]
1985年是種族隔離結束前的最後一屆南非大獎賽,國際汽聯主席讓-馬里·巴萊斯特爾在比賽結束幾天後宣布,由於種族隔離政策,大獎賽將不會回到南非。[7]
賽事回歸(1992–1993年)
[編輯]1991年,種族隔離政策結束後,F1回到了卡亞拉米賽道。
1992年南非大獎賽中,曼塞爾統治全場。
1993年的南非大獎賽上,普羅斯特、艾爾頓·塞納和邁克爾·舒馬赫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最終普羅斯特奪冠。
1993年7月,卡亞拉米賽道被出售給南非汽車協會,該協會設法以盈利的方式運營該設施。然而,事實證明,舉辦一級方程式賽事的成本太高,大獎賽也沒有回來。
唯一一位贏得南非大獎賽的主場車手是朱迪·大衛·謝科特。英國車手吉姆·克拉克4次奪冠,奧地利車手尼基·勞達3次奪冠。
再次回歸的可能性
[編輯]2018年4月,南非賽車運動協會首席執行官阿德里安·斯科爾茨討論了南非大獎賽重返一級方程式大獎賽賽程的可能性。他說,辦賽主要的障礙是舉辦此類賽事的高昂成本,以及包括卡亞拉米賽道在內,目前沒有一條南非賽道符合國際汽聯舉辦一級方程式賽事的要求。[8]
2021年9月,有消息稱,F1正在就2023年南非大獎賽的回歸進行談判。[9]
冠軍
[編輯]多次獲勝車手
[編輯]粉紅色背景表示該賽事不屬於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次數 | 車手 | 年度 |
---|---|---|
4 | 吉姆·克拉克 | 1961、1963、1965、1968 |
3 | 尼基·勞達 | 1976、1977、1984 |
2 | 傑基·斯圖爾特 | 1969、1973 |
卡洛斯·瑞特曼 | 1974、1981 | |
奈傑爾·曼塞爾 | 1985、1992 | |
阿蘭·普羅斯特 | 1982、1993 | |
來源:[10] |
多次獲勝車隊
[編輯]粗體表示該車隊現在仍參加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粉紅色背景表示該賽事不屬於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次數 | 車隊 | 年度 |
---|---|---|
6 | 蓮花 | 1961、1963、1965、1966、1968、1978 |
4 | 法拉利 | 1971、1976、1977、1979 |
威廉姆斯 | 1981、1985、1992、1993 | |
2 | 瑪莎拉蒂 | 1934 、1939 |
庫珀 | 1960、1967 | |
泰瑞爾 | 1973、1975 | |
雷諾 | 1980、1982 | |
布拉漢姆 | 1970、1983 | |
麥拉倫 | 1972、1984 | |
來源:[10] |
歷屆冠軍
[編輯]粉色背景為非世界錦標賽賽事
年份 | 車手 | 車隊 | 賽道 | 報告 |
---|---|---|---|---|
1993年 | 阿蘭·普羅斯特 | 威廉姆斯–雷諾 | 卡亞拉米賽道 | 報告 |
1992年 | 奈傑爾·曼塞爾 | 威廉姆斯–雷諾 | 報告 | |
1991年 – 1986年 |
停辦 | |||
1985年 | 奈傑爾·曼塞爾 | 威廉姆斯–本田 | 卡亞拉米賽道 | 報告 |
1984年 | 尼基·勞達 | 麥拉倫–TAG | 報告 | |
1983年 | 里卡多·帕特雷斯 | 布拉漢姆–BMW | 報告 | |
1982年 | 阿蘭·普羅斯特 | 雷諾 | 報告 | |
1981年 | 卡洛斯·瑞特曼 | 威廉姆斯–福特 | 報告 | |
1980年 | 勒內·阿爾努 | 雷諾 | 報告 | |
1979年 | 吉爾·維倫紐夫 | 法拉利 | 報告 | |
1978年 | 羅尼·彼得森 | 蓮花–福特 | 報告 | |
1977年 | 尼基·勞達 | 法拉利 | 報告 | |
1976年 | 尼基·勞達 | 法拉利 | 報告 | |
1975年 | 朱迪·謝科特 | 泰瑞爾–福特 | 報告 | |
1974年 | 卡洛斯·瑞特曼 | 布拉漢姆–福特 | 報告 | |
1973年 | 傑基·斯圖爾特 | 泰瑞爾–福特 | 報告 | |
1972年 | 丹尼·哈默 | 麥拉倫–福特 | 報告 | |
1971年 | 馬里奧·安德烈蒂 | 法拉利 | 報告 | |
1970年 | 傑克·布拉漢姆 | 布拉漢姆–福特 | 報告 | |
1969年 | 傑基·斯圖爾特 | 馬特拉–福特 | 報告 | |
1968年 | 吉姆·克拉克 | 蓮花–福特 | 報告 | |
1967年 | 佩德羅·羅德里格斯 | 庫珀–瑪莎拉蒂 | 報告 | |
