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甲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CH2O
甲醛
IUPAC名
Formaldehyde
系统名
Methanal
别名 福尔马林、福美林、蚁醛
识别
CAS号 50-00-0  checkY
PubChem 712
ChemSpider 692
SMILES
 
  • C=O
InChI
 
  • 1/CH2O/c1-2/h1H2
InChIKey WSFSSNUMVMOOMR-UHFFFAOYAT
Beilstein 1209228
Gmelin 445
3DMet B00018
UN编号 2209
EINECS 200-001-8
ChEBI 16842
RTECS LP8925000
DrugBank DB03843
KEGG D00017
MeSH Formaldehyde
IUPHAR配体 4196
性质
化学式 CH2O
摩尔质量 30.03 g·mol⁻¹
外观 无色气体
密度 1 kg·m−3(气)
熔点 -117 °C(156 K
沸点 -19.3 °C(253.9 K)
溶解性 > 100 g/100 ml(20 °C)
结构
分子构型 平面三角形
偶极矩 2.33168 (1) D
危险性
警示术语 R:R23/24/25-R34-R40-R43
安全术语 S:S1/2-S26-S36/37-S39-S45-S51
主要危害 有毒,可燃
NFPA 704
4
3
0
 
闪点 -53°C
相关物质
相关 乙醛苯甲醛
相关化学品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甲醛(英语:Formaldehyde),又称蚁醛,化学式为,是天然存在的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对人眼、鼻、皮肤等有刺激作用。体积百分比40%的甲醛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Formalin)。气体相对密度1.067(空气为1),液体密度0.815g/cm³(-20℃)。它主要用于生产工业树脂,例如刨花板涂料。1996年甲醛的每年生产量约为870万吨,2022年全球生产量则为1.89亿吨。[1]2011年美国国家毒物计划描述甲醛为“人类已知的致癌物”。

物理性质

[编辑]
一瓶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

甲醛的多种形式

[编辑]

与许多简单的碳化合物相比,甲醛更为复杂,由于它有几种不同形式。作为气体甲醛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无色的气体。冷凝时气体转换为各种其它形式的甲醛(具有不同的化学式),更有实用价值。一个重要的衍生物是甲醛环状三聚物或1,3,5-三𫫇烷,它是一种带有氯仿气味的白色固体,化学式 。还有一种直链聚合物所谓的多聚甲醛。这些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并且通常可以互换。

当甲醛溶解在水中也形成水合物水甲醛(Methanediol),化学式为。一个饱和水溶液约含40%(体积)或37%(质量)的甲醛,被称为“100%福尔马林”。通常添加少量的稳定剂如甲醇,以抑制氧化和聚合,一个典型的商业级福尔马林含10-12%的甲醇

自然界中产生甲醛

[编辑]

在高层大气过程中贡献环境中总甲醛的90%。甲醛是在甲烷以及其它碳化合物氧化(或燃烧)的中间体,例如在森林火灾汽车尾气烟草烟雾。通过阳光和氧气的大气作用,在大气中产生的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成为烟雾的一部分。甲醛也已在外层空间检测到。

在活生物体中甲醛和它的化合物无处不在。它是由内源性氨基酸代谢形成的,并且在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血液中以约0.1毫摩尔浓度存在。因为它由阳光或由存在于土壤或水中的细菌在几个小时内被分解,所以甲醛不会在环境中积累。人类会快速代谢微量甲醛,在体内将其转换为甲酸,因此在代谢过程中的少量甲醛,能避免蓄积在体内导致健康问题。

制取

[编辑]
三夹板(胶合板)装修建材中含有大量甲醛,是一大室内来源

历史

[编辑]

甲醛最早是在1859年由俄罗斯化学家亚历山大布特列罗夫(1828年至1886年)提出报告,奥古斯特·威廉·冯·霍夫曼在1869年得出结论鉴定。

工业制造

[编辑]

1953年瑞典FORMOX公司甲醛工艺技术及催化剂Formox过程中(Formox process)。 由甲醇经高温250-400°C催化氧化制取,催化剂为金属+/氧化物混合物。发生的反应有以下两个:[2]

催化剂通常工作在较高的温度下(约650℃)。这两个脱氢化学反应均产生甲醛。

原则上可通过甲烷的氧化来产生的甲醛,但是这条路线是不适于工业生产,因为甲醇比甲烷更容易氧化。

化学性质

[编辑]

甲醛的还原性很强,很容易被氧气等试剂氧化为甲酸,普通的甲醛中就含有ppm含量的甲酸。也可以被还原为甲醇。自身聚合生成三聚甲醛多聚甲醛

甲醛有亲电性,可以和芳烃发生亲电芳香取代反应,也可以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与乙醛发生交叉Cannizzaro反应生成季戊四醇,后者是制取炸药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的原料。[3]类以醋酸钠作为催化剂缩合生成酚醛树脂。与4-取代酚类反应生成杯芳烃[4]硫化氢反应生成三噻烷[5]

