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哈兹卡盗龙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埃氏哈兹卡盗龙

哈兹卡盗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
~75–71 Ma
2011年慕尼黑秀展出的正模标本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半鸟科 Unenlagiidae
演化支 哈兹卡盗龙亚科 Halszkaraptorinae
属: 哈兹卡盗龙属 Halszkaraptor
Cau et al., 2017
模式种
艾氏哈兹卡盗龙
Halszkaraptor escuilliei

Cau et al., 2017

哈兹卡盗龙属名Halszkaraptor,发音:/ˈhɑːlʃkəræptər/,意为“哈兹卡的强盗”)是一形似水鸟驰龙科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化石发现于蒙古德加多克塔组英语Djadochta Formation。底下包含单一物种:模式种艾氏哈兹卡盗龙Halszkaraptor escuilliei)。

正模标本被拿来与现存鳄类水栖鸟类英语Water bird作比较,从而发现了哈兹卡盗龙为水陆两栖英语Semiaquatic的证据。这些生活形态特征与其他非鸟类手盗龙类有着明显的不同。系统发生学分析表明,哈兹卡盗龙与大黑天神龙胡山足龙一同构成了驰龙科基部的一个演化支哈兹卡盗龙亚科

发现历史

[编辑]
蒙古的白垩纪恐龙化石点;哈兹卡盗龙的化石采集于B区(中央)的巴彦札克(Bayn Dzak

哈兹卡盗龙的化石可能来自蒙古南部乌卡托格特(Ukhaa Tolgod)的德加多克塔组英语Djadochta Formation,并被化石盗猎者非法采集。化石一路被流传至日本和英国的多位收藏家有数年之久,直到最后被艾尔多尼亚(Eldonia)公司的化石商人佛朗索瓦·艾斯库里耶(François Escuillié)所取得。他鉴定这是一个新物种,并于2015年带到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机构英语Royal Belgian Institute of Natural Sciences给古生物学家帕斯卡·戈德弗利英语Pascal Godefroit和安卓亚·考(Andrea Cau)作进一步的研究。检验完真实性并在欧洲同步辐射装置使用X光进行同步辐射扫描之后,考和其他知名古生物学家们详细叙述研究了这个物种,并发表于自然期刊。艾斯库里耶并同意将化石交还给蒙古当局。[1][2]

正模标本MPC D-102/109发现于德加多克塔组的巴彦札克(Bayn Dzak)段,年代可追溯至坎潘阶,约7500万年前。是一个包含头骨相对完整的骨骼。在2017年的时候化石还没被清修完成,当时已被化石商加工大致将左半部露出。虽然吻部顶端用了石膏修复,一些骨头也用胶水固定在岩石上,但根据同步加速器的检验结果,显示骨头一直延伸到岩石中,大概不是个嵌合体(人工将不同物种的骨头加工组装在一起)。骨骼大部分关节连接且没被挤压变形。属于一个亚成年个体,年纪约1岁。[1]

模式种艾氏哈兹卡盗龙Halszkaraptor escuilliei)于2017年由考、文森·拜兰(Vincent Beyrand)、丹尼斯·沃顿(Dennis F. A. E. Voeten)、文森·费南德兹(Vincent Fernandez)、保罗·塔弗洛(Paul Tafforeau)、寇恩·斯坦(Koen Stein)、瑞钦·巴思钵英语Rinchen Barsbold、喀希卡夫·佐巴塔(Khishigjav Tsogtbaatar)、菲力·柯里英语Philip John Currie和戈德弗利所叙述、命名。属名中的Halszka是以后近代波兰古生物学家哈兹卡·奥斯穆斯卡为名,她参与了许多蒙古的考察活动并命名了近缘物种胡山足龙;加上拉丁语后缀raptor(强盗)。种名纪念艾斯库里耶将标本提供给学界研究。[1]

叙述

[编辑]
体型比例图

哈兹卡盗龙的体型相当于一只绿头鸭。头部长7公分,颈部长20公分,背部长13公分、荐骨长5公分。全身长约60公分。[1]

正模标本的头骨
正模标本的骨盆

叙述者列出以下鉴定特征,其中有些是自衍征[1]

