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AC反坦克导弹
ENTAC Engin Téléguidé Anti-Char MGM-32A | |
---|---|
类型 | 反坦克导弹 |
原产地 | 法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57年— |
使用方 | 参见使用国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军事装备技术指导局(DTAT) |
研发日期 | 1950年代 |
生产商 | 北方飞机公司→法国宇航 |
生产日期 | 1957—1974年 |
制造数量 | 140,000枚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
长度 | 820毫米(32.28寸) |
直径 | 152毫米(5.98寸) |
发射模式 | 单发 |
弹头 | 锥形装药高爆破甲弹 |
弹头量 | 4千克(8.82磅) |
引爆机制 | 弹尖触发引信 |
爆炸当量 | 贯穿650毫米的轧压均质装甲 |
发动机 | 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和维持器组合 |
翼展 | 375毫米(14.76寸) |
作战范围 | 400—2,000米(437.45—2,187.23码,1,968.5—6,561.68英尺,1.24英里) |
速度 | 100米/秒(360公里/小时,223.69英里/小时) |
制导系统 | 瞄准线指令导线瞄准具 |
转向系统 | 后缘翼扰流板 |
发射平台 | 单兵或车辆 |
外部图片链接 | |
---|---|
DTAT/Aerospatiale ENTAC | |
制造商简介 |
ENTAC(全写:ENgin Téléguidé Anti-Char,意为:反坦克遥控飞行器;美军命名:MGM-32A)是一款由法国政府机构军事装备技术指导局(DTAT)所研制、并且交由武器制造商北方飞机公司(其后与南方飞机公司合并为法国宇航)所生产的瞄准线指令线导式反坦克导弹,在1950年代初期进行研发,并且于1957年在法国军队服役。直到1974年停止生产以前,制造了约140,000枚该型导弹。
开发
[编辑]该导弹由法国政府机构军事装备技术指导局(法语:Direction Technique des Armements Terrestres,缩写:DTAT)研制,与私营企业SS.10同一时期研制。ENTAC的开发时间比SS.10长,因此直到1957年才投入使用。可事实证明,这是对比五年前进入生产的SS.10的极大改进。当经过完全开发和测试以后,ENTAC的生产权就交给法国宇航公司。ENTAC被设计为一款单兵携带式武器或诸如吉普的小型车辆操作,取代了北方SS.10在法军的服役。
设计
[编辑]该导弹是由连接到操作员站的简易金属盒状发射架所发射。一具单兵操作员站最多可以控制10具发射器箱。操作员通过一具小型控制杆以栓式操纵导弹。其航向校正采用了瞄准线指令系统,通过拖在导弹后方的一束幼细导线传输到导弹。与许多早期型的反坦克导弹(如9K11“婴儿”/AT-3“火泥箱”)一样,该导弹的最小射程也很大,这是因为它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飞行速度和受到操作员的控制所限制。
服役历史记录
[编辑]澳大利亚
[编辑]从1964年到1982年使用。[1]
法国
[编辑]该导弹于1957年首次投入服役。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法国曾少量使用ENTAC进行维和行动。[2]
印度
[编辑]ENTAC反坦克导弹在一年前的订购以后,于1968年开始服役。它们可能曾在1971年战争期间被用于打击巴基斯坦的坦克。[3]
伊朗
[编辑]于1966年订购,并且于1966年—1969年间交付。它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仍然服役,并且在1980年—1988年战争期间用于对付伊拉克坦克。[4]
以色列
[编辑]1962年订购以后,于翌年1963年开始服役。它们很可能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对付阿拉伯坦克的战事当中使用。
黎巴嫩
[编辑]1966年订购以后,于翌年1967年开始服役。它们在黎巴嫩内战期间,特别是在1980年代初期进行了部署,并且用于街头战斗。[2]
南非
[编辑]库存内有有法国制造的导弹,以及本土生产的特许生产型导弹。[5]到了1969年,已经获得了500枚导弹,[6]南非防卫军远征部队首先在萨凡纳行动当中向安哥拉人民武装部队(FAPLA)和古巴军事顾问部署了ENTAC。该系统通常安装在没有装甲的陆虎以上。[7]1975年9月,南非军人以该导弹摧毁了至少一个安哥拉人民武装部队迫击炮阵地。[7]在1984年阿卡里行动期间,ENTAC操作人员还消灭了两辆安哥拉所属的T-54/55主战坦克,并在协同工作中击毁了伊兰德和蜜獾90装甲车。[2]
美国
[编辑]美军购入了装有改进型弹头的58型ENTAC,以取代北方SS.10(美军编号为MGM-21A)。它被定位为用于BGM-71拖式导弹(TOW)的研制过程当中的临时性武器。首枚导弹于1963年部署,同年,该导弹获美军编号为MGM-32A。在美国服役期间,该导弹装设于M151吉普车,并且被发给重武装连的反坦克排。在韩国(第1骑兵师的第7步兵师),它取代了无法如吉普车那样轻易爬上丘陵地带的蝎型履带式反坦克车辆(一款90毫米自行火炮)。使用延长的电缆时,可以从掩体发射导弹。在1968年至1969年之间,该导弹被BGM-71拖式导弹所取代,因而被逐步淘汰。在越南战争当中,它被用于打击防御步兵阵地,而非敌方坦克。它是由第14步兵团所击发。[2]
型号
[编辑]- ENTAC / MGM-32A
使用国
[编辑]前使用国
[编辑]- 澳大利亚:1962年订购了约500枚,并且于1963年至1964年交付。[6] 于1964年至1982年之间服役,以后被米兰反坦克导弹所取代。[8]
- 比利时:1961年订购了约2,500枚,并且于1961年至1966年交付,用于AMX-13 VCI坦克歼击车型。[6]
- 加拿大:1959年订购,并且于1960年至1963年交付。约有2,000枚交付。[6]
- 法国:1957年首次采用。
