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持盾卫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持盾卫队古希腊语:Ὑπασπιστής ),直译为携盾者。是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禁卫步兵,因其精锐善战而知名。亚历山大经常率领持盾卫队进行快速的机动作战,大型会战时也赋予重要角色,在亚历山大各大战役等如高加米拉战役都有出色表现。在希腊化时代继业者王国中仍保有该名称,但规模小许多。

起源

[编辑]

持盾者一词在南方希腊城邦的军队中已有使用,本义是为帮主人拿盾的人,如斯巴达黑劳士在军队中就是作为持盾者,他们要帮著主人斯巴达重装步兵背负武器和装备,并一同参予征战行动。因为一些古希腊重装骑兵会配有大圆盾,他们下马就可以当作古典希腊重装步兵作战,当骑士在马上不需要圆盾时就会把装备交给他的侍从,即持盾者。古希腊将军色诺芬就提到他在战场时身旁会有一名持盾兵,拿著色诺芬的盾,持盾兵在战场上比主人先逃是不允许的。

前四世纪初的希腊城邦霸主底比斯的军队中,出现一支伴随于骑兵的轻装部队随骑步兵(hamippoi),他们与骑兵混参在一起一同作战,极易靠著马的身躯隐藏自身的存在,当骑兵冲锋时他们用跑著跟在马后,一旦骑兵把敌军阵列撕开,随骑步兵在后可以趁机扩大战果,因此色诺芬曾极力推荐这种随骑步兵,并认为拥有随骑步兵的骑兵远强于普通骑兵。早期的马其顿王国军事上多模仿南方的希腊城邦,随著腓力二世上台,他依著早年在底比斯生活的经验,大力开革马其顿军队。起初马其顿持盾卫队的正式名称是“伙友骑兵的持盾兵”[1],是伴随骑兵的随骑步兵,在腓力二世初期的伙友骑兵人数约600人,很可能持盾步兵的人数也约600人。尽管持盾卫队在亚历山大大帝时代是马其顿国王精锐步兵,但早在腓立二世统治之初精锐步兵被称为“步兵伙友”(Pezhetairos),而不是持盾卫队。

在东征波斯前夕,马其顿王国再度对军队进行扩编与改组,改革的时间点不是很确定,很可能发生在腓力二世晚年或亚历山大大帝即位之初。其中原有马其顿重装步兵的全被冠上步兵伙友的称号,而旧有的精锐步兵扩编成3,000人并改称呼为“持盾卫队”,他们编组上不再一定要与伙友骑兵伴随,改为独立的实战单位。旧有的持盾卫队仍保留伴随功能,但仅伴随于国王的王家骑兵卫队,称之为“王家持盾卫队”(hypaspistai basilikoi),或称“持盾卫队的阿格玛”、或简称“阿格玛”(Agema),他们是真正的国王亲兵,属于王家亲卫队(somatophylakes basilikoi)之一。

亚历山大大帝时期

[编辑]

持盾卫队在亚历山大大帝时代是马其顿精锐步兵,经常陪伴亚历山大参予各种战役,从一开始的巴尔干征战就有他们的表现。

战术

[编辑]
从亚历山大石棺浮雕上一名的轻装士兵,很可能属于持盾卫队,他头戴弗里吉亚式头盔,并配有一个阿斯庇斯圆盾.

持盾卫队是多功能的精锐部队,师法希腊的精锐步兵(Epilektoi),在攻城战时他们可以用重装备以古典希腊重装步兵进行攻坚战,在追击或山地战时他们会用轻装备以轻装部队身份进行作战,大型会战时他们会配上一些适中的装备,以轻量化的古典希腊步兵的方式作战,一些希腊文献会以武器来称呼他们为枪兵(Doryphoroi),甚至大军于俄庇斯(Opis)发生躁动时,持盾卫队是亚历山大大帝最忠诚的部队,在躁动中充当宪兵角色。亚历山大大帝经常利用持盾卫队的速度和作战弹性,给予他们特殊的作战任务。

在亚历山大经常率领持盾卫队进行快速的机动作战,相比马其顿重装步兵的装备持盾卫队就轻上许多,如亚历山大多次率领持盾卫队和阿格瑞安轻步兵先行奔袭、让较重的步兵伙友在后慢慢跟上。因此这个场合持盾卫队并不会装配太多防御型铠甲,仅配有希腊阿斯庇斯圆盾,武器则是传统希腊多律长枪(Dory),很可能配有标枪。在被人们称之为“亚历山大石棺”上,雕刻著数位手持大盾且未穿戴胸甲的轻装士兵,士兵们头戴弗里吉亚式头盔(Phrygian helmet),身穿埃科索米斯外衣(exomis),他们很可能就是持盾卫队的艺术形象[2]

组织

[编辑]

持盾卫队的兵员与步兵伙友的兵员组成有所不同,步兵伙友是以各地分区征招的方式组成部队,战时才征召服役。但持盾卫队是常备部队,他选取全马其顿最强体格和战技的人员从军,并持续训练[3]。部队满编约3,000人,分成六个五百人营(pentakosiarchy),每营512人,对应步兵伙友的六个方阵旅。前331年亚历山大对持盾卫队进行组织改革,每两个营共1,024人组成一个千人团(chiliarchy),共组成三个团[4]。或许每团分成两个连(lochoi),每连256人。同时亚历山大大帝改革指挥官任职方法,他对勇士们进行论功竞赛,公认为前三名的勇士被晋升为持盾卫队千人团长[5],后六名则认命为五百人营长。而全军指挥官是持盾卫队司令(archihypaspistes)由贵族担任,在亚历山大初期是帕曼纽之子尼卡诺尔,后来由涅俄普托勒摩斯接任。

