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迪翁
阁下 尊敬的 斯特凡·迪翁 Stéphane Dion PC | |
---|---|
加拿大驻法国和摩纳哥大使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22年6月1日 | |
总理 | 特鲁多 |
前任 | Isabelle Hudon |
加拿大驻欧洲联盟大使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17年5月1日 | |
总理 | 特鲁多 |
前任 | Daniel Costello |
加拿大驻德国大使 | |
任期 2017年5月1日—2022年6月1日 | |
总理 | 特鲁多 |
前任 | Marie Gervais-Vidricaire |
加拿大外交部长 | |
任期 2015年11月4日—2017年1月10日 | |
总理 | 特鲁多 |
前任 | 倪可森(Rob Nicholson) |
继任 | 方慧兰 |
加拿大官方反对党领袖 | |
任期 2006年12月2日—2008年12月10日 | |
君主 | 伊丽莎白二世 |
首相 | 哈珀 |
前任 | Bill Graham |
继任 | 叶礼庭 |
加拿大自由党党魁 | |
任期 2006年12月2日—2008年12月10日 | |
前任 | Bill Graham (临时) |
继任 | 叶礼庭 |
加拿大环境部长 | |
任期 2004年7月20日—2006年2月6日 | |
总理 | 马丁 |
前任 | David Anderson |
继任 | 安布丝 |
加拿大跨政府事务部长 | |
任期 1996年1月25日—2003年12月11日 | |
总理 | 克里田 |
前任 | Marcel Massé |
继任 | Pierre Pettigrew |
加拿大枢密院主席 | |
任期 1996年1月25日—2003年12月11日 | |
总理 | 克里田 |
前任 | Marcel Massé |
继任 | Denis Coderre |
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 | |
任期 1996年3月25日—2017年2月6日 | |
前任 | Shirley Maheu |
继任 | (悬空) |
选区 | 圣洛朗(1996年–2015年间为圣洛朗—卡蒂埃维尔)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Stéphane Maurice Dion 1955年9月28日 加拿大魁北克省魁北克城 |
政党 | 加拿大自由党 |
配偶 | Janine Krieber |
儿女 | 1女 |
学历 | 拉瓦尔大学 (BA, MA) 巴黎政治学院 (PhD) |
签名 |
斯特凡·迪翁 PC (Stéphane Maurice Dion[1],1955年9月28日—),加拿大外交和政治人物,候任加拿大驻欧洲联盟和德国大使,在此之前曾于1996年至2017年间以加拿大自由党党员身份担任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代表魁北克省蒙特利尔的圣洛朗选区,并先后于克里田、马丁及特鲁多三位总理任内出任联邦内阁部长[2],当中包括于2015年至2017年间担任外交部长[3]。他亦曾于2006年至2008年间担任加拿大自由党党魁以及加拿大官方反对党领袖。
早年及学术生涯
[编辑]迪翁于1955年在魁北克城出生,在家中排行第二,父母分别为学者和地产经纪[4]。他因母亲生于法国巴黎而持有法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5]。他于拉瓦尔大学修读政治学[6],并在此结识日后的妻子珍妮恩·克里伯(Janine Krieber)。他于1977年获取文学士学位,再于1979年获取文学硕士学位[7],毕业后与珍妮恩到巴黎居住。
迪翁于青年时期曾支持魁北克独立[8],大学期间曾于1976年魁北克省选中协助魁北克人党候选人路易丝·博德温(Louise Beaudoin)的竞选活动[9]。他后来对魁独的兴趣有所减退,1980年魁北克主权问题公投中态度中立;他表示反方得胜后他既不感动亦不愤怒[10]。
迪翁在巴黎居住四年期间跟著名社会学家米歇尔·克罗泽攻读公共管理学[11],从巴黎政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返回加拿大,1984年短暂在蒙克顿大学担任教学助理,同年转到蒙特利尔大学担任助理教授[12]。他从1984年到1996年在该校任教,期间于1990-91年休假到美国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出任客席学者[13]。迪翁于1986年4月与珍妮恩结婚,两人同年到秘鲁领养女儿让娜(Jeanne)[11]。
1990年米治湖修宪协议落空后,迪翁致力研究魁北克主权问题,而他亦正式改为支持魁北克留在加拿大联邦之内[10]。他不时亮相加拿大广播公司法语电视台的时事节目抨击魁独派的论点,并吸引了时任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妻子阿琳(Aline Chrétien)的注意。反对独立方在1995年魁独公投中险胜后,阿琳游说克雷蒂安罗致迪翁在1996年国会议席补选中代表自由党参选[8]。
初进国会、魁独公投后续
[编辑]迪翁于1996年3月举行的国会下议院议席补选中代表自由党竞逐蒙特利尔的圣洛朗—卡蒂埃维尔选区(Saint-Laurent—Cartierville)议席并顺利当选,首度晋身国会[14]。由于自由党长年囊括该议席,克雷蒂安有信心迪翁可在该选区当选,因此早于同年1月便委任迪翁进联邦内阁,出任跨政府事务部长和枢密院主席[15]。迪翁再于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5年联邦大选中顺利在该选区连任[15]。
1995年魁独公投后,跨政府事务部基本上成为联邦政府应对魁独运动的主要部门。迪翁出任该部长职位后继续挑战魁独派的论点,并于1996年9月就魁独问题向加拿大最高法院提请裁定咨询意见(即《魁北克脱离联邦咨询意见》),当中包含三项问题:
- 根据加拿大宪法,魁北克议会或政府是否有权单方面促成魁北克脱离加拿大?
