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素株式会社
窒素株式会社 | |
---|---|
公司前身 | 曾木电気株式会社 |
成立 | 1906年 |
创办人 | 野口遵 |
总部 | 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 |
产业 | 化学工业 |
产品 | 液晶 |
所有权者 | 瑞穗银行 (4.90%) |
网站 | www |
日本窒素肥料株式会社,简称“日窒”,是1906年成立的日本大型化学工业公司。日语中的“窒素”即化学元素氮。意译即氮肥公司。
历史
[编辑]创始人野口遵从东京帝国大学电気工学科毕业后,在福岛县郡山绢糸纺绩会社担任水力发电事业部的技师长。接下来到西门子东京事务所在那里获得了水力发电业务、工程和用电设备营销方面的顾问经验。1906年1月12日野口遵在鹿児岛県伊佐郡设立曾木电気株式会社并任社长,运营川内河上的曾木発电所(第一期発电机1台800kW)为附近的金矿供电。为利用富余的水电,1907年3月野口遵在水俣市设立只有45名职工的日本碳化物商会生产电石。1908年4月27日野口遵在德国和意大利以80万日元购买了氰胺工艺固氮专利,将大气中的氮气与电石结合起来生产氰氨化钙(一种化肥)。1908年8月20日野口遵把曾木电気株式会社与日本碳化物商会合并为日本窒素肥料株式会社。1909年1月27日,大阪商船社长中桥徳五郎兼任会长、野口任専务取缔役、藤山常一任常务取缔役。1909年5月,氰胺工艺氮肥工厂在水俣市建成。当时,由于日本耕地匮乏且农场规模较小,氮肥是提高农业产量的关键,因此该公司为其产品找到了现成的市场。日窒还涉足其他由电石生产的产品,开始生产乙酸、氨、炸药和丁醇。1914年在熊本县加贺美市开设工厂采用日本首创的固氮工艺生产硫酸铵(另一种化肥)。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此前占据日本市场大部分份额的英国硫酸铵进口骤降,硫酸铵市场价格飙升近三倍,维持在高位直到1918年世界大战结束。由于日窒使用国产原材料和企业内部发电,生产成本并未上升,在战争期间获得了较大利润。1918年,水俣工厂以每吨70日元的成本生产硫酸铵,以成本五倍半的价格出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竞争者重返日本市场,这些巨额利润使日窒能够在随后的价格下跌中幸存下来。1921年野口遵赴欧洲考察,决定从意大利引进卡萨莱氨替代合成法,从德国联合光泽面料公司引进铜氨纤维人造丝技术。为此,新建了铜氨纤维绢糸制造的“旭绢织物”工场和合成氨的延冈工场(二者都是现在旭化成的前身)。加工人丝线得到的硝化纤维素是棉火药的原料,是一种可以从和平工业转战时工业的产品。1924年使用卡萨莱氨替代合成法的延冈工场开始生产,这需要使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该工艺成功后,水俣工厂就转而采用该工艺并开始大规模生产。日窒稳步发展,将利润投资于新技术,并将生产扩展到新领域,逐渐成为大型企业集团。[1]日窒在国内的化学工业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同时与森矗昶的昭和肥料(现为昭和电工)展开激烈竞争。
1925年10月26日日窒总部迁到大阪市北区宗是町。
在扩建水俣工厂和延冈工厂的同时,野口遵还准备在朝鲜建造一座大型硫酸铵生产厂。1925年6月,从朝鲜总督府获得盖马高原鸭绿江支流长津江与赴战江的水电开发权,修建了20万千瓦的赴战江梯级水力发电厂。1926年1月,日窒在咸兴市全资设立朝鲜水力电気株式会社;1927年5月,设立朝鲜窒素肥料株式会社。1932年建成赴战江梯级水电站。1933年5月设立长津江水电株式会社,资本金2000万日元,野口遵就任社长,久保田豊出任董事兼设计建造总指挥。1933年开始建造长津江蓄水池(长津湖)水坝,1934年建成总体积56.5万立方米、高55米、顶长700多米的拦河重力坝,[2]形成了长津湖水库,海拔约1060米、面积54.2平方公里、库容量超过1.6亿立方米(另说3.8亿立方米)。从1936年到1938年建造了一条由长津湖东南湖畔的“泗水”向东南方向的23600米长引水隧道,穿过赴战岭山脉分水岭,流入城川江支流黑抹川。引水隧道沿途修建了4座引水式梯级水电站。总装机32.7万千瓦。发电设备全部都由芝浦电器株式会社研制。