甲醛也是曼尼希反应中常用的。空气中的甲醛气体可以通过强氧化性的高锰酸钾和其反应。

用途

[编辑]

工业应用

[编辑]

甲醛是一种更复杂化合物和材料的常见前体。由甲醛生成的产品包括脲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聚甲醛塑料,1,4-丁二醇,和亚甲基二苯基氰酸酯。纺织工业用甲醛的树脂作为整烫使布料防皱。甲醛是汽车制造的关键材料,用于制造传输系统,电气系统,发动机缸体,门板,车轴和制动蹄片组件。2003年销售的甲醛和衍生产品的价值超过$1,450亿。是美国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1.2%,包括间接就业超过4万人在约11,900间工厂的甲醛行业工作。

当用苯酚三聚氰胺处理,甲醛会产生硬的热固性塑料酚甲醛树脂,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这些聚合物是胶合板和地毯常见的永久粘合剂。它也用于湿强度树脂,加到卫生纸制品如搽面纸,餐巾纸,和卷毛巾。它们还可发泡作出绝缘性,或铸造成模制品。甲醛树脂的产量占甲醛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甲醛也是多官能醇如季戊四醇的前体,这是用于制造油漆和炸药。其他甲醛衍生物包括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在聚氨酯涂料和泡沫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乙基六胺,这是使用在苯酚–甲醛树脂以及黑索金炸药。

消毒和杀菌灭藻

[编辑]

因为它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包括其孢子)甲醛的水溶液可以作为消毒剂使用。甲醛溶液用于局部施用药物以使皮肤干燥,例如治疗。许多水族养殖爱好者使用甲醛处理寄生虫,例如淡水性白点虫海水白点虫则对甲醛有抗性。

甲醛于产制类毒素疫苗时用于灭活该细菌。它也于疫苗生产过程中用来杀死不需要的病毒和细菌以免污染疫苗。尿道感染也常使用甲醛的衍生物(乌洛托品)来治疗,它可以防止滥用抗生素和产生耐药性细菌。在酸性环境中乌洛托品在肾脏转化为甲醛,然后在尿道中行成抗菌作用。一些外用药膏化妆品和个人卫生产品中含有甲醛的衍生物作为防止潜在有害细菌的生长。

组织标本固定液及防腐剂

[编辑]
用福尔马林注射,保存一个巨型乌贼标本。

甲醛保存或固定组织或细胞。经由的蛋白质伯氨基连接。在室温下以每小时约一毫米,4%甲醛的溶液固定病理组织标本。甲醛型溶液也可用于防腐消毒和暂时保存人类和动物的遗骸。

福尔马林(英语:Formalin),是甲醛含量为35%至40%(一般是37%)的水溶液,也加入10%~15%的甲醇防止聚合。具有防腐、固定尸体、消毒和漂白的功能,不同领域各有其作用,具有刺鼻的气味。

危险性

[编辑]

甲醛是最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毒物,约有三千多种不同建筑材料均含有甲醛[来源请求],主要来源为纤维板三夹板隔音板保丽龙装潢材料。目前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型物质,室内浓度达0.5 mg/m3会使人体产生流泪及眼睛异常敏感的症状。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细胞核基因突变等。[6][7]

急性大量暴露之健康危害(50~100ppm以上)

[编辑]

呼吸系统:短期吸入大量甲醛时,会刺激气管黏膜造成发炎、水肿,并引发气管痉挛收缩,更严重时会造成肺部水肿、发炎,导致死亡,然而由于甲醛的呼吸道的刺激性很强,所以通常在低浓度时就能够觉察而采取措施。

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大量暴露于甲醛时,会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而出现头晕、运动失调、昏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死亡。

循环及代谢毒性:大量吸入甲醛后,一方面甲醛在体内会代谢成甲酸,另一方面甲醛毒性直接破坏细胞离子运送系统而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如果没有及时矫正则会引发心脏血管循环系统功能衰竭。

肝脏及肾脏毒性:一次性大量吸入甲醛会对肝脏、肾脏造成毒性而引起肝功能异常,肾脏衰竭等症状。

消化道伤害:在误食或自杀的情形下喝下甲醛溶液,造成消化道黏膜腐蚀性伤害,并并发消化道出血或穿孔,除了会有恶心呕吐、腹痛之外,经由消化道吸收的甲醛也会造成全身性的危害,即中枢神经毒性、代谢性酸中毒、肝肾毒性等。据文献记载,喝下浓度37%的甲醛溶液30c.c.即会造成死亡。

