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语通用拼音
外观
汉语族拼音方案 |
---|
汉字注音史 (*代表为现行由政府公告承认) |
客语通用拼音全名为台湾客语通用拼音方案,属于1998年由余伯泉领导的小组拟定之通用拼音系统中的一部分。2003年2月教育部在客语部分采用台湾客语通用拼音方案。[1]客语通用拼音所适用的腔调为台湾客家语四县腔(苗栗腔)和海陆腔(新竹腔),但拼音规则大致相同。2009年政府将汉语拼音订为国家标准后,客语通用拼音也修正为“台湾客家语拼音方案”,部分符号也更改为与汉语拼音一致。
拼音符号
[编辑]子音
[编辑]双唇音 | 唇齿音 | 齿龈音 | 龈后音 | 龈颚音 | 硬颚音 | 软颚音 | 声门音 | |||||||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
鼻音 | m [m] ㄇ |
n [n] ㄋ |
ngi [ɲ] ㄬ |
ng [ŋ] ㄫ |
||||||||||
塞音 | 不送气 | b [p] ㄅ |
bb [b] ㆠ |
d [t] ㄉ |
g [k] ㄍ |
(不标) [ʔ] | ||||||||
送气 | p [pʰ] ㄆ |
t [tʰ] ㄊ |
k [kʰ] ㄎ |
|||||||||||
塞擦音 | 不送气 | z [ʦ] ㄗ |
zh [ʧ] ㄓ |
zi [ʨ] ㄐ |
||||||||||
送气 | c [ʦʰ] ㄘ |
ch [ʧʰ] ㄔ |
ci [ʨʰ] ㄑ |
|||||||||||
擦音 | f [f] ㄈ |
v [v] ㄪ |
s [s] ㄙ |
sh [ʃ] ㄕ |
rh [ʒ] ㄖ |
si [ɕ] ㄒ |
h [h] ㄏ | |||||||
边音 | l [l] ㄌ |
- bb可用于诏安腔、南投国姓乡及部分南部客家地区
- zi、ci、si仅用于四县腔。
- zh、ch、sh、rh用于大埔、海陆、饶平、诏安等四腔;虽使用ㄓ、ㄔ、ㄕ、ㄖ但发音时舌头放平,与国语翘舌音有别。
- h之国音ㄏ为[x],不同于客语的[h]
双唇音 | 齿龈音 | 软颚音 | |
---|---|---|---|
鼻音 | -m [m] | -n [n] | -ng [ŋ] |
塞音 | -p [p̚] ㆴ |
-t [t̚] ㆵ |
-k [k̚] ㆶ |
母音
[编辑]前元音 | 央元音 | 后元音 | ||
---|---|---|---|---|
闭元音 | i [i] ㄧ |
ii [ɨ] ㆨ |
u [u] ㄨ | |
半闭元音 | e [e] ㆤ |
er [ɤ] ㄜ |
o [o] ㄛ | |
半开元音 | ee [ɛ] ㄝ |
oo [ɔ] ㆦ | ||
开元音 | a [a] ㄚ |
- ee[ɛ] 、oo[ɔ]仅用于诏安腔。
- er[ɤ]用于海陆、饶平二腔。
声调
[编辑]调名 | 符号 | 备注 |
高平调 | a | 似一声 |
低升调 | á | 似二声 |
低平调 | a | 似三声 |
中降调 | à | 似四声 |
低入调 | ak | 似三声,但短促 |
高入调 | ak | 似一声,但短促 |
中平调 | ā | 介于一声和三声之间,海陆腔专用 |
注释
[编辑]- ^ 台灣客語通用拼音使用手冊.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03年11月.
参考资料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客家语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