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
外观


蜃,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海怪,形似大牡蛎(另有巨大文蛤、水龙等说法),能吐气,并形成为海市蜃楼。该词出自《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像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又《礼记·月令》:“雉入大水为蜃”[1],相传随侯珠产于蜃蛤。[2]
概要
[编辑]中国古书《汇苑》里记载,春天和夏天时会从海中吐气形成楼台。[3]这个传说在日本也广泛地传闻,根据江户时代鸟山石燕的妖怪画集《今昔百鬼拾遗》,以“蜃气楼”的名字,描绘了大文蛤吐气成楼阁的姿态,解说文则是引用中国的史记“蜃是大蛤变成的”的叙述。[4](参照图片左上方的解说文字)
在《太平广记》,记载江西洪水为蛟蜃精所害,许真君除蜃精为民除害的故事。明朝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十卷“旌阳宫铁树镇妖”亦描写蛟蜃为妖之事。[5]
脚注
[编辑]- ^ 《说文解字》曰:雉入水所化。又时刄切。
- ^ 《潜夫论·论荣》: 随氏之珠,产于蜃蛤。
- ^ 日野巌. 動物妖怪譚. 中公文库 上. 中央公论新社. 2006: 245页. ISBN 978-4-12-204791-4.
- ^ 高田卫监修 稲田笃信・田中直日编. 鳥山石燕 画図百鬼夜行. 国书刊行会. 1992: 188–189页. ISBN 978-4-336-03386-4.
- ^ 徐彻、李焱. 道界百仙. 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1月1日: 105–108. ISBN 9787542664143.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