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河内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昇龍
河内市
Thành phố Hà Nội
首都直辖市
城庯河内
Thành phố Hà Nội越南语
河内市夜景
上:河内南慈廉郡京南河内地标大厦
中上:龟塔香寺浊埠,中下:河内大教堂
河内大剧院,下:一柱寺奎文阁
河内市徽章
徽章
绰号:昇龙、昇隆、东京等
地图
河内市在越南的位置
河内市
河内市
坐标:21°01′28″N 105°50′28″E / 21.0245°N 105.84117°E / 21.0245; 105.84117
国家 越南
地理分区红河三角洲
首都河内市
行政区划12郡、1市社、17县
政府
 • 类型人民议会制度
 • 行政机构河内市人民委员会
 • 市委书记裴氏明怀
 • 人民议会主席阮氏碧玉越南语Nguyễn Thị Bích Ngọc
面积
 • 总计3,358.6 平方公里(1,296.8 平方英里)
人口(2022年)
 • 总计8,435,700人
 • 密度2,511人/平方公里(6,500人/平方英里)
 • 方言越南语河内方言
时区越南标准时间UTC+7
邮政编码10xxx-14xxx
电话区号24
ISO 3166码VN-HN
车辆号牌29, 30, 31, 32, 33, 40
行政区划代码01
民族京族
市花桃花
网站河内市电子信息门户网站

河内市越南语Thành phố Hà Nội城庯河內*/?[hàː nôjˀ] )是越南首都,位于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天德江的汇流处,因处红河与苏沥江越南语Sông Tô Lịch之间而得名。

河内是越南的工业、文化中心,同时也是越南历史上的古都,拥有1000多年历史,从公元11世纪起就是越南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市区历史文物丰富,名胜古迹遍布。河内人口约为800万,多为京族

地理位置

[编辑]

河内市东接北江省北宁省兴安省,南接河南省,西南接和平省,西接富寿省,北接永福省太原省

历史

[编辑]

根据古螺城的考古发掘,河内一带的远古居民在两万年前创造了山围文化越南语Văn hóa Sơn Vi。但此后长时间没有人类活动的迹象。约在公元前四至五世纪,河内一带开始重新有人居住。

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河内历经了蓬原文化越南语Văn hóa Phùng Nguyên同豆文化越南语Văn hóa Đồng Đậu坵门文化越南语Văn hóa Gò Mun东山文化四种史前文化。在同时期的传说时代,越南正处于雄王时代

据民间传说,公元前257年,蜀泮击败了最后的雄王,建立了瓯雒国,选择红河三角洲北部河漫滩的古螺城(今河内市东英县)作为新首都。这座城堡是一个螺旋形的巨大建筑群,修建时动用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

公元前2世纪,汉朝征服越南北部,设立郡县。越南进入了长达千年的北属时期。河内一带隶属交趾郡宋平县大同七年(541年),交州土豪李贲起兵,驱逐了南朝梁的交州刺史萧咨,割据一方,并在544年正式称帝,建立万春国,定都龙编(今河内东北),史称“前李朝”。这场起兵直到602年才被隋朝大将刘方平定。

武德五年(622年),唐朝接管交阯、日南和九真等郡,设立交州总管府。后改为安南都护府,这是越南得名“安南”之始。安南都护府治宋平县,位于今天的河内市市区。咸通元年(860年),南诏攻占安南。咸通七年(866年),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高骈收复安南。朝廷以安南都护府置静海军节度使,令高骈以节度使身份镇守安南。高骈随即兴建大罗城,并疏浚江道。越南人感念高骈之恩,称之为“高王”。

大有十一年(938年),吴权起兵,在白藤江之战中击溃南汉军队。并在次年(939年)正式称王,定都古螺城。

顺天元年(1010年),越南李朝开国君主李公蕴迁都大罗城。相传李公蕴亲临大罗,忽见金从湖面升起,直冲天际。于是他将京城迁至大罗,并改名“昇龙”(Thăng Long)。

