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吹雪型驱逐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特型驅逐艦
吹雪型驱逐舰
天雾
概观
舰种一等驱逐舰
舰名出处天象地象名
拥有国 大日本帝国
苏联
前型睦月型驱逐舰
次型初春型驱逐舰
同型“吹雪”至“电”共24艘
技术数据
排水量1,980吨(公试)
1,680吨(基准)
全长118.5米
115.3米(水线长)
全宽10.36米
吃水3.2米
燃料重油475吨[1]
锅炉吕号重油锅炉4座(Ⅲ型为3座)
动力舰本式蒸汽涡轮引擎(2座2轴)
功率50,000匹
最高速度38.0节
续航距离5,000浬(14节)
乘员219人
武器装备50倍口径12.7厘米联装炮3座6门
7.7毫米单装机枪2挺(Ⅰ型)
13毫米单装机枪2挺(Ⅱ、Ⅲ型)
61厘米3联装鱼雷发射管3座

吹雪型驱逐舰(日语:吹雪型駆逐艦ふぶきがたくちくかん?)是大日本帝国海军(以下为日本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底下所建造的舰队型驱逐舰

在计划时期被称为特型驱逐舰とくがたくちくかん),源于1924年在舰政本部内设立的“特型驱逐舰对策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立目的是要满足舰政本部就“新型驱逐舰”的各种苛刻要求。

于日本海军的公文中统一为吹雪型驱逐舰[2]。在首制舰(Name Ship)“吹雪”沉没后,舰型名称改订为白雪型驱逐舰[3],后来再改为初雪型驱逐舰[4]

概要

[编辑]

根据华盛顿条约,日本海军虽然被限制建造战舰等的大型舰,但由于补助舰艇不受条约限制的关系,因而提出了强化其整备的方针,而借此而被建造的新型驱逐舰即为吹雪型。

由于拥有二段式甲板及追求凌波性能的船形并具良好的航海性能、并将已往常用的露天式的舰桥更改为密闭式从而改善了居住性,更拥有相对于排水量的重武装(炮塔式12.7厘米联装炮3座、于舰中心搭载9射线的61厘米鱼雷并配备预备鱼雷),所以吹雪型出现后,对当时各海军列强的驱逐舰带来了很大冲击。

虽然在日美开战时吹雪型已被看成旧式舰并没有装备氧气鱼雷,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仍为水雷战队的主力,也在航空母舰护卫、输送船团护卫等任务上活跃,亦因此在战争中损害甚大,在建成的24艘当中,到终战时仍然幸存仅为绫波型的“潮”与晓型的“响”2艘。

沿革

[编辑]

华盛顿条约与睦月型驱逐舰

[编辑]

基于华盛顿条约,对各国就主力舰航空母舰的拥有比率(英5:美5:日3)及巡洋舰的建造(排水量10000吨以下・搭载炮重巡为8吋、轻巡6.1吋以下)受到限制。而日本海军在此之前,一直将预算使用在八八舰队计划,为有余裕底下才能对中型为一等、小型为二等这两系统驱逐舰进行建造。但是,因缔结了条约的关系就不能不缩少对主力舰建造的规模,为了弥补与英美海军之间的差距,就此将整备与强化轻巡洋舰以下并不受条约限制的补助舰艇作为方针并视为活路。而驱逐舰就沿着这个方针,在修正计划后且没有预算限制的束缚下,开始著用手对峯风型驱逐舰的扩大型睦月型驱逐舰的建造。

新型驱逐舰

[编辑]
吹雪型的舰形与武装配置的示意图

睦月型驱逐舰在当时为高性能且重武装的舰只(速度37.3节、以14节能续航4000浬、兵装为61厘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共6射线及12厘米单装炮四座),不过军令部的需求远高于此,希望能拥有速度37节、12.7厘米炮6门、9射线的61厘米鱼雷发射管。该要求最后由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当时)实现。为了能达到要求,藤本参考了轻巡洋舰夕张”的手法,并积极采用新技术(半自动电弧焊等新式的电焊)借此尝试将舰只彻底轻量化,而后部主炮更使用了背负型的关系,将基准排水量控制在1700吨以下,成功设计了大体乎合军令部所要求的驱逐舰(实际上较图纸数据为重)。设有篷盖的舰桥、装上防盾的炮塔在日后成为日本海军驱逐舰的基本形态,这些特征均能在吹雪型上找到。吹雪型于内外也给人很强的印象,特型驱逐舰这个以海军的分类为依据的名称亦相当有名。另外使用多种轻合金亦为初期的特徴,不过当时的铝合金的抗盐性很差,后来因出现严重腐蚀而中止使用[5]