一般健康危害

[编辑]

眼睛刺激:低浓度的甲醛蒸气即会刺激眼睛黏膜而进成眼睛刺痛、流泪的反应。工作中如果不慎被甲醛溶液泼及眼睛,必须马上用清水大量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再行送医。若不及时冲洗,残留的甲醛溶液可能造成眼角膜溃疡及穿孔。

皮肤刺激:甲醛对皮肤的危害通常经由直接接触甲醛溶液而造成,浓度愈高对皮肤的危害愈大,刺激性皮肤炎是最常见的皮肤病变,皮肤会产生红、肿、痒的症状,严重甚至会产生水泡。少数体质对甲醛敏感的人也可能产生过敏性皮肤炎

呼吸道黏膜刺激:甲醛在低浓度时会刺激上呼吸道黏膜,产生鼻炎、喉咙痛等症状,浓度升高(≧5ppm)则可能刺激下呼吸道黏膜产生咳嗽、胸闷、喘呜等现象,50~100ppm以上即可能造成肺水肿,发炎甚至死亡。

气喘反应:甲醛暴露会诱发气喘发作,除了甲醛本身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呼吸道黏膜水肿而诱发气喘外,也有研究显示少数个案会因对甲醛产生过敏反应而导致气喘发作。

中枢神经系统伤害:长期暴露于甲醛亦有可能发生倦怠、头痛、睡眠障碍、易怒、灵敏度减低、记忆力及平衡感受损等慢性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癌症(具有基因毒性及致突变性)

[编辑]

鼻咽癌:鼻咽癌的病理组织型态可分为三大类,低盛行率地区通常盛行第一型的鼻咽癌,被认为与化学物质的暴露有关,包含吸烟和甲醛暴露;而在高盛行率地区盛行的是第二型或第三型的鼻咽癌,与EB病毒有关;于一份大规模世代研究显示,对于甲醛暴露使劳工罹患鼻咽癌的标准化死亡比SMR(standardised mortality ratio)为2.10(95%CI=1.05-4.21),暴露于高峰值浓度(peak≥4.0ppm)的劳工其相对危险性(Relative Risk,RR)为1.83,目前并未观察到甲醛暴露与鼻咽癌的剂量效应关系,如暴露时间长短或累积暴露。

2.白血病:根据1966年至1994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针对暴露于甲醛的25,619名劳工所进行的一份大规模世代研究显示相对暴露于甲醛低平均浓度(average0.1-0.4ppm)的劳工,暴露于高平均浓度(average0.5-0.9ppm及≥1.0ppm)的劳工,其罹患骨髓性白血病的RR值则分别上升至1.15(95%CI=0.41-3.23)及2.49(95%CI=1.03-6.03)。可能与直接损害骨髓干细胞,或周边血液造血干细胞,或嗅黏膜的原始多潜能干细胞有关。

甲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作用,比如咽喉和眼睛鼻腔等,造成这些位置水肿,发炎、溃烂,甚至最后导致鼻咽癌等严重病变。接触过甲醛的皮肤可能出现过敏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肝炎肺炎肾脏损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已将甲醛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与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等,在孕妇及婴幼儿又更为严重,可能导致胎儿停止生长发育、心智不全,甚至造成胎儿畸形和流产等[8][9]

对婴幼儿的孕妇危害更加严重,可导致怀孕期间胎儿停止生长发育,心脑发育不全,严重可导致胎儿畸形和流产等严重后果。[来源请求]孕期甲醛暴露可能会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10]

因为酚醛树脂被用于各种建筑材料,包括胶合板毛毯隔热材料、木制产品、地板烟草装修和装饰材料,且因为酚醛树脂会缓慢持续放出甲醛,因此甲醛成为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来源之一。甲醛一般会从源头慢慢释出,新制产品在最初数月内所释出的甲醛量最高,一段时间后,释出的甲醛量便会渐渐降低。

甲醛若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0.1 mg/m3,会导致眼睛黏膜细胞的伤害。在体内,甲醛可能导致蛋白质不可逆的与DNA键结。动物实验显示暴露在大剂量的甲醛中会使得鼻子与喉咙致癌的几率增加。然而在大部分的建筑内甲醛含量浓度不足以产生致癌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将甲醛分类为可能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则将其分类为人类致癌物质。

2009年3月,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强生等公司的婴儿产品含有致癌物质甲醛和二恶烷。(见1,4-二𫫇烷#强生。)

2010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家具装饰业商会举办了“对甲醛零容忍”新闻发布会,作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监总局检测事件的回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85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的检测结果显示70%以上的家具企业生产环境有毒物质浓度超标,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发布会代表家具制造行业发表“对甲醛零容忍”宣言。[11]

