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谢尔夫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8月4日) |
阿道夫·谢尔夫 | |
---|---|
奥地利总统 | |
任期 1957年5月22日—1965年2月28日 | |
总理 | 尤利乌斯·拉布
阿方斯·戈尔巴赫 约瑟夫·克劳斯 |
副总理 | 布鲁诺·彼得曼 |
前任 | 特奥多尔·克尔纳 |
继任 | 弗朗茨·约纳斯 |
第19任 奥地利副总理 | |
任期 1945年12月20日—1957年5月22日 | |
总统 | 卡尔·伦纳 利奥波德·菲格尔 特奥多尔·克尔纳 尤利乌斯·拉布 |
总理 | 利奥波德·菲格尔 尤利乌斯·拉布 |
前任 | 埃德蒙·格莱瑟-霍斯特瑙(1938) |
继任 | 布鲁诺·彼得曼 |
奥地利社会党党主席 | |
任期 1945年12月15日—1957年5月5日 | |
前任 | 创始 (卡尔·塞茨是奥地利社会党前身,奥地利社会民主工人党的主席) |
继任 | 布鲁诺·彼得曼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奥匈帝国摩拉维亚尼科尔斯堡 | 1890年4月20日
逝世 | 1965年2月28日 奥地利维也纳 | (74岁)
政党 | 奥地利社会党 |
配偶 | 希尔达·谢尔夫(Hilda Schärf) (1886–1956) |
阿道夫·谢尔夫(德语:Adolf Schärf;1890年4月20日—1965年2月28日)是一名奥地利社会党政治家,1945年至1957年担任奥地利副总理,1957年至去世时担任奥地利总统。
生平
[编辑]谢尔夫出生在摩拉维亚边疆区的尼科尔斯堡(今捷克摩拉维亚地区的米库洛夫)的一个贫困工作阶级家庭。他在1899年起开始居住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在黑尔纳尔斯的一间文理中学就读。他后来进入维也纳大学继续求学,一边打工以支付法学院学费,并因学业表现优良获取奖学金。他在1914年夏天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四周后,自愿加入奥匈帝国陆军服役。
政治生涯
[编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为奥匈帝国陆军少尉的谢尔夫被解职。在见识奥匈帝国战败并解体后,他进入政治圈。在奥托·格律克尔代表劝说下,他获职为国民议会中奥地利社会民主工人党籍议长卡尔·塞茨的助理。他在第一共和国时期保有此职位一直到1933年3月时议会议长卡尔·伦纳辞职为止。谢尔夫、卡尔·塞茨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奥托·鲍威尔当时要求卡尔·伦纳的下台。然而,此决定后导致时任总理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推翻当时的议会制。
谢尔夫在1933年成为联邦议会的议员,虽然他和奥地利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准军事组织共和保卫联盟保持距离,他仍然在1934年2月的内战后在奥地利法西斯主义者的祖国阵线政权建立后被捕并丧失其公职。因为社会民主党被解散而失业,谢尔夫在1934年考过了奥地利的律师资格考试,并作为一法律事务所的合伙人。
在1938年德奥合并后,谢尔夫再次被逮捕,成为盖世太保监管的政治犯。然而,三个月后,他“雅利安化”了一位需要离开奥地利的社会民主党籍犹太人——阿诺德·艾斯勒律师的办公室。他获得艾斯勒的律师事务所所有权,最终并没有归还给艾斯勒。之后,他也参与维也纳其他建筑的雅利安化。然而,他也避免加入国家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联盟,并与抵抗组织有通联,如环绕后被处决的的天主教牧师海因里希·麦尔,有与美国战略情报局有所联系的麦尔-梅斯纳集团、CASSIA。[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的独生子雷茵霍尔德·谢尔夫被征召入德意志国防军并在1941年阵亡。在7月20日密谋案后,谢尔夫又坐牢了五周。
在苏联军队发动维也纳攻势后并于1945年4月占领维也纳后,谢尔夫成为重建的奥地利社会党代理主席并加入总理卡尔·伦纳的民族团结政府。谢尔夫、卡尔·伦纳、保守派的利奥波德·菲格尔、共产党的约翰·科普莱尼格共同组成奥地利第二共和国的过渡内阁。在1945年议会选举中,沙尔夫成为复立的国民议会议员。沙尔夫一直到1957年作为奥地利社会党和保守派奥地利人民党大联合政府(奥地利共产党在1947年后不再为大联合政府一员)中的副总理,其担任期间期间政府总理有利奥波德·菲格尔和继任的尤利乌斯·拉布。
总统职涯
[编辑]当总统特奥多尔·克尔纳在1957年1月4日任内过世时,沙尔夫成为同年5月5日总统选举中奥地利社会党的候选人并且当选。他在同年5月22日就职,在1961年他主持了在维也纳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与苏联最高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间的会谈,其会谈包括一场由沙尔夫和其女儿玛莎(沙尔夫在1956年丧妻,故由其女儿作为第一夫人的职位)于熊布朗宫主持的纪念性国宴。
谢尔夫是比例代表体制(Proporz)的坚定支持者,他在总统任期内恪守无党制民主的精神,与三位保守派的总理(尤利乌斯·拉布、阿方斯·戈尔巴赫、约瑟夫·克劳斯)合作。然而,谢尔夫也有介入社会党内部的事务,此导致在1964年时弗朗兹·奥拉离任内政部部长。在六年的总统任期后,谢尔夫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位连任的总统——在1963年总统选举时击败其保守派政治对手尤利乌斯·拉布。
谢尔夫在1965年时任内逝世,他被葬于维也纳中央公墓,在1983年时维也纳多瑙城的一个广场以其名命名。在1985年时阿尔弗雷德·赫德利卡在维也纳市政厅建立了阿道夫·谢尔夫的纪念碑,其开张在谢尔夫的女儿玛莎在场下举行。
与阿道夫·希特勒生平的相似点与其用于产生的争议
[编辑]- 由弗兰克·雷尼克作曲词之新纳粹颂歌:Adolf's Ehrentag,意图以解释此歌为颂扬阿道夫·谢尔夫而非阿道夫·希特勒以避免遭到反纳粹颂扬法的审查。在歌曲的最后,两人的相似性被列出:都出生于4月20日,且皆曾为奥地利的领导人。
- 一名克朗报[2]作家沃尔夫·马丁(Wolf Martin)[3]的在1994年4月20日一篇诗中提到阿道夫·“谢尔夫”的生日,造成当时群众哗然。
参考资料
[编辑]- ^ Fritz Molden: Die Feuer in der Nacht. Opfer und Sinn des österreichischen Widerstandes 1938–1945. Amalthea, Vienna 1988, p 122; Christoph Thurner "The CASSIA Spy Ring in World War II Austria: A History of the OSS's Maier-Messner Group" (2017), pp 14.
- ^ Borgers, Nathalie (2005) Kronen Zeitung - Tag für Tag ein Boulevardstück. ARTE
- ^ Dienstag, der 22. April 2008, 17:03 Uhr von Pontifex Maximus. pontisblog.eu. 22 April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