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外观
(重定向自觀音普門經)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梵语:Avalokiteśvara-vikurvạna-nirdeśaḥ),是《妙法莲华经》(七卷本)中的第二十五品,又被称为《观世音经》(观音经)[1]。由姚秦鸠摩罗什译长行,隋阇那崛多和笈多补译偈颂。因该经文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圆通之德,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示现三十二应身,普使有情圆成佛道,开周遍法界之门,广济众生,故名“普门品”。河西王沮渠蒙逊时代,此品举世流通,功验最多,历久不衰。这部经典与〈观自在菩萨章〉(《华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楞严经》),被称为“观音三经”。有情就是众生之意
主要注释
[编辑]- 隋,智𫖮说《妙法莲华经文句》;
- 隋,天台智𫖮说灌顶记《观音玄义》、《观音义疏》;
- 隋,吉藏撰《法华玄论》《法华义疏》;
- 唐,湛然述《法华文句记》;
- 唐,窥基撰《妙法莲华经玄赞》;
- 宋,知礼述《观音玄义记》、《观音义疏记》。
参考文献
[编辑]- ^ 孙昌武. 六朝小說中的觀音信仰. 佛学与文学─佛教文学与艺术学研讨会论文集. [201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