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69榴弹炮
XT-69榴弹炮 | |
---|---|
类型 | 榴弹炮 |
原产地 | 中华民国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联勤202厂 |
研发日期 | 1979年至1982年 |
制造数量 | 40门左右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2000千克 |
枪管长度 | 7米(45倍径) |
炮弹 | 155毫米 |
口径 | 155毫米 |
射击仰角 | -3°~ +50° |
回旋角度 | ±30° |
射速 | 正常:1/分;最大:4/分 |
枪口初速 | 895米/秒 |
有效射程 | 22公里(M107标准榴弹) |
最大射程 | 29.5公里(增程弹) |
XT-69榴弹炮(又称155增程炮)为中华民国参考G-5榴弹炮后制造之武器,由于技术考量最终无法量产服役。
简介
[编辑]1979年(民国68年),南非在吉拉德.布尔博士的协助下开发出G-5榴弹炮(155毫米榴弹炮),其性能优势让此炮名声享誉国际。中华民国曾有意引入,但南非无意给予台湾授权生产资格,生产报价极昂贵。为此军方自联勤202厂,4月15日派遣一批参访团前往南非参访G-5射击表演,表面对南非说法为考察评估,实质上是想借由202厂的火炮专家以个人手段取得G-5的设计,希望在没有蓝图及样品的情况下,以逆向工程的方式制造相近水平的火炮。
G-5在1979年时是设计十分先进的榴弹炮,炮管7米长,采用45倍径的设计,同时期由英国、西德、意大利合作开发的FH-70 155毫米榴弹炮只不过是39倍径,G-5的射程远,发射增程弹可达30公里,配备有辅助动力装置,可自力行走,无需牵引车即可短距离转换阵地,全油压系统,放列及收架都只需3分钟,因为无需挖驻锄坑,可减省炮班人力。
G-5的展示性能代表了1970年代西方火炮的变革,包括了以机械力取代人力以及高倍径炮管带来的射程优势。为了防止考察团窃取资料,南非在考察团到访时作了诸多保密措施,在考察团参观工厂时停工迎接,不准拍照,对于各种数据也都答得很模糊。但考察团的技工群以实作经验法则与小型道具进行G-5基本规格推估,并将火炮外观估计资料带回台湾。
1979年(民国68年)4月15日,参访团返回台北,陈笏上校入列参与,当时其他人都认为台湾造不出性能相近的火炮,只有陈笏回答认为可以,制作新型榴弹炮一事便交给他负责了。陈笏累积了仿造研制63甲式105毫米榴弹炮,T-65榴弹炮,M-68榴弹炮三门炮的经验,加上202厂扩充了火炮生产能量,机台仪器皆有的情况下,陈笏便大胆答应了,之后开始在202厂进行G-5的逆向工程。
规格
[编辑]G-5炮管为45倍径,台湾在1970年代不具备超过5米长无缝钢管的制造技术,202厂便将两根无缝钢管以热套接合的方式接成7米粗胚,又重新设计了炮闩与半自动装填器,并增添G-5炮所没有的清膛器与炮口制退器。在1979年(民国68年)9月17日,使用5个月便完成对G-5的复制,试制火炮命名XT-69,并且进行试射,以标准最大膛压发射M107高爆弹下,最大射程25公里,射程虽比当时陆军标准师级主力155毫米T-65远,但与南非原版G-5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为了达到30公里射程,南非开发了增程弹与三基发射药,增程弹与一般传统炮弹不同,外型更流线,更细长,弹体上有稳定翼以及密封胶圈,这些设计也是从南非考察回来,炮弹室主任谭廷峨上校又偷量又偷捡,捡了碎片回台,并以逆向工程的方式复制增程弹。但三基发射药因缺乏化学成分配方,无法仿制,原先考察团在结束南非参访后将会前往加拿大考察增程弹,后因故取消,因此发射药只靠联勤203厂自行摸索,203厂开发的三基发射药直到1984年结案前XT-69试射结果始终最大射程无法达到要求规格的30公里。
原型炮成功后,陈笏开始进行更大的修改,为了要求牵引的速度,将两轴4轮的辅助动力装置改成单轴两轮,因为长途行军还是得靠牵引车牵引,原先的G-5炮的设计容易过热,只能保持在时速40公里的速率,改良后可到时速90公里,液压驱动装置也做了修改并置于脚架内,可防止碰撞的损坏。第二门原型炮在1981年(民国70年)3月27日完成,后续又造了四门。并在该年的国庆阅兵上展示,不过展示时是装在M-108自行式火炮的履带车底盘上。出席南非人见了十分讶异,抗议立即来了,陈笏之后带着5个南非人,包括“南非兵工厂”的厂长等人,解释XT-69与G-5炮的不同处,此事就不了了之。
困境
[编辑]XT-69虽然制造成功,并且成功的阻止南非对台湾的专利诉讼,但并没有改变兵工署只有制造,却缺乏研改的本质缺陷;所以逆向工程时除了抄之外缺乏调整及改良的能力,一旦面对技术细节问题时通常会陷入困境。原型炮在1980年测试时,发射精度甚至劣于二战的美制火炮,为此202厂当时的厂长阮海水只能求教于与火炮开发几乎无关的中科院高级顾问黄孝宗来解决技术瓶颈[1],虽然有性能确实有改善,也让国军相信这位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是直接显示了1980年代中华民国国军的兵工体系缺乏完整设计与问题解决能量,也成为日后XT-69以降国军火炮开发一再陷入困境的远因。
由于缺乏研制能量,XT-69许多设计细节问题未能解决,也让性能大打折扣;包括最大射程仍无法突破30公里,炮管钢料与发射药问题始终无解,最后开发案于1984年(民国73年)结案,XT-69开发量产停止。后来1994年(民国83年)的汉光11号演习,联勤又把XT-69搬了出来,当做新型自制的武器。至于开发核心人员陈笏上校由于升迁问题加上其妻白茜如(中广名主持人)罹病赴美国治疗,因此于1983年(民国72年)1月1日退休。
在XT-69沉寂多年后,2007年台北航太展军备局202厂曾推出一款搭载45倍径榴弹炮的轮型自走炮,由于外观与XT-69过于相似因此被外界质疑是否为XT-69的再制版,不过202驻场人员否认两者间拥有关连。
参考资料
[编辑]注释
[编辑]- ^ [黄孝宗口述 殷正慈撰写,IDF之父 黄孝宗的人生与时代,天下文化, 2001年3月20日,页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