另外,虽然在睦月型之后的日本海军驱逐舰上都搭载了61厘米鱼雷发射管,但是吹雪型所发射的,并不是日本海军的鱼雷当中闻名世界的九三式鱼雷。到吹雪型之后的初春型为止是使用九〇式空气鱼雷。真正能够搭载氧气鱼雷的是白露型以后的驱逐舰。此外,鱼雷发射管的初期型式并没有防盾,是在后来才加装。

损失“深雪”与第四舰队事件

[编辑]

形式

[编辑]

由于吹雪型的建造期间长,因此被分为多个种类。在分类上主要为两个方式,第一种是基于搭载炮分为3类(+1类);而第二种则将“吹雪”到“潮”分为1类,再将改良了引擎的“晓”以后共4艘分为另一类共2种类。本条目所使用的分类方式为前者。不过在日本海军的舰艇类别等级表上将全部舰只统一为“吹雪型驱逐舰/白雪型驱逐舰/初雪型驱逐舰”[6][7]

吹雪型(I型)
根据大正12年度计划而建造的10艘初期型。只有该10艘采用称为A型的12.7厘米联装炮塔。该型的最终舰“浦波”,因其船体与后述的II型为同型但搭载A型炮的关系,有时被当作改吹雪型(改Ⅰ型)并分为另一类。
I型改(浦波)
吹雪型10番舰浦波,与后述绫波型的船体为同形但搭载A型炮,这实为吹雪型与绫波型的折衷形态。因此有时被称为I型改(或改I型)。本来预定作为绫波型竣工,但当时正值日内瓦海军裁军会议,在会议开始后便立即快速赶工,并早了半年完成。因此与配备新型炮(B型炮)的时间无法配合,在竣工时只能搭载一直使用的A型炮。
绫波型(II型)
根据昭和2年度而建造,“绫波”至“潮”为止的10艘。相较于吹雪型其舰桥构造物被大型化,而为防止锅炉室吸气口在极端天气(如暴风雨)下错误吸入海水令引擎故障,因此将其形状由烟管型改成碗型(后来成为日本海军驱逐舰的标准)。其次,将搭载的主炮,由吹雪型一直使用仰角为40度的A型,更改为加大至75度的B型炮塔。另外,由于“胧”、“曙”、“涟”、“潮”4舰的烟囱高度较其他绫波型为低矮,所以该4舰有时被区分为IIA型。
晓型(III型)
为了加强机能而将舰桥大型化,随着主引擎的马力增大及空气预热机的使用,只需要3座锅炉就能达到像绫波型4座的效果,一号烟囱亦因此缩小,成为了外观上显著的特征。就以上各种的改良,提升了航行性能与加长续航距离,不过减少了1个锅炉(约50吨)就代表吃水线下的重量变轻,再加上先前所述为了充实各种指挥装置而将舰桥大型化等,导致舰只的重心变高、复原性下降,并成为发生第四舰队事件的其中一个原因。另外,晓型为最先在鱼雷发射管加上防盾并成为标准装备。在第四舰队事件后进行了大幅改装,包括舰桥小型化、更改鱼雷发射管位置等,亦为在事件前后舰容变化得最大的特型驱逐舰。

兵装

[编辑]

主炮

[编辑]

为日本海军駆逐舰所搭载最初的12.7厘米炮。除了使用高角炮作为主兵装的秋月型驱逐舰(乙型)、松型驱逐舰(丁型・改丁型)外,由吹雪型开始成为了日本驱逐舰的标准炮。

吹雪型各舰如前文所述吹雪型(Ⅰ型)是使用A型联装炮架,之后为B型联装炮架并以3座6门配置搭载。从现存的相片中可以看到在友鹤事件第四舰队事件后所进行的改装工程,将B型炮的炮盾修改成接近C型炮的形态,甚至直接更换炮塔。

