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笔迹学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初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心理学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心理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心理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初级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21年5月24日同行评审已评审
同行评审本条目已经由维基百科社群同行评审并已存档,当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条目的资讯。

2017年9月

[编辑]

说“笔迹学是一种研究和分析笔迹的伪科学”,这种说法似乎武断了些,证据何在? 笔迹学常被误会是文件鉴辨————发生这种误会的,一定是不懂笔迹学的人。

字如其人的说法,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相信这种说法的人越来越多,学习笔迹学的人也越来越多。笔迹测评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能和以前相比。 笔迹分析或笔迹测评的有效性,如何验证,要彼此协商。如果采取偷袭式的方法,考核测试的一方连什么样的笔迹材料是合格的都不知道,是不合适的;这就像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决不能随便从大街上找一个根本不懂足球比赛规则的人当主裁判一样。正式的测试考核,需要先限定测评的内容,需要制定标准答案。外行人要测试笔迹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好先了解一下笔迹学的基本原理和测评方法,然后才好理解应该如何科学验证的问题。

把分析方法分为三种,综合方法、全面方法和象征分析,这样的方法、说法,至少在中国还是闻所未闻。 中国笔迹学界,分为特征法、临摹法、触觉法、直观法和意象法。 总的来说,我以为,不懂笔迹学的人,不宜随便评断自己不懂的事物。

文件鉴辨 在中国,叫文检或笔迹鉴定,指的就是确认某一文件的笔迹是否某人所写;笔迹材料分为检材和样本两种。 韩进留言) 2017年9月12日 (二) 11:37 (UTC) 韩进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19:55 (UTC)[回复]

笔迹学(英语:Graphology)是一种边缘学科,是各种笔迹特征与人格特质对应关系的知识系统。它以笔迹为研究对象,以推测书写者的人格特质为目的,它是建立在相信笔迹特征与书写者的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认为笔迹就是心迹。 就世界范围而言,笔迹学最兴盛的时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入21世纪后,对笔迹学质疑、批评的声音渐多,不少人认为笔迹学的科学依据不足,有些人甚至说它是伪科学。但社会上喜欢笔迹学的人依然越来越多,目前脸书上的笔迹学小组很多,组员人数有不少上千。至于那些专家们,绝大多数都有严肃认真负责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他们的科学探索是值得敬佩的。 实际上谈笔迹学应该分为世界笔迹学和中国笔迹学两部分。 由于中国的文字是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所以世界各国以拼音文字笔迹为对象的笔迹学无法进入中国,西方的笔迹学书籍没有在中国出版的。近30年来,中国的笔迹学专著约出版了30部,也没有一部翻译成外文出版。双方的专家学者很少有技术交流,学术语言的障碍,需要创造性的翻译,这也是造成学术交流困难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动态分析笔迹方法,连中国人都不容易理解,翻译成外文让外国人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世界笔迹学和中国笔迹学一直处于基本上隔绝的状态。有关中国笔迹学的消息,用英语网上搜索,至今是有价值的信息一无所有,完全空白。 中国的笔迹学专家具有分析任何文字笔迹的能力,希望与世界各国的同仁切磋技艺。但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分析汉字笔迹的能力有限,没见到有人愿意同中国的笔迹学专家较量高低。 30多年前,曾经有梅纳斯夫人到中国介绍笔迹学,后来2019年仍有外国专家参加中国的笔迹学北京峰会,但可以说中国和世界没有过真正笔迹学方面的学术交流。 但是,中国的笔迹学发展实在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中国的一切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社会上无神论是主流,只有严肃认真地走科学之路,才能在中国立足研究笔迹学。汉字的复杂结构,使西方的笔迹学没有用武之地,这种情况逼迫中国的笔迹学专家另辟蹊径,走动态分析笔迹的道路,结果是,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笔迹学在中国的发展特点是,不能威胁共产党的利益,所以人们一般不敢分析国家领导人的笔迹,不能随便评论党和国家树立的正面人物;除此之外,笔迹学倒是具有特别健康而清净的社会环境,走的是严格的科学道路,不能随便乱说乱评;与相面算命严格划清界限。什么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和福克斯博士效应(Dr. Fox effect),都与中国笔迹学不沾边。读中国的笔迹分析结论,你会发现全是干货,很少有水分,与世界各国的情况大不相同。在网上查看中文方面的笔迹学信息,你所看到基本全是肯定的态度,与英语世界里的情况大不相同。 中国的笔迹学专家大部分走的是动态分析笔迹的道路,分析方法分临写法(又叫临摹法)和触觉法两种。在中国,基本上听不到质疑或批评笔迹学的声音;30多年来,国家级的报刊上没有发表过怀疑或批评笔迹学的文章,而肯定、支持的报道倒有二三十篇。完全可以说,在中国,肯定笔迹学的声音是绝对的主流,这一点,只要搜索网上的中文信息也可以看出来。 中国的笔迹学家使用的是动态分析的方法,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使用的是静态分析的方法。 动态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是笔迹中的动作习惯,其中必有直觉感知的过程,在外行看来,这是主观的方法。 静态分析的方法,对笔迹采取客观的态度,视笔迹为图像,努力精确测量、精细地分析静态的笔迹特征。 静态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不足,因为它违背了笔迹的一个重要特性,即笔迹具有绝对的不稳定性。 笔迹具有双重性,既有相对的稳定性,也有绝对的不稳定性。 从稳定性来说,文件鉴别可以确定任何笔迹是谁写的,说明笔迹具有个人特征的稳定性。 从不稳定性来说,谁也写不出绝对相同的两个字,即使签名,签一百遍就会有一百种样子。 相对的稳定性,只能表现在某些局部特征上。 绝对的不稳定性,表现为笔迹的全部笔迹特征不能完全重复再现。 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以对待物理性质事物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具有绝对不稳定性特征的笔迹,这是世界笔迹学科学性不足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笔迹真是一种很特殊的事物。