  • 前上颌骨构成了扁平的吻部,占整个吻部长的32%
  • 前上颌骨有11颗牙齿
  • 颧骨呈棒状,其上枝仅占眼窝后棒的十分之一,未接触眼眶
  • 颈部大幅加长,占了吻部-荐骨长度的一半
  • 颈椎后关节突英语Postzygapophysis缺乏上骺(上缘的额外突起)
  • 颈椎神经棘大幅缩短:第二至五节只有低矮的脊,其后则完全消失
  • 第二至五节颈椎原本正常成对的后关节突愈合成单一个瓣状突
  • 尾椎神经棘极短:前三节有低矮的脊,之后完全消失
  • 尾部基部人字骨大,轮廓呈五边形
  • 第三指第一指骨为第三掌骨长度的47%

此外还有独特的特征组合,这些特征本身并不独特:[1]

  • 外鼻孔位于前上颌骨本体之后、与上颌骨前枝连接处
  • 眶后骨下枝为棒状
  • 颈部加背部脊椎总数为22
  • 只有第七、八、九节颈椎有气腔化英语Skeletal pneumaticity侧凹英语pleurocoel
  • 尾部基部和中部之间的转折位于第七到八节尾椎
  • 第三指长于第二指

分类

[编辑]

2017年哈兹卡盗龙被分类至驰龙科,并建立了一个新的演化支哈兹卡盗龙亚科以包含哈兹卡盗龙和近缘的胡山足龙大黑天神龙。以下分支图根据考等人(2017)的系统发生学分析,使用来自兽脚类工作群的更新数据。分析显示哈兹卡盗龙亚科是已知最基础的驰龙科类群,而哈兹卡盗龙本身也在亚科中位于基础位置,并与胡山足龙和大黑天神龙构成的演化支互成姊妹群[1]

驰龙科 Dromaeosauridae
哈兹卡盗龙亚科 Halszkaraptorinae

哈兹卡盗龙 Halszkaraptor 

大黑天神龙 Mahakala 

胡山足龙 Hulsanpes 

半鸟亚科 Unenlagiinae 

佛舞龙 Shanag 

振元龙 Zhenyuanlong 

小盗龙类 Microraptoria 

斑比盗龙 Bambiraptor

天宇盗龙 Tianyuraptor

真驰龙类 Eudromaeosauria

驰龙亚科 Dromaeosaurinae 

伶盗龙亚科 Velociraptorinae 

古生物学

[编辑]
根据使用翅膀游泳的水鸟形象所作的覆盖羽毛及游泳姿势的哈兹卡盗龙复原图

哈兹卡盗龙拥有可以同时水陆两栖的特征,包含强壮擅于奔跑的后肢、以及较小鳍状可用来游泳的前肢。短尾巴让身体重心更往前,对于游泳上比对行走上更有帮助。与其他兽脚类相比,躯干维持更垂直。对此在髋关节和大腿骨中有用来加强后之伸展性的适应性构造。口中有许多尖锐后弯的牙齿、长脖子加上吻部的交感神经可以侦测水中的振动,从而使研究人员相信它会掠食水生猎物。它还是需要在陆地上繁殖产卵,就像所有恐龙一样。[1]

一份由考等人最近发表(2020年)的研究针对哈兹卡盗龙与现存秋沙鸭属间的相似性比较。他表示这种鸟类可能是与哈兹卡盗龙生态栖位最接近的动物,因为两者有着非常类似的特征,如长脖子和用来捕捉小型猎物的吻部锯齿状边缘。根据假设的髋部伸展姿势来判定,尽管它们在水上的运动不太自如,但可以使用独特的游泳方式包括用前肢划水来帮助推进。这套模式也可推测于哈兹卡盗龙身上,支持了其类似于秋沙的食鱼性水栖生活习性。[2]

参见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au, A.; Beyrand, V.; Voeten, D.; Fernandez, V.; Tafforeau, P.; Stein, K.; Barsbold, R.; Tsogtbaatar, K.; Currie, P.; Godrfroit, P. Synchrotron scanning reveals amphibious ecomorphology in a new clade of bird-like dinosaurs. Nature. 6 December 2017 [2017-12-07]. doi:10.1038/nature246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6). 
  2. ^ 2.0 2.1 Cau, A. The body plan of Halszkaraptor escuilliei (Dinosauria, Theropoda) is not a transitional form along the evolution of dromaeosaurid hypercarnivory. PeerJ. 2020, 8: e8672. PMC 7047864可免费查阅. PMID 32140312. doi:10.7717/peerj.8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