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益
孔维益 | |
---|---|
孔子第七十八世嫡长孙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中华民国重庆市沙磁区歌乐山桂花湾虾蟆石7号 | 1939年11月7日
逝世 | 1989年2月26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县新店市天主教耕莘医院 | (49岁)
墓地 | 台湾新北市三峡区龙泉墓园 |
籍贯 | 山东曲阜 |
配偶 | 于曰洁(1971年结婚) |
儿女 | 孔垂梅 孔垂长 |
父母 | 孔德成 孙琪方 |
亲属 | 孔维鄂(姐姐) 孔维崃(妹妹) 孔维宁(弟弟) |
孔维益(1939年11月7日—1989年2月26日),字鲁侨,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七十八代嫡长孙;末任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长子。
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时任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命令下,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桐萱护送孔德成、孙琪方夫妇,紧急从曲阜县撤退到重庆市[1]。时值重庆陪都时期,为躲避日军轰炸,政府单位奉命迁往市郊,向西疏散到距离七十公里外的歌乐山;其中桂花湾一地被划为甲种住宅区,用以兴建要员公馆、别墅。孔德成一家所居住的奉祀官邸跟著疏散至此,他们住进一座快速建起的木造洋楼,在云顶寺附近树林中的虾蟆石7号[2][3];孔德成的老师吕今山也来到重庆,官邸落成后,他根据相传为孔子所作的《猗兰操》,将其命名为“猗兰别墅”[4][5]。
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廿六(1939年11月7日),孙琪方即将分娩,孔德成请来李士伟医生到家助产,孙琪方于当日下午生下一子。几天后的十月初二(阳历11月12日),吕今山为新生儿起名;由于重庆在古代属于益州,因此将他命名为“维益”,并取表字鲁侨、号小鲁[6]。抗战结束时,孔维益与姐姐维鄂都在重庆就读小学[7]。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由于交通不便、曲阜由中国共产党控制,孔德成并没有马上离开重庆,直到1946年9月,一家人才迁往南京市[8][9],曾住过位于琅琊路5号的临时公馆、桃源新村的党政高官宿舍、以及四海里1号[10][11]。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孔德成获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后访问北平市,同年三月的报导中表示:“⋯⋯本人之奉祀官,下任继承者为本人之子维益,现年七岁”[12]。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冬,孔德成将其夫人、四名子女及随从安置在上海;同年末随著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孔维益与父亲、国民革命军将领李延年搭同一班飞机抵达台湾,随后其他家人、秘书李炳南等人才离开上海[13]。一家人住在台中市复兴巷(台中车站后站附近)的两间日式平房里,作为奉祀官府的临时办公室[14][15]。
就学时期
[编辑]在台湾,孔维益就读省立台中第二中学(今台中市立台中第二高级中等学校)[16]。而由于孔德成在国立台湾大学任教,在孔维鄂考上台北实践家专后,向瑞三矿业创办人李建兴借了一层房子居住,位于台北市信阳街瑞三大楼[17]。孔德成随政府迁台后,受蒋中正总统重用而极为忙碌,无法亲自督导子女的课业,由李炳南教导他们儒学;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之后,邀请湖南省平江县人方典成来教导孔维益四书[18]。他自己所接受的严格传统儒者教育,不用来教导子女,面对新式教育采尊重态度。王曾才曾评论,古代贵族教育是采延聘老师到府的方式,而现代教育的课程设计已经完全不同、古老的教育方式并不适用;在新时代中,即使是孔氏嫡孙,也无法避免现代升学的竞争压力[19]。孙琪方表示庆幸已离开孔府,否则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可能更难管教子女;又评论孔维益在青少年时曾有“轻狂之举”,不过迈入成年以后就变得稳健。为因应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尊崇孔子的团体访台,在台湾省政府教育厅长刘真协调下,教育厅出资二十多万元、由省立农学院(国立中兴大学前身)拨地,在南区顶桥子头兴建一栋平房,作为奉祀官邸。1960年9月官邸建成,孔维益随父举家迁入居住;几年之后孔家北迁,此处交由奉祀官府办公之用[15][20]。
