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盖兹堡演说
盖兹堡演说曾属优良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 ||||||||||||||||
| ||||||||||||||||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优良条目 |
盖兹堡演说属于维基百科历史主题的基础条目第五级。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翻译
[编辑]我还是觉得这个译法较好,兹载于此处。
八十有七年前吾辈先祖于此大陆肇建一新国度,其于自由中孕育,并致力于凡人生而平等之念。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吾辈当下所业浩浩之战,正考验著这个国家,或任何孕育如斯致力如斯者,能否永垂不朽。吾辈会于此战一广懋沙场。吾辈前来题献此沙场之一部,以作为国捐躯之英魂最终安息之处。此举全然妥切合适,为吾辈之所应行。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 field of that war. 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然,于更广阔之意义上,吾辈无从题献—无从圣化—无从顶礼斯土。于此奋战之勇士们,或死或生,已然圣化斯土,远逾吾辈之绵力所能增减。世人鲜将留意,抑或记取吾辈之言,然战士们所为于此者不可或忘。是在吾辈生者,于此题献舍死忘生者未竟之功。是吾辈确切之责,于此献身以毕吾辈眼前之伟业—兹自可敬之死难将士,吾辈尽献于其为之尽献之终极信念—吾辈于此应许,亡者之犠牲定非无谓—此一国度,凭借神佑,定享自由之新生—而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必不自尘世间陨灭。
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 not dedicate—we can not consecrate—we can not hallow—this ground. The brave men, living and dead, who struggled here, have consecrated it,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It is for us the 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ar so nobly advanced. 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 — 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 — 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 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 半文半白,个人认为这种翻译实在是没有必要,不但句式杂糅,还进一步阻碍了理解。--Mr.Xen(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16:28 (UTC)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以下内容移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
在[关于中译文]的第二段
[编辑]徐道邻(即蒋中正)在中译这篇演说时,将"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译成“民有、民治、民享”,应是根据孙文的中译而来的。
我想问,会什么会有蒋中正? 照资料上看来是徐先生翻译并注解的才对啊. 还是徐先生翻译时加上了这么一段蒋先生的话? --老马爷爷 (留言) 2009年9月2日 (三) 02:50 (UTC)
对啊,我也有同样的疑问,没有回答么?从此一棹天涯 (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03:02 (UTC)
英文夹注过多
[编辑]个人认为本条目中有的部分英文夹注过多,以至于影响了中文的顺利阅读,例如主题与内文分析一段,
作家,以及内战学者詹姆斯·麦佛森(James McPherson)对威尔斯著作之评述,拟之于修斯提底斯(Thucydides,古希腊史家)所述,佩里克利斯(Pericles,雅典政治家)于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期间的葬礼演说,并列举若干特点与林肯的演说比较。佩里克利斯的演说,一如林肯,以向可敬的先人致意为开端:‘我须始于我辈先祖:是正确而适当者,其若齿及今日如此盛典,应感与有荣焉。’("I shall begin with our ancestors: it is both just and proper that they should have the honour of the first mention on an occasion like the present");再来是赞扬国家对民主的承诺独一无二:‘观其律法,赋平等正义予全体人民’("If we look to the laws, they afford equal justice to all in their private differences"),尊崇亡者的犠牲:‘故宁力拒而亡,不受辱而生者,已远辱而犯险’("Thus choosing to die resisting, rather than to live submitting, they fled only from dishonour, but met danger face to face");并敦促生者继续奋斗:‘尔等,其孓遗,须决心以不移之念以入沙场,庶可为适切之争而祷。’("You, their survivors, must determine to have as unfaltering a resolution in the field, though you may pray that it may have a happier issue.")
看起来就相当费力,建议将部分英文放入脚注或者直接删掉,便于阅读,因为大部分中文读者都不会刻意的对照英文和中文译本。 --Zuohaocheng (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04:20 (UTC)
优良条目重审
[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重审(最后修订)
盖兹堡演说(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事件,提名人: Marcus Hsu talk
- (+)支持:提名人票。(1)翻译诸多之处不通顺甚至错误,虽本人已经修改部分(请参考编修记录),但是仍有大半部(从〈五份不同的手稿〉开始)待改进。 (2)夹杂过多原文,且演说的原文附带两个版本以上的翻译此条目中似乎无意义,甚至还有翻译用意的说明。百科条目并非英文教科书。 (3)注释部分完全直抄英文条文源代码,未作修正,以至于中文版的注释呈现方式不维基化,需全部重做。真不知,当初是怎么过关的?—— Marcus Hsu talk 2010年9月19日 (日) 13:58 (UTC)
- (+)支持:注释是失败的。提名人谓译文不通顺之处应是文风差异。二个版本以上的译文,许是当初维基人较为厚道,不忍删改主编者原始译文所致。—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20日 (一) 03:34 (UTC)
- (+)支持:完全不是中文的风格-不平静的湖畔 (留言) 2010年9月20日 (一) 10:11 (UTC)
- (+)支持,译文古文味道过重。—ATRTC 2010年9月20日 (一) 12:05 (UTC)
- (-)反对:还好。--海藻脑袋~YA!※古埃及建筑 2010年9月20日 (一) 13:54 (UTC)
- (+)支持Marcushsu的意见--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20日 (一) 14:22 (UTC)
- (-)反对,整体而言,仍然符合优良条目的标准。-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 2010年9月20日 (一) 15:02 (UTC)
- (!)意见:请投反对票者说明具体理由。未注明具体理由的支持票和反对票,于计票时,会被视为无效票。如果你们不支持我提出撤销的理由,理应提出反对的看法,譬如你认为翻译没问题、你认为夹杂许多原文及翻译方式的解释无碍、你认为整篇注脚方式都有问题并不影响其优良条目资格……等等;而不是以“还好”、“符合优良条目的标准”的话笼统带过。-- Marcus Hsu talk 2010年9月21日 (二) 04:59 (UTC)
- (+)支持:原文翻译问题--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9月22日 (三) 12:05 (UTC)
- (-)反对,翻译通不通顺还不至于达到撤销优良条目,以演说稿来说很全面,这篇本来就是英文稿,有一些英文注释是理所当然,这里不是翻译百科(User:ArikamaI之理由与敝人相同)。--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3日 (四) 15:03 (UTC)
- (~)补充只因为发现一些小瑕疵就要杀掉,基于未来质量提升长远着想而来抵制优特条目大屠杀。--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3日 (四) 15:03 (UTC)
- (:)回应:*翻译通不通顺还不至于达到撤销优良条目?如果您这么认为,那我真的是无话可说。几年前开始对中文维基感到无力感就是因为老是遇到这种会让我抓狂的回应。
- 说得好,这里不是翻译百科,这里是中文百科!结果用需要大量再修饰的中文写出来的条目,还可以当中文百科的优良条目,哈!
