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华台北代表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林匹克运动会
中华台北代表团
IOC编码TPE
NOC中华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
网站www.tpenoc.net(英文)(繁体中文)
奖牌榜
排名第63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9 11 23 43
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记录(总结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其他相关赛事参赛记录
 中华民国(1924年-1976年冬季)

中华民国国际奥委会国家编码为:TPE)以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身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前身是中华民国代表团,首次于1932年参赛。

1949年,因国共内战失利后,中华民国政府撤退至台湾,中国大陆亦另成立中国代表团,自此之后参赛成员皆大多为台湾运动员,并多次更改代表团名称,例如1960年以“福尔摩沙”、1964年、1968年则以“台湾”名义参赛。因1970年代国际逐渐拒绝承认中华民国中国代表权,加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下,1976年蒙特娄奥运会上,加拿大政府要求中华奥会代表团以“台湾”名义参赛,中华队感到矮化而拒绝改名,退出该届奥运。其后,根据1979年6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年会的蒙特维多决议及10月奥委会执行委员会的名古屋决议,中华民国得以在“中华民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及“中华台北”名义下继续参加奥运会。[1]

1981年3月23日,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瑞士洛桑签订《洛桑协议》核准后,中华民国方面正式接纳这一名称作为参加国际体育运动的代表团名称,于1984年塞拉耶佛冬季奥运以及洛杉矶夏季奥运,首次以“中华台北代表团”名义,才再开始参加赛事。这一模式在其后被称作“奥会模式”或“奥运模式”。该模式使得中华民国得以在“中华台北”名称下继续参加国际运动赛事和部分国际组织,但亦引起了批评声浪,随后因为政治风气转变,部分人士要求以“台湾队”为队名申请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的诉求在2020年东京奥运台湾正名公投案中,以9.6%的差距而被否决。[2]

参赛历史

[编辑]
  • 1976年、1980年,中华民国因名称原因被拒或主动缺席奥运赛事。
  • 1984年,直到以中华台北代表团名义,才继续参加赛事,并由蔡温义198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举重铜牌。
  • 1992年,男子棒球代表队获得银牌,也是中华台北代表团历史上首面球类项目奖牌。
  • 2000年,中华台北代表团在举重、跆拳道、桌球等三种运动项目获得5面奖牌,是首次在单届奥运获得两面以上奖牌。
  • 2004年,跆拳道选手陈诗欣获得代表团历史上第1面金牌,随后出赛的朱木炎也夺下跆拳道金牌。代表团单届2面金牌、奖牌榜名列第31名均创史上最佳,拿下5面奖牌也追平上届总奖牌数。在该届奥运跆拳道项目夺下三面奖牌(2金1银)是在单届奥运成绩最佳的运动项目,2004年7月26日单日双金的两项纪录也保持至今。
  • 2021年,中华台北代表团获得2面金牌、4面银牌、6面铜牌,12面奖牌分布在十种不同运动项目(分别是羽球、举重、柔道、射箭、体操、跆拳道、桌球、高尔夫球、拳击、空手道),刷新奥运参赛以来最佳成绩。除了金牌数追平2004年纪录,也是首次在奥运写下单届奖牌数达两位数的纪录。羽球成为首次夺金的球类项目,代表团在2021年8月1日夺下三面奖牌(2银1铜)也是单日夺牌总数的新高纪录。另外,本届奥运亦是中华台北代表团第一次有出生于21世纪的选手获得奖牌(罗嘉翎汤智钧林昀儒)。
  • 2024年,中华台北代表团在该届夏季奥运拿下2枚金牌和5枚铜牌。7面奖牌分布在五种不同运动项目(分别是拳击、羽球、举重、体操、射击)。其中拳击项目首次获得金牌(得主为女子羽量级(57公斤级)林郁婷),同时拳击项目获得三面奖牌(1金2铜),追平2004年的跆拳道项目奖牌总和,另外射击项目首次获得奖牌(铜牌,得主为男子定向飞靶李孟远),而羽球项目中出赛的李洋王齐麟在赛事上夺下金牌,完成奥运会羽球男子双打史上首次连霸的组合,举重好手郭婞淳本届奥运会再次夺下铜牌,也成为代表团史上首位连续三届奥运都有夺牌纪录的选手(分别为2016年里约热内卢铜牌、2020年东京金牌、2024年巴黎铜牌)。

