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专题讨论:电子游戏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电子游戏专题
本维基专题属于电子游戏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电子游戏内容。您若有意参与,欢迎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专题级专题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维基专题自动获评专题级
# 💭 话题 💬 👥 🙋 最新发言 🕒 (UTC+8)
1 XXXX年电子游戏界的内容 6 2 Nostalgiacn 2025-01-20 14:54
2 完善专题的来源列表(2024年度) 79 11 HoweyYuan 2025-01-08 17:18
3 有游戏分发业务的手机制造商是否归本专题 11 5 Nostalgiacn 2024-11-27 14:37
4 2024年年终总结 3 2 Nostalgiacn 2024-12-31 14:47
5 《电子游戏专题简讯》2024年第四季 1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2025-01-14 19:24
6 用模板自动标译名? 53 5 Nostalgiacn 2025-01-21 18:45
7 提议修改{{slink|Wikipedia:格式手册/电子游戏#封面图像}} 16 6 深鸣 2025-01-28 12:19
8 定义句的原文名和中文译名标注 7 5 Nostalgiacn 2025-02-02 22:34

XXXX年电子游戏界的内容

[编辑]

似乎没人对#日本平成电子游戏史有兴趣。近期翻资料的时候,看到2023年全年Steam发行了14531款游戏([1]),顺便看一下2023年电子游戏界记录的内容,发现进步的空间很大。每年发售的游戏不可能全都记录的,XXXX年电子游戏界这类条目的“游戏发售”应该收录那些内容,我觉得应该在起首厘清说明范围。

这些内容大多是翻译自英维的关系,英维通常主要记录美日大厂的游戏,照搬标准也不太好。特别是基本不记录中国大陆游戏大厂的新品资料,我看到中文媒体也有整理每月(中国大陆)上线游戏,如:31款新游定档12月上线,要做也是有来源做的。当然还有中国特色的“游戏版号”制度,其实只记录有游戏版号的作品也不是不行,官方文件也容易找。日媒,Games*Park也有每周发售游戏的整理([2]),也可以参考。--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月7日 (日) 10:42 (UTC)[回复]

收录范围的话,按照这类列表条目常用的标准,应该是符合关注度?或者仅限于有条目。——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4年1月7日 (日) 12:11 (UTC)[回复]
列表记录的内容未必一定要有关注度,但是实际上又不可能穷尽。最基本的是“必要有可靠来源记录”,英维也大致以这个方式记录。--Nostalgiacn留言2024年2月9日 (五) 14:57 (UTC)[回复]
有可靠来源记录这个标准其实很低,毕竟还有第一手来源。之前看到en:Wikipedia:Stand alone lists#Common selection criteria把列表分成三类:项目都有关注度的、项目都没关注度的、简短且列出所有项目的。感觉XXXX年电子游戏界这类列表应该是第一种。——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4年2月20日 (二) 12:43 (UTC)[回复]
实际上,我遇过XXXX年电子游戏界列出一些根本没有来源去创建的游戏作品,仅仅因为作品在NS发布而被列入。--Nostalgiacn留言2024年2月20日 (二) 12:56 (UTC)[回复]

我前段时间更新了2022到2024年电子游戏界,单单Steam,全年发布新游戏数量,已经持续三年上万,而且是增长趋势。

VOCALOID作品列表已经被存废说曲目数量极多,人工进行归类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0。我们应该认真审视XXXX年电子游戏界的“游戏发行”要记录什么内容了。防范未然,免于步后尘。

此外,“大事件”章节也应该讨论一下收录那些内容。目前更多是与英维条目的亦步亦趋。已经有不少中文媒体会每周记录游戏业界的“大事”,如触乐的触乐本周行业大事,竞核的Not Bad周报(前身HOT周报)等等。要记录和更新,也有合适的来源。--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0日 (一) 06:54 (UTC)[回复]

完善专题的来源列表(2024年度)

[编辑]

暴雪大神(网易暴雪官方媒体)

[编辑]

最近听闻暴雪和网易复合,搜索资料时,顺便捋一捋网易暴雪则的官方媒体。

2017年后是暴雪大神,前身是暴雪综合、凯恩之角、查尔星港、魔兽世界、守望电台、风暴大厅、水手之家等网易七个子品牌([3])。

主编血脸杀手,以前是玩家([4]),后来成为凯恩之角主编([5]),后面成为网易爱玩主编([6]/[7])--Nostalgiacn留言2023年12月29日 (五) 00:55 (UTC)[回复]


无明确共识,展示时间短,再放一段时间。--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月29日 (一) 05:57 (UTC)[回复]

Real Sound

[编辑]

网站:https://realsound.jp/

游戏专栏:https://realsound.jp/tech/category/genre/game

Real Sound日语リアルサウンド是blueprint营运的一个流行文化资讯网站,于2013年由blueprint和音乐杂志出版社rockin'on inc.合作建立的网络媒体,2016年独立营运。早期专注音乐和电影,后来加入科技资讯,游戏是附属于科技栏目的一部分。有完整的编辑团体:[8]。--Nostalgiacn留言2024年2月8日 (四) 15:59 (UTC)[回复]

感谢推荐,这样我又有素材写音乐条目了(误。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4年2月9日 (五) 12:55 (UTC)[回复]
由于有音乐杂志出版社参与,故这个可以。以前写《萝莉神镇魂曲》时用过。--S叔 2024年2月9日 (五) 14:50 (UTC)[回复]
内容质量不错,至少在音乐和动画领域是如此,之前写铃芽之旅 (专辑)守护术师菲兹时用过。--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4年2月10日 (六) 03:43 (UTC)[回复]

南华早报

[编辑]

网站:https://www.scmp.com

游戏主题:https://www.scmp.com/topics/video-gaming

南华早报》是创立于1903年的香港英语报刊,2015年卖了给阿里巴巴集团,一直以来口碑良好。设有游戏主题,当中不少是原创内容,亦有聚合源自其他来源的报导,使用时注意按作者识别。--S叔 2024年2月14日 (三) 15:54 (UTC)[回复]

SCMP在en:WP:RSP都被评为可靠来源,通用可靠来源在游戏领域也同样可靠。——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4年2月15日 (四) 02:21 (UTC)[回复]

IT之家

[编辑]

网站:https://www.ithome.com

游戏主题:https://game.ithome.com/

IT之家是中国大陆青岛的门户网站,现在也成为媒体。游戏主题有转载内容,如[9],也有自家内容,有署名“来源:IT之家”,如[10]

这个来源目前使用量有500+(Special:Linksearch/ithome.com),不少3c产品条目有使用。--Nostalgiacn留言2024年5月11日 (六) 09:08 (UTC)[回复]

该媒体似乎也有一定量的转载内容--石汗颜留言2024年9月30日 (一) 00:25 (UTC)[回复]
上面我已经说了有转载内容,相关比例你可以尝试统计一下。这里是在说游戏的内容,不考虑其他的,我稍微看了一下9月29日(昨天)在游戏主题(游戏之家)发布的文章,自电光炸裂!ZERO》PC 版配置公布,Steam 国行售 298 元起(7:08:56)到《消逝的光芒 2》游戏终极版明起全平台停售,Steam 国区 348 元(23:15:57),同计13篇文章,来源都是“IT之家”。--Nostalgiacn留言2024年9月30日 (一) 08:03 (UTC)[回复]

游戏葡萄的厂商稿件标签

[编辑]

最近在写条目的时候发现游戏葡萄新增了这个标签,里面不乏有语言夸张类似广告的文章,个人认为其中的游戏评价等内容不甚可靠。[11][12][13]--ℍ𝕠𝕨𝕖𝕪 2024年5月30日 (四) 14:07 (UTC)[回复]

