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齿龙属
切齿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前期,
| |
---|---|
切齿龙的复原图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兽脚亚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新兽脚类 Neotheropoda |
演化支: | 鸟吻类 Averostra |
演化支: | 坚尾龙类 Tetanurae |
演化支: | 俄里翁龙类 Orionides |
演化支: | 鸟兽脚类 Avetheropoda |
演化支: | 虚骨龙类 Coelurosauria |
演化支: | 暴盗龙类 Tyrannoraptora |
演化支: | 手盗龙形态类 Maniraptoromorpha |
演化支: | 手盗龙形类 Maniraptoriformes |
演化支: | 手盗龙类 Maniraptora |
演化支: | 廓羽盗龙类 Pennaraptora |
演化支: | †偷蛋龙类 Oviraptorosauria |
属: | †切齿龙属 Incisivosaurus Xu et al., 2002 |
模式种 | |
高氏切齿龙 Incisivosaurus gauthieri |
切齿龙属(属名:Incisivosaurus)又名门齿龙,是一属小型兽脚亚目恐龙,可能是植食性恐龙,生存于下白垩纪的中国。
切齿龙的正模标本(编号 IVPP V13326)是一个头颅骨,发现于中国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属于义县组的最下层陆家屯层,生活于约约 1 亿 2600 万年前的巴列姆阶。切齿龙的最明显、独特特征是植食性或杂食性的适应特征。
在2002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等人将这个头颅骨描述、命名。模式种是高氏切齿龙(I. gauthieri)。属名意为“门牙蜥蜴”,是根据类似啮齿目的突出牙齿而命名,这些牙齿都有植食性恐龙牙齿的常见磨损痕迹。种小名是为纪念亲缘分支分类法的先驱、美国古生物学家雅克·高提耶(Jacques Gauthier)[1]。
描述
[编辑]徐星等人最初描述切齿龙的头颅骨时,发现这头颅骨长10公分,保存有偷蛋龙下目的最完整齿列。亲缘分支分类法分析显示,切齿龙是偷蛋龙下目的基础物种,较尾羽龙及偷蛋龙科更为原始。后来在2004年的研究描述了切齿龙的骨骼特征,包括占头颅骨长度一半的口鼻部、有长洞孔的修长下颌、及大而扁平的前牙。除了这些,切齿龙有着典型的偷蛋龙类特征。有几样切齿龙的特征,包括了它的牙齿(大部分进化的偷蛋龙类是没有牙齿的),显示它是偷蛋龙下目的原始物种,而一些头颅骨特征则显示它与镰刀龙超科有关[2]。
在2009年,切齿龙的唯一头颅骨标本经过电脑断层扫描。研究结果显示,与后期偷蛋龙类相比,切齿龙头颅骨中的气囊较少。切齿龙的嗅叶(Olfactory lobe)较小,视叶(Optic lobe)较大,较类似似鸟龙下目。偷蛋龙下目具有许多类似鸟类的特征,由此可知这些特征可能是平行演化的结果[3]。
如同其他手盗龙类,切齿龙被推测是有羽毛恐龙,且是演化过程中失去飞行能力的。它的身长估计小于1米。切齿龙有可能与原始祖鸟是同一物种,但就要有更多的化石作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大众文化
[编辑]切齿龙曾出现于英国独立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史前公园》(Prehistoric Park)的第三集,当中的切齿龙被描述为植食性动物,并以身上披覆的羽毛来进行求偶。
参考资料
[编辑]- ^ Xu, X., Cheng, Y.-N. Wang, X.-L., and Chang, C.-H. An unusual oviraptorosaurian dinosaur from China (PDF). Nature. 2002, 419: 291–293 [2014-08-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8-26).
- ^ Osmolska, H., Currie, P. J., and Barsbold, R. Oviraptorosaura. Weishampel, D. B., Dodson, P., and Osmólska, H., (eds) (编). The Dinosauria 2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 ^ Balanoff, Amy M., Xu, Xing, Kobayashi, Yoshimura, Matsufune, Yusuke, Norell, Mark. "Cranial Osteology of the Theropod Dinosaur Incisivosaurus gauthieri (Theropoda: Oviraptorosauria)".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Number 3651, NEW YORK, NY 10024 35 pp., 17 figures June 25,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