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外观
语文,是中文语境中一个多义的合成词,包括语和文,“语”指代语言,而“文”则有多种解释,不同情况下指代文学、文字或者文化等等。比如1949年后中国大陆中小学的语文课指代的就是语言文学。日常生活中,语文两字并无严格指口头语及书面语而混用之,如英语和英文、日语和日文。
学科名
[编辑]清末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设国文科。
中华民国的国语、国文课名出自于五四运动前后,小学设国语课,教材为白话文,中学设国文课,当时教材为以文言为主,新文学作品为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中国大陆的国语和国文课名统称为语文,是学校里的一种主要科目,常指代汉语言文学,以白话文为主,辅以文言文,随着年级增加文言文比例逐渐提高。一般汉民族语文科目在中小学通常只称为语文,在大学则常常不简称而只使用全称汉语言文学。少数民族学习的科目则分别为对应民族语文(例如藏语文、蒙语文、维语文、朝语文等等)以及单独的汉语文科目,少数民族的汉语文科目也通常比汉族学习的内容更简单、考试难度更低。
“语文”作为学科名最早由叶圣陶和夏丏尊于1949年提出,既作为学科名,也作为教材名,受到教育界认同。1950年,中国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出版了首套语文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废除“国文”、“国语”等名称。[1]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_沧海之语_新浪博客. blog.sina.cn. [2020-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这是一篇语言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