现在网上的信息,说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没有经得起测试考核,其实这种测试考核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应该慎重研究怎样才能算真正科学的测试考核。 至少,世界各国没有对中国的笔迹学家测试考核过;而中国的笔迹学专家一直很希望有人 、有组织对他们进行严格科学的测试考核。

因此,谈现在笔迹学的情形,应该把世界各国和中国分开来谈。若是站在发展的立场上,至少我们可以期待笔迹学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我们应该理解它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允许它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若是因为它现在的测评结论不能令人满意就一棒子把它打死,斥责它是伪科学,这种态度我认为不太合适,也不明智。

2021年4月23日韩进留言) 2021年4月24日 (六) 22:02 (UTC) 来到国外,看到维基百科上对笔迹学的评价,我感到十分惊讶,什么“没有科学依据”、大多数人认为是“伪科学”……这样的语言令我愤怒。我知道人都是有偏见的,让维基百科的编辑改变观念也不容易,但我希望编辑们能持公正的客观的立场,把中国笔迹学撇开来,不要把这样的评价强加在中国笔迹学和中国人头上。中国是个大国,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请求不要把中国笔迹学与世界各国的笔迹学混为一谈,应该是可以的吧?韩进留言2021年4月29日 (四) 00:41 (UTC)[回复]

@李煌老師--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9日 (四) 05:42 (UTC)[回复]

请求与笔迹分析合并

[编辑]

笔迹分析的内容应是法律鉴定,见跨维基链接。 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19日 (一) 09:13 (UTC)[回复]

笔迹分析的内容不是法律鉴定,是对人格素质的推测。“笔迹分析”条目可以与“笔迹学”条目合并,法律鉴定方面的笔迹分析属于“文检”,或者叫“笔迹鉴定”、“笔迹同一认定”。 韩进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20:56 (UTC)[回复]

已调整笔迹分析内容, 为人格推测为主, 因此可以和笔迹学合并。--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3日 (五) 04:39 (UTC)[回复]

不过笔迹分析的德文版是对应Schriftvergleichung,比较偏法律鉴定的内容--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3日 (五) 04:59 (UTC)[回复]

偏重于法律鉴定的理解,是在笔迹学兴起之前,因为之前人格推测和鉴别是否同一人书写本来就是混在一起的。韩进留言2021年4月24日 (六) 21:57 (UTC)[回复]

希望增加“中国笔迹学”条目

[编辑]

最近这一阶段,我了解到许多情况。 一、中国笔迹学与世界笔迹学完全脱钩了,仿佛两个宇宙。 二、在中国笔迹学眼里,世界笔迹学的水平太低了,连笔迹的定义、笔迹学的定义、分析笔迹的原理、分析笔迹的方法和过程……统统搞不清楚,所得出的分析结论既肤浅又稀少,所使用的方法简单而原始。 三、或许在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眼里,中国笔迹学专家的言论犹如疯人呓语,但在中国笔迹学专家眼里,世界笔迹学的水平确实就是幼儿园水平。 维基百科显然是个世界学术交流的中心,是极好的沟通平台,我希望建立“中国笔迹学”条目,与世界各国笔迹学专家展开探索真诚的学术交流。 韩进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20:45 (UTC)[回复]

