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佩列斯韋特號戰列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Пересвет
相模さがみ
錨泊中的佩列斯韋特號戰列艦,攝於1901年
概觀
艦種前無畏艦
擁有國 俄羅斯帝國(建成至1905年被俘)
 大日本帝國(1905年捕獲至1916年售出)
 俄羅斯帝國1916年購回至沉沒
艦級佩列斯韋特級戰列艦
製造廠俄國聖彼得堡波羅的海船廠
動工1895年11月21日
下水佩列斯韋特(戰列艦):1898年5月18日
相模:1905年6月29日打撈出水
佩列斯韋特(裝甲巡洋艦):1916年4月4日購回
服役佩列斯韋特(戰列艦):1901年8月19日
相模:1908年7月20日
佩列斯韋特(裝甲巡洋艦):1916年4月5日
結局佩列斯韋特(戰列艦):1905年1月1日旅順要塞陷落後被俘
相模:1916年4月4日移交
佩列斯韋特(裝甲巡洋艦):1917年1月4日賽得港外觸雷沉沒
除籍佩列斯韋特(戰列艦):不詳
相模:1916年4月4日售出除籍
佩列斯韋特(裝甲巡洋艦):1917年4月10日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佩列斯韋特(戰列艦):
設計:1萬2877噸
實際:1萬4030噸
全長艦體全長:132.4米
全寬21.8米
吃水佩列斯韋特(戰列艦):8.0米
燃料2090噸燃煤
鍋爐燃煤專燒貝爾維爾式水管鍋爐英語List of boiler types, by manufacturer#Belleville boiler30座
動力直立型三段膨脹式三汽缸複合式蒸汽引擎3座
3軸推進
功率1萬4500匹馬力(1萬0813千瓦)
最高速度18節
續航距離6200海里/10節
乘員軍官27名,水兵744人
武器裝備佩列斯韋特(戰列艦):
45倍徑雙聯裝10英寸(254公釐)炮2座計4門
45倍徑單裝6英寸(152公釐)炮11門
50倍徑75毫米(3英寸)單裝炮20門
38倍徑47毫米(1.9英寸)單裝炮20門
37毫米(1.5英寸)單裝炮8門
15英寸(381公釐)單裝魚雷發射管5具(水線上3具,水線下2具)
水雷45顆
裝甲哈維固態滲碳硬化鋼裝甲
水線帶:4—9英寸(102—229公釐)
甲板: 2—3英寸(51—76公釐)
主炮炮塔:9英寸(229公釐)

佩列斯韋特號戰列艦(俄語:Пересвет,又譯「佩列斯維特號」),是俄羅斯帝國在十九世紀末建造的3艘佩列斯韋特級戰列艦的首艦,艦名得自於十四世紀庫里科沃戰役中率領俄軍抗擊蒙古軍的僧侶亞歷山大·佩列斯韋特英語Alexander Peresvet。本艦建成後即配屬俄羅斯帝國海軍太平洋艦隊,1903年起駐紮在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時,本艦參加了旅順口海戰,其後在黃海海戰中受重創退回旅順港,旅順會戰中進一步受損擱淺。

1905年1月1日旅順要塞陷落,日本隨即捕獲了本艦,並編列入日本海軍,按相模國改名為相模[1]。在向明治天皇奏請時的另一個候選名是「阿波[2]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6年,日本應俄國的要求將相模在內的多艘日俄戰爭戰利艦售回俄國。俄國方面在接收本艦後恢復了原來的艦名佩列斯韋特號。1917年1月4日,本艦在通過蘇伊士運河時,觸發德國潛艇U-73號布下的水雷而沉沒。

設計和概述

[編輯]

佩列斯韋特級的誕生與英國皇家海軍百夫長級英語Centurion-class battleship有很深的淵源。十九世紀末期,英國設計並建造了兩艘百夫長級二等戰列艦,用以防衛遠離本土的據點,擊退進行商路破襲的裝甲巡洋艦,如俄國的俄羅斯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Rossia留里克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Rurik (1892)等。受此刺激,俄國也針鋒相對地設計了佩列斯韋特級,用以護衛己方的裝甲巡洋艦。因此佩列斯韋特級犧牲了一定的防護和火力水平,以換取更高的航速和更遠的航程。[3]