另外在大战期间为了增强对空火力而将2号炮拆除并装上对空机枪。这些工程为在1943年(昭和18年)秋开始到翌年进行。

鱼雷

[编辑]

日本的驱逐舰从睦月型开始搭载61厘米鱼雷,同时3联装鱼雷发射管也是最初采用。吹雪型虽然亦继续使用61厘米3联装鱼雷発射管(正式名称为一二年式六一糎三联装水上发射管),但是一共搭载了3座(9射线),射线数为睦月型的1.5倍。虽然在这时还未曾搭载次发装填装置,但吹雪型共9射线的射线数仅为次于“岛风”(15射线)。

初次在鱼雷发射管上装备防盾的吹雪型,为绫波型的“敷波”。该防盾在极端天气时对于发射管的操作而言有很大的增强效果。各舰在后来的改善工程中亦加装该装备。到了晓型后更成为标准装备,而吹雪型以前的驱逐舰亦陆续装备。试制的防盾由于使用杜拉铝的关系很快就被海水侵蚀,因此各舰所装备的盾为钢制,厚度3毫米。

当初为搭载18枚八年式鱼雷,后来改为九〇式鱼雷(由12枚到18枚不等,视乎舰只而有所不同)。换装上九三式鱼雷(氧气鱼雷)为在1943年(昭和18年),但尚有一部分舰只仍未装备[8]

机枪

[编辑]

在当初曾计划搭载2挺毘式40毫米单装机枪但未能实现,最后在吹雪型(Ⅰ型)装备的为2挺留式7.7毫米单装机枪。而绫波型、晓型则再加上2挺毘式12毫米单装机枪(其口径正确为12.7毫米)以作增强。

由于以上装备在大战中的对空战斗中完全不敷应用,所以于1943年(昭和18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增强。而吹雪型的配置为

  • 拆除2号主炮并安装2座25毫米3联装机枪
  • 舰桥前设置机枪台并设置1座25毫米联装机枪
  • 于2号、3号鱼雷发射管之间加上机枪台并设置2座25毫米3联装机枪

到了阿号作战あ号作戦、1944年6月)时期,各舰的对空机枪配置在下方以图表列出。

舰名 25毫米机枪 13毫米 7.7毫米 阿号作战后的增强
3联装 联装 单装 单装 单装
4 1 2 25毫米单装7挺、13毫米单装4挺
4 1 25毫米单装8挺、13毫米联装2基、同单装6挺
4 1 2 25毫米单装12挺
薄云 4 1 2 2 25毫米单装8挺、13毫米单装4挺

最终兵装

[编辑]

以下是终战时残存,“潮”及“响”在最终时的兵装。

  • 主炮:12.7厘米联装炮2座4门
  • 鱼雷:61厘米3联装鱼雷发射管3座9门(鱼雷15枚)
  • 机枪:25毫米3联装4座、同联装1座、同单装8挺、合计22挺。13毫米单装机枪6挺
  • 深水炸弹:36个

  • 主炮:12.7厘米联装炮2座4门
  • 鱼雷:61厘米3联装鱼雷发射管3座9门(鱼雷15枚?)
  • 机铳:25毫米3联装4座、同联装1座、同单装14挺、合计28挺。
  • 深水炸弹:36个

于前樯(前桅杆)装置了1座经改造的22号电探(雷达),于后樯则为1座13号。这时的公试排水量为2,300吨,速度降至34节。

命名方法与同型舰

[编辑]

由编号到舰名

[编辑]

基于八八舰队计划这个大建舰计划,有可能会导致能使用的舰名变得不足,因此于神风型[II] 、若竹型开始在驱逐舰使用编号名。但因华盛顿裁军条约的关系八八舰队计划被中止,舰名不足的问题亦不再存在,因此于1928年(昭和3年)8月1日开始将编号名改为固有舰名。吹雪型驱逐舰的初期舰在下水时也是以编号名来命名,当中数舰更是以编号名竣工。但在其后改为固有名称。