1966年 | 麥克·斯彭斯 | 蓮花–頂點 | 喬治王子賽道 | 報告 |
1965年 | 吉姆·克拉克 | 蓮花–頂點 | 喬治王子賽道 | 報告 |
1964年 | 停辦 | |||
1963年 | 吉姆·克拉克 | 蓮花–頂點 | 喬治王子賽道 | 報告 |
1962年 | 格拉漢姆·希爾 | BRM | 報告 | |
1961年 | 吉姆·克拉克 | 蓮花–頂點 | 喬治王子賽道 | 報告 |
1960年[11] | 保羅·弗雷爾 | 庫珀–頂點 | 報告 | |
史特靈·莫斯 | 保時捷 | 報告 | ||
1959年 – 1940年 |
停辦 | |||
1939年 | 路易吉·維洛雷西 | 瑪莎拉蒂 | 喬治王子賽道 | 報告 |
1938年 | 布勒·邁耶 | 萊利 | 報告 | |
1937年 | 帕特·費菲爾德 | 英格蘭競賽 | 報告 | |
1936年 | 馬里奧·馬薩庫拉蒂 | 布卡堤 | 報告 | |
1935年 | 停辦 | |||
1934年 | 惠特尼·威拉德 | 瑪莎拉蒂 | 喬治王子賽道 | 報告 |
來源:[10] |
參考文獻
[編輯]- ^ Tom Prankerd. A Second A Lap: GP '66 - XII South African Grand Prix. [2020-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8).
- ^ Archived copy. www.youtube.com. [2022-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5).
- ^ The one that didn't cou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from forix.autosport.com on 9 February 2010
- ^ Martin, Gordon. The Apartheid Controversy Reaches Formula 1 Racing.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FINAL. 1985-09-17: 63.
- ^ Walker, Rob. Tiger, Tiger. Road & Track 37 (6) (New York). Feb 1986: 122.
- ^ 6.0 6.1 Los Angeles Times Home 2. Newswire. 1985-10-20: 20.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Compiled from wire reports by Ken Paskman. AUTO RACING. Orlando Sentinel 3 STAR (Orlando, Florida). 1985-10-24: B.2.
- ^ Will South Africa ever host an F1 Grand Prix again?. The South African. 2018-04-16 [2018-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9) (美國英語).
- ^ F1 targeting return to South Africa in 2023. RacingNews365. [2021-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8) (英語).
- ^ 10.0 10.1 10.2 Higham, Peter. South African Grand Prix. The Guinness Guide to International Motor Racing. London, England: Motorbooks International. 1995: 433. ISBN 978-0-7603-0152-4 –透過Internet Archive.
- ^ There were two South African Grands Prix in 1960. Refere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外部影片連結 | |
---|---|
South African Grand Prix, 1979. AP Archive – British Movietone News foot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