佩列斯韋特級首艦佩列斯韋特號全長132.4米,寬21.8米,吃水深8.0米。設計排水量1萬2877噸,建造過程中超重約1200噸,實際排水量達到了1萬4030噸。本艦安裝有30座貝爾維爾式水管鍋爐,由3座垂直3段膨脹式複合蒸汽機提供動力,驅動3根推進軸,設計功率1萬4500匹馬力,設計最大航速18節。不過1899年11月本艦在海試時錄得1萬4532匹馬力,實際最大航速18.44節。本艦可以裝載2090噸煤,可以在10節經濟航速下達到6200海里的航程。[4]

本艦主炮為4門10英寸(254公釐)火炮,安裝在兩座炮塔上,前後各一座。副武器為11門法國加奈生產的6英寸(152公釐)速射炮,分別安裝在艦體、以及前部船艏樓下方的炮郭中。另外還有一批用以防範魚雷艇的小型武器,包括20門75毫米速射炮、20門47毫米炮以及8門37毫米炮。魚雷武器為5具15英寸(381公釐)魚雷發射管,3具位於水線上、2具位於水線下。此外艦上還攜帶有45顆水雷。[5]

本艦水線裝甲帶為哈維固態滲碳硬化鋼裝甲,厚度為4—9英寸(102—229公釐);炮塔則為克虜伯滲碳裝甲,厚9英寸(229公釐);甲板裝甲厚2—3英寸(51—76公釐)。[5]

由於本艦航速較快,有的資料稱其為「快速戰列艦」[6]

艦歷

[編輯]

俄國海軍服役期間

[編輯]

1895年11月21日,聖彼得堡波羅的海船廠開始了佩列斯韋特號的建造工程;1898年5月19日下水[7]。不過佩列斯韋特號的後續建造工作諸多延誤,直到1901年7月才最終完成[8],總造價1054萬盧布[9]。8月19日佩列斯韋特號開始服役[10],同年10月分派去亞瑟港(旅順港)[11]。11月1日,佩列斯韋特號途中在穿越大貝爾特海峽時不慎在丹麥朗厄蘭島附近擱淺,不過沒有受到很嚴重的傷害[10]。佩列斯韋特號抵達旅順後,編列入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並成為艦隊副指揮帕維爾·彼得洛維奇·烏赫托姆斯基英語Pavel Petrovich Ukhtomsky的旗艦[11]

甲午戰爭日本獲勝之後,日本和俄國之間就滿洲地區朝鮮半島的利益爭奪愈發激烈,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也與日俱增。1903年底,日本方面認定談判已經失去了意義,戰爭一觸即發。考慮到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的主力艦將錨地轉移到了旅順港外港,一旦日本出兵登陸朝鮮,俄國艦隊隨時可以出動。[12]

2月8-9日深夜,日本海軍驅逐艦編隊夜襲旅順口俄軍泊地,日俄戰爭爆發。佩列斯韋特號在當晚的魚雷襲擊中沒有受損。9日早上,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海軍中將判斷俄軍艦隊受到魚雷攻擊後已經重創、陷入混亂,於是率領主力闖入旅順港,用主炮對旅順港岸防炮台進行炮擊,而只用副炮攻擊俄國艦隊。然而俄國艦隊並沒有如日軍高層指揮官預料的那樣不堪一擊,全艦包括佩列斯韋特號在內對日艦進行了反擊。日軍的副炮對於俄艦並沒有起到太大的殺傷作用,使得俄艦可以持續進行還擊[13]。在日間戰鬥中佩里斯韋特號中彈3發,都沒有造成太大損傷[10]

同年3月22日,日軍艦艇在港外對旅順港發動間接炮擊。佩列斯韋特號以及若干其他俄軍戰列艦也進行了間接射擊作為還擊。3月26日,佩列斯韋特號出港訓練時,不慎與塞瓦斯托波爾號相撞,受到一定損傷。同年4月13日,日軍巡洋艦編隊抵近攻擊,時任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司令斯捷潘·馬卡羅夫馬上出動大批軍艦出港迎擊。日軍巡洋艦撤退,埋伏在外的第一戰隊(主力艦編隊)隨即靠近。發現了日軍主力接近的馬卡羅夫下令俄艦退回港內,然而在撤退時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觸雷爆炸沉沒,馬卡羅夫戰死[14]。是次行動雙方一直距離較遠,因此佩列斯韋特號沒有損傷記錄。兩天後日軍再度恢復對港內的間接射擊[14],俄艦予以還擊,炮戰中佩列斯韋特命中日本裝甲巡洋艦日進[10]