商业稿件只能用于一般资料,如发行时间、发行商、开发商。等同于官方资讯,不能用于证明关注度。媒体都有商业稿件,有标记反而是好事。没标记的,反而要费些心思去分辨。
巴哈也有“【以下内容为厂商提供资料原文】”的文章([14]
游民星空的文章本身没有标注,但是在搜索时标记“官稿”([15])的文章就是商业稿件。--Nostalgiacn留言2024年5月30日 (四) 14:54 (UTC)[回复]
补充一下,可靠来源评级指引提到“半可靠”的其中一种特征“该来源的部分内容会有置入性行销或来自自媒体的内容,而难以分离,或编者们无将其分开讨论”。现在游戏葡萄有标签,可以分辨出“商业稿件”,如果是转载文章,文末也有标示来源,这是负责任的做法。
常见有争议来源列表的说明上没有刻意去提醒“避免商业稿件”,算是默认常识,翻看最近的存废讨论,如戴震_(企业家),就有提到条目中“澎湃、新华网、中国证券网”的来源都是“商业公关文宣”,不能用于证明关注度。虚构作品亦然“该作品利益相关的广告或者访谈”不能佐证关注度。
如果认为有必要提醒“该作品利益相关的广告或者访谈”(商业稿件)不能佐证关注度,可以在“来源种类”增加一些内容,描述这种普遍情况。--Nostalgiacn留言2024年5月31日 (五) 06:23 (UTC)[回复]
我在WikiProject:电子游戏/来源考量#官方资讯增加了新闻稿和不能用于证明关注度的说明。--Nostalgiacn留言2024年7月5日 (五) 04:32 (UTC)[回复]
我认为可以在本段加一些判断来源是否为新闻稿的经验方法。例如Talk:元梦之星#关于争议部分中提到的方法,提示人们留意“官方”、“投稿”等字眼或明显不中立的用语。--ℍ𝕠𝕨𝕖𝕪 2024年7月5日 (五) 13:42 (UTC)[回复]
写太多,就变成论述了。--Nostalgiacn留言2024年7月7日 (日) 01:50 (UTC)[回复]

界面新闻

[编辑]

官网:https://www.jiemian.com/

游戏栏目:https://www.jiemian.com/lists/498.html

界面新闻》是上海报业旗下媒体,游戏栏目内文章都有署名“界面新闻记者”和“界面新闻编辑”,如[16]。传统媒体的网络媒体,有其署名的文章应该可靠。--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6日 (日) 10:48 (UTC)[回复]

上海文汇报

[编辑]

官网:https://www.whb.cn/

文汇报》于1938年在上海创刊,历史悠久,口碑良好,评论员署名。对中国游戏有一些关注。--ℍ𝕠𝕨𝕖𝕪 2024年7月1日 (一) 08:30 (UTC)[回复]

这个报刊没有游戏栏目吧?--Nostalgiacn留言2024年7月1日 (一) 08:37 (UTC)[回复]
你说得对,但它经常关注中国游戏,以我写过的条目举例:[17][18][19]--ℍ𝕠𝕨𝕖𝕪 2024年7月4日 (四) 14:05 (UTC)[回复]

GAMEWAVE

[编辑]

官网存档:https://archive.is/N8zu6

不久前想起香港曾有一本游戏杂志《GAMEWAVE》。它由跨传媒集团出版。创刊于2000年7月。除了游戏报导及攻略外,亦有游戏评测。如第730期一书两册的第二册就评测了《神之刃》。部分期数能透过24reader的月费计划获得。同一集团亦设有应该是香港当时唯一一本长期出版的日本AC没G杂志《ANI-WAVE》(已停刊)。--S叔 2024年7月9日 (二) 10:51 (UTC)[回复]

实体杂志,一般来说都是有编辑团队的,最低也是“视情境”。不太了解这个杂志,是否有与游戏公司持份者,是否受其影响。
典型干预案例:机核在2016年接受了心动投资,2017年就吹捧发售心动有投资的《》([20]),当时社区就骂声一片([21])。当然也有腾讯那种只投资,不干预的Fanbyte([22])--Nostalgiacn留言2024年8月4日 (日) 01:39 (UTC)[回复]

上报

[编辑]

网站;https://www.upmedia.mg

游戏栏目:https://www.upmedia.mg/news_list.php?Type=12

上报是台湾网络媒体,编辑团队是有的,符合流行文化的来源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上报是六都电竞争霸战的举办方,在相关报道上存在利益冲突,新闻稿一般用“游戏中心”名义发布。--Nostalgiacn留言2024年7月25日 (四) 13:35 (UTC)[回复]

高层是媒体人,有自己的团队,可认定为可靠。--S叔 2024年7月31日 (三) 16:06 (UTC)[回复]

ETtoday游戏云

[编辑]

网站:https://game.ettoday.net/

ETtoday新闻云的游戏栏目,符合流行文化的来源要求

特别提一下新闻报文章,标题会有标记“【广编】”,如[23]。--Nostalgiacn留言2024年7月25日 (四) 13:35 (UTC)[回复]

udn游戏角落

[编辑]

网站:https://game.udn.com/game/index

联合新闻网的游戏栏目,之前几年有人提过,但是没有深入讨论。是传统报刊的网络媒体,符合流行文化的来源要求。编辑群见:[24]

用得比较多,观察到新闻稿大部分以“编辑角落”名义发布,部分争议的内容也是使用“编辑角落”名义发布,如[25]。--Nostalgiacn留言2024年7月25日 (四) 13:35 (UTC)[回复]

《联合报》为台湾主流报章,旗下新闻网站可认定为可靠。--S叔 2024年7月31日 (三) 15:54 (UTC)[回复]

知日部屋

[编辑]

官网存档: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319002843/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index.php/

游戏栏目存档: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25065748/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index.php?go=category_9

Gal-Game/H-Game栏目存档: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29045322/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index.php?go=category_23

简介见我最近重写的条目内容:“知日部屋是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系副教授吴伟明在2005年5月建立的博客,起初其内容主要跟日本流行文化有关,并有涉足日本政治和中日关系。”吴伟明的个人履历表见[26][27]。注意读者投稿文章会在内文注明作者(如[28]),不过部分投稿文章应该可用(如以前也说过的欧阳宇亮曾在网站投稿,为香港前游戏杂志编辑)--S叔 2024年8月5日 (一) 14:08 (UTC)[回复]

类似之前提过的动画学术趴、U-ACG(1)。有非专业人士投稿,使用要视乎作者。有出过同名的图书《知日部屋》,这个有经过出版审查,直接用那本书也许好一些。--Nostalgiacn留言2024年8月5日 (一) 15:14 (UTC)[回复]
今天找了该本著作,内容基本上没游戏的事。不过事实上还有多两本(《东京暴走搜查线》的两个版本视为同一本)收录该网站文章的书籍。其中《日本,御元气样!》有收几篇跟游戏有关的文章,《东京暴走搜查线》还没有查上。--S叔 2024年8月6日 (二) 12:35 (UTC)[回复]
查到了《东京暴走搜查线》,还是只有一两篇以游戏为主题的文章。--S叔 2024年8月10日 (六) 02:05 (UTC)[回复]

游戏批评

[编辑]

网易号:https://www.163.com/dy/media/T1516071720827.html

自媒体,没有官网,只有评测文章。把游戏公司的公关放上台面,直接批评其他游戏媒体的观点,看一下他的文章,对“商业稿件”的理解就更清晰。--Nostalgiacn留言2024年8月12日 (一) 04:44 (UTC)[回复]

游戏价值论

[编辑]

官网:https://www.gamewower.com/

游戏媒体。部分文章由评论员本人署名,大部分以编辑部的名义发布。--HoweyYuan留言2024年8月13日 (二) 08:10 (UTC)[回复]

关于我们栏目介绍了媒体发展历程,但没有编辑团队相关信息。--HoweyYuan留言2024年8月13日 (二) 12:49 (UTC)[回复]

18183网

[编辑]