编号 命名 1928年改名
35 第三十五号驱逐舰 吹雪
36 第三十六号驱逐舰 白雪
37 第三十七号驱逐舰 初雪
38 第三十八号驱逐舰 深雪
39 第三十九号驱逐舰 丛云
40 第四十号驱逐舰 东云
41 第四十一号驱逐舰 薄云
42 第四十二号驱逐舰 白云
43 第四十三号驱逐舰 矶波

同型舰

[编辑]

以下使用计划次序来排列

吹雪型(I型)

[编辑]
  1. 吹雪ふぶき:1928年8月10日在舞鹤工作部竣工, 1942年10月11日在萨沃岛海战与美军水上部队交战期间于瓜达尔卡纳尔岛水域沉没。
  2. 白雪しらゆき:1928年12月18日在横滨船渠竣工,1943年3月3日在八一号作战于丹皮尔海峡附近沉没。
  3. 初雪(II)-はつゆき:1929年3月30日在舞鹤工作部竣工,1943年7月17日在布因沉没。
  4. 深雪みゆき:1929年6月29日在浦贺船渠竣工,1934年6月29日在济州岛南方海域进行演习期间,与“电”发生冲突并被栏腰撞断。舰体后部当场沉没,余下的前部曾尝试为其进行曳航,但最后决定放弃。
  5. 丛云(II)-むらくも:1929年5月10日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1942年10月12日在新乔治亚岛近海沉没。
  6. 东云(II)-しののめ:1928年7月25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竣工,1941年12月17日于加里曼丹岛美里的攻略作戦中进行单独行动时失去联络,后被判定为沉没。原因被推则为触雷或受到轰炸。
  7. 薄云(II)-うすぐも:1928年7月26日在石川岛造船所竣工,1944年7月7日在择捉岛北方水域沉没。
  8. 白云(II)-しらくも:1928年7月28日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1944年3月16日在钏路厚岸爱冠海峡近海沉没。
  9. 矶波(II)-いそなみ:1928年6月30日在浦贺船渠竣工,1943年4月9日在苏拉威西岛浦东水道沉没。
  10. 浦波(II)-うらなみ:1929年6月30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竣工,1944年10月26日在菲律宾班乃岛沉没。

绫波型(II型)

[编辑]
  1. 绫波(II)-あやなみ:1930年4月30日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 1942年11月14日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严重受损并不能航行,翌15日于瓜达尔卡纳尔岛水域沉没。
  2. 敷波(II)-しきなみ:1929年12月24日在舞鹤工作部竣工,1944年9月12日在南中国海的海南岛以东沉没。
  3. 朝雾(II)-あさぎり:1930年6月30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竣工, 1942年8月28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丹布海峡附近沉没。
  4. 夕雾(II)-ゆうぎり/ゆふぎり:1930年12月3日在舞鹤工作部,1943年11月25日在新爱尔兰岛圣乔治海峡近海沉没。
  5. 天雾あまぎり:1930年11月10日在石川岛造船所竣工,1944年4月23日在望加锡海峡触雷沉没。(当时由约翰·肯尼迪担任艇长的鱼雷艇PT-109,在与“天雾”发生冲突后沉没。)。
  6. 狭雾さぎり:1931年1月31日于浦贺船渠竣工,1941年12月24日在 古晋北方水域沉没。
  7. (II) -おぼろ:1931年10月31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竣工,1942年10月17日在基斯卡岛东北方水域沉没。
  8. (II) -あけぼの:1931年7月31日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1944年11月13日在马尼拉湾沉没。
  9. (II)-さざなみ:1932年5月19日在舞鹤工作部竣工,1944年1月14日在中部太平洋的沃莱艾诸岛水域沉没。
  10. (II)-うしお/うしほ :1931年11月14日在浦贺船渠竣工,1945年9月15日除籍 ,1948年8月4日解体。

晓型(III型)

[编辑]
  1. (III)-あかつき:1932年11月30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竣工,1942年11月13日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于瓜达尔卡纳尔岛水域沉没。
  2. (II)-ひびき :1933年3月31日在舞鹤工作部竣工,在完成特别输送舰(复员舰)任务后,于1945年10月5日除藉。1947年7月5日作为赔偿舰引渡到苏联并改名为信赖(Верный)苏联海军方面在1953年除籍。
  3. (II) -いかづち:1932年8月15日在浦贺船渠竣工,1944年4月13日在加罗林群岛瓦利斯诸岛水域沉没。
  4. (II)-いなづま:1932年11月15日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1944年5月14日西里伯斯海西部沉没。