同年6月23日,繼任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司令的威廉·維特捷夫特海軍少將首次嘗試突圍,佩列斯韋特號也參加了這次行動。日軍艦隊在俄艦出港後迅速進行圍堵,維特捷夫特不打算與日軍決戰,而選擇回港[15]。同年7月28日,佩列斯韋特號對陸地上的日軍陣地進行了炮擊[16]。同年夏,守港俄軍將佩列斯韋特號的一些火炮搬到陸地上協助防禦,佩列斯韋特號共拆除了3門6英寸副炮、兩門75毫米炮、兩門47毫米炮和4門37毫米炮[17],以及3座探照燈;同時抽調103名水手上岸協防。同年8月9日,日本陸軍在港外對港內進行炮擊,由於缺乏觀瞄手段,成效不大,佩列斯韋特號受到兩發120毫米炮彈命中,損傷輕微[18]

由於日本陸軍持續從陸地上炮擊,旅順港內的俄軍艦隊處境越發險惡。俄國高層責成維特捷夫特率領艦隊從速突圍,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舊稱海參崴),與符拉迪沃斯托克分艦隊會合。港內俄艦8月10日07:00開始起航,準備突圍,而日軍艦隊在中午攔截住俄軍艦隊,黃海海戰爆發。[19]

佩列斯韋特號在俄軍戰列中序列第4[20],在戰鬥一開始的遠程炮擊階段損傷不大。大約18:00,佩列斯韋特號的主桅受命中擊毀,另一邊朝日發射的12英寸炮彈擊中了俄軍旗艦皇太子號的司令塔,正站在外面觀察的維特捷夫特以及多名參謀人員當場戰死,艦長重傷,混亂中皇太子號做出了一個劇烈的機動,然後停了下來。跟在後方的俄軍艦艇一開始誤以為是司令有意而為之而試圖跟隨,隨後被迫同樣急轉彎避免撞上皇太子號,這一連串機動導致俄軍戰列陷入了混亂[21]

日軍對皇太子號進行了持續的打擊,列特維贊號向日軍戰列艦發起了衝擊,試圖轉移日軍炮火。佩列斯韋特號也跟隨其後。日軍立即將目標改為衝過來的兩艘俄艦,兩艦在承受了猛烈的炮擊後轉向撤退[21]。此時烏赫托姆斯基發現了旗艦的狀況有異,於是下令升起信號旗接過艦隊指揮權,讓其他俄艦跟隨。由於佩列斯韋特號主桅已經損壞,信號旗只能系在艦橋外的欄杆上,導致其他俄艦花費了額外的時間才看清楚信號,重整隊列又再用了不少時間[21]。戰鬥中佩列斯韋特號受到各種炮彈命中39發[21],包括13發12英寸炮彈、15發8英寸炮彈以及一些6英寸炮彈;艦上13人戰死、69人負傷。前部主炮塔損壞,由於缺乏電力,只能用人力裝填和瞄準;艦艏一門47毫米炮徹底損壞,另有1門75毫米炮、兩門47毫米炮受損;兩門10英寸主炮、若干152毫米炮、3門75毫米炮和若干47毫米炮故障,但尚在可修復之列;水線附近多次受到命中,艦體多處進水,為了恢復平衡,佩列斯韋特號的雙層船底的一些隔艙也打開注水,這才大致調整了回來。即使如此,佩列斯韋特號已經傷痕累累,繼續突圍已然無望,其他艦艇也多有負傷,烏赫托姆斯基只好下令返回旅順港。艦長博伊斯曼多處負傷,仍然堅持指揮本艦返回港內;回港後博伊斯曼轉往醫院船蒙古號(俄語:Монголия)接受治療(後因傷勢不治)。