光泰十年(1397年),陈朝权臣胡季犛将都城迁至他精心营造的西都清化,并以昇龙为“东都”(Đông Đô)。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派兵灭胡朝,以其地设交阯承宣布政使司,治升龙城,改称“东关城”(Đông Quan)。顺天元年(1428年),黎朝开国君主黎利击退明军,建立黎朝,定都昇龙城。三年后将东都改称为“东京”(Đông Kinh)。同时以起兵地蓝山为“蓝京”(在西都清化附近)。

光顺七年(1466年),黎圣宗重划黎朝行政区划,以昇龙城为中都奉天府,下辖永昌县广德县2县。

光中二年(1789年),西山朝阮惠定都富春,改东京为“北城”(Bắc Thành),派长子阮光垂驻守北城,统辖原郑主统治的北河地区。

嘉隆元年(1802年),阮朝建立,定都于顺化,在昇龙置北城总镇、协总镇各一名,统辖北城十一镇。嘉隆四年(1805年),改昇龙城为昇隆城,改奉天府为怀德府,广德县为永顺县。

明命十二年(1831年)十月,明命帝实行区划改革,废除北城,改镇为省。设立河内省,省莅在河内城。河内省下辖怀德府应和府常信府里仁府4府。怀德府辖永顺县寿昌县慈廉县3县,应和府辖山明县青威县彰德县怀安县4县,常信府辖上福县青池县富川县3县,里仁府辖维先县金榜县平陆县南昌县青廉县5县。

嗣德二十六年(1873年)法国殖民者侵占河内。阮朝重臣阮知方在抵抗法军侵略时牺牲。

1890年的河内地图
河内卫星图

同庆三年(1888年),阮朝正式割让河内、海防和岘港给法国。同年,法国总统签署命令,在法属印度支那设立河内市、海防市岘港市3市。成泰二年(1890年),殖民政府以里仁府设河南省。河内省先后改名为梂多省河东省。成泰后期,殖民政府将河内外城(郊区)设为环龙县,划归河东省管辖。

成泰十四年(1902年),殖民政府将首府从西贡迁到河内。同年,印度支那工业博览会在河内举行。

保大十五年(1940年),河内被日本侵占。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越盟领袖胡志明领导发动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定都河内。

法国于1946年接收该城。越盟在城中起义不成后,不得不退出河内,前往越北山区进行游击战。经过9年时间的战争,越盟于1954年攻占河内。在随后的越南战争时期,河内的交通运输设备因桥梁和铁路的炸毁而遭到严重影响,然而越南人很快将其修复。

1961年4月20日,河东省丹凤县5社、怀德县3社2村、河东市社1村、青池县1市镇10社3村、北宁省嘉林县15社、慈山县1市镇10社、仙游县2社、顺成县2社、永福省东英县16社、安朗县1社、金英县1村部分区域和兴安省文江县1社划归河内市管辖[1]。5月31日,河内市调整行政区划,全市划分为4区庯4县的格局。市区划分为还剑区庯二征夫人区庯巴亭区庯栋多区庯4区庯,在郊区西部析置慈廉县,与北部东英县、东部嘉林县和南部青池县并为河内市郊区4县[2]

1976年7月2日,越南统一,河内成为统一后的首都。1978年12月29日,越南国会决定扩大河内市地界,将河山平省山西市社河东市社巴位县福寿县石室县丹凤县怀德县5县,永富省朔山县麊泠县2县划归河内市[3]。但河东市社是河山平省省莅,最终并未划归河内市管辖。

1981年1月3日,按照越南新颁布的《1980年宪法》,越南政府将直辖市市区的下级政区“区庯”改为“郡”,区庯的下级政区“小区”改称为“[4]。河内市下辖4郡1市社11县。