- 根据国际法,魁北克议会或政府是否有权单方面促成魁北克脱离加拿大?在这点上,国际法有否容许魁北克议会或政府单方面促成魁北克脱离加拿大的自决权?
- 若加拿大国内法律与国际法就魁北克议会或政府是否有权单方面促成魁北克脱离加拿大的问题上有所冲突,在加拿大国内何者优先?
最高法院于1998年8月公布其咨询意见,结论为根据加拿大国内法律与国际法,魁北克议会或政府皆没有权利单方面促成魁北克脱离加拿大。然而,若果魁北克人民清晰地表达脱离加拿大的意愿,联邦政府需就此与魁北克政府展开磋商。此咨询意见确认加拿大国会有权裁定公民投票的议题是否足够明确以启动两级政府之间的协商。在双方就魁北克独立达成共识前,加拿大宪法继续有效,而双方达成的协议亦需尊重加拿大宪法所确立的民主原则和少数派及个体的权利[16]。魁北克政府和联邦政府皆欢迎此项咨询意见。
三封公开信
[编辑]迪翁向最高法院提请裁定咨询意见后,与魁北克的执政魁人党政府内阁成员透过一系列公开信就此议题展开辩论[17][18][19]。时任魁北克省省长布沙尔(Lucien Bouchard)于1997年表示国际法支持一个地区单方面宣布独立、简单多数(即50%选票加一票)足以成为独派取胜的门槛、以及国际法将保护独立后的魁北克领土完整。迪翁的首份公开信反驳以上论点:他指出绝大多数国际法专家相信如加拿大般民主国家的下辖政体没有单方面宣布独立的权利[17]。迪翁亦指出简单多数优势可随着环境逆转而消失,而由于独立公投的结果严重影响魁北克人民生活,简单多数不能确保公投结果备有足够的政治认受性。就布沙尔的第三点,迪翁反驳谓国际法中未有条文提到保护魁北克领土却不保护加拿大的,而国际上的经验证明了寻求独立的政治实体所提出的国界可以备受质疑[17]。
迪翁写给魁北克跨政府事务部长雅克·布拉柴(Jacques Brassard)的第二封公开信于1997年11月发表。他在此扩充首份公开信中有关魁北克领土完整的争论,指出加拿大领土可被分裂但魁北克则不可分割的论点带有矛盾。他又称魁北克若在缺乏加拿大政府认可,加上少数但可观的魁北克人民反对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独立,将在寻求国际认可方面遇上极大困难[18]。
最高法院公布其咨询意见后,迪翁于1998年8月发表写给省长布沙尔的第三封公开信,当中批评布沙尔只接受法院意见的一部分(如联邦政府需在魁北克人民清晰地表达脱离加拿大的意愿后与魁北克政府展开磋商)而非该项意见的其他部分(如在公投中提问一条明确的问题并凭此获取明显多数选民支持)。他又就法院的裁决提出三项主张:联邦政府需在公投所提问的问题和通过公投所需的门槛上持有话语权;魁独只能透过协商达成而非单方面宣布独立;而魁北克政府亦不能单方面决定与联邦政府的谈判条款[19]。
清晰法令
[编辑]最高法院的咨询意见及迪翁的三封公开信构成了《清晰法令》(又作C-20号草案)的基础。该法令确立加拿大联邦政府与下辖任何一省就该省脱离联邦而展开磋商所需具备的前提,当中包括该省所举行的独立公投需向选民“清晰地”提问独立议题(问题是否清晰由国会下议院决定),而支持独立的一方在公投中需取得“明显多数”选票而非50%选票加一票的简单多数。迪翁于1999年12月13日在下议院提出该项草案[20];下议院于2000年3月15日将之通过。
戈梅利报告
[编辑]魁独公投过后,联邦政府斥资在魁北克展开宣传攻势,宣扬该级政府对魁北克工业和其他领域所作的贡献,以抗衡魁独阵营的势力。该项宣传活动后来卷入贪腐丑闻(即“赞助丑闻”),而迪翁为克雷蒂安内阁中主力应对魁独问题的部长,因此成为调查对像之一。迪翁向戈梅利委员会(Gomery Commission)作供时表示他于2001年中得悉异常地多的资金流入魁北克,但他本人从未直接参与管理该项宣传活动,亦不清楚其具体运作细节[21];他又称自己一直怀疑该项宣传活动是否能够改变支持魁独人士的想法[14]。戈梅利委员会的第一期调查报告最终确认迪翁在这宗事件中没有犯错[14]。
马丁政府
[编辑]保罗·马丁于2003年末接替克雷蒂安出任自由党党魁和联邦总理,同时改组内阁,迪翁未获委任任何部长职位[14]。受赞助丑闻拖累,自由党于2004年联邦大选失去部分议席,但仍以少数姿态继续执政。迪翁在自己选区顺利连任下议院议员,并于同年7月获马丁重新委入内阁,出任环境部长[14]。他担任该职期间鼓励加拿大工商业界利用环保科技和产品参与一场“新的工业革命”[22],又致力寻求当局以较温和的方式与商界互动,以利两者间的协作[14][23]。
加拿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在迪翁任内并未取得明显进展[24]。他于2005年公布一项“绿色计划”以对抗气候变化,但随即被数个环保团体批评,指该项计划过于保守并缺乏有效的法则[25]。
自由党党魁
[编辑]自由党于2006年1月联邦大选中失掉执政地位,马丁随即宣布辞任该党党魁,而迪翁则于同年4月7日宣布参与竞逐党魁[26],并以社会公义、经济繁荣和保护环境这三条支柱作其竞选方针[27]。往后数个月外界主要关注另外两位党魁候选人(大热门国际事务学者叶礼庭和安大略前省长李博),期间迪翁相对低调。