- 就是为了质量提升长远着想,才要避免让这种低素质的条目被人误会是中文维基的典范!-- Marcus Hsu talk 2010年9月24日 (五) 11:54 (UTC)
- (-)反对,作为优良,足矣。原文问题:中英文对照对于演说条目而言可以接受;参考资料题目问题:英文参考资料应该坚持用英文以符合可供查证原则(我写原创中文条目时遇到西方学者的考证也是写外文参考资料标题的)。—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宁波历史 评审中 投票中) 2010年9月24日 (五) 00:32 (UTC)
- (+)支持:翻译方面可以做得更好。--石添 小草 (talk to me) 2010年9月24日 (五) 16:03 (UTC)
- (+)支持翻译质素一般--JK~中六课程太艰深…… 2010年9月27日 (一) 17:44 (UTC)
- (+)支持:不够好。--快龙☀此致敬礼 2010年9月28日 (二) 03:32 (UTC)
- (+)支持,翻译的确实有一点问题,读起来不太通顺。如果换一种翻译和行文方式可以再来评选--教父 (留言) 2010年9月28日 (二) 14:26 (UTC)
- 移动完毕--木木 (发呆中) 2010年9月29日 (三) 09:00 (UTC)
优良条目重审(第二次)
[编辑]盖兹堡演说(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历史 - 事件,提名人:刘嘉(留言) 2014年4月20日 (日) 14:42 (UTC)
- 投票期:2014年4月20日 (日) 14:42 (UTC) 至 2014年4月27日 (日) 14:42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提名人票。多个段落无来源,来源请求模板长期未解决。--刘嘉(留言) 2014年4月20日 (日) 14:42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多个段落无来源或来源不完整。--欢颜展卷(留言) 2014年4月24日 (四) 19:20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许久未改善。--Francisco(留言) 2014年4月25日 (五) 10:19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来源不足。--ILMRT(留言) 2014年4月27日 (日) 03:41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正文外链,来源不足。乌拉跨氪 2014年4月27日 (日) 10:50 (UTC)
- :0支持,5反对,撤消。--刘嘉(留言) 2014年4月27日 (日) 16:44 (UTC)
在[关于中译文]的第一段
[编辑]The word homo is Latin meaning "human", and became to mean "man" in the gender-neutral sense in New Latin.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mo#Naming Human 由 homo 而来,这拉丁字在前基督教时代指的正是人,后来就用man称呼,说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是只计男人,不如说女人是被悉忽略了。 同样道理,中文说︰“他们一班同学去旅行。”其实并不是讲明没有女同学去,很少有人会要求一定写成︰“他们和她们一班同学去旅行。” 在英语只有 him/her/it , 现代才有流行用 they 去指涉性别中立情况 (就算单数也用they) --183.179.142.159(留言) 2014年8月25日 (一) 07:04 (UTC)
但是我记得,之前“他们”是同时指代男女的?“她”字纯粹是后来为了对译her。--无不详(留言) 2020年7月6日 (一) 13:44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盖兹堡演说中的3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douglassarchives.org/ever_b21.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1222210446/http://douglassarchives.org/ever_b21.htm
- 向 http://douglassarchives.org/ever_b21.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1222210446/http://douglassarchives.org/ever_b21.htm
- 修正 http://members.aol.com/RVSNorton1/Lincoln58.html 的格式与用法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14:09 (UTC)
为什么翻译要用文言文
[编辑]为什么中文翻译要用艰深的文言文? 文言文在民国初年就被淘汰了 现在又翻译成文言文是为什么?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块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这个国家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而平等的原则。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内战,它检验着我们的国家,或任何一个如此孕育并奉行如此理念的国家,能否长存。
这种白话文 简单易懂 方便阅读 不好吗?—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220.130.182.55(对话)于2018年3月15日 (四) 03:21 (UTC)加入。
咪……至少我觉得,文言文读起来更有韵味?--无不详(留言) 2020年7月6日 (一) 13:46 (UTC)
文言翻译修改讨论
[编辑]第三段
[编辑]我觉得第一句话“然纵而论之,则一抔之土难以为奠,无论祀祭。”翻译成"然纵而论之,则一抔之土难以为奠,无论祀祭。"是不是更好一点?无删除线版本:“然纵而论之,则抔土难奠,无论祀祭。”谢谢大家回复!--无不详(留言) 2020年7月6日 (一) 14:0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