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英寸47倍径舰炮
6英寸47倍径舰炮 6"/47 caliber naval gun | |
---|---|
类型 | 舰载主炮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
使用方 | |
参与战争/冲突 |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美国海军军备局 |
研发日期 |
|
生产商 | 美国海军枪炮厂 |
衍生型 |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
长度 | 61英尺4英寸(18.69米)
|
枪管长度 | 炮膛:282.3英寸(7.17米)(47倍径) |
操作人数 | 3名军官及52名士兵 |
炮弹 | |
口径 | 6英寸(152.40毫米) |
枪管 | 筒紧身管,使用寿命:750—1,050发全装药弹炮击 |
后坐力 |
|
射击仰角 |
|
回旋角度 | Mk 16/16DP和Mk 17:-150°—+150°,转速:10°/秒 |
射速 |
|
枪口初速 |
|
有效射程 |
|
最大射程 | Mk 16/16DP、+47.5°、130磅(59千克)Mk 35穿甲弹:26,118码(23,882.30米) |
供弹方式 | 炮弹卷扬机 |
Mk 16型6英寸47倍径舰炮(英语:6"/47 caliber Mark 16 naval gun)是美国海军于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采用的6英寸(152毫米)轻巡洋舰舰载主炮。它们主要搭载在三联装炮塔以内,并且用于打击地面、水面目标。而Mk 16DP型6英寸47倍径舰炮(英语:6"/47 caliber Mark 16DP naval gun)是Mk 16的高平两用炮,可用于打击飞机和水面舰艇。它搭载于战后的伍斯特级轻巡洋舰和密西西比号(BB-41)防空炮兵训练舰。
还有Mk 17型6英寸47倍径舰炮(英语:6"/47 caliber Mark 17 naval gun)是Mk 16的修改型,使用袋式装药;它只架设在伊利级炮舰的单装式炮架以上使用。
设计
[编辑]该后装式线膛舰炮制有三种版本,分别是6-英寸(152.40-毫米)47倍径Mk 16 Mod 0、6英寸47倍径Mk 16 Mod 1和6英寸47倍径Mk 17。6英寸47倍径(6-inch /47 caliber)是指6英寸的膛径(口径)和47倍的膛径长度(一倍径即是一膛径),或可说达到23英尺6英寸(7.16米)。“Mk 16”(全写应为Mark 16)表示它是美国海军6英寸舰炮系列中的第16款设计。“ Mod 0”或“ Mod 1”表示对该设计进行的细微修改,其中0为原始型号,1则第一款修改的型号(具有锥形内衬)。
6英寸47倍径舰炮是在1930年代,美国海军所研发、用于发射“超重型”穿甲(AP)型抛射弹的多种武器之一,从而在遵守《伦敦海军条约》对舰炮数量和舰只尺寸的限制的同时,增加了战列舰的破坏力。与前型的Mk 12、14、15、18 6英寸53倍径舰炮相比,6英寸47倍径Mk 16舰炮发射的是一枚130英磅(58.97千克)穿甲弹头,而非仅重105磅(48千克)的穿甲弹头。[1][2]
该舰炮就架设在三种类型的炮塔以内。
Mk 16主要架设在三联装炮塔以内,以打击地面、水面目标。每座炮塔以内的全数三门舰炮都架设在同一具套筒当中,因此会一同被抬高,但是延迟线圈可让其发射时“分裂齐射”;这解决了1920年代和1930年代众多美国巡洋舰普遍存在的炮弹分布问题。克利夫兰级搭载有12门舰炮,架设在四座三联装炮塔以内。舰只中心线以上的三座炮塔的布局使得所有舰炮都可从宽阔的侧舷以上使用。1920年代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也搭载了12门6英寸53倍径舰炮,但由于当中8门舰炮为单独架设在炮廓以上,而且都只能向舰只的一侧开火,因此侧舷射击时最多只能使用8门舰炮。
Mk 16DP采用了双联装半自动高平两用型炮塔,可同时用以打击空中和地面、水面目标。它俩分别的装有各自的套筒,可以独立抬仰。它俩在战争后期少量生产。与“单用途”的三重炮塔相比,高平两用型炮塔射速较高,台仰与回旋速度亦更快。伍斯特级采用了这些炮架。[1][3]这款炮塔并不完全令前线满意,亦有官兵提议以三联装高平两用炮架取代它们,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取消。[4]
