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富
新常富(埃里克·托尔斯滕·尼斯特伦, 瑞典语:Erik Torsten Nyström, 1879年-1963年),瑞典学者。清末赴中国任教,在中国活动近五十余年。
生平
[编辑]1901年,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理学士(化学与地理学专业),同时取得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工程文凭。同年,前往布达佩斯,出任化学工程师。
1902年,前往上海寻找工作机会。经过李提摩太介绍,任教于山西大学堂西斋,教授化学。在授课之余开始研究山西的地质与矿物。
1906年起,在山西巡抚恩寿的支持下,在实验室中对山西各地的矿物标本进行化学分析。
1910年,邀请高本汉来太原学习汉语。随后高本汉便任教于山西大学堂。
新常富意识到如果要有效地开发中国的矿产资源,必须绘制准确的矿产资源分布图。为此,1912年,新常富返回瑞典,试图联络瑞典学者共同完成此事。在这个过程中,安特生表达了对这个计划的兴趣,并承诺只要计划得到实施,他愿意花费一年的时间在中国执行这个计划。最终在众人合力推进下,该计划在1914年得到了袁世凯的批准。同年,由安特生和新常富等人组成的勘探队在河北省庞家堡发现特大铁矿。[1]
1917年,新常富回到瑞典,在斯德哥尔摩大学采矿学系(Department of Mineralogy)攻读硕士。
1919年,在年轻学者埃里克·诺林(Erik Norin)的提议下,新常富和诺林一起回到太原,创立“瑞华博物调查会(The Nyström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 Shansi)”,孙健初、王曰伦等山西大学学生也参与其中。该研究机构与丁文江和安特生领导的中央地质调查所紧密合作,另外也和燕京大学合作,主要进行地质和古生物调查,先后在山西发现数座矿藏。在该研究机构工作的埃里克·诺林后来成为乌普萨拉大学教授,孙健初是中国石油地质的奠基人,王曰伦则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0年-1929年间,新常富在太原的山西大学、山西工业专门学校,北平的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授课。
1927年,在安特生的推荐下,乌普萨拉大学授予新常富名誉博士学位。
1954年,新常富返回瑞典定居,直到逝世。[2]
荣誉
[编辑]1906年,清政府授予新常富三品顶戴。
1910年,清政府授予新常富三等第一宝星。[3]
1917年5月,中华民国大总统授予新常富三等嘉禾章。[4]
参考文献
[编辑]- ^ Jan Romgard. Erik Nyström: The creator of the Sino-Swedish collaborations in geology in Republican China.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2015, 34 (1): page88-96.
- ^ 中共文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楚图南日记 出访篇. 群言出版社. 2014年: 第41页. ISBN 9787802566064.
- ^ 潘懋元; 刘海峰.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高等教育.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 第76页. ISBN 978-7-5444-0845-5.
- ^ 第4页. 农商公报. 1917年第3卷第11期.
这是一篇与瑞典人物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