党魁选举于2006年12月2日举行,迪翁在首轮投票获取17.8%选票排行第三。次轮投票后迪翁得票率仍然排行第三,但得票第四多的甘乃迪(Gerard Kennedy)则宣布退选并改为支持迪翁。迪翁在第三轮投票获取37%选票排行第一,而得票最少的李博则被淘汰。迪翁吸纳大批原本支持李博的党员,并于第四轮投票以54.7%得票率击败叶礼庭当选党魁[28],同时出任加拿大官方反对党领袖。为了显示党员团结,迪翁在2007年初公布的来届大选备选小组名单中起用数名党魁选举对手:叶礼庭获任为副党魁、李博和布里森(Scott Brison)获任为大选政纲发展小组共同主席、而甘乃迪则获任为备选特别顾问[29]。
魁北克省三个选区于2007年9月举行国会下议院议席补选,当中蒙特利尔的乌特蒙选区(Outremont)议席自1935年建立以来大部分时间为自由党囊中物,因此这次补选被部分评论员视为迪翁领导能力的重要考验[30];自由党候选人在三个选区皆以大比数落败。国内另外四个选区则于2008年3月举行议席补选,这次自由党则赢取当中三个议席,稍为重振该党和迪翁的声气[31][32][33]。
2008年10月14日,迪翁领导的自由党于大选中未获选民支持,下议院议席由上届(2006年)的103席下降至77席,仅获得26.2%的选票,比前自由党籍总理约翰·特纳于1984年大选中所得的选票还低2个百份点[34]。同年10月20日,迪翁宣布辞去自由党党魁一职,但会留任至选出新领袖为止[35]。随着叶礼庭于同年12月10日当选自由党临时党魁,迪翁亦正式离任[36];他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二位未能担任总理的自由党党魁[37][38][39]。
离任党魁后
[编辑]叶礼庭继任党魁后所公布的影子内阁成员名单中并未包括迪翁在内[40],而迪翁在叶礼庭任职党魁期间亦保持低调[41]。
2011年,迪翁再度出战联邦大选,成功连任国会议员[42]。然而,自由党于这次大选只赢取34个议席,首次沦为下议院第三大党[43]。迪翁为自由党仅余七位代表魁北克省选区的下议院议员之一,而他在其选区所赢取的43.43%选票率更为该七人中的最高[44]。接替叶礼庭出任临时党魁的李博其后委任迪翁进该党的影子内阁,担任包括跨政府事务评议员在内等职责[41]。
2015年联邦大选竞选期间,迪翁主要在自己所属选区以外为其他自由党候选人助选,并抨击保守党执政期间的环境和医疗政策[45]。贾斯汀·特鲁多领导下的自由党在该届大选以多数姿态重夺执政权,而迪翁亦在改组后的圣洛朗选区(Saint-Laurent)连任[46]。迪翁于同年11月4日获新任总理特鲁多委入联邦内阁,出任外交部长[3]和内阁环境及气候变化委员会主席[47]。
为了应对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的国际政治新形势,特鲁多于2017年1月重组内阁,当中由方慧兰接替迪翁出任外长[48][49]。迪翁随后宣布辞任国会议员及离开政坛,但未有同时提及其去向[50]。他于同月31日向下议院致告别辞时确认将会出任加拿大驻欧洲联盟和德国大使[51],并于同年2月6日正式离任国会议员[15]。
参考文献
[编辑]- ^ Archived copy. [201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May 2012).
- ^ Government of Canada. Historical alphabetical list since 1867. Members of the Queen's Privy Council for Canada. Privy Council Office. 5 January 2015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 ^ 3.0 3.1 Full list of Justin Trudeau's cabinet 31-member cabinet includes 15 women, attempt at regional balance. CBC News. 2015-11-04 [201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3).
- ^ Benoit Aubin. Dion, Stéphane (Profile). Thecanadianencyclopedia.com.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 ^ Dion dismisses call to give up French citizenship. CBC News. 2006-12-05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 ^ Robitaille, Antoine. Dion contre Dion. Le Devoir. 9 December 2006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 ^ Dion, Stéphane. La dimension temporelle de l'action partisane : l'étude d'un cas : le débat au sein du parti québécois sur les modalités d'accession à l'indépendance. Thèses et mémoires (Université Laval). 1979-01: 132. hdl:20.500.11794/51231 (法语).