同时建设一条从长津江经平壤到汉城的400公里154千伏高压输电线。1937年开始开发虚川江水电项目。长津江下游建有狼林湖发电所,形成的狼林湖(也称“第二长津湖”)湖面海拔约970米,形成1库3级梯级水电开发,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日窒在朝鲜北部的12个水力发电厂获得了总计87万千瓦的电力资源。水力发电厂为化工厂提供电力。在水坝群靠日本海一侧的咸镜南道咸兴郡的兴南、永安、本宫建造了三家工厂。这些工厂主要以合成氨为原料生产硫酸铵、硫酸磷铵等化肥,同时也生产油脂、低温煤炭干馏、碱类、碳化物、炸药、金属等多种其他化工产品。兴南地区设立了朝鲜窒素肥料株式会社等10余家子公司及联营公司,占地面积1980万平方米,员工4.5万人,包括家庭在内总人口18万,成为世界领先的化工联合体之一,拥有世界第一的水电解装置产能和世界第三的年产50万吨硫酸铵产能。1930年1月15日 朝鲜窒素肥料与朝鲜水电合并。
日窒子公司在朝鲜迅速发展,被公认为新兴财阀。被称为日窒康采恩、日窒财阀、“野口财阀”。与三菱、三井等老牌财阀的区别在于,日窒没有自己的银行和保险公司。 因此,日窒依赖政府控制的银行。
1937年日窒的下属子公司有:
- 日本窒素肥料
- 朝鲜窒素肥料
- 长津江水电
- 朝鲜石炭工业
- 朝鲜鉱业开発(1929年成立,1940年改名为日窒鉱业开発,1950年改为日窒鉱业,1973年改名为日窒工业,1989年改为现名日窒株式会社)
- 日本窒素火薬
- 朝鲜窒素火薬
- 新兴铁道
- 日窒火薬贩売
- 旭ベンベルグ绢糸(现旭化成)
- 朝鲜送电
- 日本マグネシウム金属
- 雄基电気
- 朝鲜ビルディング
- 日窒宝石
- 富田商会
- 草津硫黄鉱业
- 朝鲜石油
- 日本水电
- 东洋工业(现・马自达)
- 东洋水银鉱业
- 瑞豊铁道
- 日窒证券
日窒的企图心进一步拓展,开始在水量丰沛的鸭绿江干流开发水电资源,与满洲国当局和朝鲜総督府联合制定了利用7座水坝发电165万千瓦的计划。1937年8月开始建设水丰发电厂,水坝长900m,高106m,水面345km2,是当时世界第二大人工湖;装机70万千瓦,到1944年几乎竣工。
战争时期,日窒在朝鲜的灰岩工场通过煤炭直接液化生产汽油和乙醇;兴南地区的竜兴工场生产用作航空燃料的异辛烷;水豊下游的青水工场生产电石,继续努力生产乙炔黑;南山工场的合成橡胶;吉林工厂制造人造石油。除此之外,还在华北、台湾、海南岛、苏门答腊、爪哇、马来半岛、新加坡等地发展制造业、电源开发、矿石开采等业务。日窒鉱业开発株式会社为开发海南岛石碌铁矿,建设了八所港和石八铁路。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被迫放弃在朝鲜的所有财产和利益,损失了90%的资产,日窒财阀崩溃。美国控制的盟军占领当局的“株式会社指定委员会”把日窒财阀列为“十大财阀”和“十五大财阀”,将其视为依附军国主义政府的公司,“指令解散”。1950年1月12日根据《企业再建整备法》,日本窒素肥料株式会社改名为新日本窒素肥料株式会社(新日窒,Shin Nichitsu),资本金4亿日元,总公司设在东京都千代田区。
1956年设立日窒醋酸盐株式会社。1958年设立日窒电子化学株式会社。1960年设立九州化学工业株式会社。1962年设立智索(Chisso)石油化学株式会社。1965年1月1日改名为智索(Chisso)株式会社。2012年重组为JNC (日本新智索)[3]。
水俣病公害
[编辑]1932年,窒素株式会社在水俣工场生产氯乙烯与醋酸乙烯,其制程中需要使用含汞的催化剂。由于该工厂为节省成本,将未经处理的含汞毒废水,在完全没有任何化学过滤的情况下,排入水俣湾,这些含汞的剧毒物质流入成海,被水中生物所食用,并转成甲基氯汞(化学式CH3HgCl)与二甲汞(化学式(CH3)2Hg)等有机汞化合物。[4]当人类捕食海中生物后,甲基汞等有机汞化合物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造成生物累积。1952年,水俣当地许多猫只出现不寻常现象,走路颠颠跌跌、抽搐痉孪、流口水,甚至发足狂奔或原地打转,当地居民称“猫舞病”,或直接称为“怪病”。1953年1月有猫发疯打转后跳海自杀,但当时尚未引起注意,一年内,投海自杀的猫总数达五万多只,周围渔村的猫几乎绝迹。接著,狗、猪也发生了类似的发疯情形。1956年4月21日,人类亦被确认发生同样的症例,来自入江村的小女孩田中静子成为第一位患病者,出现了关节变形、浑身抽搐的症状,被送至窒素株式会社附属医院,病况急速恶化,一个月后双眼失明,全身性痉挛,不久死亡。