官网:https://www.18183.com/

广告营销公司畅玩集团旗下的游戏媒体。首页新闻热榜中点开,不是“来源:18183整合”就是“来源:未知”,也无编辑团队的资讯。今天有新人引用这个媒体的文章,建立了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条目,看起来也实在可靠不到哪里去。--SuperGrey (留言) 2024年8月13日 (二) 12:18 (UTC)[回复]

随便点开了个文章看了一下,部分文章是有署名的,浅浅研究发现大多数文章内容也可以查证。个人建议定为半可靠,其中标记为“183原创”的文章定为低质量来源,应尽可能使用其他来源替代。标记其他来源的属不可靠,可使用原始出处。--HoweyYuan留言2024年8月13日 (二) 12:43 (UTC)[回复]
半可靠的最低标准也是“部分内容勉强可靠”吧?如果不是“低品质”就是“不可靠”,那还是定为“不可靠”吧。--SuperGrey (留言) 2024年8月13日 (二) 13:05 (UTC)[回复]
他这种门户网站,并不能指望条目质量有多好,而是关注其涉猎的作品比较多。该来源的“183原创”文章可能对一些关注度相对较低的作品有些帮助。
我给的这篇[29]是其评论员原创的,我觉得质量还可以,部分内容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查证。当然列为不可靠也无妨,毕竟使用该网站内容的情景太少了,到时候需要用的时候可以另行讨论。--HoweyYuan留言2024年8月13日 (二) 14:58 (UTC)[回复]
不过说起来也确实有几篇写得不错的,比如[30],标记的也是“来源:18183整合”。--SuperGrey (留言) 2024年8月13日 (二) 13:10 (UTC)[回复]
啊不对,这篇是广告文。--SuperGrey (留言) 2024年8月13日 (二) 13:18 (UTC)[回复]
先说来源,畅玩集团曾打算在香港上市([31]),根据招股书可以轻易看到这个集团的持份者。游戏公司相关的主要股东有成都天象互娱(爱奇艺子公司[32])、完美世界等,相关内容应该要避免。商稿容不容易分辨,还要再看一下。
就那个条目使用的来源,首先断言需要高质量来源,没有前因后果,来一句“科普小知识”完全不够说服力。此外,“成员主要为米哈游玩家”感觉是一种典型的错误归因,不比玩游戏就变得暴力,玩游戏就成绩差高多少。我还可以说成员都用微信,都看bilibili,毕竟米哈游的游戏在中国大陆年轻一代渗透率是很高的,18183的来源也缺乏明确说明,玩XX和他们开盒行为之间的逻辑。--Nostalgiacn留言2024年8月13日 (二) 14:47 (UTC)[回复]
目前有少量条目在用这个来源(Special:Linksearch/18183.com)。除去新闻稿,原创内容勉强可靠,如果能找到更佳的来源就替换。
就那个条目使用的来源([33])我仔细看一下,最后有写“目前不确定消息的可靠性,具体真相可能还需要大家等待一波”。算是流言整合,这类黄色新闻出现在那里都不能用,因为“维基百科不是传递八卦和谣言的地点”(WP:NEWSORG)--Nostalgiacn留言2024年8月15日 (四) 07:06 (UTC)[回复]

游戏开发者大会

[编辑]

网站:https://gdconf.com/

GDC是一个拥有一定规模的游戏开发者会议,部分开发者会在该平台分享游戏的开发思路与技术细节。--HoweyYuan留言2024年8月15日 (四) 10:05 (UTC)[回复]

我看过官网,大多新闻都是围绕活动举行的指引和邀请嘉宾一类的资料([34]),似乎没有专门报道业界的媒体。
YouTube频道是有不少活动上的开发者演讲,属于官方资讯的一手资料。--Nostalgiacn留言2024年8月15日 (四) 10:18 (UTC)[回复]
官网只介绍了会议场次安排,并没有会议内容录像。腾讯会将其开发者在会议中的发言翻译成中文发布在下文的腾讯游戏学堂账号,所以了解到了这个会议。使用这个来源,可在社交媒体、官方资讯等渠道查找会议录像或字幕,使用{{Cite_conference}}引用。 HoweyYuan留言2024年8月15日 (四) 10:25 (UTC)[回复]
各类游戏展和开发者活动,如台北国际电玩展台北游戏开发者论坛ChinaJoy东京电玩展Gamescom等都是属于官方资讯的一手资料。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单独作为来源在PJ:VG/S列出。--Nostalgiacn留言2024年8月15日 (四) 10:26 (UTC)[回复]
GDC只是发表平台而已,这些消息属于游戏开发者的第一手来源,二手三手要看有没有媒体报导,但我印象不论是GamesIndustry.biz、法米通、巴哈姆特等均有相关报导(但不是全部,假如一天3场演讲可能报导1场或是1场演讲拆成3篇报导)。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4年8月23日 (五) 15:05 (UTC)[回复]

腾讯游戏学堂

[编辑]

网站:https://gameinstitute.qq.com/
微信公众平台:http://weixin.qq.com/r/fzlxdLHE8nmOKPUXb2z7

腾讯游戏开发者会在该平台发布部分游戏的设计思路。我接触到这个来源是在微信公众号之中,在搜索引擎中我也能查找到这个平台的网站。但是游戏开发类文章却只能在微信公众平台找到,官网没有,有点奇怪。--HoweyYuan留言2024年8月15日 (四) 10:17 (UTC)[回复]

九游

[编辑]

网站:https://www.9game.cn/

官网自称为是大陆专业游戏平台。不过个人认为算是可疑来源。例如:疑似为AI生成的垃圾内容([35]),不少内容似乎复制自别处(如[36],来源为“96kaifa源码”;[37],来源为“去秀手游网”)。

看到苍蓝誓约中有三条九游来源,应该均来自官方账号,但九游均标注为原创。个人认为可用官方网站或第三方可靠来源代替之(如[38][39][40])。另副知@Nostalgiacn

--深鸣留言2024年8月28日 (三) 08:15 (UTC)[回复]

《苍蓝誓约》用到的九游来源,我是使用{{cite press release}}(新闻稿),GM是Game Master,那是渠道服(《苍蓝誓约》的九游服)。--Nostalgiacn留言2024年8月28日 (三) 12:27 (UTC)[回复]
感谢关于GM的解说,我确实是不清楚。不过该网站的不少内容来源都很可疑(包括上述提到的“96kaifa源码”以及“去秀手游网”,均为今天发布的内容;刚刚又随便打开了几个“热门推荐”里的链接[41][42][43],来源分别为“飞游网”、“萌游网”、“手机迷”),似乎没有原创内容(甚至感觉像是内容农场,个人的意见还是尽量寻找其他来源代替。--深鸣留言2024年8月28日 (三) 12:53 (UTC)[回复]
这个来源是不是农场,网站来源就是评为不可靠,和他是渠道商,或者说代理商没有冲突,以游戏官方身份发布信息是符合来源要求的(WP:ABOUTSELF)。一如,微博和Facebook本身就是不可靠,但是官方账号的资料可用。具体到《苍蓝誓约》,我已经证明是官方公告,使用的来源是关于世界观和玩法更新,也不涉及关注度,条目主要内容等不可用情况。其次,游戏已经停运,开发商官网的资料也不全,只能用渠道商的资料,已经是退而求其次了。--Nostalgiacn留言2024年8月28日 (三) 14:48 (UTC)[回复]
大哥不笑二哥,除了九游服,还有Bilibili服。Bilibili是评为不可靠来源(WP:RSP),我引用的九游内容,B站也有部分[44][45],各渠道上的官方通告,大差不差,我就看那个方便用那个。B站之前文章是按时间排序,找资料很好用,现在文章排序变成图文,就是一坨XX,毫无用户体验。--Nostalgiacn留言2024年8月28日 (三) 15:34 (UTC)[回复]
补充一下九游的背景,现在阿里互娱(原阿里游戏)的手机游戏分发业务品牌([46]),前身是UC九游的品牌([47]),2016年独立出来,公司化运作,改名“阿里游戏”([48])。作为分发平台,网站内所有文章都是利益相关,只能作为官方资讯使用。
上级官网:https://www.aligames.com/--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0月4日 (五) 10:55 (UTC)[回复]

