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外国记者会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9月23日) |
简称 | FCC |
---|---|
成立时间 | 1943年 |
地址 | |
坐标 | 22°16′49″N 114°09′21″E / 22.280305555556°N 114.15597222222°E |
会员 | 记者、出版业行政人员 |
官方语言 | 英语 |
President | Keith Richburg |
员工数 | 100人以上 |
网站 | http://www.fcchk.org/ |
香港外国记者会(英语: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Hong Kong,简称:FCC)于1943年在中华民国重庆成立,旨在联系香港境外记者与当时的国民政府,1949年后迁移至香港,现时成员包括香港的外国记者、新闻从业员,以及其他行业的行政人员或专业人士。该会提供一个社交及专业讨论平台给新闻从业员及关注传媒的人士,让来自世界各地人士发表有关政治、经济及艺术等意见,也举办各类专业活动,包括新闻业会议、新闻简介会和电影放映会。
会址位于中环下亚厘毕道和云咸街交界,近雪厂街南,称为“旧牛奶公司仓库”北座,并已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1]。
该会每月付至少55万港元租金给香港政府(租金较同地段市场价格低至少五成),其属于二级历史建筑的会址的保养费用则完全由该会自资负责[2]。
历史
[编辑]源起
[编辑]外国记者会于1943年在重庆成立,旨在对抗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争取采访及发布新闻自由的权利。记者会跟随国民党从重庆搬迁到南京、上海,最后于1949年共产党取得政权后植根英属香港。
于1949年4月记者会迁移到香港的前夕,国民党政府拘捕并判处两名记者会会员,路透社的格拉咸赞坚斯(Graham Jenkins)及《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的佐治韦尼(George Vine)死刑。事因刚从南京到上海的赞坚斯报导解放军横渡扬子江时,中华民国国军迅速溃败;而韦尼供应同一报导给路透社时更连同地图。赞坚斯首先被捕,同日韦尼亦遭拘禁,两人拒绝透露报导的资料来源,被控制造谣言,判处死刑。
韦尼获准致电妻子艾伦(Ellen),艾伦随即向英国大使馆寻求协助,但使馆反应迟缓,艾伦转向记者会主席法恩斯沃思(Clyde Farnsworth)求援,法恩斯沃思立即接触蒋介石,展开36小时救援行动,最终成功拯救两名记者。
重庆到上海
[编辑]外国记者会于1943年首先在重庆成立,当时会址设在一间有24个房间的民居。随着国民政府迁都南京,记者会亦追随东移,在一间“都铎风格”(Tudor-style)连栋房屋建立会所。其后记者会再迁往上海,租用位于黄浦江畔外白渡桥头的百老汇大厦(Broadway Mansion)最高的六层,这座建筑物于1951年更名上海大厦(Shanghai Mansions),现为挂牌四星级涉外饭店。
香港咖啡店
[编辑]初时记者会在香港并没有固定会址,在旧告罗士打大厦(Gloucester Building)酒廊聚会,稍后改往地下的咖啡店。其后集中在温莎行(Windsor House)阁楼的牛奶公司餐厅(Dairy Farm Restaurant),会员在通宵查阅新闻报告及晨早的邮件后,也会到这里喝一杯咖啡。
旭龢道15号
[编辑]记者会于1949年到1951年间在旭龢道15号(现称石寓)开设会所,上海会所部分职员到港继续服务。记者会开始时只有11名正式会员,大部分是上海外国记者会的旧会员。但事情迅速改变,越来越多机构会员加入,会所明显不足以容纳大量到访的会员记者。
干德道41A号
[编辑]1951年记者会获得机会迁入太古洋行买办莫干生在干德道41A号兴建的故居,一座宫殿式豪宅,拥有云石壁炉、从干德道泊车位到楼上正门草坪专用升降机(是香港首部在私人住宅内装置的升降机)及有着一流的景观,从半山直望到海边。
记者会取得免息贷款,补充豪宅遗留的餐具及银器、古董椅子及其他家具。当时正是记者会的全盛期,会所是个夜夜笙歌的热门派对圣地。楼上的房间亦供访港的记者租用。由威廉·荷顿(William Holden)及珍妮花·锺丝(Jennifer Jones)主演的好莱坞著名电影《生死恋》(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曾在这里取景拍摄,该电影是由韩素音的自传式小说《爱情多美好》(A Many Splendour Thing)改编而成。荷顿稍后再次到香港拍摄《苏丝黄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克拉克·盖博亦曾到访记者会。
当时记者会的会员大部分是机构会员,是记者会稳定的收入来源。1953年普通会员入会费为50元,月费为30元或35元。战后主要的新闻通讯社也在东京设立总部,而采访朝鲜战争的记者通常附属日本分社,记者会的会员因朝鲜战争来来往往,会务停滞不前。其后屋主曾欲以25万元把这幢豪宅出售予给记者会,可是记者会基于当时的政治风险,不敢贸然购入。
李宝椿大厦
[编辑]1961年记者会搬迁到上环李宝椿大厦。高潮过后,一切归于平淡,记者会开始历史中的黑暗时期。辞职司空见惯,记者会终于在1963年破产,有几个月遭清盘而关闭。但有数名忠心会员在希尔顿酒店4楼租用一间会议室继续会务。会员数目日减,记者会直到1964年末才收支平衡。
希尔顿酒店
[编辑]记者会其后迁往希尔顿酒店顶楼(而本会旧址已经和政府新闻处旧址及停车场一并重建成长江集团大厦),会所拥有无敌维港景色,夏天更在游泳池傍边租用一套房,让会员可以使用泳池及沐浴设施。记者会亦在赤柱泳滩租用沙滩屋。其时恢复定时发布新闻及午餐会,首批演讲嘉宾包括当时的百事可乐副总裁及前美国副总统(日后的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六七暴动使香港再次成为新闻焦点,各地记者蜂拥而至。而在南中国海彼岸的越南的小冲突变剧,国际风云变色。
寿德隆大厦
[编辑]1968年记者会迁往遮打道寿德隆大厦的14及15楼,越战正打得火热,记者会亦人气大盛。
雪厂街现址
[编辑]在1980年初记者会获通知会址将加租超过一倍,急需寻找新会址,当时中区难有合适地点,新会址估计需耗资1800万港元。有人提议租用美利楼,当时的记者会长当奴韦斯(Donald Wise)写信给港督麦理浩提出要求,并提议如获接纳,将会妥善保育该座历史建筑。六周后记者会获得港督回复,提议另一地点,位于雪厂街的旧牛奶公司仓库,提供五年租约。在寿德隆大厦驻扎14年后,记者会在1982年迁入雪厂街现址。该会于2018年8月14日访问香港民族党陈浩天,记者会方面称访问是基于言论自由及新闻自由原则,但被政府及建制派认为是挑战香港主权归属,因此政府反对公开访问。梁振英称该会址只是以象征式租金给记者会使用,提议政府收回会址;但该会指是梁振英任内于2016年1月以月租55万元续租七年,并非只交象征式租金[3],政府其后于10月拒绝向该会副主席Victor Mallet发出签证报复[4]。