驱逐队的变迁

[编辑]

当初是以各4艘组成驱逐队,但有段时期改为3艘的体制。在开战前再度改回4艘的体制。

第十一驱逐队

[编辑]

吴镇守府籍的吹雪白雪初雪深雪所编成。于1924年(大正13年)末,由神风型驱逐舰 (初代)所组成的第六代解队后,作为其延续成为第七代的第十一驱逐队。

1928年(昭和3年)12月18日:编成。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吴镇守府预备舰。“吹雪”转调到第二十驱逐队(I)。
1932年(昭和7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4年(昭和9年)6月29日:“深雪”于冲突事故中沉没,后在同年8月15日除籍。
1934年(昭和9年)11月15日:呉镇守府预备舰。
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第二十驱逐队(I)被解队后,将吹雪重新编入。
1937年(昭和12年)7月28日:转藉到第二舰队第四水雷战队
1937年(昭和12年)10月20日:跟随四水战转藉到到支那方面舰队第四舰队
1937年(昭和12年)12月1日:再跟随四水战转藉到到支那方面舰队第三舰队
1938年(昭和13年)4月19日:四水战解散。再次成为呉镇守府预备舰。
1938年(昭和13年)12月15日:转藉到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9年(昭和14年)11月15日:呉镇守府预备舰。
1940年(昭和15年)11月15日:转藉到第一舰队第三水雷战队
1942年(昭和17年)3月10日:丛云因第十二驱逐队解队而将其编入。
1942年(昭和17年)8月28日:将来自第二十驱逐队(II)的夕雾天雾编入(“夕雾”在完成修理时为翌年1月)。
1942年(昭和17年)10月11日:“吹雪”战没,同年11月15日除籍。
1942年(昭和17年)10月12日:“丛云”因严重受损而被雷击处分,同年11月15日除籍。
1943年(昭和18年)3月3日:“白雪”战没,同年4月1日除籍。
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跟随三水战转藉到到第八舰队
1943年(昭和18年)5月16日:“夕雾”严重受损,因需要进行修理而暂时离队(在吴工厂修理,后于11月归复)。
1943年(昭和18年)7月17日:“初雪”战没,同年10月15日除籍。
1943年(昭和18年)11月25日:“夕雾”战没,同年12月15日除籍。
1943年(昭和18年)12月7日:“天雾”因与“秋风”发生冲突而舰首受损,第十一驱逐队因没有能够使用的舰只而被解队。
(1944年(昭和19年)3月1日:“天雾”转藉到第十九驱逐队。以后的记事于第十九驱逐队继承。)

第十二驱逐队

[编辑]

由吴镇守府籍的丛云东云薄云白云编成。在春雨型驱逐舰神风型属驱逐舰 (初代)所组成的第一代于1924年(大正13年)12月1日改称为第6扫海队后,接替成为第二代的第十二驱逐队。

1928年(昭和3年)8月1日:编成。
1928年(昭和3年)12月10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呉镇守府预备舰。“东云”被转调到第二十驱逐队(I)。
1932年(昭和7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呉镇守府预备舰。在第二十驱逐队(I)解队后,将东云重新编入。
1937年(昭和12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8年(昭和13年)12月15日:呉镇守府预备舰。
1940年(昭和15年)5月1日:转藉到第一舰队第三水雷战队。
1940年(昭和15年)8月15日:“薄云”因触雷。因需修理的关系暂时离队(翌年2月20日,转调到舞鹤防备队)。
1941年(昭和16年)12月17日:“东云”战没,于翌年1月15日除籍。
1942年(昭和17年)3月10日:解队。“丛云”转调到第十一驱逐队,而“白云”则为第二十驱逐队(II)。
(1942年(昭和17年)7月30日:“薄云”在修理完成后,临时转调到第六驱逐队及第二一驱逐队后,于翌年4月1日转调到第九驱逐队。以后的记事于第九驱逐队继承。)