1991年8月12日,越南国会拆分河山平省为和平省和河西省,同时将河内市山西市社以及巴位县、福寿县、石室县、丹凤县、怀德县5县划回河西省,麊泠县划回永富省[5]。河内市变成4郡5县格局。

随着越南经济起飞,河内市市区向外扩展。1995年10月28日,增设西湖郡[6];1996年11月22日,增设青春郡纸桥郡[7];2003年11月6日,增设龙编郡黄梅郡[8]

2008年5月29日,越南国会通过决议,自8月1日起,邻接的河西省全省、永福省麊泠县,以及和平省良山县3社并入河内市[9]。这使河内市面积成为以前的三倍,人口也超越胡志明市。

2009年5月8日,为了避免与《宪法》规定的区划层级冲突,原河西省河东市和山西市改制为河东郡山西市社[10]

2010年,河内市隆重举行庆典,纪念昇龙建都1000年和改名河内180年。

2013年12月27日,慈廉县分设为南慈廉郡北慈廉郡[11]

2021年4月27日,北慈廉郡南慈廉郡部分区域划归纸桥郡管辖[12]

自然地理

[编辑]

气候

[编辑]

河内位于越南北部,气候炎热潮湿,地处副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春季,温润多细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时有台风洪涝冬季盛行较温凉的东北季风,气温常在14℃至18℃之间,但若有寒潮来袭,有时在10℃以下。河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678毫米,7月份平均温度为27.0℃,1月份平均温度为15.0℃。最低温度是0.0℃,最高温度是40.9℃。

河内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32.0
(89.6)
34.7
(94.5)
37.2
(99.0)
39.0
(102.2)
42.8
(109.0)
42.5
(108.5)
40.8
(105.4)
38.2
(100.8)
39.0
(102.2)
36.6
(97.9)
34.7
(94.5)
31.5
(88.7)
42.8
(109.0)
平均高温 °C(°F) 19.7
(67.5)
20.1
(68.2)
22.9
(73.2)
27.2
(81.0)
31.4
(88.5)
32.9
(91.2)
33.1
(91.6)
32.3
(90.1)
31.2
(88.2)
28.8
(83.8)
25.3
(77.5)
22.0
(71.6)
27.2
(81.0)
日均气温 °C(°F) 16.4
(61.5)
17.2
(63.0)
20.0
(68.0)
23.9
(75.0)
27.4
(81.3)
28.9
(84.0)
29.2
(84.6)
28.6
(83.5)
27.5
(81.5)
24.9
(76.8)
21.5
(70.7)
18.2
(64.8)
23.6
(74.5)
平均低温 °C(°F) 14.3
(57.7)
15.3
(59.5)
18.1
(64.6)
21.7
(71.1)
24.6
(76.3)
26.1
(79.0)
26.3
(79.3)
26.0
(78.8)
24.9
(76.8)
22.3
(72.1)
18.9
(66.0)
15.6
(60.1)
21.2
(70.2)
历史最低温 °C(°F) 2.7
(36.9)
6.0
(42.8)
6.0
(42.8)
11.8
(53.2)
17.2
(63.0)
20.0
(68.0)
21.0
(69.8)
22.2
(72.0)
16.1
(61.0)
14.0
(57.2)
10.0
(50.0)
5.0
(41.0)
2.7
(36.9)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18
(0.7)
19
(0.7)
34
(1.3)
105
(4.1)
165
(6.5)
266
(10.5)
253
(10.0)
274
(10.8)
243
(9.6)
156
(6.1)
59
(2.3)
20
(0.8)
1,612
(63.4)
平均降雨天数 10.3 12.4 16.0 14.4 14.5 14.6 15.6 16.9 13.6 10.9 7.9 5.0 152.1
平均相对湿度(%) 80.9 83.4 87.9 89.4 86.5 82.9 82.2 85.9 87.2 84.2 81.9 81.3 84.5
月均日照时数 74 47 47 90 183 172 195 174 176 167 137 124 1,586
数据来源1:越南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Vietnam Institute for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13]
数据来源2:Pogoda.ru.net (记录),[14](仅5月和1月最低数据记录),[15]Vietnamnet.vn (仅6月最高数据纪录),[16]Tutiempo.net (仅3、4月最低数据纪录),[17][18]Nchmf.gov.vn[19]

