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朱希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朱逖先

朱希祖(1879年—1944年),字逖先浙江海盐人。历史学家、国学家。

生平

[编辑]

朱希祖生于尚胥里上水村。自幼家贫,父亲在乡下教书。 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历史。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东京与鲁迅同随章太炎学习《说文解字》。 宣统元年(1909年)归国后,与鲁迅同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 翌年改就嘉兴府中学任教。 辛亥革命后公举为海盐县首任民事长,积极推行剪辫放足、破除迷信、禁止鸦片、兴办学校等新政。 旋改到省教育厅任事。 1913年(民国二年)为教育部起草国语注音字母方案,后受聘任北京大学预科教员兼清史馆编修。 袁世凯称帝时,辞去编修,专任北大教授。 1918年(民国七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 并担任历史系主任,是近代中国大学文科中自有历史系以来的首任系主任。 1920年(民国九年),联合北大六教授上书教育部,要求推行新式标点,中国新式标点自此始。 是年底,和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1年(民国十年),为北大接收历史博物馆残存内阁大库档案1502麻袋,于研究所国学门设明清档案整理会,拟定整理办法,领导史学系学生整理研究。 1923年(民国十二年)夏,应陕西督军刘镇华之请,入关中讲学,摹拓汉唐石刻。 1926年(民国十五年)夏,改任清华辅仁两大学教授。 1928年(民国十七年)重返北大,任史学系主任,并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 1930年(民国十九年)朱希祖在辞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后,加入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做专任研究员,然任职三月,即被改为特约研究员。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史研究所所长,先后撰写《南明之国本与政权》《南明广州殉国诸王考》《中国最初经营台湾考》《屈大均传》《明广东东林党传》等数十篇论文,成为研究南明史的权威。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受聘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同年任古物保管委员会主任。 教学之余,与其子朱偰对南京古迹实地调查,写出《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等专著,为研究南京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石。 1935年、1936年任高等考试典试委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随校西迁,在四川7年中,先后撰成《伪楚录辑补》《伪齐录校补》等书,以隐刺伪满和汪伪政权。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任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总干事,不久即辞国史馆职;3月,由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改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后兼任考试院公职候选人检核委员会主任。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7月因肺气肿病发,逝于重庆。门生曾编印《文史杂志》专号,介绍其生平。

朱希祖是章太炎的学生,章对他的评价是“逖先博览,能知条理”。朱希祖是研究南明史专家,好收集方志,曾捐出《石匮书》、《启桢遗诗选》、《十愿斋集》、《流寇志》等珍贵史料。朱的绰号是“朱胡子”、“吾要”;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曾说及朱希祖:“尤其是在旧书业的人们中间,提起‘朱胡子’来,几乎无人不知,而且有点敬远的神气。因为朱君多收藏古书,对于此道很是精明,听见人说珍本旧钞,便揎袖攘臂,连说:‘吾要’,连书业专门的人也有时弄不过他,所以朋友们有时也叫他作‘吾要’,这是浙西方言,里边也含有幽默的意思。”

其子朱偰为著名财经专家、文物保护专家。其女朱倓也是史学研究者,并是著名学者和客家学创始人罗香林之妻。

相关人物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书目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