截至2024年巴黎奥运,连同以“中华民国”、“福尔摩沙”及“台湾”名义参赛的纪录在内,中华奥林匹克代表团一共参加过16次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合计共取得43面奥运奖牌,包括9面金牌、11面银牌及23面铜牌;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以中华台北代表团再次参赛后,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仅在示范项目得到奖牌,每一届至少在正式项目取得一面奖牌,同时自2004年雅典奥运起,每届均能至少获得一面金牌,而2020年东京奥运2024年巴黎奥运则是首次连续两届奥运会都至少获得两面金牌,其中举重项目自2008年北京奥运2020年东京奥运连续四届均有选手夺金;而夺牌最多的运动项目为举重(总计11面),其次为跆拳道(总计9面)。

历届成绩

[编辑]

夏季

[编辑]
  • 1979年,国际奥委会决议以“中华台北”模式,要求改组为中华台北代表团,须提出不同于以往使用的旗、歌,并由执委会批准。
  • 1980年,中华民国因此未参赛莫斯科奥运会。
  •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首次以中华台北名义参加夏季奥运会,此参赛模式持续至今。
赛事 代表团 参赛人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排名
芬兰 1952年赫尔辛基 未参赛
澳大利亚 1956年墨尔本 福尔摩沙 中国 13 0 0 0 0
义大利 1960年罗马 福尔摩沙 27 0 1 0 1 32
日本 1964年东京 台湾 40 0 0 0 0
墨西哥 1968年墨西哥城 43 0 0 1 1 42
西德 1972年慕尼黑 中华民国 21 0 0 0 0
加拿大 1976年蒙特利尔 未参赛
苏联 1980年莫斯科 未参赛
美国 1984年洛杉矶 中华台北 38 0 0 1 1 43
大韩民国 1988年汉城 61 0 0 0 0
西班牙 1992年巴塞隆纳 37 0 1 0 1 49
美国 1996年亚特兰大 74 0 1 0 1 61
澳大利亚 2000年悉尼 74 0 1 4 5 58
希腊 2004年雅典 89 2 2 1 5 31
中国 2008年北京 80 1 1 2 4 45
英国 2012年伦敦 44 1 0 1 2 49
巴西 2016年里约热内卢 58 1 0 2 3 50
日本 2020年东京 68 2 4 6 12 34
法国 2024年巴黎 60 2 0 5 7 35
美国 2028年洛杉矶 未来赛事
澳大利亚 2032年布里斯班 未来赛事
总计 9 11 23 43 63

冬季

[编辑]
赛事 代表团 参赛人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排名
日本 1972年札幌 中华民国 5 0 0 0 0
奥地利 1976年因鲁布斯克 6 0 0 0 0
美国 1980年普莱西德湖 未参赛
南斯拉夫 1984年萨拉热窝 中华台北 12 0 0 0 0
加拿大 1988年卡尔加里 13 0 0 0 0
法国 1992年阿尔贝维尔 8 0 0 0 0
挪威 1994年利勒哈默尔 2 0 0 0 0
日本 1998年长野 7 0 0 0 0
美国 2002年盐湖城 6 0 0 0 0
义大利 2006年都灵 1 0 0 0 0
加拿大 2010年温哥华 1 0 0 0 0
俄罗斯 2014年索契 3 0 0 0 0
大韩民国 2018年平昌 4 0 0 0 0
中国 2022年北京 4 0 0 0 0
义大利 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 未来赛事
法国 2030年法国阿尔卑斯 未来赛事
美国 2034年盐湖城 未来赛事
总计 0 0 0 0

分项成绩

[编辑]

夏季

[编辑]
种类 金牌 银牌 铜牌 合计
举重 4 2 5 11
跆拳道 2 1 6 9
羽球 2 1 0 3
拳击 1 0 3 4
射箭 0 2 2 4
乒乓球 0 1 2 3
田径 0 1 1 2
体操 0 1 1 2
棒球 0 1 0 1
柔道 0 1 0 1
高尔夫 0 0 1 1
空手道 0 0 1 1
射击 0 0 1 1
合计 9 11 23 43[3]