Mk 16/16DP舰炮可在+22.3°的抬仰角度将重达130英磅(58.97千克)的弹头射至11.36英里(18.28千米)的距离,飞行时间为44.7秒。达到44.5°的抬仰角度时的最大射程为14.77英里(23.77千米),飞行时间为77.3秒。弹头的重量各不相同;一枚穿甲弹的弹头重达130磅,而大容量(HC;high capacity)弹头则是105磅。弹药为半定装式(抛射弹和推进药弹壳为分开的)。这些舰炮的全装推进药式弹壳是Mk 4,装入一具黄铜罐以内,重达65磅(29.48千克)。大容量弹头可装上机械定时(MT)引信或是在1942年末装备的可变式时间(VT)无线电近炸引信,以对付飞机。[1]
这款舰炮发射的Mk 34高爆弹通常被称为“HC”,但当装有近炸(VT)引信或是机械定时(MT)引信时,它可以用以对付飞机;因此在这种配置时,从技术上而言是“防空”(AA)弹头。因此,根据所装上的引信,Mk 34 HC炮弹在理论上也可变成Mk 34 AA炮弹。
每门6英寸舰炮每分钟可以发射8至10发炮弹。每门舰炮重达6.5短吨(5.80长吨),最初只能抬高至40°,但后来经过修改而可抬高至60°。[1]最初,炮塔正面的端口被切开,只可让其仰角为41°,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三联装6英寸47倍径舰炮的端口都受令接受修改以放寛至60°。舰炮只能在-5°—20°的俯仰角度之间装填;当与远处的水面目标或飞机交战时,这会导致降低了其射速。重达105磅的Mk 34 HC炮弹在46.6°角时可以2,665英尺每秒(812.29米每秒)的速度射出并且飞至23,483码(21,472.86米);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推出的、重达130磅的Mk 35超重型穿甲炮弹可在全装药时达到2,500英尺每秒(762.00米每秒)的速度,并可在44.5°时贯穿最大距离达到26,000码(23,774.40米)的装甲。[1][5]
Mk 16舰炮的炮管寿命为750—1,050发全装药弹炮击。[1]
而Mk 17则是用以搭载于单装的Mk 18炮架。Mk 17舰炮可以从20°仰角发射重达19,800码(18,105.12米;11.25英里)的105英磅(47.63千克)常规炮弹(HE)。弹药为袋式装药(抛射弹和推进药袋为分开的)。全装药时,这款舰炮的推进药袋重至34或34.5磅(15.4或15.6千克)之间。[6]伊利级在四座单装式基座以上各自搭载了一门舰炮。[6]
每门6英寸舰炮每分钟可以发射5至8发炮弹。每门舰炮重达5.24短吨(4.68长吨),可从-10°抬高至20°。重达105磅的Mk 28常规炮弹可以2,800英尺每秒(853.44米每秒)的速度射出。[6]
Mk 17舰炮的炮管寿命同为750—1,050发全装药弹炮击。[6]
炮架
[编辑]其命名“Mk 16”是指该舰炮在6英寸炮系列的设计当中的顺位为第16位,而非搭载舰炮的炮塔。当时较小的火炮具有以Mark为编号的炮架类型。在现代,美国海军主要是以炮架(炮塔)为Mark编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火炮的型号才是主要重点。在19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数6英寸以及更大型的火炮的炮塔会根据所搭载炮塔的舰只种类而为人所知。[7][8]
布鲁克林级和圣路易斯级轻巡洋舰所搭载的6英寸三联装炮塔重达154—167短吨(137.50—149.11长吨),而克里夫兰级和法戈级轻巡洋舰则是165—173短吨(147.32—154.46长吨),每根线膛炮管长达25英尺(7.62米)。炮塔搭载在炮座或是圆形枢轴以上,而该枢轴从数层甲板延伸到舰只以内。抛射弹就存放在炮座底部的炮弹存储室以内。每门火炮可将200枚炮弹存放在炮弹存储室以内。炮弹通过卷扬机供应给火炮。[1]
而推进药存库位于炮弹存储室下方,并且通过推进药卷扬机供应给火炮。空的推进药罐可通过炮塔背面的抛壳口从炮塔内抛出。当该舰炮开火时,在炮塔后方的甲板以上看到打空的黄铜制推进药罐堆积起来的场面并不罕见。炮塔本身的表面装有厚达6.5英寸(165.10毫米)的装甲板,可以10°/秒的速度回旋跟随其目标。
每座炮塔需要3名军官和52名士兵。[1]
Mk 17舰炮安装在Mk 18单装炮架以上,重达15.4 short ton(13.97 t)。[6]
搭载舰船
[编辑]舰级 | 安装舰炮数量 | 舰只数量 | 服役期间 |
---|---|---|---|
布鲁克林级 | 15门(五座三联装炮塔) | 7 | 1937年—1982年 |
圣路易斯级 | 15门(五座三联装炮塔) | 2 | 1939年—1976年 |
