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拉弗兰·巴奈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弗兰·巴奈
Lafran Pane

教授
(拍摄日期不明)
出生(1922-02-05)1922年2月5日
荷属东印度巴东石林潘
逝世1991年1月25日(1991岁—01—25)(69岁)
印尼日惹
职业讲师
知名于创立伊斯兰教大学生协会
信仰伊斯兰教
奖项印度尼西亚民族英雄

拉弗兰·巴奈教授(印尼语Lafran Pane,1922年2月5日—1991年1月25日),印度尼西亚(印尼)学者,以创立伊斯兰教大学生协会闻名,死后获追封为印尼民族英雄

生平

[编辑]

拉弗兰·巴奈在1922年2月5日生于巴东石林潘(今属北苏门答腊省),父亲是把穆罕马迪亚教派传播到南打板努里县西比洛镇的教师苏丹·潘古拉巴安·巴奈(Sutan Pangurabaan Pane),他本人则是正房的幼子。次兄是诗人萨努西·巴奈,三兄是小说家尔敏·巴奈。他在南打板努里县长大,小时候经常转学:首先他在西比洛入读穆罕马迪亚教派开办的习经院(伊斯兰寄宿学校),之后在穆罕马迪亚教派开办的中学和一家位于雅加达的成人学校完成中学课程。独立战争爆发后,新生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日惹设立战时首都,巴奈也在同一个时候开始在日惹伊斯兰高等学校(今印度尼西亚伊斯兰大学)接受专上教育[1],并于1946年11月开始筹办一个伊斯兰教组织,尝试联合信奉伊斯兰教的大学生,促进印尼人的社会福祉。经过巴奈等15名高校生的努力,伊斯兰教大学生协会在1947年2月5日正式成立,不过后人谈论这个组织的创办人是谁的时候,只会提起巴奈的名字。[2]

巴奈在1948年转到加查马达大学政治科学学院上学,并于1953年成为该大学首批毕业生之一。他也是印尼早期的政治学家。相比起政界,巴奈对教育界的兴趣更为浓厚[1],所以他在毕业后,选择在加查马达大学、日惹师范学院(现日惹国立大学)等高校任教[3]。在宗教上,他认为伊斯兰教的规条可以推展到人生的每一个领域,认为荷兰之所以能够殖民印尼那么久,就是因为印尼人民没有尽力实践伊斯兰教的教义,还认为穆斯林的义务是把人类文明导向光辉的一面,以及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建设一个公正繁荣的社会[4]

1957年《传媒》(Media)杂志的一份报导指出,伊斯兰教大学生协会创立初期的活动和巴奈的人生几乎是息息相关的。原伊斯兰教大学生协会领袖、原人民代表会议(国会)议员陆曼·哈金(Lukman Hakiem)提到,虽然直到晚年,他仍然会参与协会的活动,不过他从来没有认为协会是自己的私产。因为作风低调的关系,所以有时候参加会议的时候,看门的人会认不出他,然后叫他到外面坐;有时候人们会以为巴奈是政府情报部门的间谍,以为他参加会议只是为了套取情报[5]

巴奈在1991年1月25日被一辆摩托车撞倒,伤重不治[5],遗下第二任妻子比斯罗马(Bisromah)和两人膝下的三名儿子。比斯罗马则在2013年3月9日逝世,葬于日惹卡乌曼清真寺(Masjid Kauman[6]

评价

[编辑]

陆曼认为巴奈睿智、朴素、接受批评,还想起巴奈担任教授期间,并没有像其他讲师、学生那样乘坐私家车或者摩托车上班,而是乘坐单车上班。2013年《共和国报》一篇文章认为,当时印尼政府还没有向巴奈追授印尼民族英雄称号的事实是可惜的(sayangnya[5];直至2017年,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才把巴奈追封为民族英雄[7]

脚注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