返港後佩列斯韋特號進行了維修,修理作業一直持續到9月底[18]。雖然主要的作業只用了約一周時間,然而因為港內缺乏備用的10英寸炮管,而無法修復損壞了的主炮。

俄軍破壞後棄置的佩列斯韋特號

俄軍艦隊返回了港內,暫時逃過一劫,然而日軍並沒有放鬆陸地上的進攻。接替戰死的維特捷夫特擔任艦隊司令的羅伯特·維倫英語Robert Viren決定再次抽調艦隊水兵和火炮充實地面防線。同年9月20-22日,日軍向203高地發動總攻擊,試圖奪下這個旅順要塞外的重要制高點。港內的俄軍艦艇包括佩列斯韋特號、列特維贊號、波爾塔瓦號,以及炮艦波布爾號向日軍陣地進行炮擊,協助俄軍防守,打退了日軍的攻擊。同年9月30日,日本陸軍再次向港內進行盲射,佩列斯韋特號受到至少6發150毫米和120毫米炮彈命中;次日,佩列斯韋特號再次挨了一發炮彈。10月2日,佩列斯韋特號受到9發280毫米炮彈命中,雖然沒有擊穿甲板裝甲,但對無防護部分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同年10月11日,日軍命中佩列斯韋特號11發;13日又再命中4發。14日夜間,俄軍將佩列斯韋特號轉移到更靠岸邊的停泊地,由於受到山體的阻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日軍炮兵觀測點都無法看到佩列斯韋特號。

同年12月5日,日軍以慘重的代價攻下了203高地,從此日軍可以用重炮直接對港內進行瞄準射擊[18]。6日,佩列斯韋特號共受到了20發280毫米炮彈命中;在挨到差不多10發的時候艦上就已經燃起了大火,艦長迪米特里耶夫二等海軍校官(海軍中校)擔心引發艦上彈藥殉爆而下令向艦內注水。佩列斯韋特號隨後擱淺,後部水位都幾乎達到了上層甲板。

旅順要塞陷落後,一名英國記者塞賓·賴特(俄語:Сеппинг-Райт)參觀了佩列斯韋特號,他如此描述道:「甲板上滿目瘡痍。船艏樓破破爛爛,各種設備全部損壞。炮擊摧毀了塔樓上部,頂蓋就這麼耷拉在甲板上;剩下的塔樓也慘不忍睹,就像個爛掉的石榴。艦橋已經壞掉了;操舵室則根本無法修復。煙囪也被打爛了,其中一根就像是把一堆鋼鐵隨便地扭彎後扔在那裡。後部艦橋也跟前面差不太多,只不過大火的痕跡掩蓋了很多炮擊的傷痕罷了。」

日本海軍服役期間

[編輯]

1905年1月1日,旅順要塞陷落,日軍捕獲了廢棄的佩列斯韋特號[1]。同年5月15日起[22]至6月29日,進行了打撈上浮作業[23][24]。同年8月17日,佩列斯韋特號在改裝巡洋艦日本丸、驅逐艦薄雲日語薄雲 (東雲型駆逐艦)陪同下從旅順港出發[25];佩列斯韋特號的輪機依然可用,可以自行赴日本而無需拖曳[26]。同年8月22日,佩列斯韋特還在路上時,日本方面將各戰利艦改名並列入日本海軍艦籍[27],佩列斯韋特號改名為「相模」[28][29],分類為一等戰列艦(日語:一等戦艦[30][31]。8月23日,相模(佩列斯韋特號)抵達佐世保港[32]。9月13日,相模從佐世保出發,16日抵達橫須賀[33],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進行大修[34]。9月21日,囚禁在松山戰俘營的前佩列斯韋特號艦長博伊斯曼俄語Бойсман, Василий Арсеньевич一等海軍校官(海軍上校)逝世[35]。同年10月23日,日本在東京灣舉行了凱旋觀艦式,包括相模在內的諸多原俄國軍艦也參加了儀式[36][37]

大白艦隊到訪期間,相模錨泊在橫須賀,攝於1908年9月

12月12日,日本海軍修訂了海軍類別等級表,戰列艦不再分一等、二等[38]。相模的分類也隨之修改為「戰列艦」(日語:戦艦[39]

1908年秋,相模的大修工程完成[34]。日本同時對本艦進行了一番改造,包括將前桅作戰桅盤拆除;艦艏6英寸炮拆除;艦上所有的輕型火炮全部替換成了20門12磅速射炮;此外將原有的魚雷發射管全部拆除,改為在水線上安裝兩具18英寸(457公釐)魚雷發射管。

1909年9月2日,裕仁親王雍仁親王宣仁親王訪問橫須賀鎮守府。時任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上村彥之丞等多名官員帶領裕仁一行進行了參觀訪問,並登上相模進行參觀,時任相模艦長上村翁輔海軍大佐為裕仁一行講解了艦內的主要部位,並演示了炮術、消防、無線電、艦載艇等。[40]