行政区划

[编辑]
2013年河内市行政区划图

河内市下辖12郡1市社17县,共计30个县级行政单位,市人民委员会位于还剑郡。2008年8月1日,邻接的河西省永福省麊泠县,以及和平省良山县的三个社划归河内市,使河内市面积从921平方公里扩大到3,324平方公里,为以前面积的三至四倍。

河内市行政区划
行政区名 下辖行政区 面积 (km²) 人口 (人)
12郡
巴亭郡 (Quận Ba Đình) 14坊 9.22 247,100
北慈廉郡 (Quận Bắc Từ Liêm) 13坊 43.35 333,300
纸桥郡 (Quận Cầu Giấy) 8坊 12.04 266,800
栋多郡 (Quận Đống Đa) 21坊 9.96 420,900
河东郡 (Quận Hà Đông) 17坊 47.91 319,800
二征夫人郡 (Quận Hai Bà Trưng) 18坊 9.6 318,000
还剑郡 (Quận Hoàn Kiếm) 18坊 5.29 160,600
黄梅郡 (Quận Hoàng Mai) 14坊 41.04 411,500
龙编郡 (Quận Long Biên) 14坊 60.38 291,900
南慈廉郡 (Quận Nam Từ Liêm) 10坊 32.27 236,700
西湖郡 (Quận Tây Hồ) 8坊 24 168,300
青春郡 (Quận Thanh Xuân) 11坊 9.11 285,400
各郡合计 166坊 304.17 3,234,929
1市社
山西市社 (Thị xã Sơn Tây) 9坊6社 113.474 150,300
17县
巴位县 (Huyện Ba Vì) 1市镇30社 428.0 282,600
彰美县 (Huyện Chương Mỹ) 2市镇30社 232.9 331,100
丹凤县 (Huyện Đan Phượng) 1市镇15社 76,8 162,900
东英县 (Huyện Đông Anh) 1市镇23社 185.6 381,500
嘉林县 (Huyện Gia Lâm) 2市镇20社 116 276,300
怀德县 (Huyện Hoài Đức) 1市镇19社 95.3 229,400
麊泠县 (Huyện Mê Linh) 2市镇16社 141.26 226,800
美德县 (Huyện Mỹ Đức) 1市镇21社 230.0 204,800
富川县 (Huyện Phú Xuyên) 2市镇25社 171.1 211,100
福寿县 (Huyện Phúc Thọ) 1市镇20社 113.2 182,300
国威县 (Huyện Quốc Oai) 1市镇20社 136.0 188,000
朔山县 (Huyện Sóc Sơn) 1市镇25社 306.51 340,700
石室县 (Huyện Thạch Thất) 1市镇22社 128,1 207,500
青威县 (Huyện Thanh Oai) 1市镇20社 129.6 205,200
青池县 (Huyện Thanh Trì) 1市镇15社 98.22 256,800
常信县 (Huyện Thường Tín) 1市镇28社 127.7 247,700
应和县 (Huyện Ứng Hòa) 1市镇28社 183.72 204,800
各县合计 21市镇377社 2,997.68 3,972,851
总合计 175坊21市镇383社 3,344.47 7,408,245

人口

[编辑]

语言

[编辑]

以越南语为主,旅游区通行少量英语和少量华语。

经济

[编辑]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河内的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991-95年在19.1%,1996-2000年在 15.9%,2001-03年在20.9%。此外,现已有8个工业园区,正在兴建的有5个大型工业园区,16个中小型的工业群。非国有经济机构快速扩展, 据2007年3月的统计资料显示,现有私有营企业48000家。河内建有自己的工业体系,拥有机械、化工、纺织、制糖、卷烟等工业部门,其中机器制造成为全国中心,如河内机器制造厂能生产各种精密程度很高的工作母机和新式农业机械供应全国,使河内已由消费城市变成了生产城市。

