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为了新式学堂的音乐或唱歌课程所创作的歌曲。主要采“选曲填词”或“按词选曲”的形式来创作,曲调大多源自日本及欧美,亦有少数使用中国传统民歌小调与自行创作,再由中国人以中文填词。具有宣扬富国强兵、爱国精神、民族主义、现代性、进步观等政治思想的功能。学堂乐歌乃近现代中国对于西式音乐的启蒙,为日后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奠下基础。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包含曾志忞、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品有〈扬子江〉、〈男儿第一志气高〉、〈春游〉等。
定义与年代
[编辑]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开始出现“乐歌课”或“唱歌课”,则“学堂乐歌”便是为了学堂教学需求而创作的歌曲。此外,1905年以后,学校唱歌蔚为风潮,这些新的歌曲在当时被称为“乐歌”,尔后音乐界将这时期的学校唱歌统称为“学堂乐歌”。
关于学堂乐歌的年代划分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学堂乐歌与学校歌曲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将其年代定义为民国初年到1930年代。亦有人定义为清末至1919年五四运动。狭义而论,从1903年沈心工回国至1918年李叔同出家;广义而论,则是视学堂乐歌与学校歌曲一脉相承,从20世纪初至1930年代抗战时期为止。
起源与发展
[编辑]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一夕之间涌入当时的中国,则西方基督教音乐与新式军歌也随之传入。为了因应新式学堂的教学需求,因而开始设立“乐歌课”或“唱歌课”。
1898年康有为奏呈光绪皇帝《请开学校折》,建议设立“歌乐”课,并且提出“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昭,遍令省府县乡兴学。”此外,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亦相当看重音乐教育,积极提倡设立唱歌课与乐歌的重要性,梁启超于《饮冰室诗话》表示:“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此稍有识者所能知也。”
1903年1月13日重订《奏定学堂章程》——“外国中小学堂皆有唱歌音乐一门功课,本古人弦歌学道之意。惟中国雅乐久微,势难仿照”,故规定“学中每日轮班歌诗”,以吟诗代替音乐课。
1907年3月8日(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学部正式颁布《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在这两个章程中规定了女子学堂应开设音乐课,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正式规定将音乐课正式列入学堂的课程中。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曾志忞、沈心工、李叔同等三位皆留学日本,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西式音乐教育,并将这些音乐与乐歌文化带回中国,并且透过音乐表达爱国思想等价值观,使得学堂乐歌成为知识分子推行文化运动的一环,同时也奠定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基础。
特色与风格
[编辑]学堂乐歌以简谱或五线谱来记谱,大多为齐唱曲(单音歌曲)。由于学堂乐歌是由中国留学生带回日本的音乐文化,又当时中国尚无优秀作曲人才,因此绝大多数的学堂乐歌是根据现成的旋律填上新词,其中以日本与欧美曲调为大宗,亦有使用中国传统民歌小调,仅少数为中国人自行作曲。其歌词内容含有富国强兵、“以乐救国”、爱国精神、民族主义、现代性、进步观等政治思想。
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作品
[编辑]曾志忞
[编辑]曾志忞(1879-1929)1903年分别在《江苏》杂志[1]第6、7期发表《乐理大意》与《唱歌之教授法及说明》,其中《唱歌之教授法及说明》发表五线谱与简谱对照的六首学堂乐歌:〈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1904年编著《教育唱歌集》,由东京教科书辑译社出版,共收录乐歌26首,其中署名为“志忞”的作品有16首,为中国最早出版的音乐教科书之一。
代表作品:〈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等。[2]
沈心工
[编辑]沈心工(1869-1947)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1902年在江户发起音乐讲习会,请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米次郎教授乐歌,进而开始创作学堂乐歌。同年在东京创作〈体操〉一曲,此歌曲后来改名为〈男儿第一志气高〉,不仅是沈心工第一首学堂乐歌,也是中国最早的学堂乐歌,李叔同在《音乐小杂志》〈昨非录〉一文写道:“学歌者,音阶半通,即高唱《男儿第一志气高》之歌;学风琴者,手法未谙,即手5566553曲。”可见当时〈男儿第一志气高〉流传之广。1903年初从日本归国,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3]任教乐歌课。在任教期间,以简谱配歌谱曲,将唱歌列入教学课程,并积极展开乐歌活动,着手撰写乐歌作为教材。[4] 1904年至1907年间陆续出版《学校唱歌集》三集,为中国最早的学堂乐歌集之一。1912年编辑出版《重编学校唱歌集》六集。1913年出版《民国唱歌集》四集。沈心工晚年将前述的歌集整理修订,并新增后来的作品,于1937年出版《心工歌曲集》。