根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九月第二二九次行政院会决议,以及在附录交议事项中、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提议的“查优遇至圣及四配嫡裔求学,前经中央一四七次常会决议,由国家给资培植至大学毕业”,行政院在民国五十年(1961年)核准,孔维益可以免试入学[21][22]。同年十二月十七日,胡适在台大医院休养期间,适逢七十岁生日,毛子水亲笔在其祝寿签名册开头写了一篇说明;在祝寿册上面有超过一百人签名,孔维益及父亲也是访客之一[23]。民国五十一年(1962年),孔维益高中毕业后在大学联考落榜,于是依规定免试分发到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就读[19]。在台北就读大学期间,他就跟父亲在信阳街寓所同住;李建兴得知孔德成因公务需要、儿女就学而欲迁居台北,将武昌新村(位于松山区南京东路五段123巷)的一户四楼公寓赠予孔家。孔维益之弟孔维宁从高中毕业后也联考落榜,援引同一条款申请分发至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后改辅仁大学中文系[22][24];于是,孔德成一家在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搬去武昌新村定居{[25]。不久有报纸报导分发事件,引起舆论大哗。当时不仅报纸社论、读者投书曾批评此举有违公平,还有民众在所撰文章、新诗中表达不满;此事也被二十名监察委员联名纠正,指教育部徇情违法[22][26][27]。不过教育部认定,分发有先例可循、还有国民政府的凭证为据,而且同时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红卫兵“乱民”以及发生捣毁曲阜孔庙等“蓄意灭绝中国固有文化”之事,为彰显“我政府优遇圣裔,益征彼暴我仁”与维护中国道统的一贯精神,最后还是决定维持礼遇[22]。
孔维益身高183公分,热爱篮球、棒球等球类运动,就读大学二年级时,结识在同校边政学系就读的于曰洁,是于苏民与于穆允鹤的女儿[28][29]。
婚后生活
[编辑]毕业后,孔维益先后在育达商业职校、黎明工业专科学校任教十四年[30]。于曰洁常出席孔家各种餐会,由于孔德成在台湾大学任教、于苏民也于同校任职,她与孔维益的关系被称为是“亲上加亲”。孔维益与于曰洁于民国六十年(1971年)一月十七日结婚,由孙中山之子、前行政院长孙科证婚,两位介绍人为刘安祺、台静农,仪式在台北市自由之家举行;婚后,孔维益身为长子,依照传统与父母同住在武昌新村,育有一女孔垂梅、一子孔垂长[31]。于曰洁认为丈夫个性豪爽、宠爱子女,当他忙碌、孔德成又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时,就由弟弟孔维宁来协助照料起居。孔垂长回忆,成长过程中常与父亲上馆子、与父亲一起打篮球或棒球;孔维益也会就近带儿子去中华体育馆看篮球赛,直到中华体育馆在民国七十七年(1988年)失火拆除。孔维宁夫人吴涯形容,孔维益管教子女严格,不过孔垂长较为木讷,也很少被责罚。此外,孔维益与父亲一样不管家中小事、与母亲一样喜读武侠小说;他较少过问家中祭祀,每年台北孔子庙的家祭义务,都是孔维宁代行[19][32]。
经多年酝酿以后,旧金山齐鲁会馆理事长宋正介倡议在美国举办首次祭孔大典,并受推举为召集人;在第一次筹备会议中,孔维益与曲阜旅美代表陈伯豪两人负责财政组,孔氏宗族代表孔维祺等人负责礼仪组。在国内外准备完毕后,民国七十一年(1982年)八月二十八日上午十点,祭孔大典于旧金山金门公园音乐广场举行,由孔德成担任总主祭[33]。民国七十六年(1987年),孔维益获聘为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专任副教授,负责教授国文,又兼任中国文化大学夜间部教授[30]。他有两份儒学研究著作,《朱注四书引二程子语考略》以及《论语郑氏注研究》[34][35]。
过世
[编辑]由于孔府饮食传统,孔维益并不注重保健,他跟弟弟两人都不忌口;体重逾九十公斤,相当肥胖,也是中山堂附近山西餐厅(山西晋记餐厅[36])的常客。民国七十八年(1989年)二月二十三日,孔维益感到左肩不适,不过他不以为意,照常授课。两天后的星期六,孔维益在艺术专科学校上课后,感到身体不适,下午回家休息。孔垂长回忆,当天父亲突然叫他过去说:“给爸爸亲一个,现在不亲以后就没机会了。”孔垂长照办,给父亲拥抱后就回房去。孔维益随后又去文化大学夜间部授课,晚上十一点返家。此时,其身体状况继续恶化,感到相当不适、忽然喘大气;凌晨三点时昏迷,被送去新店市耕莘医院急诊。在二月二十六日凌晨四点,孔维益因心肌梗塞导致循环系统衰竭,最后宣告不治,享年五十岁[30]。时任考试院院长的孔德成请了一个月的丧假,移居新店中央路的媳妇家隔壁;三月九日,孔德成的学生、部属及山东同乡筹备治丧委员会[37],以陆军一级上将刘安祺为治丧主任委员。同月二十三日上午八点,孔维益家祭在于台北市第一殡仪馆景行厅举行;上午九点公祭,李登辉总统特颁“诗礼怡徽”挽额,多位各级政要都亲自前往祭悼。公祭后,孔维益被安葬在台北县三峡镇龙泉墓园[38][39]。
孔维益虽然是世袭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法定继承人,但是他的早逝,使他未能承袭父职;他的独子、孔德成的长孙孔垂长,因而成为下一代奉祀官继承人[38]。孔垂长当时还年轻,在台北市私立再兴高级中学就读初中二年级[40];孔德成父子都没有告诉他,未来要做什么。之后孔垂长前往澳洲留学,回台湾在贸易公司上班。直到2000年代,孔德成已经年迈,才告诉孙子以后要接任奉祀官,要学习相关事务[1][41][42]。因此在孔德成逝世后,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一职就由孔垂长接任[43]。
家族