第十九驱逐队

[编辑]

由吴镇守府籍的矶波浦波绫波敷波所编成。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后,不再所属于水雷战队行动。

1929年(昭和4年)11月30日:编成。
1930年(昭和5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矶波”转调到第二十驱逐队(I)。
1932年(昭和7年)12月1日:呉镇守府预备舰。
1934年(昭和9年)11月15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第二十驱逐队(I)被解队后,将矶波重新编入。
1937年(昭和12年)12月1日:呉镇守府预备舰。
1940年(昭和15年)11月15日:转藉到第一舰队第三水雷战队。
1942年(昭和17年)11月15日:“绫波”战没,同年12月15日除籍。
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转藉到南西方面舰队
1943年(昭和18年)4月9日:“矶波”战没,同年8月1日除籍。
1943年(昭和18年)9月20日:编入南西方面舰队第16战队
1944年(昭和19年)3月1日:将来自前年12月7日解队的第十一驱逐队的天雾编入。
1944年(昭和19年)4月23日:“天雾”因触雷而沉没,同年6月10日除籍。
1944年(昭和19年)9月12日:“敷波”战没,同年10月10日除籍。
1944年(昭和19年)9月26日:解队。“浦波”成为第16战队的附属。
(1944年(昭和19年)10月26日:“浦波”战没,同年12月10日除籍。)

第八驱逐队→第二十驱逐队(II)

[编辑]

横须贺镇守府籍的朝雾夕雾天雾狭雾所编成。于1924年(大正13年)12月1日,由4艘东云型驱逐舰所组成的第二代解队后,作为其延续成为第三代的第八驱逐队。1939年(昭和14年)11月1日因转藉到吴镇守府的关系,成为了第二代的第二十驱逐队。

1930年(昭和5年)12月1日:编成。
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戦队。
1932年(昭和7年)5月19日:“狭雾”被转调到第十驱逐队。
1933年(昭和8年)11月15日:横须贺镇守府预备舰。
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戦队。
1939年(昭和14年)11月1日:转藉到吴镇守府,改称为第二十驱逐队。呉镇守府预备舰。
1939年(昭和14年)11月15日:第十驱逐队被解队后,将狭雾重新编入。
1940年(昭和15年)5月1日:转藉到第一舰队第三水雷战队。
1941年(昭和16年)12月24日:“狭雾”战没,翌年1月15日除籍。
1942年(昭和17年)3月10日:白云因第十二驱逐队解队而将其编入。
1942年(昭和17年)8月28日:“朝雾”战没。“夕雾”中弹,座乘司令战死。“夕雾”与“天雾”转调到第十一驱逐队。“白云”则临时编入第六驱逐队及第二十一驱逐队(正式所属为不明)。
1942年(昭和17年)10月1日:解队。“朝雾”除籍。
(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白云”转调到第九驱逐队。以后的记事由第九驱逐队所继承。)

第七驱逐队

[编辑]

横须贺镇守府籍的编成。于1931年(昭和6年)10月31日,由4艘桦型驱逐舰所组成的第五代解队后,作为其延续成为第六代的第七驱逐队。另外,由于当时吹雪型已转为3艘体制的关系,所以“涟”正式所属于第七驱逐队的日期为1939年(昭和14年)11月15日。再者,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为所属于第一航空舰队,其后转属于同舰队第10战队,作为机动部队的护卫行动。