急性和短期接触甲醛后对人体气道的影响(ZRIVER 摘自WHO Guidelin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Selected Pollutants.):

研究 甲醛浓度(mg / m 3) 主题 时间(分钟) 健康影响
Falk et al.(78) 0.13 8有鼻塞 120 鼻塞患者鼻腔粘膜肿胀
Lang et al.(79) 0.3–0.5 21健康 240 眼睛的主观感觉刺激;眨眼频率增加;对鼻腔流动和阻力,峰值流量或眼睛发红没有影响;对肺功能无影响(PEF,FEV,MMEF)
Casset et al.(80) 0.13–0.41 19只尘螨哮喘患者 30 口服预暴露甲醛后对肺功能(PEF,FEV 1)无影响;暴露后Der p 1后肺功能(PEF,FEV 1)可能降低
Wantke et al.(81) 0.5 27名医学生 70天 PEF没有显着下降;4名学生(一名吸烟者)可能是IgE致敏的;没有特异性甲醛IgG抗体的意义;IgE和症状之间没有相关性
Ezratty et al.(82) 0.5 12草花粉哮喘 60 对肺功能无影响(FVC和FEV)
Krakowiak et al.(83) 0.85 10健康+10名哮喘患者 120 4和24小时后炎症介质没有变化;对肺功能无影响(FEV ),没有特异性甲醛IgE抗体,健康和哮喘之间没有差异
Harving et al.(84) 1.3(平均值) 15名哮喘患者 90 对气道阻力,肺功能(FEV 1)和支气管活动无影响;没有延迟反应
Kriebel et al.(85) 0.08-1.4 38名理疗学生 150 /周 肺功能下降1-1.5%(FEV );4周后效果减弱
Airaksinen et al.(86) 0.08-1.4 95例患者 30 对肺功能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鼻炎的病例很少
Chia et al.(87) 0.9 / 0.6(个人/平均) 150名医学生;189名医学生 - 在第一天和解剖结束后随机选择的22名男性和女性受试者中,FEV 和FVC 无差异
Akbar-Khanzadeh & Mlynek(88) 1.6-3.1(呼吸区) 50名医学生;36名理疗学生 60-180 肺功能(FVC,FEV 1,FEV 3,FEF)增加与甲醛暴露之间无剂量反应关系
Kim et al.(89) 0.2-11.2 167名医学生 - IgE与甲醛暴露无关

法规标准

[编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33条规定,租赁物对健康有重大损害时,合约条款可以全数作废立即解约,即使承租人签约时对租赁物状态有所知悉,此条款依然有效不可对抗[12]。这一条约是租房实务中对于租到装修甲醛超标房屋时较常引用的条款。[13]国标GB/T18883-2002规定甲醛室内标准为不超过0.1mg/m³。产品面由各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受理民众投诉,产品若检测报告超标属实会勒令厂商退货、负担测试费并额外赔偿,但初期专业检测机构检测费必须消费者自付。[14]
  • 香港政府于2003年实施自愿性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计划”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及加强公众对这方面的关注。这计划采用两个级别的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卓越级”及“良好级”),作为评估楼宇室内空气质量的基准。经参考多份文献,包括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发出的“Guidelines for Air Quality”,得出“卓越级”甲醛含量为每立方米少于30微克(30μg/m³,亦等同24ppbv或0.024ppm)而“良好级”指标则要求甲醛含量每立方米少于100微克(100μg/m³,亦等同81ppbv或0.081ppm)。[15]
  • 中华民国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值,室内甲醛浓度标准为0.08ppm/1小时,装潢材料标准分F1.F2.F3三等级以释出量为标准分别为0.3以下、0.5以下、1.5以下,对于违反厂商以商品检验法第59条开罚台币十万到一百万,不送检验者罚二十万到两百万。[16]

检测方法

[编辑]

生物侦测

[编辑]

目前尚未有理想的生物侦测方法,因甲醛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极短,会迅速地被甲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转换成甲酸(formate),且血液中有内生性的甲醛。研究显示吸入甲醛并不会明显改变血液中的甲醛浓度,故血液中的甲醛浓度并无法代表个体暴露的程度,而血液中甲酸的浓度亦无法正确代表个案暴露或吸收甲醛的程度。尿液中的甲酸在个体内及个体间的差异度相当大,因此亦无法被用来代表个案的甲醛暴露程度[17]

检测溶液内含甲醛的方法

[编辑]

希夫试剂

[编辑]

醛类加入希夫试剂会产生紫红色产物,且加入硫酸后会褪色,但甲醛与希夫试剂生成的紫红色产物加硫酸后颜色不消失,故可利用此方法区分甲醛与其他醛类。

紫醛试剂

[编辑]