福布斯

[编辑]

网站:https://www.forbes.com/ 游戏栏目:https://www.forbes.com/games/

福布斯是一家美国的一本商业杂志,有自己的评论员团队,文章全部署名。--HoweyYuan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09:46 (UTC)[回复]

这个英维有,视情境。--Nostalgiacn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09:57 (UTC)[回复]

绝对领域

[编辑]

逛网络旧书商城看到的,和二次元狂热一样是中国大陆ACG杂志,在galgame方面有不少评测文章。--屠麟傲血留言2024年9月8日 (日) 03:49 (UTC)[回复]

绝对领域 (杂志)》这个杂志被定为非法出版物而停刊。--Nostalgiacn留言2024年9月8日 (日) 14:00 (UTC)[回复]
看了一下确实有条目在用这个来源,就是不知道文章质量如何,有没有懂的人出来说说。--屠麟傲血留言2024年9月8日 (日) 14:28 (UTC)[回复]
E-Hentai上有几册,你可以去看看。附赠CD是galgame汉化补丁,游戏原声,CG包等内容。看了一册的目录,只有新作介绍,角色介绍,新番介绍,未见评测文章。最多是官方资料平替。--Nostalgiacn留言2024年9月9日 (一) 02:34 (UTC)[回复]
特刊有年度盘点。推测一下,他们都出汉化补丁,也不会有正规途径获得媒体试玩版,月刊就是将日厂的新作资料资料翻译。也就是特刊,可以对已经贩售的作品做一些评测。--Nostalgiacn留言2024年9月9日 (一) 02:46 (UTC)[回复]

网易游戏

[编辑]

网站:https://tech.163.com/game/

和腾讯游戏频道一样,过去作为门户网站,有很多原创内容,现在已经改为自媒体平台,由不同“网易号”发布资料。不同于腾讯改版后直接删掉资料,网易改版后还保留文章内容,不过格式和连接全变了,如这篇《泰拉之战》评测:颠覆经典的日系RPG佳作旧版的图片和评分也没有留下。

过去的评测页面有:手游评测网易新网游·新游评测易苹果·手游评测(iOS游戏评测)、单机游戏评测

评测有注明是“网易游戏频道原创”,除了与网易有利益冲突内容,一般可用。

注:这里讨论的是门户网站的“网易游戏”(https://tech.163.com/game/ ),而不是网易的游戏开发及发行部门(https://game.163.com/ ),两者官网是不一样的。--Nostalgiacn留言2024年9月13日 (五) 07:09 (UTC)[回复]

电脑报

[编辑]

网站:http://www.icpcw.com/

电脑报》是中国大陆一份周报,是中国销量最高的“计算机类刊物”,总所周知,电脑可以用来打游戏,所以这份报纸也有游戏相关内容,如游戏圈最大收购案面临最后一关游戏逆转,腾讯找回从容。官网只有2018年之后的期刊,官方会定期将期刊出版,如电脑报 2000年合订本电脑报2010合订本(上、下)。网上有人分享1992-2001年期刊合集([49]),合适作为早期的中国电子游戏来源证明。如这个《血狮》的搜索结果。

作为传统纸媒,应当可靠。--Nostalgiacn留言2024年9月13日 (五) 14:07 (UTC)[回复]

依其母公司背景及其传统纸媒性质,认同一般可靠。--S叔 2024年9月14日 (六) 04:21 (UTC)[回复]

补充:过去有“游戏天地”栏目,现在官网是“硬件游戏”。--Nostalgiacn留言2024年9月15日 (日) 10:58 (UTC)[回复]

Hi-tech Weekly 数码志尚

[编辑]

官网存档: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225081718/https://hitechweekly.com/cfm/main.cfm

香港已停刊电脑杂志,创刊于1998年。原为《明报》附送刊物,2001年3月开始独立发行。出版社之后转为万华媒体。2011年停刊。慧科新闻数据库从2001年10月开始收录该刊物的文章,直到停刊。当中有报导游戏内容,如2002年12月24日那期的“《仙境传说》来年计划大披露新职业新场景新系统”和31日的“长青树《三国群英传IV》千人大战”。--S叔 2024年9月14日 (六) 05:54 (UTC)[回复]

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

[编辑]

官网存档:(现在官网改版,成为游戏平台,具体营运情况不明)

《电脑商情报》是1992年推出的报刊,1996年有编辑建立“游戏天地”栏目,后来1997年独立成刊《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每年会单独出汇总《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 2001精华本》。根据百度贴吧的贴文,2016年3月26日是最后一期。

1997-2016年的纸媒时期,内容应当可靠。--Nostalgiacn留言2024年9月15日 (日) 02:46 (UTC)[回复]

时代周报

[编辑]

网站:https://time-weekly.com/

文娱分类:https://time-weekly.com/category/13

时代周报是一家中国广州的产经媒体,文娱分类会报道一些有关中国游戏作品的新闻和中国游戏公司的发展现状。评论员文章全部署名。--HoweyYuan留言2024年9月15日 (日) 10:42 (UTC)[回复]

依其母公司背景及其传统纸媒性质,一般可靠。不过“文娱”部分的游戏内容也太少了,感觉用到的机会不大。--Nostalgiacn留言2024年9月30日 (一) 08:23 (UTC)[回复]
同意楼上,内容这么少要起到作用可能很难。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4年9月30日 (一) 11:03 (UTC)[回复]

靠谱二次元

[编辑]

网站:https://www.kpacg.com/

游戏栏目:https://www.kpacg.com/archives/category/game

微信号上最早的文章是2019年4月17日([50]),文章就有署名“靠谱编辑部”和作者(网站无时间轴,所以仅用微信号参考)。看了最近一批文章都有署名“靠谱编辑部”和作者。曾因应2022年亚洲运动会电子竞技比赛成立的“靠谱游戏Game”(微信号),更专注游戏内容,不过看最近的文章其实都是“靠谱编辑部”署名,差别不大。

可以肯定有编辑团队,内容还可以,起码符合半可靠的要求(WP:V/G)。--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0月16日 (三) 02:03 (UTC)[回复]

秋叶原总研

[编辑]

网站:https://akiba-souken.com/

目前是视情景来源,之前由于没找到网站的来历,所以只以个别编辑履历作判定。2024年9月30日这个网站关闭了,看到追忆悼念的文章,反而知道这个网站的跟脚。只是一个2002年8月开设的网站,最初是专注秋叶原电脑配件信息的网站,由专门记者到秋叶原采访取材一手资料。秋叶原之后变成动漫圣地,也增加了相关专题([51])。

当然倒闭的网站没讨论的空间,但是有人配合互联网档案馆做了给网站内容作备份索引([52]),还能继续凑合用下去。--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1月8日 (五) 13:56 (UTC)[回复]

软件

[编辑]

万方介绍:https://www.xueshushe.cn/ruan-jian

期刊内容浏览(百度学术):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journal/baseinfo?cmd=journal_page&entity_id=f0dfc65b71f0f4c075027ecbfe66ef7c

《软件》是中国大陆月刊杂志,本来应该是学术期刊。早年有过一段时间发布游戏内容和评测,甚至全面变成游戏杂志。

1998年11月刊,开始附赠游戏Demo(CNKI RJZZ199811028),1999年4-6、9、11-12月刊,搞了“游戏月旦评”的游戏评分栏目(CNKI RJZZ199904027),我看了一下甚至有《心跳回忆》的评测。8、10月刊“月旦评”有游戏新闻。2000年1-3月刊有“游戏月旦评”,4月刊“月旦评”。2001年3月刊开设“游戏天下”栏目(CNKI RJZZ200103035),不过并没有常驻。