1912年8月28日,日本海軍再次修訂海軍類別等級表,相模改列入一等海防艦(7000噸以上)[41][42][43]

重回俄國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和俄國都參加了協約國陣營,因此成為了盟國。俄國為了充實自己的海軍力量,並且參與協約國的海上行動(哪怕是象徵性地參與),向日本洽談購回若干日俄戰爭時期的舊艦。1916年,日本將3艘原俄國軍艦(丹後(波爾塔瓦號)、相模(佩列斯韋特號)、宗谷(瓦良格號)等三艦)轉售予俄國,同年4月3日,相模抵達弗拉迪沃斯托克;4月4日,將三艦從日本海軍中除籍[44];4月5日,俄國海軍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接收了相模,並重新恢復了原有的艦名「佩列斯韋特」,同時將艦艇類別劃分為裝甲巡洋艦[45]

俄軍接收後派出了一個委員會對佩列斯韋特號進行檢查。艦體、輪機、武器等老化嚴重,同時還有不少別的問題。艦上三分之一的鍋爐已經無法使用;主炮也是佩列斯韋特號服役時就裝備的那幾門,已經嚴重磨損。日本人只替換了那些在戰鬥中損壞的火炮。艦上的6英寸炮也都相當老舊,不少還是從鷹號和列特維贊號上拆下來的。反魚雷艇用的火炮倒是比較新一些,因為日本人把原來的75毫米炮換成了日本國產的76毫米炮。艦上原來安裝的西門子公司生產的火控設備也早就相當落後過時,還相當不可靠。此外委員會還列出了一些日本人改動的地方,比如簡化了塔樓的安裝,同時改動了副炮和水雷的彈藥輸送裝置;同時還換上了英國制的光學觀瞄設備。

俄國人在進行了一番應急修理後,同年5月23日,佩列斯韋特號進行海試。這次測試又發現了許多問題。艦上只有16個鍋爐運作,維持着10節的航速;但很多設備都損壞了。本艦在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途中觸礁[46]。俄國方面將時任艦長薩博特金撤職,換上了蔚山海戰留里克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Rurik (1892)艦長伊萬諾夫;同時也更換了航海長。5月31日,日本方面派出防護巡洋艦笠置,載運着橫須賀海軍工廠和舞鶴海軍工廠的員工們赴事故地點[47][48][49],7月9日,日本人成功將佩列斯韋特號上浮。接下來的8月,佩列斯韋特號都在舞鶴工廠進行修理。俄國為了撈救和維修支付了74萬盧布,然而工作完成的質量並不高,俄國決定到了英國再行對本艦繼續進行修理。

同年10月18日,佩列斯韋特號離開日本出發,預定加入白海艦隊[50]。1917年初,佩列斯韋特號在塞得港外停留,對輪機進行整修。1月4日,佩列斯韋特號在一艘英國驅逐艦的護衛下出發。兩艦為了提防潛艇而選擇了走反潛Z字形航線。然而17:30離港外約10海里(19公里;12英里)時,觸發了兩顆由德國潛艇U-73號布設的水雷,前部出現破洞,一個鍋爐室破損,艦上起火,17:47傾覆沉沒。其後另一艘英國驅逐艦和一艘法國拖網漁船趕來進行救援。對於傷亡數字不同來源統計不一,Preston認為是167[51],而McLaughlin記錄是116人[11]

歷任艦長

[編輯]

俄國戰列艦艦長

[編輯]
  • 1895-1897. 菲奧多爾·謝緬諾維奇·菲利索夫 Филисов Фёдор Семенович
  • 1897-1902. Н.С.科羅廖夫 Королев Н.С.
  • 1902-1904. 瓦西里·阿爾謝尼葉維奇·博伊斯曼 Бойсман Василий Арсеньевич
  • 1904. 阿列克謝·阿列克謝維奇·迪米特里耶夫 Дмитриев 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еевич

日本艦長

[編輯]