台湾卫生署有鉴于市面上充斥不肖商人于鱼类中加入甲醛,于2004年开发了一种紫醛试剂,此试剂滴入含甲醛的鱼类,颜色会由淡紫色转成橘红色,但目前成分属于商业机密,故并不公开其组成成分。[18]

检测空气内含甲醛的方法

[编辑]

大致可分两种方法,主动取样(active sampling)或被动取样(passive sampling)。被动取样法则依赖空气扩散去接触反应物或感应器。由于所得的数据可以有很大的偏差,所以只会用于筛选。主动取样法是以气泵把空气抽吸到反应物或感应器。现在的测试指标通常都会指定使用主动取样法以获得8小时平均空气甲醛浓度。

应用技术亦分四大类:

  1. 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ressure/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可应用于主动及被动取样的空气样本。主动取样可依美国环保局TO-11A方法进行分析;
  2. 比色法采用基于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方法D5014-94进行分析,通常使用在被动取样空气样本;
  3. 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GC)比较准确,但由于仪器体积庞大,未能够于测试现场使用
  4. 光离子化检测仪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s(简称PID)是一种气态检测仪,可以实时量度空气中甲醛水平。这方法的线性范围覆盖至1000ppm,检出限为0.05ppm。

作业场所工作记录

[编辑]

工作场所物质安全资料表(Safety Data Sheet,SDS)的建立不仅在平时有助于让员工暸解使用物质的毒性及灾害的预防,若发生意外时也可马上依资料表上的说明先做初步的处理再送医。急性大量暴露时,空气中高浓度的甲醛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即消失而无法以事后采样方法来收集暴露证据,此时作业场所的工作记录即相当重要,事后做现场意外原因调查鉴定时,物质安全资料表更是重要的参考资料[19]

去除甲醛方法的谬误

[编辑]

坊间有很多关于去除甲醛的方法存有颇大谬误。例如以凤梨、洋葱、茶叶等放于室内环境,声称可吸附甚至分解甲醛。这些方法最后都被证实为无稽之法。即使没有嗅到气味,甲醛并未消失,只是被那些香味所掩盖。这样反而会放下戒心,忽视通风的重要性,令室内空气的甲醛含量更加高。

中国中央电视台专题发现所有喷剂类的化学变化方法,其实效果都乏善可陈,许多是在最理想实验室状态下有效[20],但实务生活中环境不同于实验室,且必须永远不断补喷以弥补化学反应后喷剂效果递减,如果勤劳补喷的状态下是有少许效果。

室内空气中甲醛之危害控制

[编辑]

通风

[编辑]

甲醛常见于空气中,而降低甲醛浓度,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开窗并且利用电扇增加室内环境的通风性[21]。如需执行使用甲醛溶剂时,需在通风良好的排烟柜中,或是加装围篱与增加局部排气设施等[22]

选择低甲醛制造材料

[编辑]

台湾经济部标准检验局表示,木制板材商品于制造过程中会使用的胶合剂可能释放出甲醛,建议购买贴附“商品检验标识”之木制板材商品[23]。选购油漆则可以选择无毒、水性,通过绿建材认证、国家标准检验,无毒无甲醛的油漆种类[23]。此外也应选购清楚标示厂商名称、地址、制造年月日或批号、品名、原产地及甲醛释出量符号之商品,甲醛释出量符号分为F1、F2或F3,3种符号中,阿拉伯数字愈小表示甲醛释出量愈少[24]。美国住宅和城市发展部(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HUD)制定了组合屋的甲醛排放量,胶合板必须低于0.2ppm,塑合板要低于0.3ppm。HUD制定的标准是希望组合屋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能低于0.4ppm[25]

室内植物

[编辑]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植物吸收密闭空间内甲醛之能力,证实许多植物能有效移除室内的甲醛[24]。植物移除挥发性有机物的效能与植物种类、时间、光强度及污染物种类等均有关系,可大约清除60-90%的甲醛,光照环境下代谢甲醛的能力是黑暗环境中的5倍[26]

甲醛吸附剂

[编辑]

市售之甲醛吸附剂放置在家居或办公室中,可用于去除室内甲醛。常见的物理性吸附剂包含活性碳、沸石和二氧化钛,若能结合胺类化合物之吸附剂,使其表面带有胺基官能团,可借由化学吸附来吸附甲醛,其吸附效果更佳[27]

避免环境高温和潮湿

[编辑]

