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罗杰·马丁·杜·加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罗歇·马丁·杜·伽尔
罗杰·马丁·杜·加尔
出生1881年3月23日 编辑维基数据
塞纳河畔讷伊 编辑维基数据
逝世1958年8月22日 编辑维基数据 (77岁)
墓地Cimetière de Cimiez 编辑维基数据
母校
职业作家档案管理员剧作家 编辑维基数据
奖项诺贝尔文学奖、Grand Prix littéraire de la Ville de Paris 编辑维基数据
签名

罗杰·马丁·杜·加尔(法语:Roger Martin du Gard,1881年3月23日—1958年8月22日),法国小说家。马丁‧杜‧加尔在1881年3月23日生在法国塞纳河畔一个基督教徒家里。少时聪颖、爱好文学,深受法文教师的器重。在老师的启发下,对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古文字颇有研究的父亲,对马丁‧杜‧加尔影响也很大。1903年,22岁的马丁‧杜‧加尔考入法国文献学院,几年的学习研究,使他荣获文献专家的学位。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马丁从文献学院毕业后,任职于巴黎国家古文学文库。在此后的四、五年间,马丁利用工作之便,阅读了更多数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结识了罗曼·罗兰安德烈·纪德等小说家,并成为好友。在他们的感召下,马丁提起笔来尝试小说的创作。[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发表了两篇小说:《成功》(1910年)、《让·巴洛瓦》(1913年)。1916年回到巴黎,从事戏剧活动。1920年春天开始酝酿长篇巨著《蒂伯一家英语The Thibaults》(Les Thibault),《蒂伯一家》共八卷——《灰色笔记本》、《教养院》、《美好的季节》、《诊断》、《小妹妹》、《父亲的死》、《1914年夏天》、《结尾》,从1922年开始写作,直到1940年全部完成。1937年以《蒂伯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作品在台湾的出版

[编辑]
  •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马丁卡德》,台北市:九华文化 1980年。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孟宪忠编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学,1993年,页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