克里夫兰级 | 12门(四座三联装炮塔) | 27 | 1942年—1979年 |
法戈级 | 12门(四座三联装炮塔) | 2 | 1945年—1950年 |
舰只/舰级 | 安装舰炮数量 | 舰只数量 | 服役期间 |
---|---|---|---|
密西西比号(AG-128) | 2门(一座双联装炮塔) | 1 | 1946年—1956年 |
伍斯特级 | 12门(六座双联装炮塔) | 2 | 1948年—1958年 |
舰级 | 安装舰炮数量 | 舰只数量 | 服役期间 |
---|---|---|---|
伊利级炮舰 | 4门(单装炮架) | 2 | 1936年—1945年 |
流行文化
[编辑]6英寸47倍径舰炮的Mk 16与Mk 16DP型在2015年战游网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射击游戏《战舰世界》当中除了以史实形式搭载于从布鲁克林级(海伦娜号)到伍斯特级各型轻巡洋舰以外,其三联装提案型分别以“Mark 17”与“Mark 16”之名将四座与五座搭载于其架空美国银币系IX级轻巡洋舰西雅图号与最高等级的超级(☆级)轻巡洋舰杰克逊维尔号以上;以后还将基于同型舰炮的另一款三联装提案型在同游戏的另一次更新中,将三座与两座搭载于其架空泛美银币系轻巡洋舰桑坦德号和圣•马丁号(另外也搭载两座双联装炮塔型,采用3–2–2–3布置)以上。而中国智能手机游戏《碧蓝航线》与战列舰世界的第二次联动活动当中,在西雅图号的舰娘登场的同时,亦让“Mark 17”三联装舰炮沿用相关资料登场,并命名为“试作型三联装152mm高平两用炮Mk17”。
参见
[编辑]年代、功能、性能相近的其他火炮
[编辑]- BL 6英寸Mk XXIII后装舰炮:英国研制的6英寸轻巡洋舰炮
- 150毫米SK C/25型舰炮:德国研制的150毫米轻巡洋舰炮,具有更高的初速
- 150毫米SK C/28型舰炮:同样是德国研制的150毫米轻巡洋舰炮
- 152毫米55倍径1934年型与1936年型舰炮:意大利研制的152毫米轻巡洋舰炮,具有更高的初速
- 三年式155毫米舰炮:日本研制的155毫米中口径舰炮,口径稍大
尚存的例子
[编辑]如今,世界上仅存的少数6英寸三联装炮塔架之一,就搭载在位于纽约州水牛城尼亚加拉河畔的水牛城伊利郡海军军事公园的小岩城号(CG-4)博物馆舰以上。
资料来源
[编辑]- ^ DiGiulian, Tony 6"/53 gun at Navweaps.com.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 ^ Campbell, p. 134
- ^ USA USN Naval Gun Designations - NavWeaps.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9).
- ^ Definitions and Information about Naval Guns - NavWeaps.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参考文献
[编辑]- Campbell, John. [https://archive.org/details/navalweaponsworl00camp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I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134–135. ISBN 0-87021-459-4.]
实地考察
[编辑]本文包含了来自公共信息的文字,而这些资料就在位于纽约州水牛城尼亚加拉河畔的水牛城伊利郡海军军事公园的小岩城号(CG-4)博物馆舰以上展出。
外部链接
[编辑]- (英文)——NavWeaps,
- 6"/47 (15.2 cm) Mark 16,navweaps.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18 Mar 20.
- 6"/47DP (15.2 cm) Mark 16,navweaps.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18 Mar 20.
- 6"/47 (15.2 cm) Mark 17,navweaps.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18 Mar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