2004年4月刊到2005年3月刊,杂志内容全变为游戏内容。2005年没有4月刊,大概整改了,5月刊之后不再有游戏内容。--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1月23日 (六) 10:29 (UTC)[回复]

Gamemusic

[编辑]

网站:https://gamemusic.net/

根据网站介绍,网站早于2006年建立,编辑团队8人,主打游戏音乐评论和作曲家访问,但似乎网站已停止更新一段时间。--银の死神走马灯剧场祝你在乱流下平安 2024年12月27日 (五) 15:26 (UTC)[回复]

游戏葡萄网站已关闭

[编辑]

所有对游戏葡萄的引用已经失效,官网首页也软重定向到了其微信公众号页面。请着手将游戏葡萄官网的链接替换为微信公众号。--HoweyYuan留言2025年1月7日 (二) 13:03 (UTC)[回复]

感觉不用太着急,似乎无法判断是临时关站还是永久关站。即使是后者,对于已经有存档的页面也不用替换成微信公众号。--深鸣留言2025年1月7日 (二) 13:54 (UTC)[回复]
11月写《十字军骑士》的时间官网还能访问,12月发现无法访问,不清楚是否修整或换网站,如之前竞核。可以再等等。
另外,微信公众号上未必有全部文章。--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7日 (二) 15:18 (UTC)[回复]
好的。
游戏葡萄面向的中国游戏市场中,阅读评论员文章的玩家本就是少数。且中国读者也很少使用网站阅览文章,反而是社交媒体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居多。网站运营需要成本,关停网站而转向更受欢迎的平台,是普遍的商业行为。--HoweyYuan留言2025年1月8日 (三) 09:18 (UTC)[回复]

有游戏分发业务的手机制造商是否归本专题

[编辑]

如题,由于中国大陆不能安装Google Play,所以有大量手机制造商自家应用商城。然后就是他们大多有游戏部门或者业务,典型如硬核联盟成员,目前他们的条目都没有归属游戏专题。--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0月6日 (日) 02:58 (UTC)[回复]

我认为“华为游戏中心”归,“华为”不归。--SuperGrey (留言) 2024年10月6日 (日) 03:55 (UTC)[回复]
这些公司有电子游戏分发业务,但并不能将其定性为电子游戏发行商或其他相关企业。电子游戏分发业务同其他应用程序的出版一样是为了弥补中国无法使用Google Play的产物。若条目内有相关内容且有大量篇幅和来源佐证,个人认为可归属于电子游戏专题。硬核联盟成员明显不在此列。--HoweyYuan留言2024年10月6日 (日) 04:26 (UTC)[回复]

上面的讨论,大致是手机硬件制造商不算游戏公司,旗下游戏部门才算。

延展话题,最近看到这些给《纽约时报》做游戏的开发者决定罢工的报道,纽约时报公司算不算游戏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有披露公开数据,游戏业务的确在上升([53])。那么纽约时报公司是否归本专题,还是只有旗下的游戏软件才算(纽约时报游戏英语The New York Times Games)。--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1月26日 (二) 12:28 (UTC)[回复]

这里作个可能不恰当的对比,社群不会按邮件内容把邮政公司划到其他分类去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26日 (二) 21:59 (UTC)[回复]
公司业务变动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如尚洋信德整个公司寿命只有三年时间有做游戏,主营是IT。姚记科技之前做扑克的,2019年才有电子游戏业务,金科文化一开始还是做化工的。
换言之,这个议题可以概括为:一家公司的业务变动,发展游戏业务到什么程度才算“游戏公司”,归本专题。--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1月27日 (三) 02:35 (UTC)[回复]
有种隔壁讨论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关于公司活动节目类条目的“所有权者”、“母公司”、“营运单位”的疑问的既视感。我个人主张以大宗业务与主要产品为基准,总不能说小米、三星和苹果有出手表就把他们当作是劳力士这类腕表公司吧。现在各公司追求多角化经营(例如某知名酒庄卡普空),不仅很难定义,要放属性也不容易(看看索尼拥有的音乐、游戏、电影、银行还有保险属性)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4年11月27日 (三) 06:10 (UTC)[回复]
以主要业务算,可以作为判定专题归属的一个依据。小米、三星和苹果有出手表就把他们当作是劳力士这类腕表公司吧感觉有点不当类比。因为专题归属本来就有些迷,你可以看看这个讨论:WikiProject_talk:中国#国产电子游戏条目是否应该归为本专题?
实际上,如稻妻因为用了“日本元素”,所以归到日本专题,璃月使用中国元素,又没有归到中国专题,这个我也很迷惑。--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1月27日 (三) 06:26 (UTC)[回复]
我的建议是如Howey所言,“若条目内有相关内容且有大量篇幅和来源佐证,个人认为可归属于电子游戏专题”。当然,要是有来源佐证相关内容了,或许已经可以把游戏部门或子公司独立出单独条目,把这些单独条目归入电子游戏专题?比如“纽约时报游戏英语The New York Times Games”而不是“纽约时报公司”?--SuperGrey (留言) 2024年11月27日 (三) 06:12 (UTC)[回复]
我才发现“腾讯”也被归类进电子游戏专题了(即使已经有“腾讯游戏”条目)。好吧,要是依照这个先例,那上面提到的公司就都可以归入电子游戏专题了。--SuperGrey (留言) 2024年11月27日 (三) 06:18 (UTC)[回复]
我在更新{{中国大陆主要电子游戏公司}},看过不少上市公司的报告。也可以是根据资本市场和媒体对公司的定位和分类,来判定是否是“游戏公司”。腾讯虽然业务很多,但是资本市场和媒体主要是将其视为“游戏公司”。--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1月27日 (三) 06:37 (UTC)[回复]

2024年年终总结

[编辑]

马上又要到新一年了,《电子游戏专题简讯》要不要再做一期“年终回顾”。--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2月26日 (四) 04:46 (UTC)[回复]

(+)赞成,可以抽时间帮忙写写总结,连年终回顾都没有的话,《简讯》基本上没有内容了 囧rz……--冰融s 🧊 2024年12月26日 (四) 11:01 (UTC)[回复]

我先开了个头维基专题:电子游戏/简讯/2025-01/专题,欢迎各位维基人分享自己的年度游戏和回顾。--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2月31日 (二) 06:47 (UTC)[回复]

电子游戏专题图示
电子游戏专题简讯
第廿一号.2024年第四季
专题概览

截至2024年第四季底为止,电子游戏专题共有:

本期内容

本期简讯的内容如下:

用模板自动标译名?

[编辑]

一段时间没上线,话说最近流行外文人名后面必须标注原文了?那做个模板{{OrigName|Jeremy Parish}},直接从PJ:VG/TN抓数据生成傑瑞米·派瑞許(Jeremy Parish)怎么样?这样内容统一,源代码短,写作速度还快,都不用自己查了

或者可以更广泛一点,直接社区层面做个数据库来维护。碰到需要音译人名的,直接扔个写原文模板上去就行。至于技术上是调模板解析,还是机器人自动置换源代码都ok

当然,我也就随便说说。--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19日 (日) 17:48 (UTC)[回复]

(+)支持:这样比较方便管理原创译名。之后有非原创译名出现的时候,也方便bot快速替换。(&)建议:模板名字可以加个VG,毕竟只服务于我们专题的内容。--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19日 (日) 20:05 (UTC)[回复]
另外,译名表也可以更新一下,新增原创外语配音员译名栏目。配音员译名也是原创译名深水区。--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19日 (日) 20:08 (UTC)[回复]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您有空做这个模板嘛?您要是不做,我可以做一个。感觉这样真的很实用,一劳永逸。
译名表仅服务于译名,显示原文与否则由模板参数决定。蓝字连结/外语绿字连结我觉得也可以放入译名表中。您怎么看?--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02:57 (UTC)[回复]
我先写个看看。--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07:56 (UTC)[回复]
WP:原创译名新规,现在没来源的自行译名好保留原名,我记得日本CV有个类似模板,这个其实算是功能上重复了。
还要顾及语言tag,除了常见的英文评论员,日本、韩国、巴西IGN的评论员等等。--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19日 (日) 23:26 (UTC)[回复]
日本CV的类似模板是哪个?求指路。--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19日 (日) 23:55 (UTC)[回复]
{{Nihongo}}--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0日 (一) 00:28 (UTC)[回复]
这个不是自动读取数据库,而是手动填入参数,功能并不重复(甚至可以嵌套使用)。不过,这个模板可以作为参考。--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00:46 (UTC)[回复]

