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是没有虚无的同义词,存在)的反义词。在东方哲学中,可能和的意义不同,分别属于佛家道家的思想。神学哲学研究的概念已经有一段时间,例如佛教道家数学有时会用无来描述一些状况。物理学上,没有真正的真空宇宙诞生带来时间中,没有“宇宙诞生之前”的一个概念,或是宇宙诞生前是虚时间[1]

西方思想(哲学科学

[编辑]

无(文中的空)的观念在西方哲学家2013年勒斯里孔恩的书《存在的奥秘》与2017年劳伦斯·M·克劳斯的书《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故事》[2]都有探讨过。[3]“无”是一种“有”(存在),如果把“无”当成是一个不“存在”(有)的“存在”来探讨,是逻辑谬误[3];也就是事物的自然状态包含存在)和虚无)。哲学家与物理学家往往对于虚无有不同面向上的定义,即使在物理学领域之中,从传统上指的真空状态,到位能上的不可微分点,也存在着程度上差异的“虚无”。[4]根据勒斯里与孔恩对无/空的分类,这种包含在有(存在)之中的“无/空”之中摒除了:物质(material)、心灵(Mind)、哲学宗教以及上帝诸神[3]

如果说无/空指的是没有任何物体或物质,那还可能由自然法则(Law of science)所导引的自然力、从能量生出物质来[3]。物质可以当成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传统对物质的观点是有形体的“东西”,但在十九世纪提出的概念后,上述观点受到了挑战。狭义相对论证明物质及能量(包括将能量分布在空间中的场)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因此产生了一种本体论的观点,认为能量是第一元素英语prima materia,物质只是它的一种形态。但另一方面,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量子场论来描述所有的交互作用力,因此又可以说这些场才是第一元素,能量只是场的一个性质而已。

例如以物理学来说,光(光子)就是从热原子当中的电子自动发出,且无特定原因无中生有[3]。所以整个宇宙也有可能是无中生有,就是宇宙大霹雳的观念[3]

物理学家谈到空无一物的空间,先把所有的空气抽掉(抽真空),再屏蔽所有的磁场电场,那块空间中仍然会有重力场,重力没有办法被屏蔽,因为在广义相对论中,空间与时间本身就是重力!即使我们有办法屏蔽掉重力,那终于可以得到“什么都没有”(无/空);不过在这样的状态也维持不久,因为即使在宇宙的量子最低能态,系统仍有扰动,那里仍“存在”著这些量子扰动[4],因为其中可是充满虚粒子;从中再出现成对的粒子反粒子(由于量子物理测不准原理[3],量子颗粒会在宇宙空间里出现、消失[4],或是宇宙可能就源自于这种无/空之中所产生的大霹雳。[3]

物理学家劳伦斯·M·克劳丝认为宇宙本身便来自虚无:若我们将宇宙的“所有(存在)”加在一起,所有事物就会互相抵消,成一个“0”。如此看来,“宇宙的一切”就是“虚无”,“什么都没有”就是“全部”(Nothing is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is nothing!)。[4]

神学家丁连财认为孤单、寂寞是现代病,会衍生精神疾患,使社会不安,使健保支出提高;英国特别设立一个孤单寂寞问题解决部,部长的责任是使大家不会感到孤单寂寞,但是这不只是搞" Let's Party" or "Enjoy Sex with no burden" 就可以解决,世俗主义走到尽头是虚无主义,而虚无主义按照齐克果的说法是“致死之病”,甚至可能是恐怖主义的摇篮。[5][6]

老子和庄子都意识到在终极面前语言是无能为力的,老子反复观察与思考的世界是日常观察到符合常识的世界,无论这样的世界是多么真实,其主要特征是非永恒性(无常)。而“道”就其不可言说的永恒性来说是无法预先决定,亦无以名之,不同于任何可命名的事物。它是非存在,即相当于无。而道家亦有无为的主张。

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之道,曰阴与阳也”,并引用孔子的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说儒家认同:“道者,阴阳变化之理也。”道,即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也就是:

[原创研究?]

以“无常无我”说“空”,可名之为“由变坏观空”,有可能导致“断灭空”、“沉空”、“恶取空”的危险。仍然无所适从、持续流浪漂泊。正知正见般若正法,由甚深般若智开展,面对五蕴世间,观照世间诸法,超越其变坏相。正知正见的般若正法,示现诸法实相世间转为法界,安住法界就在当下。[7]

显发真如本心的甚深般若智,如实觉知法界真如,则当下就成为如来,证入不虚妄、不变异的真如法界[8]甚深般若智开展的般若正法,真正使生死涅槃犹如昨梦,真正使流浪漂泊倏然而止,真正使常乐我净朗朗而现。

参见

[编辑]

相关主题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周雪君. 霍金:時間並非始於大爆炸.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8-03-04 [2020-09-07] (中文(台湾)). 
  2. ^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So Far: Why Are We Here? (2017), Atria Books, ISBN 978-1-4767-7761-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科學人雜誌想像宇宙不存在. [201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4. ^ 4.0 4.1 4.2 4.3 「什麼都沒有」???. PanSci 泛科学. 2014-08-29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台湾)). 
  5. ^ Foundation, Thomson Reuters. Britain appoints minister for loneliness amid growing isolation. news.trust.org.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6.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PL5Bm4KQcQ&feature=youtu.be
  7. ^ 所以 《大般若经》说:“佛说五蕴,名为世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色等五蕴,无变坏相。故说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诸法实相。所以者何?色等五蕴,无自性故,说名为空、无相、无愿,即真法界。”
  8. ^ 所以《大般若经》也说:“依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觉诸法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由如实觉真如相故,说名如来、应、正等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