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巴赛语音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赛语音系(英语:Basay phonology)为巴赛语音系。而其音系之音位大都使用适当的Unicode符号来标示。在台湾南岛语书写系统的订定上,元辅音之音系表原则上都是先“发音部位”(横列)、后“发音方法”(纵列)、再考量“清浊音”,来订定其音系之音位架构。[1]

音系特征

[编辑]

自1990年代之后李壬癸院士的研究提出该语与噶玛兰语(Kbalan)似乎较为雷同。与噶玛兰语在词汇,音韵,构词,句法,语音等方面不但对应也极相近。[2]

语音分区

[编辑]

除大台北地区,基隆市,新北市金山区、万里区、瑞芳区、贡寮区等外,宜兰县"社头"(trobiawan,哆啰美远)族群亦归属为巴赛语群。[3][4] 而宜兰县"里脑"(linaw)族群用语亦归为巴赛语相近之语系。[1][5]

书写系统

[编辑]

使用17个拉丁字母,一个二合字母/ng[ŋ]/,全部18字母。字母分为元音辅音二大部分。元音4个(i、u、e/ə/oe、a),辅音14个(p、b→{v}、t、c、k→{q}、m、n、ng、s、z、l、r、w、y)、另加上2个辅音语音转换字母({v}、{q})。因/ng/没有用在单词的开头故无大写。声门塞音/ʔ[']/,或用撇号/'/符号、或则省略。[6] 其余字母(d,f,g,h,j,o,q,v,x)用在增音、特殊表示,及外来语上。[7]

byq大写字母 A B C E I K L M N   P R S T U W Y Z ' (ʔ)
byq小写字母 a b c e i k l m n ng p r s t u w y z ' (ʔ)

元辅音

[编辑]

巴赛语基本上有4个元音字母,14个辅音字母,1个声门塞音符号。[6] 辅音,不分送气不送气;有轻重音语气表现,但无类似闽南语声调[8] 新北市贡寮区 babang(新社/B)及宜兰县trobiawan(哆啰美远/T、社头)二地区语音上有/b/→/{v}/及/k/→/{q}/之音变转换。[6] 台湾南岛语书写系统的订定,原则上都是先“发音部位”(横列)、后“发音方法”(纵列)、再考量“清浊音”,来订定其书写字母。[9] 辅音/d/,/g/,/h/,/x/,及半闭元音/e/与/o/均作增音时使用。须注意中央元音/ə/用/e/表示,须与半闭前不圆唇元音/e/有所区别。/auw/或/au/可用/aw/替代,/ai/可用/ay/替代,/eu/与/eo/可用/iw/替代,/oi/可用/uy/替代。[6]

辅音(子音)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双唇音 唇齿音 齿龈音
舌尖音
舌背音
(舌面音)
舌根音 小舌音 声门音
塞音 清音 p   t   k→(q) (q) '/[ʔ]
浊音   /d/   /g/      
塞擦音 清音     c/(ts)        
擦音 清音     s       /h/
浊音 b/[β]/→(v) (v) z     /ʁ/[x]  
鼻音 浊音 m   n   ng/[ŋ]    
擦音 清音     l/[ɬ]        
浊音     /l/ɮ/        
闪音 浊音     r/[ɾ]        
半元音/近音 w/[u]     y/[ɥ]/j      
元音(母音)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前元音
(前舌面)
央元音
(中舌面)
后元音
(后舌面)
(高) i   u
半闭 /e/   /o/
  e/[ə]  
(低) a    
双元音
aw ay iw uy

音变

[编辑]

从音变过程不但可以观察出语种之间的连系关系,亦可以看出语种在时间流程上之演化进程。巴赛语及噶玛兰语之语音关系、在音素方面,除了*p, *b, *m, *N, *w, *y, *i, *u 基本保持不变外,两者亦有五种共同的音变。且其中两种音变只存于巴赛语与噶玛兰语:(1).*j, *n 与 *N 的合并、(2).*k 的分裂为k 与q,属于这两种语言的共同创新音变。且巴赛语也保存了古南岛语的一些语音如/bukəS>bukəs/(头发)等。[4][2][10]

与噶玛兰语等之语音对应

[编辑]