[编辑]孔德成与孙琪方育有二子二女,其中孔维益是夫妇两人的长子、四名子女中排行第二。
- 父:孔德成(1920年—2008年),1920年承袭衍圣公、1935年成为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44][45]
- 母:孙琪方(1919年—2011年),字林君,安徽省寿县人,武英殿大学士孙家鼐曾孙女、孙多煃长女。[46][47]
- 岳父:于苏民(1915年—?),一名家庆,山东省莒县人,父亲于昌泰,外祖父为济南电灯公司创办人、沂水县人刘恩驻[56];1949年任国立台湾大学总务处保管组组员,已故。[57][58]
世系图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汪士淳. 孔德成先生傳奇的一生. 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3).
- ^ 藏密. 蜀道吟——尋訪雪公入川遺蹤. 《明伦月刊》(第449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 ^ 高小余. 《沙坪学灯耀千秋:重庆“沙磁文化区”抗战纪实》. 重庆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2-10-31: 227–228. ISBN 9787562495468.
- ^ 净域. 猗蘭別墅著書圖文解. 莲荣. 2018-12-21, (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 ^ 顾易、张中之. 《漢字美學》.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2018-12-28: 189. ISBN 9789888571048.
- ^ 孔德成. 孔垂长、叶国良 , 编. 《孔德成先生日記》. 艺术家出版社. 2018-12-01: 116–117. ISBN 978-986-282-223-4.
- ^ 孔德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 编.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三輯.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01: 66.
- ^ 林蔚芳. 一幅珍貴的畫——猗蘭別墅著書圖題畫詩文探源. 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 ^ 汪士淳(2013年),第125页
- ^ 王重阳. 琅琊路5号民国建筑曾是衍圣公南京官邸. 金陵晚报. 2023-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 ^ 濯生. 三返鄉關不及家. 《明伦月刊》(第399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 ^ 孔德成盼和平:先秦禮俗考尚未定稿 下代奉祀官為孔維益 乘桴出國 年內成行. 国立政治大学图书馆数位典藏. 《南京新民报》(北平通讯). 194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6).
- ^ 孔德懋. 《孔子家族全書·家族春秋》. 辽海出版社. 2000: 381–382. ISBN 9787806491379.
- ^ 阚正宗、于凌波. 李炳南居士與台中佛教蓮社. 台湾佛教数位博物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 ^ 15.0 15.1 王雯慧. 中國儒家文化的傳承──孔德成. 中兴大学鹿鸣文化资产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 ^ 林辰彦. 我所知道的曉波. 海峡评论. 2020-08, (356): 247. doi:10.29925/SR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 ^ 汪士淳(2013年),第223页
- ^ 方典成. 教育工作三十年. 《湖南文献》. 1983-07, 11 (34): 55.(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合编版)
- ^ 19.0 19.1 19.2 林天人; 李川济. 孔子傳人國中生:孔垂長十四歲成為法定奉祀官. 《时报周刊》. 1989-03-20, (577): 59.
- ^ 汪士淳(2013年),第167、168页
- ^ 監察院公告,(五六)監臺院機字第〇三一四號. 《监察院公报》. 1967-04-05, (609): 6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4).
- ^ 22.0 22.1 22.2 22.3 韩道诚(寒爵). 《知白守黑集》. 星光出版社. 1986-01: 102–106.
- ^ 胡颂平.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第10卷. 联经出版. 1984-07: 3835–3837. ISBN 9789570805130.
- ^ 李敖. 《遺失的部分》.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9: 221–222. ISBN 9787538721003.
