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沿江路 (广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沿江西路
沿江路
Yanjiang Lu
原名新堤大马路、东堤大马路、南堤大马路、八旗大马路、西堤马路、哲生路
命名缘由因沿珠江修建
命名日期1981年
类型城市次主干道
道路长度
规划总长度:2.946千米(1.831英里)
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
起点东湖路
终点六二三路
建造
动工1932年
官方名称沿江西路47号
评定时间2014年1月26日
参考编码GZ-01-0375
官方名称沿江西路55、57号骑楼
评定时间2014年1月26日
参考编码GZ-01-0376

沿江路位于中国广州市市区珠江北岸的临江道路。东起东湖路南端,西至六二三路,全长2946,宽11~20米。全路分东、中、西三段,东湖路至东华南路粤语東華南路沿江东路;东华南路至海珠广场沿江中路;往西为沿江西路。目前车辆通行方向北京路长堤大马路东端及长堤大马路西端至人民南路为双向通行,其于均为由西往东单向通行。

历史

[编辑]
1920年代的东堤。
1930年代的西堤,右侧现为南方大厦,往东的相邻建筑现为广州邮政博览馆
1930年代的西堤,北望南方向,位置是西堤码头,对岸是河南
  • 沿江东路原为珠江边的沙滩,1956年建成马路,称沿江东路,1967年改为沿江三路,1982年复名。
  • 沿江中路东段因鸦片战争后在此曾驻过八旗兵水师营,原称八旗大马路,1951年改为东堤大马路;西段在1920年筑堤而成,取名南堤大马路;1967年沿江中路东、西两段改称沿江二路,1984年改今名。
  • 沿江西路东段原为珠江北岸的浅滩,陈济棠主粤时期,1931年到1932年间,在长堤大马路之南又填筑了东自龙王直街(原长堤电灯局处)、西至仁济路口的一段弯曲河岸浅滩,炸毁了海珠礁石,并耗资75万元,筑成了1159米长、11~20米宽、沥青路面的新堤大马路(今沿江西路),起自永安堂(今市儿童图书馆)东端,止于爱群大厦西端。原为河岸的长堤大马路成了内街。这一工程既清理了珠江河道的主要险段,又填辟出大片陆地以供修造马路、街道,由此获得铺位面积约40万平方米和一大片广场。至此,天字码头起向西直到广州海关成为修直的河岸马路[1],1981年改今名;沿江西路西段原称西堤马路,1940年代一度改称哲生一、二、三、四路(“哲生”为曾任广州市市长孙科)。1967年改为沿江一路,1982年复名。

特色

[编辑]

沿江路被称为广州的外滩,从初起,沿江路与长堤一带为广州最繁华的街道,老字号林立,但20世纪末期开始日渐衰落。其作为广州一河两岸的光亮工程之一,沿线建筑物外立面经过整饰改造,广告招牌、霓红灯众多,古树林立。

沿江东路较为冷清,大沙头一带有售卖电子产品的商铺;中路有酒吧饭店等消遣场所,西路上有不少西方特色建筑

与之交汇道路

[编辑]
沿江西路路牌
沿江中路路牌
沿江东路路牌

两旁的主要建筑物/机构

[编辑]

公共交通

[编辑]

地铁

[编辑]

均在邻近沿江路位置设有出口。

巴士

[编辑]
  • 海印桥总站
  • 大沙头总站
  • 文化公园总站

渡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修筑长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广州市情网 201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