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加勒比華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加勒比華人

加勒比華人著名人物:
總統鍾亞瑟阿尼亞·阿陽·齊英語Anya Ayoung-CheeAlfredo Abon Lee英語Alfredo Abon Lee
林飛龍肖恩·保羅
分佈地區
 古巴114240人
 牙買加75000人
 蘇里南65000人
 多明尼加60000人
 千里達及托巴哥4003人
 蓋亞那2722人
 貝里斯719人
 開曼群島698人
語言
僑居地語言:
英語圭亞那混合語英語Guyanese Creole · 牙買加語英語Jamaican Patois · 特立尼達混合語英語Trinidadian Creole · 西班牙語 · 法語 · 荷蘭語
漢語:
官話 · 客家話 · 廣東話 · 閩南話
宗教信仰
羅馬天主教 · 新教 · 佛教 · 道教 · 儒家思想 · 無神論
相關族群
海外華人

加勒比華人(Sino-Caribbeans)是生活在加勒比地區中國民族血統的人。在大安的列斯的所有國家,都有數量小但重要性高的華人及華裔人口。他們都是巨大的華人僑民,即「海外華人」中的一部分。

從屬族群

[編輯]

加勒比地區島嶼:

加勒比地區大陸:

移民歷史

[編輯]

在1853年到1879年間,14000名華人勞工被輸入到了英屬加勒比地區英語British West Indies英屬印度),成為了更為大型的契約勞動系統的一部分,為食糖種植園而工作。華人作為一股契約勞動力而從中國被輸入,之後他們主要定居在了三個地方:牙買加特立尼達,及英屬圭亞那地區英語British Guiana(即今天的圭亞那),並為食糖種植園而工作。華人勞工大多數人最初都是去英屬圭亞那地區;不過,當這樣的輸入在1879年結束後,華人人口不斷地下降,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又移民到了特立尼達和蘇里南[1]

華人在1847年開始移民古巴。當時來自廣東的契約勞動者被帶去在食糖種植田地里工作。他們帶來了佛教道教。在隨後的幾十年間,成千上萬的華人勞動者從香港澳門台灣被帶來,來替代非洲奴隸,或者與他們一起工作。在完成了8年的契約或者通過其他方式獲得了自由之後,一些華人移民永久性地定居在了古巴,不過大多數人都渴望返回祖國。當美國在1882年5月6日頒布了《排華法案》,美國的許多華人逃到了波多黎各、古巴及其他的拉丁美洲國家。他們建立了小型的業務和在飯店和洗衣店工作。[2]

另見

[編輯]

參考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