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英语:Special Announcement on Flooding in the northern 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天文台的其中一个警告信号,于1998年设立。每当香港新界北部受大雨影响,引致该区的低洼地带出现水浸或将会出现水浸时,香港天文台便会发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该项报告会透过电台及电视台向市民广播,并在适当时候更新,直至大雨过去为止。[1]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独立于其他气象警告,可以与其他警告同时生效,(例如强烈季候风信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暴雨警告信号雷暴警告山体滑坡警告),但由于水浸下不会出现结霜,因此此警告不会与霜冻警告同时生效。而与火灾危险警告寒冷天气警告酷热天气警告同时生效时的机会甚微,因为非风季和雨季时节(天气干燥、寒冷)或酷热天气时甚少出现水浸。

概述

[编辑]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对农民、渔塘负责人、工程师、承建商及其他容易因水浸而引致损失的人士有预警作用。但犹如其他天气警告一样,这项特别报告是根据最新资料而判断出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因此难免在发出特别报告后,大雨并未造成水浸;又或者突然形成的大雨在特别报告发出前已经在新界北部造成水浸。

新界北部(狭义指元朗区东部及北区,广义范围包括元朗洪水桥屏山厦村十八乡大棠,以及八乡锦田新田牛潭尾上水粉岭打鼓岭沙头角等)经常出现地区性的暴雨,引致该区严重水浸,但对香港其他地方则没有影响。例如在1993年台风黛蒂掠过香港之后,整个新界北部的低洼地带便完全被洪水淹没。另外在1994年7月22日,新界西北录得超过300毫米雨量,连日滂沱大雨导致300公顷农地及150公顷渔塘遭浸没,消防员须动用橡皮艇拯救受困村民。此外深圳受大雨影响,深圳水库需要排洪,亦会令新界部分地区出现水浸,例如1997年8月2日深圳受台风维克托的恶劣天气影响,令深圳水库水位上升,需要在当晚9时紧急排洪,新界北部如打鼓岭及沙头角出现水浸。在2001年6月的暴雨,天文台多次发出红色暴雨警告,期间新界地区录得逾200毫米雨量,上水更录得300毫米雨量,多条村落被洪水淹没,消防员、政府飞行服务队特别任务连需以直升机、橡皮艇及气垫船进行大规模搜救行动。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的天气稿如下:“新界北部,尤其是[元朗/八乡及锦田/新田及牛潭尾/上水/打鼓岭/沙头角]一带,正受大雨影响。在过去几/_小时,该区录得超过_毫米雨量。新界北部可能受大雨影响的市民,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避免水浸可能引致的损失。乡村附近若有防洪警钟,村民亦应留意。”

水浸警告历史

[编辑]

由于1971年连日大雨,令城门水塘的水位超越警界线,故天文台就设立“城门水塘水浸警告”(Shing Mun Reservoir Flood Warning),表示城门水塘或城门下水塘存水量超过警界线,可能导致水塘满溢[2]。1983年,天文台引入“水浸警告”(Flooding Warning),是根据降雨量多少而发出。直至1998年3月天文台修改暴雨警告系统,加上市区排水系统改善,水浸情况减低及短暂,因此同期取消水浸警告服务,但新界北部地区由于有较广阔的集水区和地势平坦,雨水积聚和退却都较为缓慢,往往要一两小时,因此水浸可能长达数小时,因此天文台设立“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

注意事项

[编辑]
  • 留意电台电视台广播有关最新警告的消息。遇上紧急事故,应立即致电就近警署求助。[1]
  • 应做好预防措施,以防止因水浸引致的人命及财物损失。[1]
  • 农民及渔塘负责人应采取必须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损失。[1]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频率及生效日数

[编辑]

纪录之最

[编辑]
  • 生效时间最长:2023年9月7日19:50至9月8日15:40,合共19小时50分钟。受台风海葵残留雨带影响,与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同时生效。
  • 生效时间最短:2002年7月3日13:15至13:55,合共40分钟
  • 最早全年首次发出:2014年3月30日20:20至3月31日02:30,合共6小时10分钟。唯一一次需于3月发出此警告。
  • 最晚全年首次发出:1999年8月22日16:50至21:00,合共4小时10分钟。
  • 最早全年最后发出:2014年5月11日11:05至23:55,合共12小时50分钟。
  • 最晚全年最后发出:2016年10月19日13:25至21:50,合共8小时25分钟。
  • 发出次数最多的年份: 2001年2021年,各发出10次
  • 生效日数最多的年份:2001年,有12日生效。
  • 发出次数以及生效日数最少的年份:2007年,只发出1次1日生效。
  • 同一日内发出最多次数:1998年6月9日2000年8月24日2005年6月15日2017年7月18日2022年5月12日各有2次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香港天文台. 2020-02-06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2. ^ 何佩然. 《風雲可測:香港天文台與社會的變遷》 (PDF). 香港: 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 317及319页 [2015-06-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年份 发出次数 生效日数
1998年 6 5
1999年 5 5
2000年 7 7
2001年 10 12
2002年 3 4
2003年 3 4
2004年 4 4
2005年 8 7
2006年 3 4
2007年 1 1
2008年 3 4
2009年 4 4
2010年 4 5
2011年 3 3
2012年 6 6
2013年 3 3
2014年 3 5
2015年 6 6
2016年 7 7
2017年 6 6
2018年 7 8
2019年 3 4
2020年 4 4
2021年 10 11
2022年 4 4
2023年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