资料来源:翻译自官网的记者会历史
午餐会
[编辑]每当国际知名人士访问香港或本地政商界有意举行专题座谈会时,会选择出席香港外国记者会举行的午餐会作为演讲嘉宾,以便能直达传媒社群,或透过传媒发布到世界各地。在记者会午餐会演讲的嘉宾包括曾荫权[5]、曾俊华[6]、廖秀冬[7]、陈方安生[8]、陆恭蕙[9]、李鹏飞[10]、曾荫培[11]、李国章[12]、胡应湘[13]、吾尔开希[14]、钱卓乐爵士(“沙士”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席)[15]、柏圣文(英国驻港总领事)[16]、麦家礼(英国贸易投资及外交事务国务大臣)[17]、利弗(澳洲鳄鱼专家)[18]等。
2008年5月2日在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香港区火炬接力当日,美国影星米亚花露发表促请中国大陆当局向苏丹施压制止种族屠杀的演说[19]。
人权新闻奖
[编辑]人权新闻奖(Human Rights Press Awards)由香港记者协会、香港外国记者会及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合办[20],该奖项为表扬新闻工作者就有关人权范畴的专业及杰出报道,旨在加强公众对基本权利的尊重、提高对人权议题的意识、及集中注意力于发生人权危机的地区。奖项于2022年停办,当时会方表示不希望“无意之中触犯法例”。路透社报道,已停办的《立场新闻》在该届人权新闻奖取得9个奖项,评审因忧虑颁奖所致的法律风险而停止颁发。[21]
外国记者会慈善基金及奖学金
[编辑]外国记者会慈善基金(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Charity Fund)主要用作资助“保良局助学金及语文培训课程”。自2002年开始,记者会举办慈善舞会,筹得款项用作奖学金,颁发予保良局辖下机构的学生升读大学及专上课程,同时亦成立“语文培训中心”,这项计划由香港外国记者会、美国大通银行及保良局合力推动,中心由本地和外籍教师教授保良局住宿儿童英语和普通话。2007年获美林亚太公司捐助100万元,筹备在葵涌区公共屋邨成立“儿童发展及语文培训中心”[22]。
参见
[编辑]注释与参考资料
[编辑]- ^ 文化古蹟/外國記者會及藝穗會. 大公网. 2007年7月25日 [2007-09-27].[永久失效链接]
- ^ 反駁CY「象徵式租金」論 前外國記協執委:會址月租逾55萬 指控缺乏理據. 立场新闻. 2018-08-06 [2018-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梁振英稱FCC象徵價租用會址 文件證CY任內以月租55萬元續租七年. 香港01. 2018-08-06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港府拒續FCC副主席工作簽證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曾荫权指出香港必须与中央维持良好关系[永久失效链接]
- ^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外國記者會午餐會致辭全文. [200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廖秀冬在香港外國記者會午餐會席上介紹香港在環保工作上的承擔. [200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陳太與西方勢力呼應. [200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陆恭蕙忧泛民主派议席失守 吁积极争取政改[永久失效链接]
- ^ 殺港台民怨猶如23條立法 李鵬飛警告特首 力挺應讓順利過渡. [200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處長分析罪案趨勢 證明香港治安良好. [200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李国章大力拥护特首[失效链接]
- ^ 胡應湘:上街爭普選 恐影響投資環境. [200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吾爾開希:六個月後“通緝”屆滿 一定返回中國. [200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專家監督落實防「沙」建議. [200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9-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柏圣文来港为追女仔[永久失效链接]
- ^ 全球氣候暖化. [200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脫逃鱷魚仍然逍遙在外. [200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6-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米亞花露政府總部舉人權火炬 籲北京向蘇丹施壓. 明报. 2008年5月2日 [2008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5月6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明報程翔報道奪人權新聞大獎. 明报新闻网. 2007年3月25日 [2007-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新聞自由|外國記者會停頒人權新聞獎 傳憂《立場》獲獎致「法律風險」 多名委員辭職抗議. 追新闻. 2022-04-25 [202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保良局獲百萬屋邨設語文中心. 大公网. 2007年9月15日 [2007-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0月9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