代表作品:〈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美哉中华〉等。
李叔同
[编辑]李叔同(1880-1942)从正式学习音乐到出家为止,学习音乐、教学和创作的时间共计13年,这段期间所创作的学堂乐歌有一百余首,早期作品充满爱国情怀,后期作品则消极、伤感、具出世思想。1913年以“浙师校友会”的名义编辑出版《白阳》杂志其作品包含《音乐序》、三部合唱作品〈春游〉与《西洋乐器种类概说》等,其中〈春游〉为中国第一部以西洋作曲方式创作的多声部合唱曲。[5]
代表作品:〈春游〉、〈早秋〉、〈祖国歌〉、〈忆儿时〉、〈送别〉、〈梦〉等。
对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6]
[编辑]- 奠定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的地位。
- 引进西方与日本的新式音乐体系,使中国音乐教育逐渐系统化与规范化。
- 西方音乐知识、作曲技法、表演形式等传入中国。
- 集体唱歌成为学校音乐课主要的上课形式,容易凝聚团体向心力,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 音乐教材需求增加,开始创作并出版属于中国的音乐教材。
- 学堂乐歌注重教材教育性与思想性,使得音乐教育亦注重育人。
- 音乐教育需求增加,进而促进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
注释
[编辑][1] 《江苏》杂志为江苏同乡会在日本编印出版。
[2]《中国音乐书谱志》13页。
[3] 建于1901年,附设在上海南洋公学内。
[4]黄炎培。《音乐教育家—沈心工先生传》。
[5]李叔同编《白阳》诞生号。
[6]马达(2002)。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上海教育。
参考资料
[编辑][1]刘靖之(1998)。中国新音乐史论(上、下册)。台北:燿文。
[2]李静(2012)。乐歌中国——近代音乐文化与社会转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汪毓和(1984)。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4]汪毓和(200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5]马达(2002)。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上海教育。
- ^ Liu, Jingzhi; 刘靖之. Zhongguo xin yin yue shi lun. Zeng ding ban. 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chu ban she https://www.worldcat.org/oclc/367579195. 2009. ISBN 978-962-996-316-3. OCLC 367579195.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Li, Jing; 李静. Yue ge Zhongguo : jin dai yin yue wen hua yu she hui zhuan xing. Di 1 ban. Beijing: Beijing da xue chu ban she https://www.worldcat.org/oclc/817085031. 2012. ISBN 978-7-301-21436-7. OCLC 817085031.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Wang, Yuhe; 汪毓和. Zhongguo jin xian dai yin yue shi, 1840-1949. Beijing di 2 ban, Xiu ding ban. Beijing: Ren min yin yue chu ban she https://www.worldcat.org/oclc/33990865. 1994. ISBN 7-103-01209-1. OCLC 33990865.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Wang, Yuhe; 汪毓和. Zhongguo jin xian dai yin yue shi. Beijing di 4 ban. Beijing Shi: Ren min yin yue chu ban she https://www.worldcat.org/oclc/607138196. 2009. ISBN 978-7-103-03447-7. OCLC 607138196.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Ma, Da; 马达. 20 shi ji Zhongguo xue xiao yin yue jiao yu. Di 1 ban. Shanghai: Shanghai jiao yu chu ban she https://www.worldcat.org/oclc/56331268. 2002. ISBN 7-5320-8534-1. OCLC 56331268.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