贸易是河内的另一大主要的支柱产业。2003年,河内有2000家对外贸易公司,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河内的贸易额年均增长率1996-2000年为11.6%,2001-2003年为9.1%。经济框架也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目前旅游、金融和银行业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河内的传统的商业区还剑区及其周边地带,新发展起来的商业区是西南方向美定区。

胡志明市类似,河内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河内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其基础设施水准不相匹配。过多的人口产生了极大的住房需求,然而交通系统和新兴城区的建造速度严重滞后。因此,房地产的高温相信在近期是难以消退。

农业曾是河内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正在努力进行改革,引进新的高产粮食和牲畜种类,并推行现代的农业管理技术。

与经济增长相应的,河内的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近几年,基础设施一直在升级、更新换代,新建多条道路,公共交通系统也在不断完善。今日的河内市,城市面积由1954年的152平方公里扩展到1000余平方公里,人口由当时的40余万增加到约310万,是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内市区几条宽广笔直的大街,以还剑湖为中心,向四周成辐射状延伸,街道两旁生长著四季长青的高大树木。

教育

[编辑]

大学

[编辑]

旅游

[编辑]

古时,河内分为内城(市区)和外城(郊区)两部分。内城又分紫城、皇城和京城3部分。皇帝、后妃及其子孙、侍从居住的地方称紫城;环绕紫城的是皇城,是朝臣、官吏的办事机构所在地;皇城之外的街坊、集市、居民区是京城。昔日,皇城内御苑园林,景色秀丽,紫城内楼台殿阁,金碧辉煌,京城内宝塔高耸,寺庙林立。后来因改朝换代,兵荒马乱,战事频发,近千年的李、陈、黎、阮朝的古建筑屡遭破坏,宫殿已荡然无存,城垣也只保存下来不足200米的正北门以及官掌门。

河内是越南最多观光客造访的城市(于亚太地区排名第15位),2018年就有480万名外国观光客造访。[20]由于受到法国殖民的影响,河内也有“东方巴黎”之称。[21]河内市区有许多林荫大道、20余座以上的湖和上千栋法国殖民式建筑,因此成为热门的观光景点。

河内市区的观光景点一般可分为古街区和法国殖民区。“古街区”位于还剑郡北半部,有许多小巷街道,具有浓厚的传统越式氛围。古街区的许多街道依然沿用旧时名称“行”,象征该街道店铺所贩售的物品,例如皮行街专售皮货、铜行街专售铜器。“法国区”则位于巴亭郡的政府机关区域和还剑郡南半部,具有独特的法国殖民式的庄园和林荫大道。越南的政治中心巴亭郡设有许多越南政府机关,包含河内主席府、国民议会和许多政府部门和大使馆。这些机关大多都设立于法属印度支那殖民时期的建筑。一柱寺胡志明纪念堂也都位于巴亭郡,而还剑郡南半部的法国区有许多法国殖民地标,例如河内大剧院河内索菲特大都市饭店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圣若瑟主教座堂。还剑郡内多数的法国殖民建筑也都用于设立外国使馆。

2014起,河内连续获得TripAdvisor选为全球前十大观光地。2014年为第8名,[22]2015年为第4名[23],2016年则为第8名。[24]

购物

[编辑]

河内的各种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品种非常齐全。河内的购物场所主要集中在还剑湖附近。

