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
外观
潮间带(intertidal zone)是在潮汐大潮期的绝对高潮和绝对低潮间露出的海岸。海水涨潮到最高位(高潮线)和退潮时退至最低位(低潮线)之间,会曝露在空气中的海岸部分。涨潮时,潮间带被水淹没;退潮时,潮间带露出水面。潮间带就是介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区域。潮间带的幅度、随潮差的大小、地区及坡度而异,潮间带可以缓冲海浪直接冲击陆地的力量,如果潮间带太窄太小,大浪将对陆地造成大破坏。潮间带环境也因地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生活在其间生物也都不一样。一般可分为软底质的潮间带,如:沙滩、泥滩底质等,就像淡水河口的红树林;另一种为硬底质的潮间带,如:岩礁底质、砾石底质等。含有丰富的海洋贝类及水草。还可以在上面修风力涡轮机以便于发电,修建大坝以保证安全。属于海洋生态系。
分层
[编辑]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由于忍受干、湿的程度不同,它们会占据海岸间不同的位置,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这种各自适应环境的能力造成了潮间带的生物分层带状分布的特色。[1]
- 飞沫带:为带状分布区最高、最干燥的地方,仅在海浪冲击礁岩岸所激起的飞沫所及之处有水分,多有玉黍螺、海蟑螂等生物。
- 上潮带:只有在潮位较高的大潮汐时会被海水淹没,大多的地区长时间都暴露在空气中,其中有石莼、藤壶等生物。
- 中潮带:一天当中有部分时间被海水淹没,部分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有石鳖、螺类等。
- 下潮带:是潮间带水分最充实的地方,通常都是潮湿的,有海星、阳隧足、褐澡等生物。
生物种类
[编辑]由于环境变化相当剧烈,因此生物生存方式的差异相当大。[2]
- 藻类:种类繁复的藻类在水域生态系统扮演重要角色。微观下悬浮于水柱者(浮游植物)提供食物给大多数海洋食物链。
- 贝类:是生活在海里的动物的坚硬的保护外层。外壳是该动物的身体的一部分。空贝壳经常被海岸巨浪冲上海岸。
- 甲壳类:常见的物种,它们大部分有两对触角和适应在水中生活的鳃,以及用来保护身体的甲壳。
- 棘皮动物:棘皮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许多棘皮动物为了逃生会自动断腕或排出内脏,而这些器官之后又会再生。
- 鱼类:在潮间带的鱼类占少数,如:弹涂鱼、虾虎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