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余孝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余孝顷(?—567年3月5日)[1]豫章新吴人,南北朝南梁南陈官员[2][3][4],但史书并未为他单独列传。

余孝顷最初的记载见于南梁大宝二年(551年)正月,他举兵拒守侯景,侯景就派于庆攻打他,但失败;到六月时担任巴州刺史余孝顷就派侄子余僧重发兵救鄱阳,于是于庆退走[3]。到梁元帝继位,他在承圣二年(553年)五月带领万名士兵到长沙和王僧辩会合[5],王僧辩被陈霸先诛杀后跟随其部将王琳,为新吴洞主,转任豫章太守。绍泰二年(556年),王琳派他和李孝钦等人从临川攻打周迪,又在新吴县立下栏栅拒守侯瑱;侯瑱派他的堂弟侯奫镇守豫章,讨伐余孝顷,唯久攻不下,就建造长堤防守[6][7][8]太平二年(557年)二月,广州刺史萧勃举兵作乱,改任南江州刺史的他出兵会合萧勃从子萧孜,留下弟弟余孝劢守郡城,出自豫章据守石头城;陈霸先命令周文育侯安都征讨。余孝顷有小船三百艘、百馀艘战舰在上牢,周文育烧毁自己在豫章郡立下的栏栅假装退后,令他没有防备,于是周文育偷袭萧勃军队,生擒主将傅泰,令萧勃部众崩溃。他和萧孜仍然占据石头,陈霸先遣派侯安都协助征讨;侯安都烧毁余孝顷的战舰,与周文育从水陆两路夹击,他又很快断侯安都后路,而侯安都就伐木前进,最后萧孜投降,他则退至新吴,派儿子为人质到丞相府投降[2][9][10][11][12]

南陈永定二年(558年)正月,余孝顷派僧人道林游说王琳出兵,王琳就差遣轻车将军樊猛、平南将军李孝钦和平东将军刘广德等八千名士兵前往,让他总督三将在临川屯驻,又向周迪征兵粮,看周迪的行动。四个月后余孝顷等二万人军队在工塘连下八城进逼周迪,周迪害怕就求和,送兵粮到余孝顷处。樊猛等人打算接受盟约返回,但他贪图利益而不准许,树下围栏包围周迪,自此由樊猛等人与余孝顷开始不和。七月,高州刺史黄法𣰋、吴兴太守沈恪、宁州刺史周敷一同营救兵救周迪,周敷从临川郡截断江口,分散兵力攻打余孝顷别城,他弃船步走,周迪追击,生擒李孝钦、樊猛和他,由陆山才从都阳送余孝顷及李孝钦到建康,樊猛就返回王琳处,但他的弟弟余孝劢和儿子余公扬仍旧占据旧栅[6][12][13][14][15][16]。之后余孝顷归顺南陈,于天嘉四年(563年)任职益州刺史、领信义太守期间获征任为假节、信威将军、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诸军事,从东道会合章昭达讨伐陈宝应,之后自临海袭击晋安[4][17][18]。到光大元年(567年),余孝顷却因谋反在宣毅将军、南豫州刺史官位上被杀[19][20]

