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宾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宾虹
出生(1865-01-27)1865年1月27日
 大清浙江金华
逝世1955年3月25日(1955岁—03—25)(90岁)
 中国杭州市人民医院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名,字朴存朴人,别号予向虹庐虹叟,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著称,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代山水画画家

生平

[编辑]

1865年1月27日,黄宾虹出生于浙江金华铁岭头街。 黄宾虹父亲31岁喜获黄宾虹这个儿子,少年时期,正是父亲的生意如日中天之际,家境较为宽松。父亲设家塾请名儒教授黄宾虹兄弟。从《字汇》、《说文》到四书五经,黄宾虹接受完整儒家教育,并奠定扎实的古文和诗词基础。

与此同时黄宾虹在绘画篆刻等方面表现出超群的悟性和天分。6岁临摹的古人山水册曾得到老师的赞扬,11岁摹刻的邓石如篆印使父亲惊讶不已。他对绘画的持久兴趣更是惊人,凡是家藏的和能借到的古书画,他都临摹再三,直到烂熟于心为止。他还临摹到董玄宰、查二瞻、王蒙、沈石田等古人真迹,大大提高了眼力和功力。

给予少年黄宾虹重要影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黄崇惺,一个是倪易甫。

黄崇惺虽然是黄宾虹的族侄,年龄却比他大得多。黄宾虹八岁那年,黄崇惺来金华见到黄宾虹,对黄宾虹的对答如流大加赞赏。此后,黄崇惺寄给黄宾虹《劝学赘》、《凤山笔记》、《重刊潭滨杂志》等书,还为黄家俬塾引荐歙县经师程健行给黄宾虹兄弟讲授四书五经。

倪易甫是黄宾虹父亲的好友,善书画,精于画理。他常到黄家观赏黄宾虹父亲收藏的古书画,每当这时,黄宾虹总是侍立一旁,仔细听他论画。在倪的指导下,黄宾虹很快掌握临摹与速写的基本功,并画了大量的时事画、插图、山水画。

1879年,考取丽正、长山两书院,并获得奖学金。

1881年,师从于陈春帆学画。

1885年,出新安江,经杭州、南京至扬州,游览大江南北山水,沿途写生。

1886年,师从于画家郑姗绘山水,又从学于陈若水绘花鸟。

幼时曾考取秀才但参与乡试却名落孙山。在扬州寄居远亲何家的何园。

光绪13年(1887),黄宾虹应好友歙县程午坡(程夔)之邀赴扬州,被其父两淮盐运使程桓生留用任两淮盐运使司录事,办理来往文书。任内曾因一位陆姓官员向盐商索贿,盐商送来董其昌作品,陆邀请黄宾虹鉴定为赝品,陆姓官员据此再向该盐商索取更多贿赂。黄因此类事务后来辞去职务。在扬州期间,常至收藏家家中观赏书画,购得300多幅名人书画。不久辞职归里。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康有为为首的在京会试举子1300人"公车上书"。黄宾虹在家服丧期间听到这一消息,激动地致信康、梁,赞同其变法主张。该年夏天,变法维新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谭嗣同,因事经贵池赴上海,黄宾虹知道后,特赶赴贵池与他会面。

早年拥护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术院校任教,并担任书局编辑多年。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上海博物馆董事、故宫古物鉴定委员,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杭州国立艺专教授,国立北平师范学院讲师等职。1949年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山水画李流芳程邃程正揆等影响较深,兼法宋、元,屡经变革,自成一家。能诗文、书法,兼长金石文字、篆刻等艺术。对于画论与画史均有研究,见解精辟。

1929年与叶誉虎郑曼青等,创办中国文艺学院,同年并与于右任陈树人谢公展徐悲鸿郑午昌郑曼青张善子张大千等创“寒之友社”,弘扬书画。 1932年于四川南宁美专任教,而后又返任上海市博物馆董事、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等职。

1955年3月25日病逝,葬于杭州南山公墓。现在杭州栖霞岭下设有黄宾虹纪念馆,在金华建有黄宾虹艺术馆和黄宾虹公园。

浙江省金华市黄宾虹故居

艺术成就

[编辑]

吕寿琨曾评其︰宾虹之山石,是求密而不求疏,顿破中国山水画自元季以后日趋疏简,而重光山樵与宋画之精华。并以中峰“写”色,尽洗有清一代有染无渲之浮滑。自此以后,中国近代山水画中之第一流大师,如李可染钱松喦贺天健等,莫不深受其影响。

著作

[编辑]

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中国画学史大纲》、《宾虹草堂藏印》等,编有《黄宾虹画语录》,并与邓实合编《美术丛书》。

代表性画作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