死者二岁的妹妹田中实子也罹患相同的病症,不久又发现许多村民都有问题。这些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瞒珊、面部痴呆、手足麻痹、移动困难、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听力、视觉、言语失能,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全身痉挛、神经错乱,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医师细川一认为事态严重,向官方提出正式报告。当中的患者多为渔民家庭出身,1956年8月日本学者发现水俣湾海水中有污染物质,研究人员侦察的矛头指向窒素株式会社。这种怪病被称为“水俣奇病”。此事造成水俣近海鱼贝类市场价值一落千丈,水俣居民由于陷入贫困,反而大量食用有毒的鱼贝,使得灾情扩大。该镇4万居民,先后有1万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此种病状。1957年8月水俣病患者家庭互助会成立。1959年,熊本大学医学部水俣病研究班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水俣病原因为当地窒素株式会社工场所排出的有机水银,1932至1968年间有数百吨的汞被排入水俣湾。1959年底,渔民开始向窒素株式会社进行示威抗议。1960年正式将“甲基汞中毒”所引起的工业公害病,定名为“水俣病”。然而,新日本窒素肥料立即否认此说并指出:它只用金属汞,不用甲基汞,因此,不可能是水俣病的来源。工厂对事件处理相当消极,不但没有停止排放污水,还企图掩盖真相,阻挠相关的调查研究,甚至买通打手,以暴力吓阻。[5]日本政府于1968年左右乃确认两者之间的关系,但这样的迟误已造成灾害扩大。1973年,法院判决窒素株式会社必须立即付出相当于3200万美元的赔偿金,被认定为水俣病的患者,可从政府及新日本窒素肥料取得相关医疗费用。该事件被认为是一起重大的工业灾难。[6]两年内窒素株式会社一共赔出了八千万美元。[7]1997年10月,由官方所认定的受害者高达12,615人,当中有1,246人已死亡。[8]
参考文献
[编辑]- ^ George, Timothy S. (2001). Minamata: Pollution and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Postwar Japan.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ISBN 0-674-00785-9.
- ^ “久保田豊”‘私の履历书 経済人9’日本経済新闻社・1980年
- ^ Chisso Company Profile. [21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 ^ Yakuza: Japan's Criminal Underworl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David E. Kaplan & Alec Dubro
- ^ Japan Focus: Minamata at 50: The Tragedy Deepe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Jane Hightower (2008). Diagnosis Mercury: Money, Politics and Poison, Island Press, p. 77.
- ^ See "Minamata Disease Archiv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3.,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Question 6
- ^ Official government figure as of March 2001. See "Minamata Disease: The History and Measures, ch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