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底层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底栖鱼类

底层区(英语:demersal zone)为(或者是湖泊)中水柱英语Water column接近海床海底生物界(并且大大受到它们的影响)的部分[1]。底层区在海底生物界上方,并且形成的层的体积比深底带更大。

底层区存在于海床正上方,因此并没有固定的深度范围,位于浅海海床上的底层区属于透光层的一部分,在那里有光线透过可以让可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生长。而位于深海(深度范围 200、1,000米(700、3,300英尺),没有光线透过的海域)的底层区则属于无光层的一部分[1]

鱼类

[编辑]

底栖鱼类与远洋鱼类英语Pelagic fish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特征可以做为区别。例如:大西洋鳕鱼Atlantic cod , Gadus morhua )是一种典型的底栖鱼类,但也可以在空旷的水层找到它的身影,大西洋鲱鱼为常见的远洋鱼类,但它们也会集结成一大群去到海床的砂砾中产卵[2]

有两种类型的鱼会居住在底层区中:比重比水大所以得以在海床上逗留的物种;以及具有中性浮力,可以逗留在基质上方的物种。很多种鱼的中性浮力都是通过向鱼鳔填充气体去维持的,鱼鳔可以根据环境的需要扩张或收缩。但这种控制浮力的方法有一个缺点,当那条鱼想游得更高或者更低那它就需要随着不断变化的水压一直进行调节。另外一种控制浮力的方法是利用脂类(脂类的比重比水低),在鲨鱼肝中很常见的鲨烯,比重只有0.86。黑腹乌鲨英语velvet belly lanternshark的身体内,肝脏占了体重的 17 %,其中肝脏重量的70%是脂类。深海的𫚉鱼鳐鱼的肝脏较小,脂肪含量也较低,所以它们的密度会比水更大,因此不能持续地进行游泳,它们会间歇地在海床上停留休息。[3] 有一些鱼没有帮助控制浮力的工具,但它们胸部的鱼鳍足够突出,游泳时可以凭借鱼鳍往上爬升。

底栖鱼类有许多觅食的策略:许多物种以海床上的海藻、生物或浮游动物为食、有些以潜藏在海床下的生物为食、也有一些为食腐动物掠食者[4]

无脊椎动物

[编辑]

浮游动物为随着水流移动的动物,但有些物种具有一定程度自主游动的能力,并能透过身上的器官来调节在水中的深度。许多成年的海底生物仅会在特定的水深出没,也因此它们的幼体必须在成熟之前抵达合适的基质上[5]

墨鱼可以透过墨鱼骨英语cuttlebone来调节自身的浮力,墨鱼骨为质轻坚硬的结构,当中具有许多充满气体的腔室,总体比重约为 0.6。另外一种在海床上觅食的无脊椎动物为鹦鹉螺,透过调整壳内腔室气体的调节,鹦鹉螺也能自由调节自身的浮力[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Merrett, N.R. Deep-Sea Demersal Fish and Fisheries(深海底栖鱼类及渔业). Springer. 1997: 296. ISBN 0412394103. 
  2. ^ Steele, John H. Marine Policy & Economics. Elsevier. 2010: 91 [2016-09-01]. ISBN 978-0-12-37855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7). 
  3. ^ 3.0 3.1 Schmidt-Nielsen, Knut. Animal Physiology: Adaptation and Environ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45–450. ISBN 978-0-521-57098-5. 
  4. ^ Sedberry, G.R.; Musick, J.A. (1978) "Feeding strategies of some demersal fishes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and rise off the mid-Atlantic coast of the USA"[永久失效链接] Marine Biology, 44:357–375.
  5. ^ Power, James H. Sink or Swim: Growth Dynamics and Zooplankton Hydromechanics.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1989, 133 (5): 706–721. JSTOR 2462076. doi:10.1086/28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