做了个Module:Vgtn,然后把PJ:VG/TN迁移到了Module:Vgtn/data,目前用是可以用了: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 -> 杰里米·帕里什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part=2}} -> 帕里什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bracket=no}} -> 科迪·奥姆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part=2|bracket=no}} -> 奥姆
  • {{#invoke:vgtn|main|Ken Pueyo}} -> Ken Pueyo(Module:Vgtn/data只写了原文,没定义译名)
  • {{#invoke:vgtn|main|Kamisato Ayaka}} -> Kamisato Ayaka(未在Module:Vgtn/data中定义)

就是如果要插红绿链接,不知道大家喜欢用什么语法插,怕搞太复杂又不好用。--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08:16 (UTC)[回复]

对于蓝绿连结,我觉得可以就放在数据库内,这样更新也只需要更改数据库。语法就依您方便易用即可(比如加两个参数link、link-lang之类),反正不会在条目正文的源代码中使用。--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12:31 (UTC) 功能已经实现(赞)。--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12:37 (UTC)[回复]

SuperGrey君的意见调整了下括号备注原文的策略,变成预设不备注: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 -> 杰里米·帕里什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part=2}} -> 帕里什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remark=yes}} -> 科迪·奥姆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part=2|remark=yes}} -> 奥姆
  • {{#invoke:vgtn|main|Ken Pueyo}} -> Ken Pueyo(Module:Vgtn/data只写了原文,没定义译名)
  • {{#invoke:vgtn|main|Kamisato Ayaka}} -> Kamisato Ayaka(未在Module:Vgtn/data中定义)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08:37 (UTC)[回复]

如果要用这套方法的话,后面就是需要写用Module:Vgtn自动生成PJ:VG/TN表格的代码了。--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08:41 (UTC)[回复]

厉害啊👍速度超快!
至于data的罗列方式,我感觉这个Header和Subheader重复度有点高。或许可以用嵌套table来解决?在Module:Vgtn里面再把table展开使用。这样在data页面的源代码层面会比较整洁。--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09:57 (UTC)[回复]
或者拆成两个表,一个媒体人,一个配音员,然后把header废掉?然后sub_header改成备注,把主要活动媒体(和其他说明事项)直接当一般普通内容写进去,比如
local journalists = {
    { "Lucy O'Brien", tw = "露茜·奧布萊恩", comment = "IGN,又譯作露西·奧布里恩" }, 
}
local voice_actors = {
    ...
}
return table.concatenate({journalists, voice_actors})  -- 偽代碼,Lua沒內建此功能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3:01 (UTC)[回复]
对,分拆多个表更加显然。然后我觉得可以写成嵌套的形式,比如:
local journalists = {
    {
        agency = "IGN",
        { "Lucy O'Brien", tw = "露茜·奧布萊恩", comment = "又譯作露西·奧布里恩" }, 
    },
}
然后在Module里面再concatenate起来。--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14:18 (UTC)[回复]
果然这样一行定义就简短了好多。--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7:36 (UTC)[回复]
我添加了对负数part参数的支援:{{#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part=-1}} -> 帕里什--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10:15 (UTC)[回复]
感谢修改,这样直接选姓氏就方便多了。--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3:01 (UTC)[回复]

又改了一下代码,现在是用style控制样式,有绿连(但要在Module:vgtn/data页定义)、红连加注、纯文字加注、仅红连(可处理地区词连结)、仅纯文字几种,应该比较好适应各种情况了: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 -> 杰里米·帕里什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style=ilh}} -> 杰里米·帕里什(Jeremy Parish)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style=link-remark|link=首页}} -> 科迪·奥姆(Cody Orme)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part=-1|style=remark}} -> 奥姆(Orme)
  • {{#invoke:vgtn|main|Ken Pueyo|style=link|link=首页}} -> Ken PueyoModule:Vgtn/data只写了原文,没定义译名)
  • {{#invoke:vgtn|main|Kamisato Ayaka}} -> Kamisato Ayaka(未在Module:Vgtn/data中定义)

再另外可能就是要考虑长期维护的机能:

  • 比如把这个表当临时措施的话,可能还要给定义表加tag功能,比如标记为“非原创译名”(比如有可靠来源,或者建条目了之类)。PJ:VG/TN仍然列出作家以便参照,但是条目预览时报alert,或者底部出现隐藏分类,方便把译名转正。
  • 还有虽然写不在名单上的名字也不会出错,但可能加个维护分类,提示有名字要加到维护表里比较好。(虽然写进去只放原名另一件事)--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3:01 (UTC)[回复]

找个条目试了一下,好像要加括号的情况比较多,总写“style=remark”也麻烦。大概还要搞个预设标注括号的模板。--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3:23 (UTC)[回复]

@BrianBYBYBYNostalgiacnSuperGrey919sth. 做成{{vgtn}}自动生成的表格也可以用了。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7:36 (UTC)[回复]

模板挺方便实用的,终于不用一个个手敲地区词转换,测试了一下,功能都能应付。--冰融s 🧊 2025年1月20日 (一) 18:23 (UTC)[回复]
可能要预防出现重名的情况,对于重名者,加个特殊的参数以区别(比如出生年份?或者简单一点就序号1、2)。--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23:11 (UTC)[回复]
{{vgtn|name|part=-1}}也可以做成一个捷径模板,使用频率比较高。--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23:33 (UTC)[回复]
重名加了个dup,不过没仔细测试,不知道有没有bug。|part=1做成了{{vgtnp}}。--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3:35 (UTC)[回复]
防止两头更新,先在PJ:VG/TN上线{{#invoke:vgtn|wikitable}}了。--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3:53 (UTC)[回复]
重名没问题吧,翻译没错就行。而且一如序言说的评论员可能是自由摘稿人,在多个媒体发文。我们引述他名字是要翻译,与所在媒体无关。--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5:34 (UTC)[回复]
主要是考虑了韩国配音员可能会出现的重名问题(虽然目前尚未发现电子游戏领域的重名),先打好补丁、防范于未然。--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1日 (二) 05:51 (UTC)[回复]
的确,韩文名,可以翻译的汉字很多,很容易重复出错。--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5:57 (UTC)[回复]
( π )题外话:刚刚想顺藤摸瓜看看“Xanthe Huynh”(越南裔美籍)是怎么被Wikidata错译成“桑席·雄音”的(Wikidata:Q17386072),结果又是Wikidata老熟人“We03311793”。Wikidata page里面“family name”项他还填入了“Huynh”(Wikidata:Q37328624,被他添加了译名“休恩”和“黄”)而不是“Huỳnh”(Wikidata:Q112120280),整个一团混乱。此人去年就被我发现使用机器翻译,给Wikidata带来了很多原创译名。提醒大家不能盲目相信Wikidata上的译名。--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1日 (二) 06:07 (UTC)[回复]
一如上面说的,引述他名字是要中文译名,所以重名并没有问题。也就是要兼任内部链接才变得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确保记录的是全名,要禁止缩写。例如Digitally Downloaded的主编Matt Sainsbury,近期文章都是署名“Matt”,早些时期是“Matt S.”。“S.”可以是很多名字的缩写。这个情况重名就会有混乱。--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5:45 (UTC)[回复]

看起来模块应该没大问题了,那我继续潜水了 顺祝各位新年快乐!--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6:08 (UTC)[回复]