此举有WP:原创研究之嫌,笔迹学作为WP:边缘学说不宜多建条目。--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07:04 (UTC)[回复]

虽然确有冤情,但西方笔迹学原理模糊、实践技术不可靠,被否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罪有应得”;而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否定笔迹学派,在否定西方笔迹学的同时,连中国笔迹学也一概否定了,并且不允许申诉,不允许把中国笔迹学区别开来对待,学术上非常地专横和霸道,表现出深刻的偏见和成见。 韩进留言2021年5月8日 (六) 16:57 (UTC)[回复]

"此条目的语调或风格可能不适合百科全书的写作方式。"的原因

[编辑]

此条目的第一段加入了:“上述评价对中国的笔迹学情况并不符合;若想了解中国笔迹学的发展情况,请搜索“中国笔迹学”在网上自己查找。”,这段文字比较像是写作者对读者的对话,条目中比较不会出现这类的词语。--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9日 (四) 00:40 (UTC)[回复]

原来有疑虑的文字已删除--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9日 (四) 03:10 (UTC)[回复]

书写动作习惯

[编辑]

这是一个涉及笔迹学原理核心的重要名词。 书写动作习惯,需要有运动方向、运动时间、运动速度、笔尖压力四种要素。 研究笔迹的动态特征时,必须引入书写动作习惯这个概念。──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韩进讨论贡献)于2021年4月29日 (四) 00:49 (UTC)加入。[回复]

笔迹分析的内容

[编辑]

笔迹分析条目已重定向到笔迹鉴定,但其原始内容和此条目比较类似,因此备份在下面,可能有些内容可以再加入此条目中。

笔迹分析 (Graphoanalysis) 指透过书写人的笔迹,分析其行为性格

效用

[编辑]

笔迹可以显示出性格、智力水平、思维逻辑的具体反映。人书写的内容,能够反映其显意识;人书写的方法,能够反映其潜意识。笔迹分析可以从写者的书写风格,透析其的内心世界、个性特质、心理状态及情绪等。

分析重点

[编辑]

笔迹分析包括着重字体被书写的力度、斜度、字体结构、字与字之间的结构、格式、空格与空白位置及签名风格等等。

各地发展

[编辑]

现时于美国,有300多家公司聘请了笔迹分析师担任顾问。公司高层认为,通过笔迹分析,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应征者的心理状态,把笔迹分析技术应用于公司的招聘管理中,将雇员分配到适合自己性格的岗位,以达至人尽其才。

--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9日 (四) 06:04 (UTC)[回复]

关于“笔迹学”条目的 编辑与讨论

[编辑]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维基百科上关于笔迹学的显示内容,说笔迹学不科学,是伪科学等,我是反对的。我认为,撰写这些他们的人,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笔迹,也说不准什么是笔迹学。而负责管理这条栏目的人,专横武断,根本不允许有不同观点出现,我每次编辑都很快被删除。也许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代表着上帝。对此,我表示强烈抗议!

以前维基百科上对笔迹学的定义是“笔迹学是对笔迹的物理特征和样式的分析,试图识别作者,表明笔迹时的心理状态或评估人格特征”,这本身就是需要修改的。 理由: 1、说笔迹学是对笔迹的物理特征和样式的分析,这是陈旧的观念。从1990年起,中国笔迹学界就认为,西方笔迹学是解剖尸体,正是指这种静态的对笔迹的认知和分析方法。中国笔迹学界认为,笔迹的本质是书写动作习惯,分析笔迹实际上主要应该分析的是书写动作习惯,中国韩进发明的临写法,就是主张贴近笔迹材料进行模仿性书写,通过直觉感知原笔迹书写者的内心世界。 2、“试图识别作者”,这句话不妥,容易与“Graphanalysis”混淆。 3、笔迹学(英语:Graphology)以笔迹为研究对象,以推测书写者人格特质内心世界等内容为宗旨,主张笔迹特征与书写者的内在素质有对应的关系,是一种各种笔迹特征和个性素质对应关系的知识系统;包括三方面:静态的笔迹特征与人格素质之间的对应关系知识,书写习惯(有些是无形的,如字距、行距、空白边等)与人格素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动态的笔迹特征与人格素质之间的对应关系知识。