- ^ 8.0 8.1 Diebel, Linda. Can Stéphane Dion reel in the prize? (link not available). The Toronto Star. 13 August 2006 [4 Sept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Aubin, Benoit. Stéphane Dion (Profile). 加拿大百科全书. 2007-05-16 [2007-01-22以“OTTAWA’S NEW POWER COUPLE”为题刊于麦克林 (杂志)] [2024-11-14] (英语).
- ^ 10.0 10.1 Vastel, Michel. Dion Quichotte mission impossible. L'actualité. 15 April 1997 [16 Dec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September 2007). (en français seulement)
- ^ 11.0 11.1 Heinrich, Jeff. Stéphane Dion, unmasked. The Gazette. 9 December 2006 [18 Dec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3月7日).
- ^ Stéphane Dion: political scientist. 加拿大广播公司. [4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9).
- ^ Privy Council Office. Prime Minister announces new Ministry. Government of Canada. 25 January 1996 [18 Dec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August 2007).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Stéphane Dion, inconspicuous achiever. CBC News. [201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8).
- ^ 15.0 15.1 15.2 DION, The Hon. Stéphane, P.C., B.A., M.A., Ph.D.. 加拿大国会. [201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8).
- ^ Supreme Court of Canada. Reference re Secession of Quebec. Supreme Court of Canada. 20 August 1998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8).
- ^ 17.0 17.1 17.2 Dion, Stéphane. Letter to Premier Lucien Bouchard Concerning his Position on a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Ministry of Intergovernmental Affairs Canada. 11 August 1997 [4 Dec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September 2004).
- ^ 18.0 18.1 Dion, Stéphane. Letter to Mr. Jacques Brassard in Response to his Ministerial Statement on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of Quebec. Ministry of Intergovernmental Affairs Canada. 19 November 1997 [4 Dec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September 2004).
- ^ 19.0 19.1 Dion, Stéphane. Letter to Premier Lucien Bouchard on the Need to Respect the Supreme Court's Decision in its Entirety. Ministry of Intergovernmental Affairs Canada. 25 August 1998 [4 Dec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September 2004).
