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夷
外觀
此條目過於依賴第一手來源。 (2025年2月2日) |
九夷,又稱淮夷、九貉[1],為東夷的九個部落,分別有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玄都氏)、風夷及陽夷,有些以鳳鳥作為圖騰。先秦時對自古以來居於環渤海地區(包括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東南地區(今淮河中下游及長江中下游)的部族的泛稱。
九夷中的「九」並非具體數目,只表示眾多的意思,如《爾雅》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蠻」之說[2]。郭璞《爾雅注》云:「九夷在東」[3],泛指東夷人。
文獻記錄
[編輯]- 《說苑·君道》篇說越王句踐與吳戰,大敗之,兼有九夷。大多數學者認為九夷與東夷含義相同。
- 《淮南子·齊俗訓》云:「越王句踐霸天下,泗上十二諸侯,皆率九夷以朝。」
- 李斯上始皇書雲﹕「包九夷,制鄢、郢」;李注云﹕「九夷,屬楚夷也。若然,九夷實在淮泗之閒,北與齊、魯接壤,故論語:『子欲居九夷』。[8]……是九夷之地,東與十二諸侯接,而魯爲十二諸侯之一,故此言齊並九夷與魯衛也。……今本之北夷,乃九夷之誤,而不得以山戎當之也。」
- 光旦:是又一九夷,在中原諸夏之南。
參考文獻
[編輯]- ^ 《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穀、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疏:「九貉,卽九夷,在東方。」
- ^ 陳建初; 徐朝紅; 胡世文. 釋地. 袁於善 (編). 爾雅 初版一冊. 臺北: 三民書局. 2011年5月: 362 [2020-03-01]. ISBN 978-957-14-546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1) (中文(繁體)).
九夷,八狄,七戎,六蠻
- ^ 郭璞. 釋地第九. 爾雅注疏.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晉朝: 42段 [2020-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1) (中文(繁體)).
九夷在東
- ^ 范曄. 東夷列傳. 後漢書.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南北朝 420年-445年 [2020-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1) (中文(繁體)).
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 ^ 孔子弟子. 子罕第九. 論語. 互聯網: 維基文庫. 春秋戰國: 九之十四 [2020-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1) (中文(繁體)).
子欲居九夷
- ^ 劉向. 謂魏冉曰楚破秦. 戰國策 士禮居叢書.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西漢 [2020-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1) (中文(繁體)).
楚苞九夷
- ^ 劉向; 陳滿銘; 溫洪隆. 楚許魏六城. 戰國策 修訂三版二冊. 臺北: 三民書局. 2016年3月: 681 [2020-03-02]. ISBN 978-957-14-401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1) (中文(繁體)).
楚破南陽九夷
- ^ 孫詒讓《墨子閒詁》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