至于栏目中说笔迹学以前缺乏科学证据,没有通过测试、考核等,第一,可能是以前这些专家技术水平确实不行;第二,测试的方法可能有问题,应该事先沟通,确保测试考核的方法是科学的,可以把有关测试考核的方法先公之于众;第三,应该说这些都是以前的事,不能代表今天笔迹学的技术水平依旧如此,永远如此。 希望维基百科的编辑和读者今后能用新的眼光看待笔迹学。


--韩进留言2021年4月18日 (日) 21:30 (UTC)[回复]

需要权威的书籍来佐证吗?下面我附上《人民日报》的第一大子报《市场报》的一篇文章。《市场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可以查阅。


全文完。──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韩进讨论贡献)加入。

说是要提供权威的书籍来佐证,但提供的却是报纸“文章”!?阁下连书籍与报纸都分不清,令在下很难不怀疑您是否真有鉴别可靠来源的能力。而阁下所谓的《人民日报》的第一大子报市场报》在中文维基百科里连条目都没有,如何说服吾人它的文章是权威、可信的?更别说这“文章”的笔调是如此的“广告”......这素质甚至比“每日头条”还低。-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4月19日 (一) 12:37 (UTC)[回复]
  • @克勞棣:我搜了一下市场报,搜狐宣称其1979年创刊,2009年停办改出网络版《今日中国周刊》([1][2])。其可靠性还有待考证。Itcfangye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01:07 (UTC)[回复]
  • 依我经验,若某条目一开头就洋洋洒洒一大段说这个主题“正确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和某某东西不同,要读者注意不要弄错,这八成是爱好者的民科研究,条目内容全都可以当作原创研究或广告删除。另外,根据我之前写希特勒和川普的精神分析时读到的资料,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界不太信任只从史料纪载来推论历史人物的心理特质。笔迹学宣称连史料都不用,只从笔迹就能分析心理状态,这显然是伪科学。--C9mVio9JRy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03:34 (UTC)[回复]

看了上面几位的留言,不由得发笑。诸位可能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统天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代表党和政府,是最高权威。一般的书籍和报刊,级别低得不是一个档次。韩进留言2021年4月21日 (三) 04:23 (UTC)[回复]

刚刚找了一下, 维基教科书 笔迹/分析的内容, 似乎就是韩进2017年在笔迹分析的方法创建的内容, 该条目在2017/09/12提出存废讨论,后来才移到维基教科书。--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1日 (三) 04:40 (UTC)[回复]
看了您的发言,想必您就是那位所谓中国笔迹学泰斗韩进先生喽?这可能涉及WP:利益冲突。--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1日 (三) 16:40 (UTC)[回复]
“笔迹学”条目就在{{伪科学}}列表的“细菌理论否定论”条目和“动物传心”条目之间。--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3日 (五) 13:21 (UTC)[回复]

此外,维基百科并没有说笔迹学是伪科学,它只是忠实地转述了大多数人的观点。阁下可参见 维基百科关于观点的方针。 --From RavenclawOIer with love 2021年4月21日 (三) 16:31 (UTC)[回复]