Vincom Center
  • 三十六行街是一片老街区的总称,位于河内城东北,原皇城和还剑湖之间。过去河内主要的商业街,每条街都只卖同一类东西,所以叫“行”。现在河内的生意人仍然喜欢扎堆,可以看到整条街的锦旗、整条街的炊具等等。
  • 同春市场:也位于还剑湖以北,旧城中心。一楼大门口很多卖果脯蜜饯的摊位,二楼卖各种布料。
  • 长前广场(Tràng Tiền Plaza):位于还剑湖以南的长前大街上。
  • 钵场:被誉为“越南景德镇”,其瓷器非常有名。位于河内市东部,离河内市中心约7公里。

景点

[编辑]

交通

[编辑]

公共交通

[编辑]

除了摩托车是河内的主要交通工具外,公共交通工具也是不少河内市民常用的,其中公车较为普遍,路线比较多。而在2017年投入服务的BRT系统成为另一个选择。另外,河内市政府近年亦积极建设都市铁路系统,以改善市区的交通挤塞及空气污染等问题,同时也希望改变河内巿民使用摩托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习惯。

河内都市铁路在2010年开始兴建首条路线,唯其间因为工程施工、审批等问题推迟通车时间。其中首条路线2A号线在2021年11月投入使用,是越南第一条启用的地铁路线,也令河内成为越南第一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河内第二代市区公车
河内都市铁路2A号线车站外观

市区公共汽车

[编辑]

铁路

[编辑]
河内火车站

越南铁路公司营运的火车铁路服务在河内市内设有三个车站,往来越南不同省份,以及中国南宁

航空运输

[编辑]
内排国际机场

内排国际机场是河内的空中交通门户,位于河内市区北方15公里,是越南第二大国际机场(最大为胡志明市新山一国际机场)。内排国际机场设有两座客运大楼,第一客运大楼负责国内线运输,第二客运大楼则负责国际线。联外交通以计程车为主。主要的营运航空公司有越南国家航空公司越捷航空捷星太平洋航空越竹航空

桥梁

[编辑]
日新大桥

河内地处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与墩河汇流处,四周分别与北宁省、太原省、永福省、富寿省、和平省、河南省、兴安省接壤。红河从市区旁边缓缓流过,最宽处达2000米左右。章阳桥、龙编桥、升龙桥从东、北两个方向把市区和郊区连接起来。

