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梅根离开的时候
当梅根离开的时候 | |
---|---|
作者 | 珍·瑟维兰斯 |
类型 | 儿童绘本 |
语言 | 英文 |
发行信息 | |
插图 | 替·舒克 |
出版机构 | 棒棒糖力量 |
出版时间 | 1979年 |
出版地点 | 美国 |
媒介 | 平装书 |
页数 | 32 |
规范控制 | |
ISBN | 9780914996224 |
OCLC | 6734819 |
《当梅根离开的时候》(英语:When Megan Went Away)是珍·瑟维兰斯1979年出版的儿童绘本,插图则由替·舒克创作。这是第一部有LGBT角色,尤其是女同性恋角色的绘本,但首例常被误认为莱斯莉·纽曼的《希瑟有两个妈妈》(1989年)。这本书经独立出版社棒棒糖力量发行,讲述女孩香农处理母亲和伴侣梅根的分开。
瑟维兰斯二十出头在丹佛的女性主义书店工作,身为女同性恋的她想矫正市面上缺乏针对女同家庭孩子的绘本内容。《当梅根离开的时候》出版后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但故事文本于1986年以笔名R·明特·戴在杂志《女士》重新出版。这部作品评价褒贬不一,部分称赞故事是女同生活中反性别歧视的典范,但有人认为恰逢女同母亲数量持上升的趋势,所以描述同性分手时机不佳。2010年代,《当梅根离开的时候》的副本主要能在档案馆和图书特色馆藏找到。
背景
[编辑]1957年,珍·瑟维兰斯在爱达荷州莫斯科出生[1]。她回忆7岁起就开始尝试写故事,并“一直想成为作家”[2]。虽然家人都喜欢阅读,但瑟维兰斯觉得自己并没有从他们身上得到太多鼓励来把写作当成职业[2]。
瑟维兰斯出柜自己是女同性恋后搬到丹佛,并在当地大学修读学前教育,花了十年毕业的她于1970年代后期教导学前班[3][4]。她参与了她称之为“(丹佛)女同性恋社区的非常一小部分……非常年轻的女同女性主义者”活动[3]。这个社区组织抗议游行,并经营制作公司、报纸和女性主义书店女性与女性对话(Woman to Woman)[3]。瑟维兰斯观察到同龄人有“一些相当糟糕的育儿观”,并指出社区成员面临著缺乏年长女同性恋的榜样、家长教育的不足、普遍贫穷、精神疾病和药物滥用[3]。瑟维兰斯认识的女同母亲没有一个计划与女性伴侣生孩子,她们的孩子大多来自过去与男性的婚姻[4],认为有绘本内容是需要关于像自己社区那样女同母亲的孩子[5]。她还注意到当代儿童读物讲述离婚的趋势,所以在创作《当梅根离开的时候》决定“一石二鸟”,同时表述女同的母亲身份和家长的分开[4]。
情节
[编辑]《当梅根离开的时候》讲述未成年女孩香农(Shannon)的无名母亲近期与伴侣梅根(Megan)分开。故事开始时,香农在自己的房子闲逛,看到了梅根的随身物品,及让她想到梅根的东西。香农回忆起母亲和梅根分开前的生活,而母女两人都对这场分手感到十分焦虑。
香农拿出拼图游戏,但想起母亲并不喜欢。晚饭时,她做了三明治,还有牛奶,当看到母亲吃不下去时,她很难过。因为积压的怒气和悲伤,香农在客厅大发脾气,母亲则过来安慰她。黑暗中,母女依偎在毯子里,回想同梅根一起度过的时光。两人哭过之后,精疲力尽,一起来到厨房,母亲做了两个汉堡包。故事结尾,母亲让香农去拿拼图,要和她一起玩。
出版
[编辑]瑟维兰斯21岁左右创作《当梅根离开的时候》[5],并称整个出版过程对她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感觉[5]。瑟维兰斯从书背面找到北卡罗来纳州查珀尔希尔的独立出版社棒棒糖力量(Lollipop Power)的地址,于是把手稿提交上去[6]。棒棒糖力量于1970年创立,致力出版希望减少幼儿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行为[7]。出版商在编辑时违背了瑟维兰斯的意愿,重写了这本书的一部分[6]。棒棒糖力量还提议改掉名字“香农”和“梅根”,以免读者认为“只有爱尔兰血统的女性才是女同性恋”[a][6]。