笔迹学(英语:Graphology)是一种边缘学科,是各种笔迹特征与人格特质对应关系的知识系统。它以笔迹为研究对象,以推测书写者的人格特质为目的,它是建立在相信笔迹特征与书写者的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认为笔迹就是心迹。 就世界范围而言,笔迹学最兴盛的时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入21世纪后,对笔迹学质疑、批评的声音渐多,不少人认为笔迹学的科学依据不足,有些人甚至说它是伪科学。但社会上喜欢笔迹学的人依然越来越多,目前脸书上的笔迹学小组很多,组员人数有不少上千。至于那些专家们,绝大多数都有严肃认真负责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他们的科学探索是值得敬佩的。 实际上谈笔迹学应该分为世界笔迹学和中国笔迹学两部分。 由于中国的文字是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所以世界各国以拼音文字笔迹为对象的笔迹学无法进入中国,西方的笔迹学书籍没有在中国出版的。近30年来,中国的笔迹学专著约出版了30部,也没有一部翻译成外文出版。双方的专家学者很少有技术交流,学术语言的障碍,需要创造性的翻译,这也是造成学术交流困难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动态分析笔迹方法,连中国人都不容易理解,翻译成外文让外国人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世界笔迹学和中国笔迹学一直处于基本上隔绝的状态。有关中国笔迹学的消息,用英语网上搜索,至今是有价值的信息一无所有,完全空白。 中国的笔迹学专家具有分析任何文字笔迹的能力,希望与世界各国的同仁切磋技艺。但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分析汉字笔迹的能力有限,没见到有人愿意同中国的笔迹学专家较量高低。 30多年前,曾经有梅纳斯夫人到中国介绍笔迹学,后来2019年仍有外国专家参加中国的笔迹学北京峰会,但可以说中国和世界没有过真正笔迹学方面的学术交流。 但是,中国的笔迹学发展实在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中国的一切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社会上无神论是主流,只有严肃认真地走科学之路,才能在中国立足研究笔迹学。汉字的复杂结构,使西方的笔迹学没有用武之地,这种情况逼迫中国的笔迹学专家另辟蹊径,走动态分析笔迹的道路,结果是,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笔迹学在中国的发展特点是,不能威胁共产党的利益,所以人们一般不敢分析国家领导人的笔迹,不能随便评论党和国家树立的正面人物;除此之外,笔迹学倒是具有特别健康而清净的社会环境,走的是严格的科学道路,不能随便乱说乱评;与相面算命严格划清界限。什么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和福克斯博士效应(Dr. Fox effect),都与中国笔迹学不沾边。读中国的笔迹分析结论,你会发现全是干货,很少有水分,与世界各国的情况大不相同。在网上查看中文方面的笔迹学信息,你所看到基本全是肯定的态度,与英语世界里的情况大不相同。 中国的笔迹学专家大部分走的是动态分析笔迹的道路,分析方法分临写法(又叫临摹法)和触觉法两种。在中国,基本上听不到质疑或批评笔迹学的声音;30多年来,国家级的报刊上没有发表过怀疑或批评笔迹学的文章,而肯定、支持的报道倒有二三十篇。完全可以说,在中国,肯定笔迹学的声音是绝对的主流,这一点,只要搜索网上的中文信息也可以看出来。 中国的笔迹学家使用的是动态分析的方法,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使用的是静态分析的方法。 动态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是笔迹中的动作习惯,其中必有直觉感知的过程,在外行看来,这是主观的方法。 静态分析的方法,对笔迹采取客观的态度,视笔迹为图像,努力精确测量、精细地分析静态的笔迹特征。 静态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不足,因为它违背了笔迹的一个重要特性,即笔迹具有绝对的不稳定性。 笔迹具有双重性,既有相对的稳定性,也有绝对的不稳定性。 从稳定性来说,文件鉴别可以确定任何笔迹是谁写的,说明笔迹具有个人特征的稳定性。 从不稳定性来说,谁也写不出绝对相同的两个字,即使签名,签一百遍就会有一百种样子。 相对的稳定性,只能表现在某些局部特征上。 绝对的不稳定性,表现为笔迹的全部笔迹特征不能完全重复再现。 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以对待物理性质事物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具有绝对不稳定性特征的笔迹,这是世界笔迹学科学性不足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笔迹真是一种很特殊的事物。

现在网上的信息,说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没有经得起测试考核,其实这种测试考核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应该慎重研究怎样才能算真正科学的测试考核。 至少,世界各国没有对中国的笔迹学家测试考核过;而中国的笔迹学专家一直很希望有人 、有组织对他们进行严格科学的测试考核。

因此,谈现在笔迹学的情形,应该把世界各国和中国分开来谈。若是站在发展的立场上,至少我们可以期待笔迹学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我们应该理解它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允许它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若是因为它现在的测评结论不能令人满意就一棒子把它打死,斥责它是伪科学,这种态度我认为不太合适,也不明智。

2021年4月23日韩进留言2021年4月24日 (六) 22:08 (UTC)[回复]

@李煌老師:--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5日 (日) 00:03 (UTC)[回复]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同行评审

[编辑]
笔迹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评审期:2021年4月20日 (二) 20:17 (UTC) 至 2021年5月20日 (四) 20:17 (UTC)
下次可评审时间:2021年5月27日 (四) 20:18 (UTC)起

我撰写了中文“笔迹学”条目,不知道该如何征求各国笔迹学专家的意见。我搜索英文方面有关中国笔迹学情况的信息,一无所获,可见世界各国对中国笔迹学知之甚少。我感到需要交流,是迫切的需要!韩进留言) 2021年4月20日 (二) 20:17 (UTC) 韩进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20:17 (UTC)[回复]