下表系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將官履歴》,以及《官報》進行整理。

  • 土屋光金 海軍大佐:1908年4月20日 - 12月10日
  • 上村翁輔 海軍大佐:1909年5月22日 - 1911年9月2日
  • (兼)江口麟六 海軍大佐:1911年9月2日 - 9月21日
  • (兼)土山哲三 海軍大佐:1911年9月21日 - 12月9日
  • 平岡貞一 海軍大佐:1912年4月20日 - 1912年12月1日
  • 小黑秀夫 海軍大佐:1913年4月1日 - 1914年5月29日
  • 布目滿造 海軍大佐:1914年5月29日 - 1915年10月1日
  • 小山田仲之丞 海軍大佐:1915年10月1日 - 12月13日
  • 關重孝 海軍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1916年4月4日

俄國裝甲巡洋艦艦長

[編輯]
  • 1916. 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葉維奇·扎博特金 Заботкин 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 1916. 康斯坦丁·彼得洛維奇·伊萬諾夫 Иванов Константин Петрович

同級艦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1.0 1.1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コマ70(原本106頁)『相模(さがみ) 艦種一等戰艦 二檣(戰闘檣あり) 艦名考國名なり、東海道相模國に採る。 艦歴舊露國軍艦、原名「ペレスウェート」。露國「ニュー・アドミラルチー」造船所建造、明治31年進水、日露戰役中露國太平洋艦隊として明治37年8月10日黃海々戰に於て(公爵「ウフトムスキー」少將坐乗)我が軍と交戰、後ち旅順港內に於て破壊沈沒。明治38年1月1日(旅順の露軍降伏開城の日)我が海軍之が収容引揚に着手、同年8月22日帝國軍艦と定め「相模」と命名す。同年12月戰艦の等級を廢せらる。大正5年一等海防艦に編入、同年4月4日露國政府へ譲渡す。
    ―要目― 長435呎/幅750呎/吃水27.25呎/排水量12,674噸/機關 直立三汽筩三聯成汽機3基、ベルビル罐30臺/馬力14,500/速力19/乗組人員732/船材 鋼(シーズト式)/兵裝 25拇砲 4/15拇砲 10/8拇砲 16/2.5聽砲 4/發射管 2/起工 明治28-11-21/進水 同31-5-19/竣工 同34-6/建造所 露國ニュー・アドミラルチー造船所』
  2. ^ 明治38年8月10日付 海軍大臣官房発行 官房第3040號。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レファレンスコード C06091630000。
  3. ^ McLaughlin 2003, p. 108
  4. ^ McLaughlin 2003, pp. 107–08, 114
  5. ^ 5.0 5.1 McLaughlin 2003, pp. 107–08, 112–14
  6. ^ 查攸吟, p. 200
  7. ^ McLaughlin 2003, pp. 107, 115
  8. ^ Chesneau & Kolesnik, p. 182
  9. ^ McLaughlin 2003, p. 112
  10. ^ 10.0 10.1 10.2 10.3 McLaughlin 2008, p. 45
  11. ^ 11.0 11.1 11.2 McLaughlin 2003, p. 115
  12. ^ Westwood, pp. 15–21
  13. ^ Forczyk, pp. 41-43
  14. ^ 14.0 14.1 Forczyk, pp. 45-46
  15. ^ Warner & Warner, pp. 305–06
  16. ^ McLaughlin 2008, pp. 45–46
  17. ^ McLaughlin 2003, pp. 115, 163
  18. ^ 18.0 18.1 18.2 McLaughlin 2008, p. 46
  19. ^ Watts, p. 21
  20. ^ Forczyk, p. 48
  21. ^ 21.0 21.1 21.2 21.3 McLaughlin 2003, p. 163
  22. ^ #相模引揚及回航pp.5-9『第二節 引揚作業』
  23. ^ 明治38年7月1日官報第6600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15『○戰報○戰利艦ノ浮揚 旅順口港內戰利艦ノ浮揚ニ關シ去月三十日接手シタル旅順口鎮守府司令長官柴山矢八ノ報告左ノ如シ(海軍省)戰艦「ペレスウエート」(排水量一萬二千六百七十四噸 速力十八浬六)ハ本月(二十九日)無滯浮上レリ』
  24. ^ #東郷全集3巻コマ321(原本617頁)『二十九日「ペレスウエート」本日無滯浮揚れり(旅順沈沒艦引揚第二)』
  25. ^ #収容艦船概要p.2『一、戰艦「ペレスウエート」(排水量一二,六七四噸、三十八年五月十五日引揚箸手、同年六月二十九日浮揚、同年八月二十二日相模ト命名セラル 同月十七日旅順口發同二十三日佐世保箸、入渠修理ヲ加ヘテ後チ九月十三日出航、同十六日橫須賀箸、囘航委員長海軍大佐石橋甫、護衛艦ハ假裝巡洋艦日本丸、通信艦ハ薄雲ナリ)』
  26. ^ #東郷全集3巻コマ330(原本635頁)『廿三日 相模安着 戰利軍艦相模(舊名)「ペレスウイツト」は自己の機關にて此日午後無事佐世保に到着せり』
  27. ^ #東郷全集3巻コマ330(原本634-635頁)『廿二日 「シールヌイ」此日午後三時全く浮揚せり/戰利艦命名 戰利軍艦五隻左の如く命名せらる
    戰闘關「ペレスウエート」」は相模、同「ポルタワ」は丹後、一等巡洋艦「バヤーン」は阿蘇、二等巡洋艦「ワリアーグ」は宗谷、二頭巡洋艦「パルラダ」は津輕、(以下略)』