引用

[编辑]
  1. ^ 《陈书·废帝纪》:二月辛亥,宣毅将军、南豫州刺史余孝顷谋反伏诛。
  2. ^ 2.0 2.1 梁书·卷六·本纪第六》:(太平二年二月庚午)太保、广州刺史萧勃举兵反,遣伪帅欧阳𬱟、傅泰、勃从子孜为前军,南江州刺史余孝顷以兵会之。诏平西将军周文育、平南将军侯安都等率众军南讨。……三月庚子,文育前军丁法洪于跖口生俘傅泰。萧孜、余孝顷军退走。……(夏四月)戊戌,侯安都进军,余孝顷弃军走,萧孜请降,豫章平。……(五月)戊辰,余孝顷遣使诣丞相府乞降。
  3. ^ 3.0 3.1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四·梁纪二十》:(大宝二年)春,正月,新吴余孝顷举兵拒侯景,景遣于庆攻之,不克。……(六月乙巳)巴州刺史余孝顷遣兄子僧重将兵救鄱阳,于庆退走。
  4. ^ 4.0 4.1 陈书·卷三·本纪第三》:(天嘉四年十二月景[丙]申)诏护军将军章昭达进军建安,以讨陈宝应。信威将军、益州刺史余孝顷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诸军自东道会之。
  5.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五·梁纪二十一》:(承圣二年五月)庚辰,巴州刺史余孝顷将兵万人会王僧辩于长沙。
  6. ^ 6.0 6.1 《陈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九》:绍泰二年……王琳遣李孝钦等随余孝顷于临川攻周迪……高祖受禅,王琳东下……琳至湓城,新吴洞主余孝顷举兵应琳。琳以为南川诸郡可传檄而定,乃遣其将李孝钦、樊猛等南征粮饷。猛等与余孝顷相合,众且二万,来趋工塘,连八城以逼迪。(周)迪使周敷率众顿临川故郡,截断江口,因出与战,大败之,屠其八城,生擒李孝钦、樊猛、余孝顷送于京师,收其军实,器械山积,并虏其人马,迪并自纳之。
  7. ^ 《陈书·卷九·列传第三》:初,余孝顷为豫章太守,及(侯)瑱镇豫章,乃于新吴县别立城栅,与瑱相拒。瑱留军人妻子于豫章,令从弟奫知后事,悉红以攻孝顷。
  8.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六·梁纪二十二》:(绍泰二年七月丙子)初,余孝顷为豫章太守,侯瑱镇豫章,孝顷于新吴县别立城栅,与瑱相拒。瑱使其从弟奫守豫章,悉众攻孝顷,久不克,筑长围守之。
  9. ^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太平二年)二月庚午,萧勃举兵……南江州刺史余孝顷起兵应勃,高祖命周文育、侯安都率红讨平之。
  10. ^ 《陈书·卷八·列传第二》:广州刺史萧勃举兵逾岭,诏(周)文育督红军讨之。时新吴洞主余孝顷举兵应勃,遣其弟孝劢守郡城,自出豫章,据于石头。勃使其子孜将兵与孝顷相会……官军船少,孝顷有舴艋三百艘、舰百馀乘在上牢,文育遣军主焦僧度、羊柬潜军袭之,悉取而归,仍于豫章立栅。……于是文育分遣老小乘故船舫,沿流俱下,烧豫章郡所立栅,伪退。孝顷望之,大喜,因不设备。文育由间道兼行,信宿达芊韶。芊韶上流则欧阳𬱟、萧勃,下流则傅泰、余孝顷,文育据其中间,筑城飨士,贼徒大骇。……萧孜、余孝顷犹据石头,高祖遣侯安都助文育攻之,孜降文育,孝顷退走新吴……唯余孝顷与勃子孜犹据豫章之石头,作两城,孝顷与孜各据其一,又多设船舰,夹水而阵。(侯)安都至,乃衔枚夜烧其舰。文育率水军,安都领步骑,登岸结阵。孝顷俄断后路,安都乃令军士多伐松木,嵳栅,列营渐进,频战屡克,孜乃降。孝顷奔归新吴,请入子为质,许之。
  11. ^ 《陈书·卷十三·列传第七》:高祖受禅,王琳据有上流,余孝顷与琳党李孝钦等共围周迪,(周)敷大致人马以助于迪。迪擒孝顷等,敷功居多。
  12. ^ 12.0 12.1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七·陈纪一》:(永定二年正月)新吴洞主余孝顷遣沙门道林说琳曰:“周迪、黄法𣰋皆依附金陵,阴窥间隙,大军若下,必为后患;不如先定南川,然后东下,孝顷请席卷所部以从下吏。”琳乃遣轻车将军樊猛、平南将军李孝钦、平东将军刘广德将兵八千赴之,使孝顷总督三将,屯于临川故郡,征兵粮于迪,以观其所为。……五月,癸巳,余孝顷等且二万军于工塘,连八城以逼周迪。迪惧,请和,并送兵粮。樊猛等欲受盟而还;孝顷贪其利,不许,树栅围之。由是猛等与孝顷不协。……(七月戊戌)高州刺史黄法𣰋、吴兴太守沈恪、宁州刺史周敷合兵救周迪。敷自临川故郡断江口,分兵攻余孝顷别城……孝顷等皆弃舟引兵步走,迪追击,尽擒之,送孝顷及李孝钦于建康,归樊猛于王琳。……(十月辛酉)余孝顷之弟孝劢及子公扬犹据旧栅不下……
  13. ^ 《陈书·卷二·本纪第二》:(永定二年七月)己亥,江州刺史周迪擒王琳将李孝钦、樊猛、余孝顷于工塘。
  14. ^ 《陈书·卷十三·列传第七》:高祖受禅,王琳据有上流,余孝顷与琳党李孝钦等共围周迪,(周)敷大致人马以助于迪。迪擒孝顷等,敷功居多。
  15. ^ 《陈书·卷十八·列传第十二》:周迪擒余孝顷、李孝钦等,遣(陆)山才自都阳之乐安岭东道送于京师。
  16. ^ 北齐书·卷三十二·补列传第二四》:陈霸先既杀王僧辩,推立敬帝,以侍中司空征。(王)琳不从命,乃大营楼舰,将图义举。……江南渠帅熊昙朗、周迪怀贰,琳遣李孝钦、樊猛与余孝顷同讨之。
  17. ^ 《陈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九》:及都督章昭达于东兴、南城破迪,世祖因命昭达都督众军,由建安南道渡岭,又命益州刺史领信义太守余孝顷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诸军自东道会之,以讨(陈)宝应……假节、信威将军、都督东讨诸军事、益州刺史余孝顷……昭达既克周迪,逾东兴岭,顿于建安,余孝顷又自临海道袭于晋安……
  18.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九·陈纪三》:(天嘉四年十二月丙申)章昭达进军度岭,趣建安,讨陈宝应,诏益州刺史余孝顷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诸军自东道会之。……(天嘉五年十月癸酉)陈宝应据建安、晋安二郡,水陆为栅,以拒章昭达。……方合战,上遣将军余孝顷自海道适至,并力乘之。
  19. ^ 《陈书·卷四·本纪第四》:(光大元年)二月辛亥,宣毅将军、南豫州刺史余孝顷谋反伏诛。
  20.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陈纪四》:(光大元年二月)辛亥,南豫州刺史余孝顷坐谋反诛。

参考文献

[编辑]
  • 梁书》·卷六·本纪第六
  •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
  • 《陈书》·卷二·本纪第二
  • 《陈书》·卷三·本纪第三
  • 《陈书》·卷四·本纪第四
  • 《陈书》·卷八·列传第二
  • 《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 《陈书》·卷十三·列传第七
  • 《陈书》·卷十八·列传第十二
  • 《陈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九
  • 北齐书》·卷三十二·补列传第二四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四·梁纪二十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五·梁纪二十一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六·梁纪二十二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七·陈纪一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九·陈纪三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陈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