“王家持盾卫队”的内部组织、以及与常规的持盾卫队隶属关联不是很确定,但可确定两者组成兵源不同。王家持盾卫队所有人员来自贵族,他们青少年时担任王家侍童(Paîdes̱ basilikoí),成年后依表现进入王家持盾卫队或伙友骑兵中任职。王家持盾卫队的人数不确定,应该有数百人之多,可能为一个五百人营。王家持盾卫队负责国王平时和战时的安全,宫廷中国王的守护从内圈到外圈分别是近身护卫官、王家侍童、王家持盾卫队,这三者组成国王的王家亲卫队。战时,王家持盾卫队需寸步不离在君主身边外圈战斗,很可能如随骑步兵(hamippoi)般。当亚历山大率领骑兵长距离奔袭敌人时,他的王家持盾卫兵会身著胸甲手持兵器,全副武装跟著徒步奔袭[6]。亚历山大大帝的挚友赫费斯提翁与后来的继业者塞琉古一世就曾担任过王家持盾卫队指挥官。

银盾兵

[编辑]

当进军印度前夕,亚历山大大帝给了持盾卫队一套新的装备,他发给他们每人一个用银来装饰的大盾,使持盾卫队有了“银盾兵”的别称[7]。前324年,因为马其顿士兵与老兵们不满意亚历山大的东方化政策,在俄庇斯(Opis)的公开场合爆发躁动,亚历山大当场指派持盾卫兵逮捕躁动首脑,但仍不能平息士兵们的不满。亚历山大在盛怒下赌气,建立一支由波斯人组成的持盾卫队千人团[8][9],出入也由波斯人护卫,逼得马其顿人最终向国王妥协。

在俄庇斯躁动之后,亚历山大让大将克拉特鲁斯率领10,000名超过服役年限的老兵返乡,因持盾卫队许多人都是腓力二世时期就服役的老兵,因此持盾卫队重新补充了新的兵员。随后不久亚历山大大帝去世,继业者之间爆发纷争。那些前任持盾卫队老兵此时尚未返回马其顿解编,他们与其他部队少量的马其顿老兵组成了3,000名银盾兵团,他们之后继续在继业者战争大放光彩。

继业者战争和希腊化时代

[编辑]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帝国摄政佩尔狄卡斯不仅控制国王,也控制著王军,其中就包含持盾卫队。在第一次继业者战争中,佩尔狄卡斯率领王军讨伐不臣的埃及总督托勒密,其中王军的持盾卫队就在骆驼堡战役中担任进攻要塞的任务。然而,其他继业者们如阿尔塞塔斯安提柯欧迈尼斯等都建立自己的持盾卫队,如帕莱塔西奈战役中欧迈尼斯除了3,000名银盾老兵外,还有3,000名持盾卫队,他们组成马其顿方阵进行会战。

希腊化时代,持盾卫队仍旧存在继业者王国之中。在安提柯马其顿王国,持盾卫队不再是战场上的作战大兵团,但保留亚历山大时代王家持盾卫队的地位。他们仍是较低阶的禁卫军官团,协助近身护卫官保护国王。如在腓力五世时订立的安菲波利斯军事规范中,提到当国王准备野营时,持盾卫队要立即为国王和他的从员设立营帐[10]。持盾卫队也需执行国王的命令,如库诺斯克法莱战败后,腓力五世派一位持盾卫队成员去拉里萨烧毁国家文件档案[11]。在托勒密埃及,持盾卫队是众多王家亲卫队之一,他们兵员全是马其顿人,在宣告托勒密四世死讯时持盾卫队就出席这场会议。

但在东方的塞琉古帝国,持盾卫队仍保留精锐步兵的实战单位功能,安条克三世在征讨阿凯夫斯萨第斯围城战时持盾卫队有出现,且帕尼翁战役中与伙友骑兵一同被提到,可以确定他们是实战兵团。关于他们的人数不确定,亦不确定与塞琉古帝国银盾兵的关系。

注脚

[编辑]
  1. ^ 阿里安 ,1.14.2
  2. ^ Nicholas Sekunda ,1992, 第30页
  3. ^ Stephen English ,2009, 第47页
  4. ^ 阿里安 ,5.23.7
  5. ^ 库尔蒂乌斯·鲁夫斯 ,5.2.5
  6. ^ 库尔蒂乌斯·鲁夫斯 ,8.2.35-37
  7. ^ 查士丁 ,12.7.5
  8. ^ 阿里安 ,7.11.3
  9. ^ 狄奥多罗斯 ,17.110.1
  10. ^ Connolly, 2006, p.80
  11. ^ 波利比乌斯 XVIII.33.1-7

来源

[编辑]
  • Head, Duncan (1982), 《Armies of the Macedonian and Punic Wars 359-146 BC》
  • Stephen English .《The Army of Alexander the Great》. Casemate Publishers, 2009. ISBN 1844683524
  • Nicholas Sekunda .《The Army of Alexander the Great》. Bloomsbury USA, 1992. ISBN 0850455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