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逵
外观
门逵(1573年12月10日—17世纪),字仲轨[1],号鸿阳,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2],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门逵年轻时勤奋好古,文章简练苍劲,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中甲午科四川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3],到二十九年(1601年)成进士[4],大理寺观政,本年授镇江府儒学教授,三十二年升国子监助教,三十四年升刑部主事,三十七年升员外郎,三十八年升郎中,升大理府知府,四十一年升任云南副使,四十三年八月升本省右参政[5],四十七年考察去职。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起补贵州思仁道参政[6],任内做事慷慨得器重,督学云南时又扶持当地文风,天启二年因考绩不及致仕[7],不再参与朝政。他喜欢带朋友游览名刹,写下不少作品,同时训诫子孙忠孝为重,在当时清望昭著[2]。
家族
[编辑]曾祖门世仰。祖父门缙,巢县知县。父门之祐,母余氏,继母王氏。慈侍下。兄迥,弟遥、乔、述、适。娶庞氏。
引用
[编辑]- ^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进士登科录》:门逵 贯四川成都府内江县民籍,县学生,治《春秋》,字仲轨,行二,年二十九,十一月二十七日生。曾祖世仰,祖缙 知县,父之祐,母余氏,继母王氏,慈侍下,兄迥,弟遥、乔、述、适,娶庞氏。四川乡试第五十九名,会试第二十五名。
- ^ 2.0 2.1 同治《内江县志·卷七·人文下》:门逵 字鸿扬,万历辛丑进士,历官至按察廉使。少勤敏嗜古,为文简练苍劲,有柳州风。在郎署数年,遇事慷慨气节过人,极敦寅谊,朝议重之。及督学滇省,扶衰起靡,文风丕振。后以总宪乞致归家,不事干谒,喜携友游名山梵刹,吟风醉月尽山林园池之乐。著作甚富,训其子孙以忠孝为先,才名清望人所难及。
- ^ 同治《内江县志·卷三·选举》:(万历)甲午科(举人……) 门逵 见科甲
- ^ 《嘉靖二十九年辛丑科进士履历》:门逵,鸿阳,春秋,甲戌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内江人,甲午五十九名,会二十五名,三甲八十七名。大理寺政,本年授镇江府授,甲辰升助教,丙午升刑部主事,乙酉升员外,庚戌升郎中,升大理知府,癸丑升本省付使,乙卯升参政,己未考察,辛酉补贵州参政,壬戌考察。曾祖三省。祖,南京巢县知县。父之祐,庠生。
-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五》:(万历四十三年八月壬午)……陞云南副使门逵为云南右参政……
-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八》:(天启元年三月乙丑)……补原任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门逵于贵州分守思仁道……
-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十八》:(天启二年正月辛亥)……吏部会都察院考察天下诸司官员:吴愈盛、万年、赵性粹、徐久德、韩原善、谭炜及山西参政王建屏、贵州副使赵乾清、山东副使张铨、徐应元、湖广副使张纶音、山东佥事韩原善俱不谨;张云翼及两淮盐法道按察使袁世振、四川副使徐逢聘俱贪;朱化孚、周泰峙、武图功、吴晖、孙毓英及江西按察使沈朝烨、贵州参政熊鸣岐、湖广副使谢渭、黄景星、山西参议徐如翰、山东运使欧阳灿俱浮躁;李万化、洪纤若、孙大壮及山西右布政使金应凤、福建按察使朱彩、陕西按察使张崇礼、浙江参政王世德、山西参政梁应泽、贵州参政门逵、四川副使绳愆、云南副使杨绍中、广西副使黄元勋、陕西参议张士俊俱不及;袁汝萃、梅国楼俱老疾。并府州县杂职等员分别考察,奉旨褫职闲住致仕降调各有差。
参考文献
[编辑]- 同治《内江县志》·卷三·选举
- 同治《内江县志》·卷七·人文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五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八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