{{Pseudoscience}}“笔迹学”就在该表的“细菌理论否定论”和“动物传心”之间。--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07:10 (UTC)[回复]
我觉得韩进想要评审的是由他所写,有关中国笔迹学的版本(例如这个版本),不是包括西方笔迹学的版本。--Wolfch (留言) 2021年4月22日 (四) 21:45 (UTC)[回复]
我对这个版本的的评审意见:(×)快速删除G11。--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23日 (五) 10:41 (UTC)[回复]

关于笔迹学的两个问题

[编辑]

对笔迹学的评价,目前中国大陆的评价是科学,而在世界各国是普遍认为是伪科学。这一点,网上搜索中文信息即可证明。 实际上,中国笔迹学和世界各国的笔迹学差别很大,概念、定义不同,分析方法不同,都是实质性的差异,不是细枝末节。从发展前景看,中国笔迹学肯定会战胜各国的笔迹学,笔迹学最终会一统天下。但在目前的情况下,维基百科只介绍笔迹学是伪科学的观点,不允许介绍笔迹学是科学的观点,同时又不允许另辟“中国笔迹学”的条目,这是我难以接受的。 我是中国笔迹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中国还有一个是徐庆元,除了我们两个人,再没有人会出头自称是笔迹学的代表。介绍中国笔迹学,在当前的情况下,好像不提我和徐庆元的名字是不可能的,但一提,又会说我们是自我宣传,于是就封禁了,不能发帖。这使我很为难,不知道如何是好,希望得到您的指示,该怎么做。 笔迹学的宗旨、功能,是透视内心世界;笔迹学是超越文字的,不论古今中外,有正常书写的笔迹就可以分析。其价值和意义不用多说。借维基百科以正视听,推广笔迹学,是我的本意。一切质疑,我都可以回答。--韩进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10:58 (UTC)[回复]

韩先生您又来啦?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4月17日 (三) 14:41 (UTC)[回复]
我相信几年前的讨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请您提供可靠来源佐证您的观点。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4月17日 (三) 14:48 (UTC)[回复]
@韩进:我建议您先发展笔迹学再来撰写条目。--落花有意12138 2024年4月20日 (六) 14:01 (UTC)[回复]
如果它应该拥有条目,它自然就会符合标准,而无需费尽心思大篇论证。--落花有意12138 2024年4月20日 (六) 14:02 (UTC)[回复]

将不太符合条目风格的内容,先移到讨论页

[编辑]

以下是 user:韩进 最近加入,比较不符合维基百科条目写法的内容,先移到此处:

“上述情况并不适用于中国汉字笔迹领域,就是不适用于中国的笔迹学情况。 中国汉字笔迹是表意笔迹,世界各国的文字是表音笔迹,二者在笔迹学的意义上有较大的区别。 中国笔迹学使用的分析方法是动态分析法,世界各国使用的分析方法是静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是从接触笔迹时一开始就视笔迹为运动的事物,活动的事物,视为有生命的事物,视为书写动作和书写动作习惯,视为人的肢体语言。这种方法犹如观看活人表演。 静态分析法把笔迹视为静止不动的图形或图像,认为笔迹是带有个人特点的书写痕迹。这种分析法在笔迹形状里寻找共同具有的特点,称之为笔迹特征,并且确定其所代表的心理含义,在二者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分析笔迹时把各种笔迹特征代表的心理含义综合起来,分析、平衡之后写出结论。

认为笔迹学是伪科学,不可靠,没有科学依据,缺乏实证,这些都是针对世界各国此前的拼音文字笔迹领域的笔迹学研究和实践,至今没有任何人和组织对中国笔迹学专家进行过测试或考核。所以笔迹学是伪科学的观点包括中国笔迹学是没有依据的。

世界各国的笔迹学至今对笔迹、笔迹学尚无确定的定义,连他们自己也承认没有理论。中国笔迹学已经有了科学的理论。 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没有人公开说自己可以分析任何文字的笔迹。 中国有许多笔迹学专家,公开说自己有能力分析任何文字的笔迹。如:韩进、徐庆元。 中国笔迹学专家从1990年起,就公布30多种项目,性格、品质、思维特点、适宜职业、能力潜力、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世特点等,顾客随意挑选项目进行分析。世界各国的笔迹学网站,至今都没有这样做。 在中文领域,社会主流一直承认笔迹学是科学,极少有认为笔迹学是伪科学或不可靠的文章。”--Wolfch (留言) 2025年1月11日 (六) 23:25 (UTC)[回复]

此人又来教科书和词典宣传他的观点。--Sayonzei·留言也欢迎来词典!2025年1月15日 (三) 04:1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