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
黟县 | |
---|---|
县 | |
黟县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宏村 | |
坐标:29°55′32″N 117°56′13″E / 29.9255°N 117.93685°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安徽省黄山市 |
政府驻地 | 碧阳镇 |
面积 | |
• 总计 | 847 平方公里(327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76,211人 |
• 密度 | 90人/平方公里(233人/平方英里) |
• 城镇 | 32,209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邮政编码 | 245500 |
行政区划代码 | 341023 |
历史
[编辑]黟县古称黝(黟的异体字,音同黟),始建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按《旧唐书·地理志》黟县得名于县城南方产石墨的墨岭山(今为青岭山)。
西汉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六月,黝县改为广德国,立中山宪王刘福的弟弟利乡孝侯刘安之孙、利乡戴侯刘遂之子刘云客为广德王,奉祀中山靖王刘胜。次年,刘云客薨,谥号夷,没有儿子。鸿嘉五年,广德国被废除,复称黝县。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黝县改称朔卤,属丹阳郡。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称黝县。按《宋书·州郡志》孙权于建安十三年分丹阳郡置新都郡,晋武帝改名新安郡,黟县与歙县都属于新安郡。隋灭陈后,一度废止了黟县,又于大业十一年恢复了建置。宋代的黟县隶属江南东路的徽州,在重要程度上被评为“紧”。元代则隶属于徽州路,被评为“下”县。
1950年属太平、石台的美溪、柯村、宏潭划归黟县管辖。1958年1月2日,黟县县委、县政府机关奉令迁至祁门县合并办公。1959年4月5日,恢复黟县建置。
行政区划
[编辑]碧阳镇、宏村镇、渔亭镇、西递镇、柯村镇、美溪乡、宏潭乡和洪星乡。
人口
[编辑]根据(安徽省)黄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黟县常住人口为76211人[3],男性人口占比51.83%,女性人口占比48.17%,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1.9%,15-59岁占比60.72%,60岁以上占比27.38%,65岁以上占比20.4%。
地理
[编辑]黟县北枕黄山,南望白岳,四面群山环抱,耕地面积共0.403万公顷,山场面积7.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3%。年平均气温15.8℃,降水量1686毫米,无霜期212-213天。
文化
[编辑]境内至今仍存有保护完整的古民居3600幢,为皖南之首。有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等古民居建筑村落,其中西递、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黟山竹枝词》是吟咏古徽州黟县的创作,多记风土民情、山川形胜。俞正燮有竹枝词:“两般胜贵米与钱,大业从来说垦田;人众真难为造物,苞芦已值到山颠。”又“几层小楼傍山隈,六尺地从三户开;游客不知人逼仄,间评都说好楼台。”
黟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
黟县的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
- 1-15 皖南苏区江边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 2-18 程氏宅
- 4-45 韩氏宗祠
- 5-61 屏山村古建筑群
- 5-63 赛金花故居
- 6-94 卢村志诚堂
- 6-95 吾爱吾庐民宅
- 7-62 仁公祠(何氏祠堂)
- 8-149 卢村建筑群,宏村镇
- 8-150 通济桥,碧阳镇
- 8-151 碧山汪氏世祠,碧阳镇碧山村碧东组
景区
[编辑]特产
[编辑]- 食桃,由优质籼米掺入一定比例的糯米机成米粉制成。用水和粉,揉成粉团,压入模中成型,蒸熟即可食用。
参考文献
[编辑]-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行政区划搜索:黟县.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 ^ 中國: 安徽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