  28.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199『◎戰利軍艦相摸丹後阿蘇宗谷津輕命名ノ件 明治三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達一一一)』
  29. ^ #達明治38年8月p.8『達第百十一號 戰利軍艦「ペレスウエート」外四隻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明治三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海軍大臣男爵山本権兵衛|戰艦「ペレスウエート」 相摸/戰艦「ポルタワ」 丹後/一等巡洋艦「バヤーン」 阿蘇/二等巡洋艦「ワリヤーグ」 宗谷/二等巡洋艦「パルラダ」 津輕』
  30.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52『◎明治三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達一一四)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表中戰艦ノ欄一等ノ下「石見」ノ次ニ「相摸、丹後」ヲ、巡洋艦ノ欄一等ノ下「日進」ノ次ニ「阿蘇」ヲ、同二等ノ下「千歳」ノ次ニ「津輕、宗谷」ヲ加フ』
  31. ^ #達明治38年8月p.10『達第百四十四號 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表中戰艦ノ欄一等ノ下「石見」ノ次ニ「相摸、丹後」ヲ、巡洋艦ノ欄一等ノ下「日進」ノ次ニ「阿蘇」ヲ、同二等ノ下「千歳」ノ次ニ「津輕、宗谷」ヲ加フ 明治三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海軍大臣男爵 山本権兵衛』
  32. ^ #戦利艦(2)p.13
  33. ^ #戦利艦(2)p.15
  34. ^ 34.0 34.1 #福井戦艦物語壱108-109頁『▽相模―ペレスウェート』
  35. ^ #東郷全集3巻コマ333(原本640頁)『廿一日 俘虜艦長死亡「ペレスウエート」艦長ワシリー、ボイスマンは此日松山捕虜収容所に於て死亡せり』
  36. ^ #丹後引揚及回航pp.13-14『第五節 凱旋觀艦式參列』
  37. ^ #戦役外患篇コマ259-261(原本484-488ページ)『大觀艦式(明治三十八年珠月二十五日報知新聞)』
  38. ^ #達明治38年12月pp.6-7『達第百八十一號 艦艇類別標準別表ノ通改メラル 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海軍大臣男爵 山本権兵衛』
  39. ^ #達明治38年12月pp.8-9『達第百八十二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ノ通定ム 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海軍大臣男爵 山本権兵衛(別表)|軍艦|戰艦| |富士、敷島、朝日、三笠、石見、相模、丹後、肥前、周防、』
  40. ^ #昭和天皇実録一巻359-360頁『(明治四十二年九月)二日木曜日(橫須賀鎮守府にお成り)午前八時五十分、雍仁親王・宣仁親王と共に御出門になり、逗子停車場より列車にて橫須賀に向かわれる。橫須賀停車場において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上村彥之丞・同參謀長小泉鑅太郎・予備艦隊司令官八代六郎等の奉迎を受けられる。逸見埠頭より小汽艇にお乗りになり、港內に停泊中の軍艦相模に御乗艦になる。艦長上村翁輔の案內により艦內の要部を巡覧された後、乗組員による操砲術・消防法・無線電信・短艇競漕等を御覧になる。(以下略)』
  41.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56-57『◎艦艇類別等級 大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達一二)艦艇類別等級別表ノ通改正ス』
  42. ^ #達大正1年8月pp.33-34『達第十二號 艦艇類別標準別表ノ通改正ス 大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海軍大臣男爵 齋藤實(別表)|軍艦|海防艦|一等|壹岐、丹後、富士、石見、相模、周防』
  43. ^ #帝國最新軍艦帖、大正1年コマ75『一等海防艦 相模』
  44. ^ #達大正5年4月p.36『達第六十四號 橫須賀鎮守府在籍 軍艦 相模 軍艦 宗谷|呉鎮守府在籍 軍艦 丹後 右帝國軍艦籍ヨリ除カル 大正五年四月四日 海軍大臣 加藤友三郎』
  45. ^ McLaughlin 2008, pp. 47, 55
  46. ^ #相模座礁p.2『露國軍艦口坐礁ニ関スル件』
  47. ^ 大正5年6月1日(木)海軍公報 第1133号 p.2. 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日語). 『○艦船所在○六月一日午前十時調【航海中】笠置(五月三十一日舞鶴發浦鹽斯徳へ)』
  48. ^ 大正5年6月3日(土)海軍公報 第1135号 p.6. 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日語). 『○艦船所在○六月三日午前十時調【浦鹽斯徳】笠置』
  49. ^ 大正5年6月9日(金)海軍公報 第1140号 p.21. 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日語). 『○艦船所在○六月九日午前十時調【航海中】笠置(八日浦鹽斯徳發函館ヘ)』
  50. ^ Lengerer, p. 44
  51. ^ Preston, p. 207