以下列出巴赛语、噶玛兰语,及原始南岛语(PAN/古南岛语)等之语音对应关系。[11][10][12]

参见

[编辑]

例文

[编辑]

三貂社祭祖歌

[编辑]

于1936年10月台北帝国大学人类学教授浅井惠伦新北市三貂社(Santiago/Ki vanow-an)新社巴赛语发音人“潘氏腰”(时年75岁)进行语音记录之研究。[13][14]。 其中一支“祭祖歌”,歌词如下:[15]

Sa-tzay-an na spaw ki vanow-an (三貂社祭祖歌)

原文:Naqai, ilainata punaririn imu, baki, bai kakazaui.
中文:来!祖父,祖母,咱献酒供食予你们。
拉丁:Naqa-i! ilainata puna-ri-rin-imu, baki, bai ka-kazaui.

原文:Qamenimau punu-wanak-ake nuvayp-aku, palalamau cilakcaki.
中文:希望我儿子、孙子们平安幸福!
拉丁:Qamenimau punu-wanak-ake nuvayp-aku, pa-la-lamau cilak-caki!

注释

[编辑]
  1. ^ 1.0 1.1 李壬癸,"宜兰县南岛民族与语言",宜兰县政府,1996年10月. ISBN 957-00-8252-6 (巴赛文)
  2. ^ 2.0 2.1 李壬癸院士,"珍惜台湾南岛语言",前卫出版社,2010-1,p.201.ISBN 9789578016354 (巴赛文)
  3. ^ 陈志荣 著,"噶玛兰人的宗教变迁"存档副本. [201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2). ,平埔文化资讯网,2009-11-18.
  4. ^ 4.0 4.1 李壬癸/中央研究院,"巴赛语的地位"[1][永久失效链接],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2:155-171,2001. (巴赛文)
  5. ^ SIL International,"Ethnologue report for language code: byq"[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thnologue-Languages of the World,2011.
  6. ^ 6.0 6.1 6.2 6.3 李壬癸(1999), “Some Problems in the Basay Language”,台湾南岛语言论文选集(第1册),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台北,2004/11,p.481. ISBN 957-01-8413-2 GPN 1009303036 (英文)
  7. ^ 李壬癸(Paul Jen-kuei Li),"台湾南岛语言的语音符号(Orthographic Systems for Formosan Languages)",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员会(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台北市(Taipei),中华民国八十年五月(May 1991).
  8. ^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2001),人口与分布,见南岛语族 [online]。台中: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引用于2005年1月19日]。万维网网址:存档副本. [200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06). 
  9.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原住民族语言书写系统"存档副本 (PDF). [2017-06-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2-12). ,台语字第0940163297号,原民教字第09400355912号公告,中华民国94年12月15日.
  10. ^ 10.0 10.1 燕海雄,"论东亚语言塞音的音变规则",中西书局,上海,2011年1月. ISBN 978-7-5475-0210-5
  11. ^ 李壬癸,"台湾北部平埔族种类及其互动关系"存档副本. [2013-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台湾北部平埔族种类及其互动关系,2009-11-18.
  12. ^ Paul Jen-kuei Li ,"Origins of the East Formosans: Basay, Kavalan, Amis, and Siraya"存档副本 (PDF). [2014-02-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3-27). ,Academia Sinica,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5.2:363-376, 2004.
  13. ^ 拍摄者:宫本延人,"贡寮新社平埔老妪潘氏腰"[3],人类学:台湾原住民族:平埔族群:凯达格兰(Ketagalan):影像-数位典藏与学习联合目录,摄制地点:台北州基隆郡贡寮庄新社/社名:三貂新社/行政隶属:台北县贡寮乡双玉村,摄制时间:昭和11年(1936)10月.
  14. ^ 噶玛兰与凯达格兰/藏品资料/静态影像,"(新北市)贡寮新社平铺老妪潘氏腰(照片)"[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科会国家型科技计划─台湾大学数位典藏创新应用前锋计划(EPEE)/1930年代台湾平埔族群影音资料整合应用与推广放映计划,2011.
  15. ^ 陈淑华,"噶玛兰族",秋雨文化事业公司,2006年10月. ISBN 978-986-00-6775-0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