《当梅根离开的时候》于1979年出版,为32页的平装书,插图由替·舒克(Tea Schook)创作[9]。作品的书页和封面全部印在纸上,用钉书机装订成册[7],并推荐给5至12岁的读者,但印刷后并没有广泛行销[9][10][11]。文本于1986年在杂志《女士》重新出版,当中拿走舒克的插画[12],用笔名R·明特·戴(R. Minta Day),并刊登在由反性别歧视、反种族主义儿童小说组成的常规模块:解放儿童的故事专题[12][13]。虽然瑟维兰斯的文字材料有在《女士》出现,但同为LGBT儿童作家的莱斯利娅·纽曼表示棒棒糖力量没有为这本书做足够的推广,限制了潜在的读者群[14]。
反响
[编辑]《当梅根离开的时候》发行后没有得到主流书评杂志的报导[9],但部分小众出版物有给出评价。勒诺尔·戈登(Lenore Gordon)在1980年的《跨种族儿童图书简报》(Interracial Books for Children Bulletin)称赞故事,认为“(瑟维兰斯)温柔的讲故事口吻和对细节的运用”催生出作品的力量[15]。《同性恋社区新闻》的嘉莉·迪尔伯恩(Carrie Dearborn)表示这本书对她和朋友有情感上的影响[16],称其是“会帮助女同孩子感到不那么孤单的作品”,并赞赏舒克艺术的装饰性为“早期美国的女同性恋”[16]。戈登认为舒克的插画具有“令人愉快的儿童质量”,并发现与瑟维兰斯的忧郁文字调性不一样[15]。《WLW期刊》(WLW Journal)的卡罗琳·莫斯科维茨(Carolyn Moskovitz)觉得这出故事“有点悲观”[17]。
英国教授弗吉尼亚·L·沃尔夫(Virginia L. Wolf)于1989年写道孩童读者可能无法理解香农母亲和梅根的恋情,但成年读者应该会理解故事的女同性恋背景[18]。2022年,英国学者珍妮佛·米勒(Jennifer Miller)称作品抵制规范理解方法,母亲安抚女儿的简单封面可能会给人假象,但文字“展示了情感复杂的母女关系,当中包括各种实例,像是孩子尝试扶养母亲”[19]。
戈登虽称赞《当梅根离开的时候》试图描绘反性别歧视的家庭,但批评这本书呈现出“异常开放的女同生活方式”,认为这淡化了作品对更多读者的意义[15]。虽然部分读者满意对同性家庭的描绘,但有人担心发表的首要故事是围绕分手[20]。幼儿教育学者丹妮·E·戴维斯(Danné E. Davis)称部分当代女同性恋和女性主义者批评了《当梅根离开的时候》的出版时机,她们觉得作品描述分开会不利大众对女同家庭的看法,尤其是当时女同性恋当母亲的数量开始增多[21]。瑟维兰斯创作故事时致力描写女同性恋和非女同性恋家庭都会面对的像是家长分开等问题[5]。
后续
[编辑]1970年代晚期前,市面上有非常规性别角色的绘本,但儿童绘本的媒介中没有LGBT角色[22]。儿童文学学者普遍认为《当梅根离开的时候》是首部囊括LGBT角色、以女同性恋为主角和讲述同性分手的出版绘本[23][24][25][26]。虽然故事没有明确定义角色是“女同性恋”[7],但瑟维兰斯和舒克在作品开头的致谢辞有用这个词来作为副文本:“这个故事是写给所有女同母亲的孩子、他们可能面临的特殊困难、及我们希望他们能得出的理解”[27][28]。截至2022年,《当梅根离开的时候》仍是唯二记载LGBT角色离婚或分手的绘本[b][29]。