參考文獻

[編輯]
  • 福井靜夫. 阿部安雄、戸高一成編 , 編. 福井静夫著作集 ― 軍艦七十五年回想第一巻 日本戦艦物語〔Ⅰ〕. 光人社. 1992. ISBN 4-7698-0607-8. 
  • 福井靜夫. 阿部安雄、戸高一成編 , 編. 福井静夫著作集 ― 軍艦七十五年回想第二巻 日本戦艦物語〔Ⅱ〕. 光人社. 1992. ISBN 4-7698-0608-6. 
  • 福井靜夫. 阿部安雄、戸高一成編 , 編. 福井静夫著作集 ― 軍艦七十五年回想第六巻 世界戦艦物語. 光人社. 1993. ISBN 4-7698-0654-X. 
  •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公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 17.露国軍艦(旧名相模)座礁ノ件. Ref.B07090406200. 
    • 露国海軍太平洋第1、第2、艦隊艦船名. Ref.C09050753800. 
    • 第3号 旅順口港内沈没戦利軍艦破損箇所詳細図(明治38年10月19日旅順口海軍工作廠より海軍軍令部に送付せるものなり)/阿蘇、津軽、周防、肥前、丹後、相模. Ref.C05110198300. 
    • 第4号 明治39年2月17日旅順口海軍工作廠に於て調整したる1番艦「ペレスウェート」浮揚報告附図. Ref.C05110198400. 
    • 第5号「ペレスウェート」破損箇所詳細図(弾痕(A)図以下22枚). Ref.C05110198500. 
    • 第3編 戦利艦船の収容引揚及ひ回航/第1章 収容艦船の概要. Ref.C05110196200. 
    • 第3編 戦利艦船の収容引揚及ひ回航/第4章 相模(元「ペレスウエート」)の引揚及ひ回航. Ref.C05110196500. 
    • 第3編 戦利艦船の収容引揚及ひ回航/第5章 丹後(元「ポルターワ」)の引揚及ひ回航. Ref.C05110196600. 
    • 明治38年 公文備考 巻10艦船1/進水、命名、艦船籍、類別、等級. Ref.C06091630000. 
    • 海戦史第6部巻之13(下)戦利艦(2). Ref.C09050733500. 
    • 「ペレスウエート」遭難(1). Ref.C08020779100. 
    • 「ペレスウエート」遭難(2). Ref.C08020779200. 
    • 「ペレスウエート」遭難(3). Ref.C08020779300. 
    • 「ペレスウエート」遭難(4). Ref.C08020779400. 
    • 「ペレスウエート」遭難(5). Ref.C08020779500. 
    • 第2特務艦隊開戦前誌 大正6年2月7日~28日(2). Ref.C10080646500. 
    • 明治38年 達 完/8月. Ref.C12070053200. 
    • 明治38年 達 完/12月. Ref.C12070053600. 
    • 大正元年 達 完/8月. Ref.C12070064400. 
    • 大正5年 達 完/4月. Ref.C12070070600.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