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特
外观
卡波特 Capote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班奈特·米勒 |
监制 | Caroline Baron William Vince Michael Ohoven |
编剧 | 丹·福特曼 |
原著 | 《卡波特》 杰若·克拉克作品 |
主演 | 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凯瑟琳·基纳 小克利夫顿·柯林斯 克里斯·库柏 布鲁斯·格林伍德 |
配乐 | 迈克尔·唐纳德 |
摄影 | Adam Kimmel |
剪辑 | Christopher Tellefsen |
片长 | 114分钟 |
产地 | 美国 加拿大 |
语言 | 英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联美 索尼经典影片 |
预算 | $7百万美元[1] |
票房 | 美国国内:$28,750,530 [1] 美国海外:$20,482,631 [1] 全球:$49,233,161 [1]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卡波特 |
香港 | 冷血字传 |
台湾 | 柯波帝:冷血告白 |
《卡波特》(英语:Capote,新加坡译《鬼才作家卡波特》,香港译《冷血字传》,台湾译《柯波帝:冷血告白》)是一部关于杜鲁门·卡波特的传记电影,导演是班奈特·米勒。电影描述杜鲁门·卡波特撰写报导文学《冷血》(In Cold Blood)期间的事情,改编自杰若·克拉克的同名传记《卡波特》(Capote)。
本片2005年9月30日发行,那天正是杜鲁门·卡波特81岁冥诞。电影亦是2006年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得奖影片,菲利普·西摩·霍夫曼因饰演杜鲁门·卡波特而荣获最佳男主角。
制作
[编辑]影片大多是2004年秋天[2]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拍摄[3]。
主要获奖记录
[编辑]电影闹双胞
[编辑]《卡波特》和《声名狼藉》同样是处理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撰写《冷血》小说时的经历,为避其缨,直到《卡波特》首映一年过去了,《声名狼藉》才得以顺利上映。电影评论家大卫·汤森曾在英国《独立报》上细数两片差别:
“ | 那么两片差别何在?首先,《声名狼藉》导演道格拉斯·麦格拉斯是自编自导的,他曾和伍迪·艾伦合作过《子弹飞越百老汇》,也编导过《艾玛》(Emma)和《少爷返乡》(Nicholas Nickleby)。他一一列出卡波特在曼哈顿的友人,卡波特赢得这些人的崇拜,却从未赢得信任,这群友人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老板比尔·帕利的妻子,服装收藏家贝比·帕利,由西格妮·韦弗饰演。时尚杂志编辑戴安娜·维莲,由茱丽叶·史蒂芬森饰演。曾经嫁予大导演霍华·霍克斯和电影大亨利兰·海华的斯琳·凯斯,由霍普·戴维斯饰演。以及出版家班奈特·塞尔夫,由彼得·博格丹诺维奇饰演。客串阵容完美呈现出卡波特撰写《冷血》前的早年生活,既是文化现象的先驱,也是聲名狼藉。
其它值得一看的还有开场戏,卡波特和贝比·帕利1959年在摩洛哥夜总会聆听歌手凯蒂·狄恩现场演唱(由格温妮丝·帕特罗饰演),她临场跳针,开始结巴,崩溃之后又慢慢复原,最后唱完这首歌。这场戏是我见过派特洛最好的表演,而我们由此也能看出本片用了多少事件作为电影的原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