《当梅根离开的时候》有时会遭到遗忘,首部女同性恋角色绘本的荣誉取而代之给予莱斯利娅·纽曼的《希瑟有两个妈妈》(1989年)[30]。当时发行《希瑟有两个妈妈》的艾莉森出版社[c]在网站称其为第一部女同性恋绘本[6]。
虽然纽曼起初表示《希瑟有两个妈妈》是首部女同性恋绘本,但后来承认《当梅根离开的时候》先于她,并称自己的作品为“首部绘本描绘两个女同母亲和她们孩子组成的幸福家庭”[32]。瑟维兰斯衡量《希瑟有两个妈妈》的褒贬评价,希望纽曼把其认定为“首本关于女同母亲的成功书籍”[6]。瑟维兰斯和纽曼私下认识,都同意时机和运气等无形因素可能促成《希瑟有两个妈妈》相对受欢迎[6][32]。瑟维兰斯还称纽曼是“知道如何运用(作品知名度的)骗子”,而纽曼觉得棒棒糖力量出版《当梅根离开的时候》后的营销工作做得很差[6][33]。虽然儿童文学学者有探讨女同性恋角色,但不知道《当梅根离开的时候》像《希瑟有两个妈妈》和其他后来包含LGBT角色的绘本一样面临著挑战或试图被禁[34]。戴维斯在比较《当梅根离开的时候》和《希瑟有两个妈妈》的接受方式时,表示两本书“对他们当时来说(可能)太早”[23]。
瑟维兰斯在《当梅根离开的时候》发行后又写了两本书:关于四个母亲抚养女孩的绘本《许多妈咪》(1983年),及关于两个姐妹与酗酒的女同母亲同住的青年小说《鬼魂的痛苦》(Ghost Pains,1992年)[35]。儿童文学研究员托马斯·克里斯普(Thomas Crisp)在《儿童文学协会季刊》指出瑟维兰斯作品对儿童文学中的酷儿生活贡献出独特的描写,这种“眼力见(比其他描述)在情绪上更真实”[7]。截至2010年,瑟维兰斯仍在持续创作,并寻找代理商来出版更多受众的其他作品[36]。克里斯普于2010年称很难找到《当梅根离开的时候》的副本[7]。这本书基本只能在图书特色馆藏和档案馆找到,而副本在线上二级拍卖的售价可能是最初零售价1.85美元的四十倍[15][37]。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Crisp 2010,第89页.
- ^ 2.0 2.1 Crisp 2010,第90页.
- ^ 3.0 3.1 3.2 3.3 Crisp 2010,第91页.
- ^ 4.0 4.1 4.2 Miller 2022,第210页.
- ^ 5.0 5.1 5.2 5.3 Crisp 2010,第93页.
- ^ 6.0 6.1 6.2 6.3 6.4 6.5 6.6 Crisp 2010,第94页.
- ^ 7.0 7.1 7.2 7.3 7.4 Crisp 2010,第88页.
- ^ Hanks 2013,第235页.
- ^ 9.0 9.1 9.2 Naidoo 2012,第145页.
- ^ Rudman 1995,第70页.
- ^ Naidoo 2018,第xvii页.
- ^ 12.0 12.1 Day 1986,第85–86页.
- ^ Nel 2015,第282页.
- ^ Peel 2015,第476页.
- ^ 15.0 15.1 15.2 15.3 Gordon 1980,第27页.
- ^ 16.0 16.1 Dearborn 1980,第2页.
- ^ Moskovitz 1980,第24页.
- ^ Wolf 1989,第53页.
- ^ Miller 2022,第42页.
- ^ Crisp 2010,第87页.
- ^ Davis 2016,第159–160页.
- ^ Naidoo 2012,第xiv页.
- ^ 23.0 23.1 Davis 2016,第159页.
- ^ Crisp 2010,第87,94页.
- ^ Naidoo 2012,第xiv,40页.
- ^ Rudolph 2017.
- ^ Severance 1979,第3页.
- ^ Sojourner 1982,第16页.