冬季

[编辑]
运动 金牌 银牌 铜牌 合计
N/A - - - -
合计 0 0 0 0

奖牌名单

[编辑]
奖牌 运动员 赛事 总数 种类 项目
1 银牌 杨传广 1960年罗马 1 田径 男子十项全能
1 铜牌 纪政 1968年墨西哥城 1 田径 女子80公尺跨栏
1 铜牌 蔡温义 1984年洛杉矶 1 举重 男子60公斤级
1 银牌 张正宪张文宗张耀腾陈执信陈威成
江泰权黄忠义黄文博锺宇政古国谦
郭李建夫廖敏雄林朝煌林琨瀚罗振荣
罗国璋白昆弘蔡明宏王光熙吴思贤
1992年巴塞隆纳 1 棒球 男子棒球
1 银牌 陈静 1996年亚特兰大 1 乒乓球 女子单打
1 银牌 黎锋英 2000年雪梨 5 举重 女子53公斤级
1 铜牌 陈静 乒乓球 女子单打
1 铜牌 纪淑如 跆拳道 女子49公斤以下级
1 铜牌 黄志雄 跆拳道 男子58公斤以下级
1 铜牌 郭羿含 举重 女子75公斤级
1 金牌 陈诗欣 2004年雅典 5 跆拳道 女子49公斤级
1 金牌 朱木炎 跆拳道 男子58公斤级
1 银牌 刘明煌王正邦陈诗园 射箭 男子团体
1 银牌 黄志雄 跆拳道 男子68公斤级
1 铜牌 袁叔琪吴蕙如陈丽如 射箭 女子团体
1 金牌 陈苇绫 2008年北京 4 举重 女子48公斤级
1 银牌 卢映锜 举重 女子63公斤级
1 铜牌 朱木炎 跆拳道 男子58公斤级
1 铜牌 宋玉麒 跆拳道 男子68公斤级
1 金牌 许淑净 2012年伦敦 2 举重 女子53公斤级
1 铜牌 曾栎骋 跆拳道 女子57公斤级
1 金牌 许淑净 2016年里约热内卢 3 举重 女子53公斤级
1 铜牌 雷千莹林诗嘉谭雅婷 射箭 女子团体
1 铜牌 郭婞淳 举重 女子58公斤级
1 金牌 郭婞淳 2020年东京 12 举重 女子59公斤级
1 金牌 李洋王齐麟 羽球 男子双打
1 银牌 杨勇纬 柔道 男子60公斤级
1 银牌 邓宇成汤智钧魏均珩 射箭 男子团体
1 银牌 李智凯 体操 男子鞍马
1 银牌 戴资颖 羽球 女子单打
1 铜牌 罗嘉翎 跆拳道 女子57公斤级
1 铜牌 林昀儒郑怡静 乒乓球 混合双打
1 铜牌 陈玟卉 举重 女子64公斤级
1 铜牌 潘政琮 高尔夫 男子个人
1 铜牌 黄筱雯 拳击 女子51公斤级
1 铜牌 文姿云 空手道 女子55公斤级
1 金牌 李洋王齐麟 2024年巴黎 7 羽球 男子双打
1 金牌 林郁婷 拳击 女子羽量级(57公斤级)
1 铜牌 李孟远 射击 男子定向飞靶
1 铜牌 吴诗仪 拳击 女子轻量级(60公斤级)
1 铜牌 唐嘉鸿 体操 男子单杠
1 铜牌 陈念琴 拳击 女子次中量级(66公斤级)
1 铜牌 郭婞淳 举重 女子59公斤级

掌旗官列表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解

[编辑]
  1. ^ Susan Brownell. Beijing's Games: What the Olympics Mean to China. Rowman & Littlefield. 2008: 138–140 [2021-08-05]. ISBN 978-0-7425-56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5). 
  2. ^ The Times, "The Latest Threat to the Olympics - And its all over a name", 10 July 1976Chinese Olympics Committee websi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存档副本.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