- ^ 汪士淳(2013年),第223、224页
- ^ 陈光政. 《生命的吶喊》·《孔維益》. 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 2021-09-17: 55. ISBN 978-986-376-243-0.
- ^ 監察院決查究孔維寧聯考落第,以孔子後裔分發臺大就讀案. 《监察院公报》. 1967-02-15, (607): 63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4).
- ^ 92歲于穆允鶴 捐佛光山義診車. 人间福报. 2006-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 ^ 汪士淳(2013年),第228页
- ^ 30.0 30.1 30.2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四輯. 国史馆. 1990-06: 52–53. ISBN 9786690420267.
- ^ 汪士淳(2013年),第228、231页
- ^ 汪士淳(2013年),第293、294页
- ^ 美国孔子文教基金会、美国孔子大学筹备会 (编). 《世界尊孔運動紀要》. 旧金山: 美国孔子大学孔子纪念图书文物馆出版部. 1984-09-28: 255, 259-260.
- ^ 孔维益. 朱道序 , 编. 《朱注四書引二程子語考略》. 弘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76-06-15.
- ^ 孔维益. 詹仪正 , 编. 《論語鄭氏注研究》. 全友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7-06.
- ^ 潘秉新. 招牌下的時代故事. 今周刊. 201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6).
- ^ 陈柔缙. 奉祀官繼承人 孔維益逝世. 《联合报》第03版/焦点新闻. 1989-03-06.
- ^ 38.0 38.1 周玉蔻. 孔維益之喪今公祭. 《联合晚报》第02版/话题新闻. 1989-03-23.
- ^ 汪士淳(2013年),第294、295页
- ^ 【台北訊】孔維益之喪今公祭. 《联合报》第14版/台北市民生活. 1989-03-23.
- ^ 童清峰. 孔子後代在台灣世襲特任官. 风传媒.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 ^ 胡清晖、曾伟祯. 至聖先師奉祀官 喝洋墨水型男. 自由时报. 201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 ^ 王朝钰. 孔子嫡長孫孔垂長 最年輕國策顧問. 中央通讯社. 201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 ^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郭凤明.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 2004-11-01: 860. ISBN 9570180919.
- ^ 國民政府公報. 成文出版社. 1988, 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 ^ 叶国良. 孔德成先生的青少年與抗戰時期生活. 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 ^ 付鸿杰. 【政协文史】孔德成夫人孙琪方史料讹误两处. 曲阜政协.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 ^ 李珊玮. 世紀風華.儒者行:孔德成百年紀念系列活動. 台湾光华杂志.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6).
- ^ 孔德墉、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 (编). 《孔子世家譜》 第二册.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 622. ISBN 9787503937897.
- ^ San Mateo man charged for elder abuse. San Mateo Daily Journal. 2020-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 ^ 李晗. 孔子後人涉虐母案檢方撤訴. 旧金山世界日报. 2020-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 ^ 汪士淳(2013年),第261页
- ^ 周萍. 寻求思想被桎梏的出路——论台湾诗人李莎20世纪50年代的诗歌. 华文文学. 2015-04: 66–72.:“……1973年49岁的李莎真的跨越了孤独,结束了单身生活,迈进了婚姻殿堂,和孔子的第77代长孙、袭封32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二女儿孔维崃女士结婚,成了孔门女婿。”
- ^ 汪士淳(2013年),第237页
- ^ 汪士淳(2013年),第226、233、234页
- ^ 王衢. 孔奉祀官德成先生與莒縣人之淵源. 《山东文献》. 1998-09-20, 24 (2): 93–94.
- ^ 国立台湾大学 (编). 國立臺灣大學教職員錄. 1958-05: 14.
- ^ 孔子第79代嫡孙孔垂长访问山大时的讲话. 山东大学新闻网.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8).
- ^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边政学系. 編者的話. 《边政学报》. 1965, (4).
- ^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边政学系. 本系畢業校友通訊錄. 《边政学报》. 1966, (5): 43.
- ^ 广池干堂. 「孔德成先生逝世十五周年紀念會」嘉賓致詞(日本道德科學研究所廣池幹堂理事長). 台北孔子庙. 2023-10-28 (日语).
- ^ 汪士淳(2013年),第335页
- ^ 孔垂长会长全家在京看望百岁圣裔孔德懋女士. 孔府档案研究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 ^ 王霜舟. 對話孔子第79代嫡孫孔垂長.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参考文献
[编辑]- 汪士淳. 《儒者行:孔德成先生傳》. 联经出版. 2013-10-24. ISBN 9789570842760.
参见
[编辑]新头衔 |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 1939年11月7日-1989年2月26日 |
继任: 孔垂长 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