- ^ 29.0 29.1 Izienicki 2022,第14页.
- ^ Crisp 2010,第87,94,95页.
- ^ Naidoo 2012,第49页.
- ^ 32.0 32.1 Peel 2015,第475页.
- ^ Peel 2015,第475–476页.
- ^ Bickford & Lawson 2020,第17页.
- ^ Crisp 2010,第87,96页.
- ^ Crisp 2010,第95页.
- ^ Crisp 2010,第88,96页.
文献
[编辑]- Bickford, John Holden; Lawson, Devanne R. Examining patterns within challenged or banned primary elementary books.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Research. 2020, 2 (1): 16–38. ISSN 2690-2788. doi:10.46303/jcsr.02.01.2 .
- Crisp, Thomas. 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 An interview with Jane Severance. 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 Quarterly. 2010, 35 (1): 87–96. ISSN 0885-0429. doi:10.1353/chq.0.1950.
- Davis, Danné E. Jessie, a girl with two moms.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2016, 18 (3): 159–166. ISSN 1521-0960. S2CID 152153996. doi:10.1080/15210960.2016.1191281.
- Day, R. Minta [Severance, Jane]. When Megan went away. Ms. Vol. 15 no. 5. November 1986: 85–86. ISSN 0047-8318.
- Dearborn, Carrie. Kid stuff. Book Reviews. Gay Community News. Vol. 7 no. 50. 1980-07-12: 2. ISSN 0147-0728. hdl:2047/D20373229 .
- Gordon, Lenore. When Megan Went Away by Jane Severance. [Review]. Interracial Books for Children Bulletin. Vol. 11 no. 1–2. 1980: 27. ISSN 0146-5562.
- Hanks, Patrick. An A–Z of Baby Names 2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19-966985-1.
- Izienicki, Hubert. The big picture: Representation of LGBTQ characters and themes in picture books availa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2–2018. Sexualities. 2022: Article 136346072211446. ISSN 1363-4607. doi:10.1177/13634607221144627 .
- Miller, Jennifer. The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of LGBTQ+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22. ISBN 978-1-4968-4000-4. doi:10.2307/j.ctv2kqx0gd.
- Moskovitz, Carolyn. When Megan Went Away by Jane Severance. [Review]. WLW Journal. Vol. 5 no. 6. 1980: 24. ISSN 0272-1996.
- Naidoo, Jamie Campbell. Rainbow Family Collections: Selecting and Using Children's Books with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and Queer Content. Libraries Unlimited. 2012. ISBN 9781598849608.
- Naidoo, Jamie Campbell. LGBTQAI+ books save lives. LGBTQAI+ Books for Children and Teens: Providing a Window for All. By Dorr, Christina; Deskins, Liz.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18: iv–xxix. ISBN 978-0-8389-1649-0.
- Nel, Philip. When will the children be free? Looking back on Free to Be … You and Me. WSQ: Women's Studies Quarterly. 2015, 43 (1–2): 282–286. ISSN 0732-1562. S2CID 83058232. doi:10.1353/wsq.2015.0019.
- Peel, Katie R. An interview with Lesléa Newman: A punchy new Heather, Dolly Parton, and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Journal of Lesbian Studies. 2015, 19 (4): 470–483. ISSN 1089-4160. PMID 26264992. S2CID 6253368. doi:10.1080/10894160.2015.1057076.
- Rudman, Masha Kabakow. Children's Literature: An Issues Approach 3rd. Longman. 1995. ISBN 978-0801305375.
- Rudolph, Dana. A very brief history of LGBTQ parenting. Family Equality Council. 2017-10-20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 Severance, Jane. When Megan Went Away. Lollipop Power. 1979. ISBN 0-914996-22-3.
- Sojourner, Susan. Rewording our lullabies. Off Our Backs. Vol. 12 no. 6. 1982: 16. ISSN 0030-0071. JSTOR 25774469.
- Wolf, Virginia L. The gay family in literature for young peopl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1989, 20 (1): 51–58. ISSN 0045-6713. S2CID 144389083. doi:10.1007/BF0112804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