高温和潮湿会导致甲醛释放加速,当温度提升至30℃时,低逸散合板类建材(低逸量、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风险之建筑材料)逸散之甲醛浓度增加114%[28]。温、湿度的高低与塑胶壁纸逸散甲醛浓度成正比关系。在同样的温度环境下涂布一次甲醛吸附剂(如甲壳素涂料),其去除甲醛的效果也会受到湿度的影响:湿度越高,其去除效果越差。在同样的湿度环境下,涂布一次甲壳素涂料去除甲醛的效果会受到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下降,效果便提升。在高湿的环境下,尤其显著[29]

除甲醛工程

[编辑]

研究显示甲壳素添加量增加增加时,甲醛稳态浓度会随着下降,同时也降低致癌风险值[29]。于室内装潢前期的裸板材阶段,在各类未上漆或未贴皮前的木板材(合板、夹板、集层角料)上四面喷涂甲壳素除醛涂料后,可自源头持续分解木作中不断溢散的甲醛,可净化空气达到最佳效果。或是整体装修后可以请专业的除甲醛单位进行检测,若超标可进行深度甲醛治理,并确保施作后再紧闭的空间下,甲醛浓度能符合行政院环保署规范的标准值0.08ppm,始能安心入住。

穿戴防护工具与制定安全管理

[编辑]

职场上建议甲醛相关作业人员使用合适呼吸防护具,并定期实施健康检查,以维员工之安全卫生[30]。台湾劳工作业场所容许暴露标准规定,甲醛的工作场所中八小时日时量平均容许浓度(PEL-TWA)为1ppm,1.2mg/m3[31]。若能在甲醛生产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措施,对于甲醛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

美容美发业之职业卫生安全

[编辑]

劳动部劳动及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102年曾针对连锁美发作业劳工作业环境有害物暴露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国内对于美发业中有害物质的辨识资料有限,亦不了解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分布情形,而美发的职场环境中存在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及人因工程性的问题,其中化学性危害的问题相当复杂,因为会暴露到非常多样的产品,包括:染发剂、洗发精、润丝精、直发膏、护发乳、喷雾剂和香水等,有些产品需配合加热使用、吹风整烫等步骤,也会导致有害物更易挥发逸散于作业环境的空气中,甲醛的空气暴露为美发业重要议题[33]。依该研究当时政府统计资料,自民国63年起累计之美容美发技能检定合格人数为57万5,358人[33],而目前劳动部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女子美发及美容技能检定合格人数自民国63年起截至112年8月累计已达76万8,361人[34],除了从业人数增加之外,服务项目也更为多元,部分业者同时提供场地给美甲师提供美甲服务,而一项针对美甲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污染物浓度的调查研究显示,在10家进行空气采样调查的美甲店均可检测出甲醛,且部分采样点之浓度范围为PEL之2-3.17倍,显示美甲业从业人员同样有潜在的甲醛暴露问题[35]。相较于家户住宅的甲醛暴露问题,美容美发(美甲)业作业环境中的甲醛暴露不仅对于接受服务的民众有短期接触的影响,对于从业人员可能为长期工作累积暴露的影响,衍生职场健康的议题,影响更为广泛,一项以北区某医学中心101-103年度职业伤病门诊的分析资料显示,以化学性疾病占最多职业伤害求诊人数,其中包含甲醛中毒[36]。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署“职业暴露甲醛引起之中毒及癌症认定参考指引”已将“美甲或其他美容业人员”列为“具潜在性暴露的职业”[19];美国亦曾发生顺直发产品含甲醛事件之职灾案例,有美发工作者向当地卫生单位表示其进行顺直发产品操作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流鼻血及眼睛刺激等症状[37]

风险辨识

[编辑]

指甲油主要组成包括皮膜形成剂、增塑剂、溶剂、着色剂等成分,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Tosylamide/formaldehyde resin)是良好的成膜剂及增塑剂,但可能会有游离甲醛残留风险[38],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106年委托各地方政府卫生局抽样指甲油检体50件,结果有7件检出甲醛超过规范,检出甲醛之浓度介于138至3,206ppm[39],后来在110年7月和112年7月份公布之化妆品检验不合格产品公开资讯表中,都曾有指甲油检出Formaldehyde超标,与规定不符[37]。国内研究发现部分美甲店家使用色胶、底胶、上层胶或水晶溶剂时,会得到该次美甲作业过程中甲醛的最高读值[35]。另外,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109年1至5月间委请各地方政府卫生局进行市售含精油类及发胶类化妆品之抽样,52件检体中1件发胶产品检出甲醛257ppm[40];110年进行网购6大类化妆品之品质监测时则发现假睫毛胶/黏着剂检出甲醛[41],美发产品也可能添加会释放甲醛的化合物,使用时也会提高甲醛暴露的风险[33]

风险评估

[编辑]

暴露评估

[编辑]

1.暴露对象评估:应包括作业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和顾客,有多少人暴露、有没有特定的易感族群(例如:孕妇、儿童、具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