友好城市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Nghị Quyết về việc mở rộng thành phố Hà Nội do Quốc hội ban hành.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2. ^ Quyết định 78-CP năm 1961 về việc chia các khu vực nội thành và ngoại thành của thành phố Hà Nội do Hội đồng Chính phủ ban hành.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3. ^ Nghị quyết về việc phê chuẩn việc phân vạch lại địa giới thành phố Hà Nội,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các tỉnh Hà Sơn Bình, Vĩnh Phú, Cao Lạng, Bắc Thái, Quảng Ninh và Đồng Nai do Quốc hội ban hành.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4. ^ Quyết định 03-CP năm 1981 về việc thống nhất tên gọi các đơn vị hành chính ở nội thành nội thị do Hội đồng Chính Phủ ban hành.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5. ^ Nghị quyết về việc điều chỉnh địa giới hành chính một số tỉnh, thành phố trực thuộc Trung ương do Quốc hội ban hành.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2). 
  6. ^ Nghị định 69-CP năm 1995 về việc thành lập quận Tây Hồ thuộc thành phố Hà Nội.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7. ^ Nghị định 74-CP năm 1996 về việc thành lập quận Thanh Xuân, quận Cầu Giấy, thành lập và đổi tên một số phường thuộc thành phố Hà Nội.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8. ^ Nghị định 132/2003/NĐ-CP về việc điều chỉnh địa giới hành chính để thành lập các quận Long Biên, Hoàng Mai, thành lập các phường trực thuộc quận Long Biên, quận Hoàng Mai, thành phố Hà Nội.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9. ^ Nghị quyết số 15/2008/QH12 về việc điều chỉnh địa giới hành chính thành phố Hà Nội và một số tỉnh có liên quan do Quốc hội ban hành.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10. ^ Nghị quyết số 19/NQ-CP về việc xác lập địa giới hành chính xã Đông Xuân thuộc huyện Quốc Oai; các xã: Tiến Xuân, Yên Bình, Yên Trung thuộc huyện Thạch Thất; huyện Mê Linh thuộc thành phố Hà Nội; thành lập quận Hà Đông và các phường trực thuộc; chuyển thành phố Sơn Tây thành thị xã Sơn Tây thuộc thành Hà Nội do Chính phủ ban hành.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11. ^ Nghị quyết 132/NQ-CP năm 2013 điều chỉnh địa giới hành chính huyện Từ Liêm để thành lập 02 quận và 23 phường thuộc thành phố Hà Nội do Chính phủ ban hành.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12. ^ Nghị quyết 1263/NQ-UBTVQH14 năm 2021 về điều chỉnh địa giới đơn vị hành chính giữa các quận Cầu Giấy, Bắc Từ Liêm và Nam Từ Liêm thuộc thành phố Hà Nội do Ủy ban Thường vụ Quốc hội ban hành.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13. ^ Vietnam Building Code Natural Physical & Climatic Data for Construction (PDF). Vietnam Institute for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07-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22) (越南语). 
  14. ^ ПОГОДА в Ханое [Weather in Hanoi]. Weather and Climate (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 [2015-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俄语). 
  15.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climat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6. ^ Hà Nội nóng kỷ lục 41,5 độ. danviet.vn. [2017-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3) (越南语). 
  17. ^ Climate Ha Noi March - 1988. tutiempo.net. [2017-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5) (英语). 
  18. ^ Climate Ha Noi April - 1982. tutiempo.net. [2017-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5) (英语). 
  19. ^ THỜI TIẾT HÀ NỘI. nchmf.gov.vn.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越南语). 
  20. ^ Mastercard lists Hanoi, HCMC among top 20 Asia-Pacific travel destinations. VNExpress. [201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英语). 
  21. ^ Plevin, Julia. Notes on Hanoi, Vietnam. The Huffington Post. 2009-09-26 [2017-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1). 
  22. ^ The 25 Most Popular Travel Destinations in the World. [2016-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5). 
  23. ^ TripAdvisor's picks: World's top 25 destinations. 2015-03-24 [2016-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24. ^ TripAdvisor picks world's top 10 destinations. 2016-03-21 [2016-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9). 
  25. ^ Sister Cities. Phnompenh.gov.kh. [201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3). 
  26. ^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Decentralised cooperation. Délégation pour l'Action Extérieure des Collectivités Territoriales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2013-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5) (法语). 
  27. ^ Hanoi strengthens ties with Ile-de-France. Voice of Vietnam. 2013-09-27 [201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9). 
  28. ^ Ilia Lobster. Astana-Hanoi: horizons of cooperation. KazPravda.kz. 2009-09-09 [2014-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9). 
  29. ^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ister Cities.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www.seoul.go.kr. [2008-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0). 
  30. ^ Seoul -Sister Cities [via WayBackMachine].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archived 2012-04-25). [201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31. ^ Miasta partnerskie Warszawy – Strona 4. um.warszawa.pl. Biuro Promocji Miasta. 2005-05-04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32. ^ Videanu, primarul care dă în gropi. Gândul. 2006-08-26 [2019-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8) (罗马尼亚语). 
  33. ^ Hanoi Days in Moscow help sister cities. Vbusinessnews.com. [201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3). 
  34. ^ Thủ tướng Nguyễn Tấn Dũng hội kiến Tổng thống Seychelles. BÁO ĐIỆN TỬ CỦA CHÍNH PHỦ NƯỚC 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31). 
  35. ^ Kardeş Kentleri Listesi ve 5 Mayıs Avrupa Günü Kutlaması [via WaybackMachine.com]. Ankara Büyükşehir Belediyesi – Tüm Hakları Saklıdır. [2013-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4) (土耳其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