- 印度:1967年订购了约2,000枚,并且于1968年至1971年交付。从1982年开始被由米兰反坦克导弹所取代。[6]
- 印度尼西亚:1962年订购了约500枚,并且于1963年至1964年交付。现已退役。[6]
- 伊朗:1966年订购了约2,000枚,并且于1966年至1969年交付。
- 以色列:1962年订购了约1,000枚,并且于1963年至1964年交付。[6]
- 黎巴嫩:在1966年订购以后,1967年获得了大约200枚。[6]
- 摩洛哥:1972年订购了约500枚,并且于1973年至1974年交付。[6]大约1977年被BGM-71 TOW所取代。[9]
- 挪威:1965年订购了约1,000枚,并且于1966年至1968年获得。[6]
- 南非 :1969年获得了约500枚。[6]1975年被米兰反坦克导弹所取代,并在最终退出了服役。[10]
- 美国:1963年获得,并且命名为MGM-32A。在1968年至1969年之间被BGM-71 TOW所取代,剩余的都转交给国民警卫队,直到1972年9月30日才完全退役。[2]
- UNITA:据信是从南非库存中所获得。[11]
参见
[编辑]资料来源
[编辑]- ^ Australian Government site.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8).
- ^ 2.0 2.1 2.2 2.3 2.4 Henson, Jason W."MGM-32 Entac ATG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rpoon Head Quarters". Retrieved: 24 December 2009.
- ^ Amin, Agha Humayun, "The Battle of Chamb-197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fence Journal", September 1999. Retrieved: 24 December 2009.
-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ghtglobal", 1986. Retrieved: 24 December 2009.
- ^ Moukambi, Victor. RELATIONS BETWEEN SOUTH AFRICA AND FRANC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ILITARY MATTERS, 1960-1990 (PDF) (Doctoral dissertation论文). Stellenbosch: Military Science,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181–2. December 2008 [27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4-28).
南非还获得了ENTAC反坦克导弹、400千克机载炸弹和STRIM反坦克枪榴弹的生产许可证。资料来源:国防部,南非国防军文献中心,比勒陀利亚。文件号Map 70/15 Vol. 1,许可协议,1966年12月MAP / 70/15附件2。主题:军备政策(manufacturing licences for ENTAC missiles, 400 kg aircraft bombs and STRIM anti-tank rifle grenades were also granted to South Africans. Source: DOD, SANDF Documentation Centre, Pretoria. File No. Map 70/15 Vol. 1, Licence agreements, Annexure 2 to MAP/70/15 dated December 1966. Subject: Armament policy)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SIPRI Arms Transfers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Retrieved: 24 December 2009.
- ^ 7.0 7.1 Steenkamp, Willem. Borderstrike! South Africa into Angola. 1975-1980 3rd. Durban, South Africa: Just Done Productions Publishing. 2006: 38–2001 March 2006 [1985] [14 October 2014]. ISBN 978-1-920169-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 ^ Cecil, Michael. "REMEMBER WHEN.... WE GOT ATG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Target", December 2007. Retrieved: 24 December 2009.
- ^ "Missile Forces of the Worl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ightglobal", 1977. Retrieved: 24 December 2009.
- ^ Zarzecki, Thomas W., Arms diffusion: the spread of military innov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Routledge, c. 2002, ISBN 978-0-415-93514-2
- ^ Nortje, Piet. 32 Battalion. Zebra Press. 2003: 98. ISBN 978-1-86872-914-2.
外部链接
[编辑]- (英文)—astronauti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