2.media、routes、pathway评估:甲醛暴露的media应为室内空气,主要暴露route是吸入[42],主要经由鼻腔和呼吸道(respiratory tract)吸入,但也可能接触眼睛黏膜造成刺激。

3.暴露剂量评估:评估暴露者所在的区块是作业区、产品调配混和区、柜台、还是休息区,所在区块甲醛浓度各是多少、暴露时间多长,也要了解暴露者的行为(例如:工作过程有没有佩戴合适的防护具、调配混和产品时有没有打开抽风机)。另应评估室内环境中有没有其他的来源,可能造成累积暴露(例如:门口飘进来的二手烟、其他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临床评估

[编辑]

甲醛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可区分为急性大量暴露之健康危害、一般健康危害及癌症等三部分,其中一般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甲醛对眼睛及呼吸道黏膜即具刺激性、会刺激上呼吸道黏膜产生鼻炎、喉咙痛等症状,浓度升高(≧5ppm)则可能刺激下呼吸道黏膜产生咳嗽、胸闷、喘呜等现象,50~100ppm以上即可能造成肺水肿,发炎甚至死亡;长期暴露于甲醛亦有可能发生倦怠、头痛、睡眠障碍、易怒、灵敏度减低、记忆力及平衡感受损等慢性中枢神经中毒症状[19]。因此,需要评估作业环境中受到暴露的工作人员和顾客,有没有出现以上急性或慢性的相关症状,这部分需要请医疗专业人员协助。

健康风险评估

评估长期或短期暴露甲醛,可能会对员工和顾客健康产生怎样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问题、皮肤刺激、长期健康影响等。

风险控制

[编辑]

使用符合规定的产品

[编辑]

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对于化妆品检出甲醛的标准订有规范,并会进行抽检,美发或美甲产品厂商应注意确认产品已正确标示所添加的内容物,并且重量百分比符合法规限值[33]。如果作业场所发生甲醛暴露危害,可评估将标示不清或未标示之产品抽样送验,汰换不符规定的产品厂牌,选用符合规定的产品,并宣导请顾客或美甲师不要自带来路不明或自己配制的产品,以减少甲醛释放到室内环境的可能性。

改善通风换气

[编辑]

美发美容(美甲)场所通常只有入口的大门,没有常开式的门也没有窗户,属于较密闭的空间,多靠空调来达到整体环境的空气流通[35]。另有研究显示,美发作业场所缺乏通风系统,随着服务量增加,有短时间高浓度或是有害物累积于室内环境的情形,建议设置送风设备,帮助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33],改善通风有助于降低室内甲醛的暴露[43],美甲区也可考虑设置局部加强排气的设施。

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

[编辑]

研究显示美容美发业原物料使用种类繁多且化合物复杂[41],除了甲醛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化学物质的暴露,建议雇主提供合适的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且数量应充足,降低甲醛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暴露,同时建议针对作业环境订定工作手册和作业流程,指导工作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执行产品混合、涂抹到冲洗染烫产品均应佩戴手套,且避免重复使用,宣导工作人员不应为了工作方便而忽略防护装备的使用。

职业教育训练

[编辑]

美容美发(美甲)从业人员应接受与甲醛有关的教育,提升健康识能,了解可能的来源、危害、暴露后症状,并且知道如何避免含甲醛释放物之产品[33]。因此,建议除了提供员工避免甲醛危害的在职课程之外,可在工作场所内暴露浓度较高的地方张贴提醒标语,例如:在产品调配混和区提醒戴口罩、在美甲区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打开局部排气设施。

保留作业场所工作记录

[编辑]