条目的科技与狠活越来越多,编写的门槛又高了一点点--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6:22 (UTC)[回复]
我还有一个小问题:link、link-remark、ilh是否有点重复?比如:
不过这么说来,绿字连结本来也就隐藏了原文字。所以,目前的这个效果是符合您预期的吗?
我觉得可以把3者合并成两者,毕竟如果有定义绿字,没必要再默认红字。--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1日 (二) 06:39 (UTC)[回复]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个人认为{{Internal link helper}}的绿连相关语法必将在未来淘汰,未来使用{{Interlanguage link multi}}是趋势。因为手机上绿连的显示不够友好,英维已经采用机器人,自动替换使用{{Internal link helper}}的内容。本地还没有动作,不排除未来会采用强推Vector(2022)的做法,强制推行。未雨绸缪,想问一下,是否兼容{{Interlanguage link multi}}的显示方式,方便日后替换。--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7:44 (UTC)[回复]
主要绿链从语意角度上看有点问题。比如假设只有英维有条目所以连了enwp,ilh的{{link-en|金補娜|Kim Bo-na}}是“可参考英维条目Kim Bo-na”,直接看不到韩文;link-remark的金补娜김보나就是纯粹注明原文。而且绿链打印出来同样是没有原文,不知道这样能不能被原创译名规则接受。另外有编者不喜欢绿字(),而社群现在对ilh优于link-remark也没有公论,至少字面上还是两种写法平等。虽然严格来说,尽管两种写法有交集,但根本就在是干两件事。 反正模板是先主要做法都考虑到,未来合并也就是改下if的事情。然后如果要用{{Interlanguage link multi}},那data页会怎么写定义呢?--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8:01 (UTC)[回复]
确实,那就先维持这样的现状吧。--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1日 (二) 08:08 (UTC)[回复]
类似这样:金补娜(김보나)。不过目前没迫切性。--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8:14 (UTC)[回复]
支持了|style=illm-remark:
有定义wd的话是wd优先,虽然好像可以调。--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9:52 (UTC)[回复]
👍 --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10:45 (UTC)[回复]
还有个细节问题,括号中的原文是否需要用{{lang}}标注语言类型呢?目前似乎是没有标注的。--深鸣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8:15 (UTC)[回复]
有的,Module:Vgtn/data有说明。--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8:17 (UTC)[回复]
目前确实有“lang”这个参数。不过我注意到目前仅有极少数的外文人名有“lang”参数,那么是应该为每一个外文人名都填写“lang”参数,还是排除掉什么语言,比如说英语的就不标注?--深鸣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8:22 (UTC)[回复]
“参数说明”有说明。--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9:08 (UTC)[回复]
我想阁下还是没能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在向Module:Vgtn/data中添加数据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规定让编者一定要填写lang="xx"?因为即使外文名相同,由于语言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译名。--深鸣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9:17 (UTC)[回复]
不同译名?请举例。--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9:28 (UTC)[回复]
例如“Matt Miller”,若为英国人,则根据性别可翻译为“马特·米勒”或是“玛特·米勒”;若为德国人,则翻译为“马特·米勒”;若为葡萄牙人(但我不确定葡萄牙有没有“Matt”这个姓),则翻译成“xx·米列尔”([54]);“Jess Reyes”也会因英国和西班牙而翻译不同([55])。所以我认为应该统一都加上lang="xx"。--深鸣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9:37 (UTC)[回复]
上面提到的重名问题(韩文),这个拉丁语同名也可以用“dab”参数处理。--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9:46 (UTC)[回复]
指定条目页生成括号备注的时候会一层lang,如果强调语言会比较友好一点。但是德国作家也可以在英文网站上写文章,可能不好确定语言来源。当然如果只是要区分dab筛选+comment表格备注也能区分得开。--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9:55 (UTC)[回复]
可能要网上肉搜一下评论员,天晓得是跨境写稿还是祖籍问题。 --2025年1月21日 (二) 11:23 (UTC)--此条未正确签名的留言由Milkypine讨论贡献)加入。

题外话,虽说这是专门做给游戏专题的,但是总所周知,并没有纯粹的游戏媒体,典型如IGN也评价各种类型作品(影视作品、动画等)。一些原本是动画评论网,近年也来评测游戏。游戏改编成媒体,游戏媒体也可能来插一腿,点评一下。更不要说,为了扩大受众,应对新媒体时代,早年一些纯粹的游戏媒体都改为泛娱乐媒体,例如顶在游戏研究社名字的游研社,由于内容太杂,经常被调侃“在游研社,你甚至能读到游戏相关内容”。这个模板的使用范围,日后会不可避免的扩展。--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6:35 (UTC)[回复]

只要目的还是“帮我们专题的编者偷懒”就不算跑题 --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1日 (二) 06:43 (UTC)[回复]

既然是中文维基百科,那么我认为应该优先显示中文内容。目前Wikipedia:格式手册/电子游戏 § 封面图像中称,对于外文游戏,为避免译名和地区差异,即使游戏存在中文版,也应选择其原生语言版封面,但有些存在中文版的外文游戏不会存在译名和地区差异,所以“原生语言版封面”的前提条件并不成立。并且{{Infobox VG}}模板中存在地区转换功能,能够实现不同区域显示不同的封面,因此也能够规避“译名和地区差异”。因此我建议将条文修改如下:

现行条文

中文游戏应选择其开发者所在地版本封面;对于外文游戏,为避免译名和地区差异,即使游戏存在中文版,也应选择其原生语言版封面。

提议条文

中文游戏应选择其开发者所在地版本封面。对于外文游戏,若游戏不存在中文版,则应使用原生语言版封面;若游戏存在中文版,且不同地区不存在译名或地区词差异,则优先选择中文版封面;若不同地区存在译名或地区词差异,则可使用原生语言版封面,也可通过地区转换显示不同的标志图案(使用方法详见{{Infobox VG}})。

参见:Talk:米塔 § 关于封面图片。--深鸣留言2025年1月22日 (三) 04:46 (UTC)[回复]

