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
外观
土方是殷墟出土卜辞中见到的一个商代的方国部落,根据卜辞记载,它们在商王武丁前活动于商部落的西北部边缘地区,大致在今山西省汾河流域。
土方是一个强大的方国,是武丁以及先前商王的长期征讨的对象。武丁征服土方之后,在其腹地“唐土”建设大型城邑“唐”,镇压控制土方人民,此后不再有土方叛变的记载。武丁时期的一期卜辞中有多片与土方有关。此时的土方还颇为强盛,所以常与商部族[注1]争战。卜辞中有“土方与𢀛方同贞”的现象,可能同为殷墟西部的方国[参1]。
根据传世文献记载,商汤革夏后,夏部落的剩余势力主要留居中原[注2]。
现代研究
[编辑]郭沫若、胡厚宣、程憬等认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战败后的夏人[参4][参1][参5][9]。
郭沫若认为土方为𤞤狁部落之一,其领土位于今包头附近[10]。
注释
[编辑]- ^ 依《细讲中国历史丛书·夏》第一章明言夏人商人周人三者“是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形成发展而来的宗族”,又据《中国传统“族群观”与先秦文献“族”字使用浅析》一文分析,在《尚书》代表的周代以前的文献中,“夏”并不是代表中原文明人群的泛指,而“夷”字也尚未成为“蛮夷”的泛指,当时“夷夏之辨”并没有成为普遍的观念。而周代的的“夷夏之辨”乃是根据文化传统把“天下”的人群分做两大类的区分,而不是一个“多种类”(甲族、乙族、丙族等)平行并存的分类框架,若以中原地区为文化中心来看,“夷夏之辨”表现的仅仅是“教化之内”和“教化之外”的区别,并不是什么依据血缘、体质、语言的差别而固定不变的“民族”差别。故商并非民族,而是部落或部族。
- ^ 傅斯年根据《荀子·儒效篇第八》的记载,“君子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参2],猜测夏部落后裔直至战国时期仍多居中原豫地。[参3]