定期监测美容美发(美甲)作业环境空气中甲醛浓度及员工之健康状态,并且留有纪录。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2023年甲醇行业数据统计:全球甲醇市场规模达到45400百万美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报告大厅,2023年8月2日
  2. ^ G. Reuss, W. Disteldorf, A. O. Gamer, A. Hilt, “Formaldehyde”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Wiley-VCH, 2005, Weinheim.
  3. ^ H. B. J. Schurink (1941). "Pentaerythritol". Org. Synth. 1: 425; Coll. Vol. 1. 
  4. ^ Gutsche, C. D.; Iqbal, M. (1993). "p-tert-Butylcalix[4]arene". Org. Synth.; Coll. Vol. 8: 75. 
  5. ^ Bost, R. W.; Constable, E. W. (1943). "sym-Trithiane". Org. Synth.; Coll. Vol. 2: 610. 
  6. ^ 净化室内空气之植物应用及管理手册 -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2-28.
  7. ^ 台大环安卫通讯,2006[来源请求]
  8. ^ Formaldehyde stress.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10, 53 (12): 1399-1404. 
  9. ^ Swenberg, J.A. et al. Formaldehyde Carcinogenicity Research:30 Years and Counting for Mode of Action, Epidemiology, and Cancer Risk Assessment. Toxicologic Pathology. 2013, 41 (2): 181-189. 
  10. ^ 陈晨,程义斌. 孕期甲醛暴露与女性自然流产关系的Meta分析. 卫生研究. 2015, (2) [2016-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4). 
  11. ^ 搜狐家居. 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对甲醛零容忍"新闻发布会.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3).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3. ^ 自如甲醛案.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1). 
  14. ^ 甲醛家具難題.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1). 
  15. ^ 香港政府室内空气质量资讯中心. 辦公室及公眾場所室內空氣質素檢定計劃指南.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30). 
  16. ^  經濟部檢驗局-組合板材法規公聽會 (PDF).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01). 
  17. ^ Commission, E., et al., SCOEL/REC/125 formaldehyde –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2016: Publications Office.. 
  18. ^ 台北市政府卫生局. :生鮮水產量販業者踴躍索取紫醛試劑. 2004-04-19 [201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中文(台湾)). 
  19. ^ 19.0 19.1 19.2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中華民國111年9月:職業暴露甲醛引起之中毒及癌症認定參考指引. 
  20. ^ 央視-裝修汙染之害. [2016-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8). 
  21. ^ 劳动部万维网. 了解您我生活中的甲醛. 劳动部万维网. 2015-04-23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5). 
  22. ^ 行政院劳工委员会采样分析建议方法(2007).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採樣分析建議方法(2007) (PDF). 
  23. ^ 23.0 23.1 商品檢驗申辦服務. civil.bsmi.gov.tw.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7). 
  24. ^ 24.0 24.1 Wolverton B., Wolverton J. D. (1996). Interior Plants: Their Influence on Airborne Microbes inside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 J. Miss. Acad. Sci. 41 (2), 99–105.. 
  25. ^ 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HUD. The 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ATSDR) (PDF).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01). 
  26. ^ 农业部农业试验所. 善用室內觀景植物(2015) (PDF).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27). 
  27. ^ 馮慧蕙(2013)。應用改質吸附劑去除室內環境中甲醛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28. ^ 江哲銘、陳振誠、李俊璋、邵文政、陳瑞鈴、何明錦(2007)。健康綠建材與國際ISO標準接軌在本土氣候特性之應用研究。建築學報,(62_S),1-18。. 
  29. ^ 29.0 29.1 陳智揚. (2009). 以甲殼素添加劑抑制建材甲醛逸散量及健康風險評估之研究 (Publication Number 2009年)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30. ^ 劳动部.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16).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5). 
  31. ^ 勞工作業場所容許暴露標準(2018). 
  32. ^ 袁昌明. (2007). 某化工廠甲醛生產安全現狀綜合評價. 工業安全衛生(214), 54-59. https://doi.org/10.6311/ishm.200704_(214).0008}-.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33.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蔡詩偉、鄭淑芳.(2014). 連鎖美髮作業勞工作業環境有害物暴露進行調查研究.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102年度研究計畫. IOSH102-A310.. 
  34. ^ 劳动部. 技能檢定合格數.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35. ^ 35.0 35.1 35.2 林育柔, et al., 美甲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污染物之濃度調查研究.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 2021. 29(3): p. 59-72.. 
  36. ^ 朱凱莙, 羅錦泉, and 曹智后, 勞工職業傷病現況分析-以101-103年度北區某醫學中心職業傷病門診為例. 工業安全衛生, 2016(330): p. 31-43.. 
  37. ^ 37.0 37.1 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 110年7月份化粧品檢驗不合格產品公開資訊表.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38. ^ 吕珮嘉 et al. 110年度市售化粧品之品質監測 2022. : 156-163.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issue=被忽略 (帮助)
  39. ^ 鄭淑晶, et al., 市售指甲油中甲醛、甲醇、苯及鄰苯二甲酸酯類成分之品質監測. 食品藥物研究年報, 2018(9): p. 259-265.. 
  40. ^ 鄭淑晶, et al., 市售含精油類及髮膠類化粧品之品質監測. 食品藥物研究年報, 2021(12): p. 237-243.. 
  41. ^ 41.0 41.1 張瓊文, et al., 110年度網購6大類化粧品之品質監測. 食品藥物研究年報, 2022(13): p. 135-144.. 
  42. ^ Debra A. Kaden, Corinne Mandin, Gunnar D. Nielsen, Peder Wolkoff. WHO Guidelin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Selected Pollutants. 2010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43. ^ Kaden DA, Mandin C, Nielsen GD. WHO Guidelin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Selected Pollutants. 2010. 3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