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过去中港台三个市场,都有独立的发行商负责发行。所以造成各地译名差异,有些差异留存至今(一般为续作)。
如今时代变了,开发商和发行商更注重大中华区的整体宣发,一如任天堂统一宝可梦译名,又如Steam这种可以全球发行的平台,削弱了各地藩篱。现在遇到“整体宣发”的模式,未必要追求“原生语言版封面”。--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2日 (三) 07:21 (UTC)[回复]
(+)支持修改,与当下的实际做法相符。--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2日 (三) 07:41 (UTC)[回复]
(+)支持与时俱进。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5年1月22日 (三) 12:05 (UTC)[回复]
(+)支持。就是如果上传多个封面版本(简繁或地区词)来在条目内转换,会否有违WP:NFCCP?--PexEric💬|📝 2025年1月26日 (日) 05:58 (UTC)[回复]
我认为不违反“最少数量的使用”。因为在同一语言变种中至多只能看到一种封面,而不会把所有地区的封面都展现出来。--深鸣留言2025年1月26日 (日) 06:07 (UTC)[回复]
目前《原神》就是这样,国际版和大陆版使用不同封面,你可以看一下效果。--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6日 (日) 06:09 (UTC)[回复]
(!)意见:提请暂时将美少女游戏条目排除在规则之外。和日本文化绑定太深,换成华语封面反而感觉奇怪。--MilkyDefer 2025年1月26日 (日) 15:06 (UTC)[回复]
当年《星空列车与白的旅行》用中文封面也没见你说奇怪🤔--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6日 (日) 16:02 (UTC)[回复]
我好像对那个条目没有太多关心——本来我就没接触过。我记得好像我看都没看一眼,如果我真的看了我也完全没有记忆。--MilkyDefer 2025年1月26日 (日) 18:10 (UTC)[回复]
搞错了,当年找我的是另一个人。个人近年创作了一些美少女游戏条目《夏日彼方》《水烟水雾》《兔兔秘密花园》,官方有公布正式译名,由于是全球发行,同步宣发,并没有造成误解,或者让人感觉奇怪的地方。
过去选择原生语言版封面的理由是为避免译名和地区差异,考虑的因素是各地“译名”差异。本身并没有考量文化之类的因素,而且修改的条文保留了这个情况。增加的是就中文版没有译名差异下,才优先选择使用中文版封面。--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7日 (一) 08:50 (UTC)[回复]
我不能完全接受你的这番说辞。最近有个人在Commons上传了恋爱与选举与巧克力的Hikari Field版本封面。虽然被我用侵犯版权给炸掉了,但是让我想到,突然改掉一个用了十多年的原版封面,很让人不理解。--MilkyDefer 2025年1月27日 (一) 13:16 (UTC)[回复]
并且这样一改,马上缘之空的logo就有理由换掉了,换成一个陌生的样子。我认为最起码这条规则不应该适用于原版发行已旷日持久后才出现的华语版封面。--MilkyDefer 2025年1月27日 (一) 13:19 (UTC)[回复]
如果你是情感上不能接受改变,或者可以加入类似NC:先到先得的条款。
实际上,WP:VGBOX其实已经有如果条目页面上已经存在合适的封面,请不要浪费时间更换为其他版本的补充条文,不必太顾虑古早内容被修改。
特意去换中文封面概率,我感觉比中文作品加入外文译名的情况要低。(WP:VG/CN)--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7日 (一) 13:57 (UTC)[回复]
能不能让两者同时存在呢?既要外文原版,也要中文版(+地区转换)。毕竟如果两个logo/封面相差很大,同时把两者都展示出来,也算是对读者有较大的帮助。--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7日 (一) 22:17 (UTC)[回复]
这样应该真的不符合非自由内容使用准则的“有限使用”了。因为游戏封面是用来辨认该产品的,而无论中文版还是外文版都是此作用,违反了最少数量的使用。倘若一则非自由内容能够传达等效的重大信息,不得使用多则非自由内容。--深鸣留言2025年1月28日 (二) 04:19 (UTC)[回复]

定义句的原文名和中文译名标注

[编辑]

Template talk:作品名称 § 不觉得这模版很多余吗?”在讨论定义句括号标注名称过长的事情。这个模板是泛用性质,讨论结果应该是对全站范围有指导作用。但游戏领域现在又是明文推荐使用{{vgname}}列明原文名和各地中文译名。我想本专题需要关注这个议题。

讨论中Gohan君的意见是:括注在“××(……)是◯◯作品”定义句中占三分之一或以下比较合宜,这里有些明显长于三分之一的阔号标注,例:“异度神剑2”、“萨尔达传说 黄昏公主”(均占二分之一强),还有窄萤幕排版下占四行“川岛隆太教授的DS脑力强化训练”。

可以看出,括号标注话分两头。一是原文名,其他领域作品可能只需要标注一个原文名,而游戏领域有同时标注日文版名、北美英文版名、欧洲英文版名三个外文名的需求脑力训练二是中文译名,有地区词分歧的情况下会写“中国大陆译作○○○,香港译作△△△”,如果译名情况“复杂”,还会补充“台湾官方译作□□□,中国大陆旧译◇◇◇”等异度神剑2

如果决定废除括号标注的做法,目前来看改法有两种。一个是转为脚注。英文维基以前也是括号标注,但这几年就开始转为脚注了。不过他们是只把外文名扔到注脚,各地英文名反而是大大方方写在正文,连括号都不加(如Professor Layton 4。我们这边如果改用脚注,可能会有人提议中文名扔脚注,外文名保留在首句?技术上看,转注脚给{{vgname}}加个开关参数,转原文名、转中文名还是两者都转,都可以直接操控。

另一个方案是迁移到资讯框。英维的资讯框只能写一个标题,而我们的{{Infobox VG}}原名和各地译名都有字段,全部迁移过去也是没有问题的。原文名字段(|japanese=|english=})放在标题下方的醒目位置,实际使用也相当普遍。而|official=|common=两个虽说“游戏译名情况简单则不使用此栏位”,但务实上就算译名复杂一点,大家还是在用{{vgname}},两个译名字段就和空气一样。

不过由于|official=|common=两个字段较少使用,所以说明档也有表述不清楚的地方。比如条目命名的大原则是“常用优于官方”,所以官方名称成为标题倒不如说是因为“常用顺带官方”。那这种“常用兼官方”的标题要同时填在|official=|common=两处吗?另一方面按照新版WP:ACGNAME的解释,“未与最通用译名拉开数量级差距”的都算“通用译名”。那类比来看,会不会有“不够常用”但是值得列出的译名?所以,|common=的文字标签改成“其他译名”会不会比较OK?再技术角度讲,{{vgname}}的主要译名参数就是各地根据命名常规选出转换标题,不能直接看出译名官方与否,迁移时还要费点脑筋。

最后。方针制定的时候是10年前,当时玩游戏基本靠民间中文化,少数游戏中文化也只有繁体版,当时原文名和各地中文名确实有重要的辨识作用。上方游戏封面的讨论各位也提到了时代问题,也提到有些事情变了,但也有些事情没变。现在来看,游戏领域的序言标注应当如何处理,是继续括号标注,还是也需要修改?--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2月1日 (六) 07:10 (UTC)[回复]

我不觉得原提案“废除{{作品名称}}”能通过,有种头痛砍头、脚痛砍脚的感觉。倒是可以考虑在{{vgname}}提供脚注的选项,把冗长的括号收进脚注里,确实是不错的方案。--SuperGrey (留言) 2025年2月1日 (六) 08:16 (UTC)[回复]
本站有{{Infobox Chinese}}的使用,电子游戏专题有没有类似功能的模板?个人(+)支持彻底废除{{作品名称}}并将其内容全部转移到信息框或类似上述功能的模板。
WP:NOTONLYFORGAMER为专题内容提供了科学指导。你曾说,维百不是游戏百科,这里假定读者都是不玩游戏只是过来扫个盲的路人。相信路人不会对译名有很大的兴趣,在定义句便放一个巨大的括号,令人十分摸不着头脑,而信息框是一个合适的位置。--HoweyYuan留言2025年2月1日 (六) 09:39 (UTC)[回复]
不对,应该废除的是{{Infobox Chinese}},这个模板的内容应该是姊妹计划维基词典负责的内容,因为维基百科不是词典
在2023年7月已经达成相关内容移动到词典的共识(Wikipedia_talk:格式手册/存档5#连结至维基词典方案),只是提议者一直没空处理(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存档/2023年9月#请求恢复以往标音方式)。
早期因为两岸三地长期各行其是,导致的译名冲突。所以当时中文维基百科,还有分家繁体和简体两个百科之说,也就是地区词系统才避免的分裂。如今商家统一两岸三地译名,对大中华区统一宣发,所以才有“译名”不太重要的感觉,当年可是导致分裂的严肃议题。--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1日 (六) 10:18 (UTC)[回复]
你好像有点跑题。{{Infobox Chinese}}的主要功能是解释词义和列举翻译,本话题讨论的内容是游戏的译名。该信息框的废除是因为维基百科不是词典。而在信息框标记作品译名,显然不属于词典范畴,社群也无意将其废除。--HoweyYuan留言2025年2月2日 (日) 14:06 (UTC)[回复]
只能说{{Infobox Chinese}}的例子很糟糕。回复下一段有说明了译名保留的意义,这是一个历史问题。--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2日 (日) 14:34 (UTC)[回复]
我的意见主要在《作品名称》讨论页。我希望各地译名尽量在首句标注,但若太长或太多则标于信息框,任何情况下反对使用注脚来表示(我认为注脚对读者注意力的干扰要比标出长译名来得更大;但若注脚写的不是地区词,而是其他名称相近的别名等,则不反对——这一问题也不在本次讨论范围内)。 ——自由雨日🌧️❄️ 2025年2月1日 (六) 10:1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