- ^ Clarity Act. Government of Canada Privy Council Office.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0).
- ^ Gomery, John H. Volume 62 (PDF). Commission of Inquiry into the Sponsorship Program and Advertising Activities. 25 January 2005: 10897–10909 [3 December 20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7 October 2006).
- ^ Dion, Stéphane. Environmental action for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Will Canada lead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Environment Canada. 10 September 2004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31).
- ^ Geddes, John. Rocky ride for Dion?. Macleans Magazine. 22 February 2005 [2 Jan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8 March 2005).
- ^ Francoeur, Louis-Gilles. Faut-il déboulonner la statue verte de Dion?. Le Devoir. 9 December 2006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 ^ David Suzuki Foundation. Canada's climate change plan lacks teeth. David Suzuki Foundation. 13 April 2005 [2 Jan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December 2006).
- ^ Clark, Campbell; Karen Howlett. Ignatieff, Dion to launch bids this week. Globe and Mail (Toronto). 4 April 2006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 ^ CBC News. INTERVIEW: Stéphane Dion. CBC.ca. 5 November 2006 [16 December 2006]. (原始内容 (television transcript)存档于11 December 2006).
- ^ 加拿大前环境部长迪翁当选自由党领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华网,2006年12月3日
- ^ CBC News. Dion taps former rivals for election roles. CBC News. 19 December 2006 [2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 ^ Campbell, Clark, Daniel Leblanc. Outremont by-election a test for Dion. Globe & Mail (Toronto). 15 September 2007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4).
- ^ Zosia Bielski. Dion declares victory after by-election wins. 18 March 2007 [18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7日).
- ^ Gloria Galloway. Liberals win in Toronto, B.C., lose in Sask.. The Globe and Mail. 18 March 2007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4).
- ^ Joan Bryden. Mixed byelection results prolong Liberal angst over election timing. 18 March 2007 [18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8 January 2012).
- ^ 保守党胜 自由党剧减27席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10-18. 明报加西版,2008年10月15日
- ^ 加拿大反对党自由党党领迪翁宣布将辞职 中国新闻网,2008年10月21日
- ^ 加拿大反对党自由党任命临时领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华网,2008年12月11日
- ^ 吕振亚. 加拿大最大反对党自由党党领狄安“提前”辞职. 凤凰网资讯. 2008-12-09 [2024-11-14] (中文).
- ^ Dion will bow out early to clear way for successor. CBC News. 8 December 2008 [2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1).
- ^ JOAN BRYDEN The Canadian Press. Dion only second Liberal leader not to become prime minister. Dailygleaner.canadaeast.com. 20 October 2008 [28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3 January 2009).
- ^ Wherry, Aaron. Shadow cabinet shuffle. MacLeans Magazine. 7 September 2010 [27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2).
- ^ 41.0 41.1 Taber, Jane. Stéphane Dion steps out of the Liberal shadows. The Globe and Mail. 5 June 2011 [27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4).
- ^ Canada Votes. CBC.ca. [2011年5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4日).
- ^ Harper: Majority win turns page on uncertainties.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 May 2011 [27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31).
- ^ Payton, Laura. NDP surge in Quebec wipes out Bloc.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 May 2011 [27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31).
- ^ Migneault, Jonathan. Liberals would meet with provinces on health care: Dion. Sudbury Northern Life. 5 October 2015 [30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Goldenberg, Joel. Dion wins easily in St. Laurent. The Suburban. 21 October 2015 [30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 ^ Wherry, Aaron. The redemption of Stéphane Dion. Maclean's. 4 November 2015 [4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 ^ Fife, Robert. Trudeau prepares for the Trump era with cabinet shuffle. The Globe and Mail. January 9, 2017 [January 1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9).
- ^ 應對美國新政府 至少6人受影響 傳杜魯多改內閣 外長狄安遭撤換. 《星岛日报》加东版. 2017-01-10 [2017-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1).
- ^ Steuter-Martin, Marilla. Stéphane Dion steps away from politics, calls career 'an incredible adventure'. CBC News. January 11, 2017 [January 1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4).
- ^ Zimonjic, Peter. Stéphane Dion accepts role as ambassador to EU and Germany, as he and John McCallum depart House.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7-01-31 [2017-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4).
外部链接
[编辑]- (英文)加拿大国会网站 斯特凡·迪翁议员简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