1931年(昭和6年)10月31日:编成。
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3年(昭和8年)11月15日:横须贺镇守府预备舰。
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8年(昭和13年)11月15日:转藉到支那方面舰队第四舰队第12战队。
1939年(昭和14年)11月15日:转藉到第二舰队第四水雷战队。因第十驱逐队解队而将其编入。
1940年(昭和15年)11月15日:转藉到第一舰队第一水雷战队
1941年(昭和16年)4月10日:转藉到第一航空舰队第一航空战队
1941年(昭和16年)9月1日:“胧”转调到第一航空舰队第五航空战队
1942年(昭和17年)4月10日:转藉到第一航空舰队第10战队(“胧”转调到横须贺镇守府作为附属)。
1942年(昭和17年)7月14日:转藉到联合舰队附属
(1942年(昭和17年)10月17日:“胧”战没,同年11月15日除籍。)
1944年(昭和19年)1月1日:转藉到第五舰队第一水雷战队。
1944年(昭和19年)1月14日:“涟”战没,同年3月10日除籍。
1944年(昭和19年)11月13日:“曙”战没,“潮”受损(同年12月7日回到横须贺,到终战为止一直作系留)。翌年1月10日“曙”除籍。
1944年(昭和19年)11月15日:将来自10月27日解队的第十八驱逐队编入。
1944年(昭和19年)12月5日:转藉到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45年(昭和20年)1月26日:将联合舰队附属的编入。
1945年(昭和20年)3月10日:“霞”转调到第二十一驱逐队
1945年(昭和20年)3月29日:“响”触雷。因需修理而暂时离队。
1945年(昭和20年)4月20日:二水战解散。“潮”转调到联合舰队直属第31战队
1945年(昭和20年)5月5日:第七驱逐队解队[9]。“潮”转调到联合舰队附属。“响”转为警备驱逐舰,并转调到舞鹤镇守府第105战队。
(1945年(昭和20年)6月4日:“潮”转调到横须贺镇守府作为附属,6月10日转为预备舰。同年9月15日除籍。)
(1945年(昭和20年)10月5日:“响”除籍。)

第六驱逐队

[编辑]

横须贺镇守府籍的所编成。于1932年(昭和7年)4月1日,由4艘桦型型驱逐舰所组成的第三代解队后,作为其延续成为第四代的第六驱逐队。另外,由于当时吹雪型已转为3艘体制的关系,所以“晓”正式所属于第六驱逐队的日期为1939年(昭和14年)11月15日。在太平洋战争中期为所属于练成部队之一的第十一水雷战队,主要从事航空母舰护卫与船团护卫等任务。

1932年(昭和7年)11月15日:编成。
1933年(昭和8年)11月15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横须贺镇守府预备舰。
1937年(昭和12年)7月28日:转藉到第二舰队第四水雷战队。
1937年(昭和12年)10月20日:跟随四水战转藉到支那方面舰队第四舰队
1937年(昭和12年)12月1日:再跟随四水战转藉到支那方面舰队第三舰队
1938年(昭和13年)4月19日:四水战解散。横须贺镇守府预备舰。
1939年(昭和14年)11月15日:第二舰队第四水雷战队(四水战再编)。因第十驱逐队解队而将其编入。
1940年(昭和15年)11月15日:转藉到第一舰队第一水雷战队。
1942年(昭和17年)11月13日:“晓”战没,同年12月15日除籍。
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转藉到第一舰队第十一水雷战队
1944年(昭和19年)2月25日:随着第一舰队解队,十一水战成为联合舰队直属。
1944年(昭和19年)4月13日:“雷”战没,同年6月10日除籍。
1944年(昭和19年)5月14日:“电”战没,同年6月10日除籍。
1944年(昭和19年)6月25日:解队。“响”转藉到到联合舰队附属。
(1945年(昭和20年)1月26日:“响”转藉到第七驱逐队。以后的记事由上方的第七驱逐队所继承。)

第二十驱逐队(I)

[编辑]

由吴镇守府籍的东云吹雪矶波所编成。在吹雪型改为3艘体制期间编成,但在短期间内解队。

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编成。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2年(昭和7年)12月1日:吴镇守府预备舰。
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解队。全部3艘复归原队。

第十驱逐队

[编辑]

由横须贺镇守府籍的狭雾所编成。于1918年(大正7年)4月1日﹐由4艘桦型驱逐舰所组成的第二代转调到佐世保镇守府的第二二驱逐队后,作为其延续成为第三代的第十驱逐队。该队亦为短期间内解队。

1932年(昭和7年)5月19日:编成。
1933年(昭和8年)11月15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7年(昭和12年)7月28日:转藉到第二舰队第四水雷战队。
1937年(昭和12年)10月20日:跟随四水战转藉到支那方面舰队第四舰队
1937年(昭和12年)12月1日:跟随四水战转藉到支那方面舰队第三舰队
1938年(昭和13年)4月19日:四水战解散。横须贺镇守府预备舰。
1939年(昭和14年)11月15日:解队。全部3艘复归原队。

