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务学堂
时务学堂,是晚清维新运动期间,湖南所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标志着湖南教育由旧式书院制度向新式学堂制度的转变,也是湖南近代化教育的开始。
缘起
[编辑]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陈宝箴任湖南巡抚,以“变法开新”为己任,推作新政。他凭借政治强力,大刀阔斧地推行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冬湘绅蒋德钧、熊希龄、王先谦、黄自元、张祖同、陈程初等创办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时[1],蒋德钧“嫌其迹近谋利,乃创为添设时务学堂之议”,光绪二十三年一月由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领衔、六位宝善成公司绅董王先谦、张祖同、朱昌琳、汤聘珍、蒋德钧、熊希龄共同具名,正式呈报巡抚陈宝箴批准立案,旋由熊希龄等请两江总督刘坤一拨盐厘加价银7000两为经费,遂建于小东街。此后上述六位绅董议定,轮船、制造、学堂各认一事专办,自此学堂由熊希龄负其专责。
创办
[编辑]光绪二十三年八月(1897年),发布《湖南时务学堂缘起》,阐明了设学校、培养维新人才的宗旨。接着,湖南巡抚陈宝箴又发布了《时务学堂招考示》,宣布“本年议定暂租衡清试馆开办,延聘中西学教习,择期开学,先行招考六十名入堂肄业”。既有成议,陈宝箴委派黄遵宪、熊希龄具体负责学堂筹备事宜。又任命熊希龄为提调(即校长),主持一切行政事务。学堂决定聘请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聘请李维格为西文总教习。光绪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第一次招考,录取学生四十名。九月正式开学。[2]
停办
[编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被革职,时务学堂被迫停办。光绪二十五年二月(1899年),湖南巡抚俞廉三改时务学堂为求实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求实书院更名为湖南省城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湖南省城大学堂与岳麓书院合并组建湖南高等学堂,后来成为湖南大学的前身之一。
教师
[编辑]课程
[编辑]时务学堂功课,分为两种:一曰普通学,其目有四:‘一曰经学,二曰诸子学,三曰公理学,四曰中外史志及格算诸学之粗浅者’。二曰专门学,其目有三:‘一曰公法学,二曰掌故学,三曰格算学’。入学六个月以前,读普通学;六个月以后,则各认专门,但普通学仍须兼习。学生所读之书,有涉猎之书,有专精之书。学习时学生须先将《春秋公羊传》和《孟子》反复钻研其中微言大义、民权思想,然后择取中外政治法律比较参证,使之明了维新变法的旨意。
学生
[编辑]时务学堂从创办到停办,历时不到一年,只招考过三次。光绪二十三年(1897)八月二十八日,第一次招考,录取学生四十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初一日,时务学堂第二次招考,录取内课生三十名,外课生十八名,附课生七名。闰三月,又录取第三期学生,其中内课生四十六名,外课生五十二名,各送北洋学生十名。录取学生总数只有两百名左右,却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其中大多集中于第一班的四十人中。杨树达曾经评价道:“一千九百年庚子反清之役,民四倒袁之役,皆时务师生合力为之,以一短命之学堂而能有如此事业者,古今罕见也。”[3][4][5]
- 蔡锷:云南都督,护国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 杨树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 范源濂: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
- 方鼎英:黄埔军校代校长兼教育长。
- 李复几: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6]
- 李炳寰、林圭、田邦璿、蔡钟浩、唐才质、唐才中:自立军起义烈士。
- 傅良佐:湖南督军
旧址
[编辑]时务学堂创办之时,租用长沙小东街(今三贵街)一套五进二层宅第。此宅原主人是清干嘉年间任礼部尚书的刘权之,光绪年间转手为益阳人周桂午(历史学家周谷城的族祖父)所有。时务学堂停办后,小东街校址屋归原主。后周桂午的儿媳将宅第租予湘潭人言某,办起了“泰豫旅馆”。1922年,梁启超来长沙讲学,重访时务学堂故址,应旅馆言老板之请题写了“时务学堂故址”。“文夕大火”中,时务学堂旧址全部被毁。1945年陈云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买下此地,并兴建了三栋红砖洋楼。今天时务学堂旧址上的建筑是陈云章的私宅和其他一些建筑。近年来长沙市人民政府有意在此地恢复重建时务学堂。
以时务学堂为前身之一的湖南大学,为了纪念时务学堂,由校友罗武子出资,在岳麓书院内建立一纪念亭“时务轩”,并将“时务学堂故址”碑嵌入其中。[7] [8]
影响
[编辑]梁启超曾多次说:“新旧之哄,起于湘而波动于京师。”“十八行省中,湖南人气最可用”“予在时务学堂虽仅半年,所得高材生甚多,自我亡命赴日,一班四十人有十一人随我俱去,后唐先生才常在汉口实行革命,十一人中死难八人!”[9] 毛泽东也说过:“湖南之有学校,应推原戊戌春季的时务学堂。时务以短促的寿命,却养成了若干勇敢有为的青年。”[10]1895年开始的湖南维新运动,使湖南成为当时中国最富朝气的省份,也是后来戊戌变法的前奏和实践基础,而时务学堂的创立,则是湖南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1]
时务学堂也对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实现了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换。[2]
参考文献
[编辑]- ^ 王宪明等,戊戌变法史述论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52页
- ^ 2.0 2.1 长沙时务学堂:开湘学之新风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5-04-30.
- ^ 《积微翁回忆录》389页
- ^ 蔡锷并非梁启超最小的学生 杨逢彬
- ^ 《戊戌变法史》 汤志钧
- ^ 追寻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永久失效链接]
- ^ 陈云章与时务学堂旧址 陈再清《湘潮》 2005年第7期
- ^ 时务学堂旧址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6-02-14.
- ^ 梁启超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讲演》
- ^ 毛泽东:《本会总记》,《湘江评论》第四号
- ^ 戊戌维新:全国最富朝气的地区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04-01.
外部链接
[编辑]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