注脚

[编辑]
  1. ^ 有部分资料为500吨。
  2. ^ #舰艇类别等级表(昭和16年12月31日)p.8‘驱逐舰|一等|吹雪型|吹雪、白雪、初雪、丛云、东云、薄云、白云、矶波、浦波、绫波、敷波、天雾、狭雾、夕雾、胧、曙、涟、潮、晓、响、雷、电、朝雾’
  3. ^ #内令昭和17年11月(4)p.24‘内令第二千百十五号 舰艇类别等级别表依照左方资料改正 昭和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海军大臣嶋田繁太郎|驱逐舰、一等内的“吹雪型”改为“白雪型”将同项中“吹雪”、“丛云”、“胧”,以及朝潮型“夏云”删除’
  4. ^ #内令昭和18年4月(1)p.20‘内令第五百六十八号 舰艇类别等级别表依照左方资料改正 昭和十八年四月一日海军大臣嶋田繁太郎|驱逐舰、一等内的“白雪型”改为“初雪型”将同项中“白雪”,以及白露型“村雨”删除。“朝潮型”改为“满潮型”,将同项中“朝潮”、“大潮”、“荒潮”、“峯云”,以及阳炎型“时津风”删除(以下略)’
  5. ^ 具抗盐性并能够用在船舶使用的铝合金,就算在第二次大战后,以当的冶金技术而言在世界上也是不可能。
  6. ^ #内令昭和17年12月(3)p.19‘内令第二千三百十七号 舰艇类别等级表依照左方资料改正 昭和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海军大臣嶋田繁太郎|军舰、将巡洋舰一等青叶型“衣笠”删除 驱逐舰、将一等白雪型“绫波”、“晓”,以及白露型“夕立”删除(以下略)’
  7. ^ #第13类舰船(1)p.7‘驱逐舰|一等|初雪型|薄云、浦波、敷波、曙、潮、响’
  8. ^ 田村俊夫“特型駆逐舰の戦时兵装の変迁と行动”‘完全版 特型駆逐舰’47-163页
  9. ^ #内令昭和20年5月(4)p.6‘内令第三八二号 驱逐队编制依照中左方资料改订 昭和二十年五月五日海军大臣|将第七驱逐队项目删除’

参考文献

[编辑]
  • (日语) 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公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 Ref.C13072003500. 昭和16年12月31日現在10版内令提要追録第10号原稿巻2.3/巻3追録/第13類艦船(1). 
    • Ref.C05035323800. 公文備考昭和11年P会議巻3(機関長会議2)/帝国海軍造艦術進歩の現状. 
    • Ref.C12070173700. 昭和17年11月(4) 内令(昭和17年11月17日~昭和17年11月25日). 
    • Ref.C12070166900. 昭和17年10月~12月内令4巻止/昭和17年12月(3). 
    • Ref.C12070176200. 昭和18年1月~4月 内令1巻/内令昭和18年4月(1). 
    • Ref.C12070511300. 昭和20年1月~6月 秘海軍公報/5月(4). 
    • Ref.C13072031800. 昭和19年7月15日現在 10版内令提要追録第17号原稿/巻3/第13類艦船(1). 
  • (日语)杂志“丸”编集部‘写真 日本の军舰 第10巻 駆逐舰Ⅰ’(光人社、1990年) ISBN 4-7698-0460-1
  • (日语) “丸”编集部编‘军舰メカ4 日本の駆逐舰’(光人社、1991年)ISBN 4-7698-0564-0
  • (日语) MODELArt临时増刊 No.340 舰艇模型技术讲座 vol.6 ‘日本海军舰艇図面集 戦舰/駆逐舰/小舰艇篇’ (ModelArt社、1989年) 杂志条码 08734-10
  • (日语) ‘军舰メカニズム図鉴—日本の駆逐舰’(森恒英著、グランプリ出版、1995年)ISBN 4-87687-154-X
  • (日语) ‘军舰雑记账(第4刷)’(田宫模型)
  • (日语) 杂志“历史群像” 太平洋战史系统 Vol.70 ‘完全版 特型駆逐舰’ (学习研究社、2010年) ISBN 4-05-606020-7

关联项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